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怎樣正確理解和全面把握依法治國方略黃建剛 hjg200800@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因此,正確理解和全面把握依法治國方略,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理解]1. 依法治國的含義:依法治國,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2. 依法治國的本質:就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3. 依法治國的實質: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管理社會事務。4. 依法治國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維護人民主人翁地位的過程,保證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的過程。5. 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6. 依法治國的地位: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7. 實行依法治國的作用: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維護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8. 實現依法治國的要求:(1) 立法機關嚴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確保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2) 行政機關嚴格依法行政。(3) 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嚴格執法。(4) 要進一步完善法律監督體系,加強執法監督工作,確保法律的有效實施。(5) 要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9. 要實現依法治國,還必須正確處理好以下幾組關系:(1) 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的關系: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一方面,我國的法律是黨領導人民制定的,從而保證了黨對國家的領導。另一方面,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總之,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2) 依法治國與社會主義民主的關系: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前提和基礎;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體現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因此,依法治國從根本上保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各項民主權利。(3) 依法治國與社會主義法制的關系: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是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條件。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強調的是法律制度的建設,突出有法可依。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加重視法律實施、更加注重依法治理;更加突出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治建設。(4) 依法治國與社會穩定的關系: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5) 依法治國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系: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法制性是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之一,市場經濟的發展客觀上要求用法律來引導、規范、制約和保障,依法治國才能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穩定、健康、有序發展。(6) 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關系:區別:依法治國即法治,屬于政治文明、政治建設,是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性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依德治即德治,屬于精神文明、思想建設,是以其感召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聯系:依法治國與依德治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社會主義法治是建立、維護、實行社會主義道德的法律保障,社會主義德治搞好了,可以進一步推動依法治國。堅持依法治國與依德治國相結合,才能保證人民群眾真正實現當家作主的權利。10. 我國依法治國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依法治國的關系:(1) 依法治國作為一種治國方法,是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是一種高層次的政治文明。因而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采用依法治國的方式。(2) 就兩者法的本質、依法治國的主體、目的來說,兩者具有根本區別,即不同性質國家的法治則體現了不同階級的利益和意志。我國實行依法治國,法律反映人民群眾的意志;人民群眾是依法治國的主體;維護和實現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實行依法治國,法律反映資產階級的意志;資產階級是依法治國的主體;維護和實現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和根本經濟利益。[運用]2003年9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會議,主題是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他強調指出,社會主義社會應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協調發展的社會。堅持政治文明建設的正確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必須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全局出發,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深刻把握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規律,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運用所學的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 上述材料包含了哪些哲理?這些哲理在材料中是怎樣體現出來的?(2) 運用政治常識的有關知識,說明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的關系。(3) 運用政治常識的有關知識,說明我們怎樣才能做到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解題思路分析] 第(1)問前半問是考察考生的歸納(概括)思維能力;后半問考察考生的演繹思維能力。第(2)問考查政黨知識、國體、治國方略以及政黨與國家的關系。第(3)問考查考生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擴散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參考答案](1)“社會主義社會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現了普遍聯系、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堅持政治文明建設的正確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體現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和性質、普遍聯系;“必須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全局出發”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體現了意識的反作用、正確意識的能動作用、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深刻把握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規律”體現了規律客觀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尊重規律與認識、利用規律相結合;“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體現了質變與量變關系、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要重視量的積累;“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體現了矛盾即對立統一;“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體現了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2)通常,政黨領導國家政權,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黨對國家的領導主要是通過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來實現的。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性質。在我國,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3)從依法治國的含義、本質、實質、根本目的、過程、地位和作用著手,重點把握依法治國的五個方面的要求、正確處理好六組關系。(具體內容參見[理解]部分)( 聯系: hjg200800@ hjg2004@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