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等高線中考學習要求:記憶要求:1.地形部位的名稱:山頂(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2.五種主要地形類型的名稱和區別。世界著名山系的名稱和分布。理解運用部分:1.學會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會在地圖上估算距離、會在各類地圖上辨別方向。2.學會識別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3.學會判讀山坡的陡緩:等高線疏密反映坡度緩陡:等高線愈稀,則坡度愈緩;等高線愈密,則坡度愈陡。4.?等高線地形圖的應用:(1)海拔估算、相對高度的計算:沒有標注數字的等高線按等高距推算,相對高度即為海拔差。(2)距離判斷:利用比例尺判斷圖中公路、橋梁、河流及兩點的距離。(3)氣溫推測:山麓與山頂存在氣溫差。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4)選建水庫(電站)壩址:一般選在峽谷處,且水庫庫址應選在河谷地區“口袋型”洼地處。(5)鐵路、公路選線:一般盡量沿等高線,選在緩坡,避開陡崖;通往山頂的公路,往往需建盤山公路等。沿等高線走,可以減少工程量,道路平坦,利于車輛行駛。(6)自來水廠位置選擇:自流引水最佳,故水廠比水庫位置低為好,路線不宜太平坦。(7)農業區規劃:一般平原多為耕作業,山地多發展林業(陡坡發展林業,緩坡可開墾梯田),高原多發展牧業。關注點:根據等高線的形狀辨認地形部位。例題詳解1例題:(2015·廣州中考)讀圖,完成1~3題。等高線【解析】1選D,2選A,3選A。本題組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比例尺的計算和等高線地形圖中地形部位的判讀。第15題,圖中的等高距是50米,圖中M觀景臺的海拔在550~600米。第16題,根據比例尺的公式,可推出,實地距離=2×50 000=100 000厘米=1千米。第17題,讀圖可得,N觀景臺處于山谷地帶,附近有河流流經陡崖而形成的瀑布。因此,其主要作用是仰望飛瀑。例題詳解22.(2015·漳州中考)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完成下列問題。(1)圖中虛線所示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山峰A的海拔范圍是________米,清水河干流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2)B地的地形類型是________,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C—D處修有水庫大壩,右圖是水庫放水時拍攝的人工瀑布景觀,其拍攝地點可能是甲、乙、丙三個地點中的____地。等高線【解析】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第(1)題,從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看出,圖中虛線所示的部位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圖中等高距為100米,由此可知,山峰A的海拔范圍是600~700米;根據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確定方向可判斷,清水河干流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北向東南流。第(2)題,從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看出,圖中B地200米等高線大致呈閉合狀態,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第(3)題,由拍攝的照片可知,拍攝地點位于河流的下游,因此可判斷其拍攝地點是丙地。答案:(1)山脊 600~700 自西北向東南(2)盆地 200米等高線大致呈閉合狀態,中間低,四周高(3)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