資源簡介 北京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第九章:動物運動和行為知識點總結1、動物的運動方式:水中運動的主要方式是游泳;陸地運動方式:爬行、行走、奔跑、跳躍。空中運動基本方式:飛行動物運動的意義: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動物,其運動方式表現出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現象。動物通過運動可以主動出擊去獲取食物,可以逃避敵害和遷徙到適宜的棲息場所,還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這些都有利于動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種族。 2、運動系統(1)運動系統的組成:骨、骨連結、骨骼肌(神經系統的調節與其他系統的配合)(2)運動系統的功能:支持、保護、運動(3)骨:是一種器官,根據形態可以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4)骨的基本結構:骨膜、骨髓、骨質(骨松質、骨密質)長骨的基本結構(1):(結合圖形記憶) 骨質:骨密質(致密而堅硬,主要分布在骨骺,骨干的內側) 骨松質 (疏松,主要分布在骨干外周) 骨膜:有神經、血管(為骨提供營養),成骨細胞(與骨的長粗和骨折的修復有關) 骨髓:骨干:幼年(紅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黃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骨骺的骨松質里終生存在紅骨髓 長骨的基本結構(2):(結合圖形記憶) 骨骺:骨松質(終生存在紅骨髓),骺端的軟骨層與骨的長長有關 骨密質(外):致密而堅硬,抗壓、抗扭曲力強 骨干:骨松質(內):疏松,使力均勻分布全骨 骨髓:幼年(紅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黃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骨膜:有神經、血管,成骨細胞(與骨的長粗和骨折的修復有關)? 總之骨髓:幼年時骨髓腔與骨松質內的骨髓都為紅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內的紅骨髓被脂肪取代,稱為黃骨髓,暫時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條件下可恢復造血功能;終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位于骨松質內。? 骨的生長包括兩個方面:長長和長粗。骨膜內層的成骨細胞,與骨的長粗和骨折的修復有關;骺端軟骨層的細胞與骨的長長有關。(5)骨的成分:骨是人體的鈣庫有機物:以骨膠蛋白為主,與骨的韌性有關,可以燃燒,成人約三分之一無機鹽:以鈣鹽為主,與骨的堅硬性有關,溶于酸,成人約三分之二 此外還含有:水(6)骨的成分和特性(注意為什么兒童少年的骨易變形,老人易骨折) 在成人骨中,有機物約占1/3,無機物約占2/3,所以骨既有硬度又有彈性;在兒童少年的骨中,有機物多于1/3,則這種骨的彈性大,硬度小;老年人的骨中無機物多于2/3,則這種骨的硬度大,易骨折。骨連結:不活動的骨連結、半活動的骨連結、活動的骨連結(關節)(7)關節的基本結構: 關節面 :包含關節頭,關節窩 關節囊(結締組織) 關節腔:有滑液,減少關節面之間的摩擦關節的附屬結構:韌帶:增強關節的牢固性▲ 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緩沖運動時的震動與減少運動時的摩擦。關節腔內的滑液可減少關節面之間的摩擦。▲ 使關節牢固的結構特點:關節頭、關節窩外有由結締組織組成的關節囊,還有韌帶加固,另外關節頭、關節窩多為一凸一凹,這樣在運動時關節面也不易發生錯位。脫臼:指關節頭從關節窩脫出的情況 骨折是指骨發生完全或不完全斷裂的情況(發生骨折要特別注意骨膜的保護)(8)骨骼:由骨與骨連結構成,例如:手骨、頭顱、胸廓、骨盆等 骨骼 中軸骨 附肢骨:肢骨和帶骨(9) 人體有206塊骨,有600多塊骨骼肌(10) 骨骼肌是一種器官,人的骨骼肌可以分為:頭頸肌、軀干肌、四肢肌 骨骼肌 肌腱:結締組織,分別附于相鄰的骨上 肌腹:肌肉組織,骨骼肌收縮的部分軀體運動的形成是由骨、關節、骨骼肌組成,其中是以骨為杠桿,關節為支點,骨骼肌收縮為動力的形成。骨骼肌收縮時,牽引骨繞著關節活動,從而產生運動,這一過程是神經系統的支配下完成。能量來自于肌細胞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11)一個運動通常是由多塊骨骼肌協調完成的。? 記住特例:一般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但手臂提重物時,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都收縮;動物的行為知識要點1、動物的行為:受神經系統和激素的調節,受遺傳物質的控制,這是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先天性行為:一出生就會(如本能)(課本24頁)后天學習行為:后天學習形成學習是指動物借助個體生活經驗和經歷,使自身行為發生的適應性變化的過程。