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05章 《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知識點總結第1節 光合作用1 光合作用的發現史 海爾蒙特 實驗結論:水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質普利斯特利 實驗結論:植物可以凈化空氣(產生氧氣)英格豪斯 實驗結論:光照下的綠色植物能釋放氣體薩克斯 實驗結論:綠色植物在光下能合成淀粉 薩克斯的實驗: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步驟:暗處理 → 遮光 → 光照 → 脫色 → 染色 暗處理(目的:消耗葉片中的淀粉) 脫色(葉片由綠色變成黃白色,酒精變成綠色)染色(加碘液,目的是為了檢驗淀粉)3 葉是植物體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4 葉的結構(葉片由表皮、葉肉、葉脈組成)表皮:細胞排列緊密,分成上表皮和下表皮,扁平的表皮細胞無色透明,細胞外壁上有一層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質層。氣孔由成對的保衛細胞組成,是氣體交換和水分散失的門戶。 葉肉:分成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柵欄組織的葉肉細胞呈圓柱形,排列緊密,含葉綠體較多。海綿組織的葉肉細胞形狀不規則,排列疏松,含葉綠體較少。 葉脈:是葉片的“骨架”,起支持作用。分成網狀葉脈和平行葉脈。葉脈中有導管和篩管。5 葉綠素能夠吸收和轉化光能,葉綠素只有在光照條件下才能形成,沒有形成葉綠素時,葉綠體呈白色或黃色。6 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主要是淀粉),并且放出氧氣的過程。 光 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二氧化碳 + 水 淀粉(儲存能量) + 氧氣 葉綠體①原料:二氧化碳、水②產物:淀粉、氧氣③條件:光④場所:葉綠體⑤實質: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同化作用)⑥兩種變化:物質轉變(無機物——→有機物)、能量轉變(光能——→化學能)⑦植物增產的措施:白天升溫,晚上降溫;加入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立體高效種植、合理密植 第2節 呼吸作用8 呼吸作用:綠色植物的吸收氧氣,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反應式:有機物 + 氧氣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線粒體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異化作用)場所:線粒體意義: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能量)9 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各種生命活動,一部分轉化成熱量散失。10 呼吸作用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例1:堆放時間較長的蔬菜會因受熱而腐爛,是因為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熱量,所以堆放蔬菜的地方一定要保持通風散熱,才能防止蔬菜腐爛。例2:栽花或種植莊稼都需要經常松土,是因為植物要進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氧氣,所以要經常松土。11 中耕松土可使氧氣進入土壤中,從而利于根的呼吸。12 水淹地會使土壤中缺氧,根無法呼吸,是植物萎蔫,應及時排澇。13 在低溫低氧、高濃度二氧化碳的環境中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儲存,植物種子應儲存在低溫、干燥處。14 把水果蔬菜低溫保存,目的是抑制其呼吸作用。第3節 吸收作用15 水是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在植物的生活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16 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區。17 根毛適于吸收水分的特點:細胞壁極薄,細胞質少,液泡大。植物根部生有大量的根毛,擴大了根的吸收面積。18 根毛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根毛吸水:根毛細胞液濃度>土壤溶液濃度 根毛失水:根毛細胞液濃度<土壤溶液濃度 (施肥過多,容易“燒苗”)植物吸水和失水決定于細胞液濃度、土壤溶液濃度的大小土壤溶液:土壤顆粒之間含有無機鹽和水分,成為土壤溶液。19 若土壤溶液濃度大于根毛的細胞液濃度時,根毛細胞就會失水,一次施肥過多,容易造成“燒苗”。20 植物生活需要多種無機鹽,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含氮的無機鹽使枝葉長得繁茂,含磷的無機鹽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含鉀的無機鹽使莖稈健壯。21 無土栽培:根據植物生活需要的無機鹽種類、數量和比例配制營養液,用營養液來栽培植物。22 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不同生長期,所需要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不同。第4節 蒸騰作用23 水分運輸的動力:蒸騰作用。 24 水分的運輸途徑:土壤中的水分 → 根毛(細胞壁 → 細胞膜 → 細胞質 → 液泡) → 根部導管 → 莖 → 葉脈 → 葉肉 → 氣孔 →大氣25 水在植物體內的作用:① 水是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 ② 水可以使植物保持狀態。③ 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體吸收、運輸和利用④ 水參與植物的各種生命活動,如光合作用、蒸騰作用26 蒸騰作用:在溫暖、有陽光照射的條件下,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形式散失到體外,這種生理過程叫做蒸騰作用。植物體的水分蒸騰主要是通過葉片的氣孔來完成,葉柄和嫩莖也能進行一定的蒸騰作用。蒸騰作用是植物散失體內水分的主要方式。27 蒸騰作用的意義: ① 促進根吸收水分; ② 促進植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③ 降低植物體葉面的溫度,避免灼傷。28 蒸騰作用原理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例1:熱帶雨林由于蒸騰作用將水分蒸騰到大氣中,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量。 例2:植物通過根吸收水分,再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從而促進了生物圈的水循環。例3:為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植物的存活機會,最好在陰天或傍晚移栽植物,或移栽植物后要遮陽,移栽時要剪去大量的枝葉。例4:高大的榕樹頂端葉片能夠不斷地得到充足的水分,主要是靠蒸騰作用。例5:蒸騰作用能夠降低葉片溫度,避免葉片被陽光灼傷。第5節 運輸作用29 插在紅墨水中的楊樹枝條,莖內被染成紅色的是結構主要是木質部,其內含有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即為導管。 環切樹皮后,切口上方的樹皮膨大形成枝瘤,由此可知,莖有運輸有機物的功能,莖輸導有機物的結構位于樹皮中,樹皮的最里面有韌皮部,韌皮部中有運輸有機物的管道,即為篩管。30 導管和篩管的區別所在部位運輸物質運輸方向組成細胞導管木質部水、無機鹽自下而上↑死細胞篩管韌皮部有機物自上而下↓活細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