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5—2006學年第二學期“四個一”活動教學設計教學課題:《在奮斗中實現理想》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使學生懂得為什么理想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理解理想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現實的道理。能力方面:通過學習比較,提高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覺悟方面:使學生認識到在今天仍然需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并在學習、生活中自覺培養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教學重點: 1、理想與現實的關系。(這既是重點又是難點)2、理想的實現要通過艱苦奮斗。教學方法: 閱讀、討論、提問、歸納講授教學形式: 多媒體教學教學提綱:復習提問:簡述我國人民在現階段的共同理想與最高理想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分析:1、我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高理想是:共產主義2、共同理想與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實現最高理想的基礎和必經階段。共同理想是共產主義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的目標,它的實現就是為共產主義創造條件和打下基礎。其次,實現共同理想,必須以最高理想為根本方向。(拓展思維)我們為什么要進行理想教育 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給以提示:第一、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崇高的理想屬于正確的意識,對我國社會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第二、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崇高的理想作為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第三、崇高的理想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是我國民族團結,共同奮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新課教學:在奮斗中實現理想學生快速閱讀教材,歸納本框的中心內容及其知識構成。提問、歸納介紹:本框中心內容:闡明實現理想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經過努力奮斗。知識 在奮斗中 在奮 論述理想與現實的關系(1—9自然段)結構 實現理想知識 斗中結構 實現 闡明要把理想轉化為現實需要多方面的條件,特別 是要理想 艱苦奮斗(10—19自然段)1、 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學生閱讀1—9自然段,思考:理想與現實的關系是怎樣的?具有什么方法論意義?提問,歸納分析:理想源于現實 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經濟的產物(一)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理想高于現實 是對現實的一種合乎規律的超越。比現實更美好理想可以轉化為現實 這種轉變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二)理想 對社會理想的 對理想的追求只有符合社和現 追求應符合社 會發展的趨勢,順應歷史發實辯 會發展的趨勢 展的潮流,才有可能實現。證關系的 符合社會需要 好高騖遠,方法 對職業理想的 符合個人實際 自暴自棄,論意 追求要符合客 當理想與現實發生矛盾時, 不是從實際出義 觀實際 個人理想應符合社會需要 發的做法。結合教材設問:為什么魯迅與梁啟超選擇的不同的社會理想結果不一樣?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提示:魯迅先生對社會理想的追求完全符合當時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而梁啟超雖然早年參與“百日維新”,可在清王朝的滅亡已是大勢所趨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君主立憲,反對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后來反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對社會理想的追求不符合當時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2、 在奮斗中實現理想學生閱讀10—19自然段,思考討論:理想怎樣轉化為現實?提問,歸納分析:(1) 理想轉化為現實,需要艱苦奮斗含義 是一種迎難而上、堅忍不拔、克勤克儉、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質。艱苦奮斗 實質 不僅是一種生活作風,更是一種工作作風和精神面貌作用 是有志者應有的精神境界由我國基本國情決定的討論:如何去艱苦奮斗?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保持奮發向上、朝 人們的精神面貌不同,在認氣蓬勃的精神面貌 識世界、改造世界實踐中的效果是不一樣的。要艱苦奮斗 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付出艱辛的勞動 一切成果,都是通過艱苦奮斗和勞動取得的。養成艱苦樸素的生 鋪張浪費、講排場、搞攀比、活作風 大手大腳的思想和行為都是不對的。教學小結:識記艱苦奮斗的實質理解理想與現實的關系(重難點)理想的實現要通過艱苦奮斗(重點)課堂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恩格斯說:“有理想的人,生活總是火熱的?!?br/>這告訴我們 ( )A、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 B、理想可以轉化為現實C、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D、只要有理想,就能實現人生價值2、德國寓言大師克雷洛夫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边@個比喻告訴我們 ( )①理想不是現實,兩者是根本對立的 ②理想的確立和形成,僅是理想通往現實之路的一個環節 ③把理想變為現實,要靠實實在在的實踐 ④今天的理想必然會轉化為明天的現實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3、“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的格言警句,共同表明 ( )A、中華民族是富有理想傳統的民族B、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和精神支柱C、理想的實現需要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D、理想轉化為現實特別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4、“20多年來,我們科學教育的最大成功是教給人們實現科學理想的正確手段?!毕铝袑儆趯崿F科學理想的正確手段是 ( )A、遠大的理想必須建立在共同理想之上B、既要考慮理想實現的客觀條件,又要重視實現理想的主觀條件C、充分發揚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D、使崇高的理想源于現實二、材料分析題愛迪生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世界上沒有一種具有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艱苦辛勤的勞動而能夠得到?!边@符合科學人生觀中的什么道理?課后作業:基礎訓練 同步練習(八)課堂練習參考答案1、 單項選擇題1、C 2、D 3、D 4、B2、 材料分析題(1)理想不是現實,但來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2)理想轉化為現實需要多種因素和多方面的條件,其中特別重要的是艱苦奮斗。這是因為,任何理想的實現,都有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離開了艱苦奮斗,再美好的理想也不可能轉化為現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