動物行為的意義:動物個各種行為可以使動物對環境的改變做出有利于生存的反應。 2、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根據動物行為的功能分為:取食行為、領域行為、防御行為、攻擊行為、繁殖行為、節律行為、社群行為(判斷動物群體是否是一個社群:群體中是否有首領,群體中是否有分工合作)。3、動物行為的研究:觀察法可以沒有實驗,但實驗法離不開觀察,實驗法以觀察法為基礎。而且兩種方法的區別在于有沒有對所研究的動物產生影響(觀察法沒有,實驗法有)勞倫斯被稱為“現代動物行為學之父”第十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知識要點1、生殖是指生物產生后代和繁衍種族的過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生命現象。生物體的體積增大、體重增加的變化,就是生長。生物體的結構由簡單到復雜,功能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變化就是發育。2、 男性生殖系統 女性生殖系統 睪丸: 分泌雄性激素,產生精子 卵巢: 分泌雌性激素,產生卵細胞 輸精管: 輸送精子到陰莖 輸卵管: 輸送卵細胞到子宮,受精作用的場所 陰莖: 排出精液和尿液 陰道: 精子進入和嬰兒出生的通道 附睪: 促使精子成熟并暫儲 子宮: 胚胎發育的場所 3、胚胎在子宮內的發育時間為280d左右,這個過程稱為妊娠(懷孕)。胎兒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各種養料和氧氣。人的發育是從受精卵分裂開始的,,胚胎發育初期所需的營養物質來自卵黃。胚胎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內獲得養料和氧氣,并排出廢物。青春期發育:青春期特點有一、身高和體重突增(身高突增是主要是下肢骨增長,體重是骨骼、肌肉、內臟迅速生長發育的結果);二、腦和內臟的功能趨于完善(大腦重量及神經細胞數目不再增加);三、性發育和性成熟(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異;第二性征:男性表現為長胡須、喉結突出、聲音洪亮而低沉。女性表現骨盆寬大、乳腺發達、聲調較高)。月經與遺精的出現標志著具有了生殖能力。計劃生育的基本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4、變態:動物在從幼蟲到成蟲的發育過程中,幼蟲的形態、生理、習性等發生一系列顯著的變化,稱為變態不完全變態發育:受精卵 若蟲 成蟲完全變態發育: 受精卵 幼蟲 蛹 成蟲? 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相比多了一個什么階段?(答:多了一個蛹)5. 青蛙發育的過程: 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變態發育)青蛙發育的過程中呼吸器官的變化: 外鰓 內鰓 肺青蛙和其他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特點是:卵生,體外受精,體外發育,變態發育(幼體和成體在形態特征和生活習性上有很大的差異)雌雄蛙抱對行為的意義:刺激雌蛙釋放卵細胞,雄蛙釋放精子,提高受精率6、鳥類的生殖發育特點:卵生,體內受精,體外發育(主要)。鳥卵(已受精)的結構中,胚盤:發育成雛雞卵黃:為胚胎的發育提供營養卵白: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和水分系帶:使得卵黃和胚盤免受震蕩氣室:提供氧氣卵殼、外殼膜、內殼膜: 保護、防止水分蒸發 7. 有性生殖: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特點:后代具有較強的生活力和變異性。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特點:產生子代個體數量多,繁殖速度快、后代能保持母體的遺傳性狀,不足:后代生活力會下降。無性生殖的類型:營養生殖、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8.植物的生殖:1.種子繁殖(有性繁殖) 2.營養繁殖:扦插、嫁接(接穗和砧木)、壓條(無性繁殖)3.組織培養:(原理: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9.▲ 低等動物、低等植物、微生物的無性生殖:①分裂生殖:如細菌、藍藻、變形蟲、眼蟲等。②出芽生殖:如水螅、酵母菌等。③孢子生殖:如根霉、青霉、曲霉等霉菌第十一章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知識要點一、遺傳和變異現象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舉例 :種瓜得瓜變異:是指子代和親代個體間的差異。舉例 :一豬生九子,一窩十個相1 生物的性狀: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征、生理特征、行為方式. 2 相對性狀:同一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如人的單眼皮和雙眼皮)二、性狀遺傳的物質基礎 基因是控制生物的性狀基本單位。