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的北方地區中考學習要求:記憶部分:???北京的經緯度(120°E、40°N)及城市職能(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研、交通、外交)。理解運用部分:?1.理解我國四大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農業、工業、服務業(包括交通運輸等)、聚落分布的影響。?2.結合東北三省區域地形圖,判斷該區域的主要地形類型;歸納并描述該區域的地形特征。??結合地圖與氣候統計圖表,引導學生說出某區域的氣溫和降水特點,歸納氣候特征。?3.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城市分布特點。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簡要說明人口、城市與自然環境的關系。?4.說明北京的自然地理特點。了解北京的歷史文化傳統,例如名勝古跡、傳統民居等、文化藝術等。?關注點:1、北方地區自然環境與農業生產各要素之間的聯系。{提醒}北方地區發展農業的條件:平原面積廣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東北平原水源豐富,華北平原、黃土高原水資源欠佳。2、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分布與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的關系:???東北地區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及鐵路沿線地帶。這是因為這一地帶地形平坦,氣候比較溫和,交通便利,經濟比較發達。3、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4、北京的自然環境。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北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提醒}(1)北京的“四合院”是我國北方典型的民居建筑;“京劇”被譽為中國的“國粹”。(2)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天安門城樓是中國的重要象征。(3)北京有故宮、長城、天壇、頤和園、十三陵、周口店“北京人”遺址6處世界文化遺產。例題詳解例題:(2016年福州中考)小華和小靜暑假從北京出發分別沿圖中兩條線路旅行,讀圖1、圖2回答問題。(1)線路①主要經過廣闊的平原,其中被稱為“黑土地”的是________平原。線路②經過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________山脈,到達________省的西安。(2)線路①沿途居民以________為主食。一路向北,作物熟制從兩年三熟變為一年_______熟。(3)小靜沿線路②來到黃土高原,從她拍攝的照片(圖2)可以看出黃土高原地表特征__________,當地特色傳統民居是__________。(4)奔流在“黃土地”上的母親河——________河,從黃土高原挾帶的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積,使河床抬高,形成“________河”。中國的北方地區【參考答案】(1)東北 太行 陜西(2)面食 一(3)溝壑縱橫 窯洞(4)黃 地上【知識背景】本題綜合考查我國北方地區的知識。【解題思路】第(1)題:圖中線路①穿過了東北平原,東北平原土壤肥沃,被稱為“黑土地”。線路②穿過了太行山脈,為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西安是陜西省的省會。第(2)題:線路①主要位于東北地區,小麥是主要糧食作物,以面食為主;向北由于緯度越來越高,熱量越來越低,作物熟制變為一年一熟。第(3)題:黃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嚴重,地表溝壑縱橫。這里土質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這里氣候干燥,容易開挖,適宜開鑿窯洞。第(4)題:黃河穿過黃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嚴重,攜帶了大量的泥沙,到下游地區,流速變緩,泥沙沉積,形成“地上河”。?小結:四大地理區域的學習需要我們理解四大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農業、工業、交通運輸、聚落分布等的影響。以北方地區為例:多平原的地形使北方利于發展種植業,但降水和熱量沒有南方豐富,所以耕地類型以旱地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煤、鐵、石油資源豐富使北方重工業比較發達;而平原廣闊也使北方地區陸路交通發達,城市密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