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01章 《生命的世界》知識點總結1 生物家族包括植物、動物、真菌、細菌、病毒2 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下層 、整個水圈、巖石圈的上層3 生物圈中的物種的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統稱為生物的多樣性。今天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是長期生物進化的結果。4 其中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遺傳多樣性是生物進化的基礎,決定了物種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活環境的多樣性構成了生態系統的多樣性。5 遺傳多樣性也叫基因多樣性,每種生物都是個豐富的基因庫。6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由生物和環境共同組成,常見的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個池塘、一塊草地、一塊農田、一條河、一個校園、一座城市、一棵桃樹、一群魚等都是一個生態系統。 生物的種類繁多,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生活環境雖然千差萬別,但都具有共同的特征: 新陳代謝是生物生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礎上生物才有生長、繁殖和應激性等生命活動。 8 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時能夠作出的規律性反應,叫做應激性( irritability),能夠使生物“趨利避害”,如朵朵葵花向太陽、一滴糖水會招來螞蟻、含羞草的葉片受到觸動時會下垂、吃話梅分泌唾液,“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9 生長( growth)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種特性,生物通過生長使體形增大、體重增加。一粒種子萌發長成幼苗、一株幼苗長成一棵大樹10 生物產生后代的過程就是繁殖( reproduction),母牛生出小牛犢、蜻蜓點水(實際是蜻蜓在產 卵)、母雞生蛋、開花結果等。11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動物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汗液和尿液,都是新陳 代謝現象( metabolism)。12 生物的生存條件和生存空間統稱為環境。 生物的生存離不開環境,要受到環境的影響。生物能夠適應環境,也能影響和改變環境。13 環境中影響生物形態、生理和分布的因素稱為生態因素。生態因素分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14 非生物因素包括陽光、空氣、水分、土壤、溫度、濕度等多種因素。15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 同種生物之間的影響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相互斗爭,即種內互助與種內斗爭。不同種生物之間的相互影響比較復雜,主要是捕食,其次還有競爭、寄生和共生。16 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對環境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適應, 如擬態:竹節蟲、尺蠖等與樹枝相似。保護色:蜥蜴、北極熊、雷鳥等與環境顏色相近。 警戒色:箭毒蛙、胡峰、夾竹桃、毒蘑菇等有艷麗奪目的體色。17 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鳥類適于飛翔的翅膀、北極熊的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的葉子特化成刺18 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凈化空氣、調節氣候;蝗蟲啃食莊稼; 蚊蠅傳播疾病;大樹底下好乘涼;千里之堤毀于蟻穴。19 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影響和改變環境;環境也能影響生物。20 生物與環境是統一的有機整體,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