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經濟常識教學案第五課 第三框題 財政的巨大作用1、財政的作用2、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3、財政收入對社會經濟影響【預習導讀】1、國家財政的作用(1)國家通過財政可以(2)國家通過財政可以(3)財政可以(4)財政有利于(5)財政是 的物質保證2、(1)充分發揮財政的作用,關鍵是(2)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 和(3)發揮財政作用,需要怎么做?【解疑釋難】1、國民收入不等于財政收入二者存在明顯的區別。①在社會總產品中扣除掉生產資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凈產品,用貨幣表示就是凈產值,稱作國民收入。它是勞動者創造的新的社會財富,標志著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擴大再生產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②國家通過一定形式的渠道集中起來的資金就是財政收入。財政收入作為財政分配的一個方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表現為組織收入、籌集資金的過程。從國家取得收入的形式來看,財政收入可分為稅收收入、國家上繳的利潤收入、債務收入和其他收入。所以國民收入和財政收入二者不是等同關系,切不可能混為一談。2、財政收入是否越多越好①財政收入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取得的收入。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為了使其充分發揮作用,要大力增加財政收入。②國家財政收入太少,會直接減少財政的經濟建設支出,降低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最終也將不利于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加。③但國家財政收入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越多越好,財政收入過多,會直接減少企業和個人收入,對企業生產的擴大和個人購買力的增加產生影響,最終也會阻礙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加。3、財政赤字與通貨膨脹①擴大財政赤字之舉是我國政府實施對經濟宏觀調控的體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主義國家可以把人民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結合起來,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對經濟活動進行廣泛的宏觀調控,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當前,我國國內需求不足,市場需求不旺,物價指數處于負增長,銀行借貸、儲蓄壓力過大。所以,在這一特定時期和特定條件下國家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利用一定限度的國債與財政赤字,對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保持國家經濟穩定增長,緩解就業問題,增加稅收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這一非常之舉,說明我們國家宏觀調控的能力增強,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提高。②財政赤字出現較高升幅不會引發通貨膨脹。所謂通貨膨脹,就是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如果出現通貨膨脹,就會嚴重影響人民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因此,必須抑制通貨膨脹, 這在我國歷史上也有過多次教訓。但是,在當前的特定條件下,發生這種危險的可能性不大。一是現在銀行儲蓄存款比較多,國家通過財政債券將一部分儲蓄轉化為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不會導致銀行過量發行貨幣而形成通貨膨脹情況的發生;二是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工業消費品和生產資料市場供應充實,物價比較穩定,適度擴大一些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是在國民經濟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所以,此“非常之舉”運用得當,不會引發通貨膨脹。4、正確認識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1)財政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財政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國家通過財政收支數量、方向的控制,有利于實現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平衡及結構的優化,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所謂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擴大財政支出,使財政政策在啟動經濟增長、優化經濟結構中發揮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擴大政府投資支出、發行國債屬于財政政策范疇,國債又具有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連接起來的特點。(3)近幾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慢,有效需求不足,物價低迷,國家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財政支出,發行國債,增加投資。財政通過社會保障支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刺激了消費,有效地刺激了國內需求,拉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今后一個時期,國際經濟環境仍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無論是從保持政策的連貫性,還是從繼續鞏固發展當前形勢的現實需要看,我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十分必要的。【熱點點擊】1、財政政策(1)財政政策指國家通過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調節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以實現社會經濟目標的具體措施。財政支出主要是用于政府進行公共工程建設和轉移支付(指政府對某些地區、階層及人士的津貼、補助等)。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于稅收。(2)根據財政政策對經濟運行的不同影響,可把財政政策區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在經濟衰退時期,失業率增加,企業開工不足,一部分經濟源未被利用,經濟正常運行和發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政策就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通過增加財政支出(增加政府購買、擴建公共工程等)和減少稅收,以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使經濟盡快復蘇。反之。在經濟高漲時期,經濟的正常運行和發展受到供給能力的制約時,物價就會上漲。對此,政策就采取緊縮性財政政策,通過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以抑制總需要,降低通貨膨脹率,給經濟“降溫”。2、對財政政策“從積極到穩健”的理論思考2004年12月3日~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05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時提出,2005年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所作出的重大決策。這一重大政策取向的調整,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對此,結合高中政策學科的有關知識,可作如下思想和理論分析。