例:轉基因超級鼠和小鼠。 生物遺傳下來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狀。1.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 3.染色體 :細胞核內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 4.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傳遞。精子和卵細胞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 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在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單存在的,即在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是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2倍三、 性狀遺傳有一定的規律性 1. 在體細胞中,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位于成對的染色體相同的位置上,稱為等位基因,包括顯性基因(起主導地位,會掩蓋另一基因的作用,控制顯性性狀,用大寫字母表示)和隱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用小寫字母表示)Aa。基因型:生物個體的基因組成,如AA、Aa和aa。(注意:只有兩個隱性基因組成的基因型才會表現出隱性性狀dd) 2..基因隨配子代代相傳 表現型:雙眼皮 雙眼皮基因型: Aa A a 配子: A/ a A /a 后代: AA Aa Aa aa四、 人的性別遺傳和遺傳病 1. 每個正常人的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男:22對+XY 女:22對+XX) 2. 其中22對男女都一樣,叫常染色體,有一對男女不一樣,叫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 男性精子分兩種:22條+X 和22條+Y; 女性卵細胞:22條+X3.生男生女取決于卵細胞同哪種精子結合,卵細胞與X精子結合則生女,卵細胞與Y精子結合則生男。生男生女機會均等,各占50%。 4. 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5.常見遺傳病:白化病、紅綠色盲、血友病6、預防遺傳病有效措施:禁止近親結婚 區分:直系和旁系血親五、生物的變異: 性狀表現是遺傳物質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生物體的性狀表現是遺傳物質與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表現型是基因型與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如一對黃種人的兄弟,弟弟常在室內工作而膚色較白;而哥哥常在室外工作而膚色較黑。生物變異是生物界的一種普遍現象(性狀的差異),包括:1 可遺傳的變異——遺傳物質的改變,為生物進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注意:對于動物來說,只有生殖細胞(系統)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才有可能遺傳給后代。(雜交育種、太空育種)2 不可遺傳的變異——環境條件的影響(環境條件直接作用于新陳代謝過程的結果),遺傳物質沒有改變。如上例的變異第十二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知識要點1、 生命的起源科學家普遍認同“化學進化學說”認為:在原始地球上可以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漫長而復雜的化學變化逐漸形成原始生命。2、 生物的進化1、 化石是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2、 地層中的生物化石按一定順序出現3、 化石記錄了生物進化的歷程。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由水生到陸生,由簡單到復雜,有低等到高等。4、 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遺傳、變異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生物的進化。3、 人的起源與進化1、 人類與猿類有著共同的原始祖先,人類的進化經歷了漫長的歷程,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人會使用和制造工具,直立行走,2、 現代人類都屬于同一物種,但長期的隔離,出現形狀上的差異,形成了四大人種。長骨的結構PAGE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