(一)從經濟常識角度分析(1)這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新舉措,是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2)體現了財政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二)從哲學常識角度分析(1)這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體現。(2)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中,要求我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既要看到現在,又要預見未來。(3)這是辦事情堅持適度原則的體現。(三)從政治常識角度分析(1)體現了黨對國家的政治領導。(2)體現了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使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不斷提高,執政能力不斷增強。(3)體現了國家的經濟職能。【鞏固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2005年,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國家將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切實關注和解決就業、教育、生態、醫療、公共衛生以及社會公正問題。這表明:A、財政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B、財政是實現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C、經濟發展水平從根本上制約財政收入D、我國實行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2、財政政策從“積極到“穩定”,并非全面緊縮,更非一刀切,也不是急剎車,而貫徹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政策。這段話所蘊含的哲理是:①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聯結 ②矛盾是普遍的,要全面分析矛盾,防止片面性 ③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特點 ④認識問題應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從實際出發A、①② B、③ C、①③④ D、②④3、從“積極”到“穩健”的政策轉向,意味著財政政策從單純地注重經濟指標轉向兼顧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穩健”是更深層次的積極。從哲學上講,這表明:①認識隨著實踐的深入不斷的深化和拓展 ②不同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③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④主觀與客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二、不定項選擇題4、《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財政政策要在促進經濟增長、優化結構和調節收入方面發揮重要功能,完善財政政策的有效實施方式。黨中央提出上述要求是因為( )A、促進經濟增長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之一B、財政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C、財政具有調節資源配置的作用D、財政政策是國家制定宏觀調控目標的基本依據5、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指出,要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分步實施稅收制度改革,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金融企業改革,健全金融調控機制,完善金融監管體制。對財政與稅收關系認識正確的是( )A、二者都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B、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C、稅收越多,財政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 D、二者都具有強制性、固定性的特征三、辨析題6、背景材料: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要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辨題:積極的財政政策可以拉動我國經濟較快增長,因此,我們必須長期堅持這一政策。四、簡答題7、2003年11月27日至29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國債和新增財政資金的使用,要重點向“三農”傾斜,向社會發展傾斜,向西部大開發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傾斜,向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傾斜,向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改善困難群眾生活傾斜,同時還要保證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資金需要,支持重大改革措施的出臺。①國債和新增財政資金的上述傾斜,共同體現了財政的什么作用?②運用國家職能的有關知識,對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說明。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 2 3B C D二、不定項選擇題4 5ABC AB三、辨析題6、①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是指通過增加財政支出及調整稅收政策,更直接、更有效地刺激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社會穩定發展。②財政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通過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可以拉動我國經濟較快增長,這主要是因為:第一,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可以把有限的資源配置到社會發展最需要的地方,集中力量辦大事;第二,我國的財政支出有相當大部分是經濟建設支出,通過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特別是增加對能源、原材料、交通等基礎工業、基礎設施的投資,為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第三,國家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調節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之間的關系,擴大內需,刺激消費要求,以推動經濟總量的增長。③但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是我國針對國內消費需求不旺和外部經濟環境嚴峻的情況所采取的,是我國在特定條件下、特定時期采取的特定政策。國家采取何種財政政策必須根據經濟運行的具體情況加以確定,隨著我國經濟運行條件的好轉,積極的財政政策將逐漸淡出。因此,認為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的觀點是不科學的。四、簡答題7、①共同體現了財政可以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和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作用。②國債和新增財政資金向“三農”傾斜,向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改善困難群眾生活傾斜,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體現了國家的政治職能、經濟職能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國債和新增財政資金向“三農”傾斜,向西部大開發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傾斜,保障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資金需要,支持重大改革措施的出臺,主要體現了國家的經濟職能。國債和新增財政資金向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傾斜,主要體現了國家的社會公共事務職能。PAGE2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