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群眾是實踐的主體》主備人:何立新 12.15.1、 知識結構人民群眾的含義: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因而從根本上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溫表 ①人民群眾是 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歷史的創造者 從而推動了社會的全面進步 ②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于 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 ③2、 學習的重點、難點1、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1)前提(2)源泉(3)直接創造2、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1)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推動人類社會的前進(2)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通過人民群眾的活動去解決的,突出表現在社會變革中(3)人民群眾解決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的形式:革命運動 改革三、典型試題某地對干部作風建設有一個形象比喻,說是當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頭,更新觀念,與時俱進;一盆水洗手,干凈干事,勤政廉潔;一盆水洗腳,深入群眾,調查研究。據此回答(1~3)題(1)強調當干部要洗頭是因為A.主觀必須符合客觀 B、客觀實際是變化發展的C.人的認識必須符合終極真理 D、人的認識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前進解析:要題是哲學的綜合題,涉及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的有關知識。“洗頭”是要求干部“更新觀念,與時俱進”,C項錯誤,世界上沒有終極真理都。任何真理都必須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故舍棄C項。A、B、D項是一盆水的原因。(2)強調當干部要洗手是因為A、干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 B、干部是部門利益的代表者C、吏治腐敗是對人民利益的最大損害 D、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干部的行為準則解析:此題是從政治學角度上分析要洗手的原因。B項錯誤,干部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而不是部門利益的代表者。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的原則之一就是對人民負責,它是一切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的行為準則。故A、C、D均符合題意。(3)強調當干部要“洗腳”,是因為A、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 B、一切真知都來源于社會實踐C、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D、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是統一的解析:干部“洗腳”指的是“深入群眾,調查研究”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與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一致的。因而A、B、C、在個選項符合題意。四、課堂訓練(一)填空題:(1)人民群眾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 的人們。主要的穩定的部分是 。它是 的創造者; 是 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 ,在社會變革中起于 。(2)勞動群眾創造 為人們從事一切精神生產提供了 。 是一切精神財富的源泉;人民群眾在實踐中所積累的豐富經驗,構成了人類精神財富的或者 。科學家、藝術家、思想家們的創造活動或者是對群眾的經驗進行或者是 。藝術家的靈感的基礎是 。勞動群眾還直接創造了精神財富。(二)選擇題!、“中國共產黨人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只有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看,我們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以及全部工作要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是因為A.黨的工作路線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B.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C.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和目的D.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2、恩格斯說:“17世紀的美國和18世紀的法國。甚至資產階級的最光輝燦爛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掙得的,而是貧民大眾,即工人和農民為客觀存在掙得的”這說明A、資產階級不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B、物質財富是人民創造的C、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是一切精神財富的源泉 D、人民群眾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3(不定選).2003年7月28日 ,胡錦濤同志在全國防治非典工作會議上強調,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自覺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定地相信群眾,緊緊地依靠群眾,在各項工作中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歷史主動精神。這一要求的歷史唯物主義依據是A. 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B.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C.人民群眾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D. 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4、(不定選).2003年7月,安徽八百里淮河全面吃緊,不少地方突遇洪澇災害。安徽省委立即作出指示,要求以大局為重,人民至上,保證淮河上下游安全,更要確保沿淮群眾安全。這一指示的哲學依據是A. 整體處于統率的決定地位B.搞好局部,才能使整體的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C.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D. 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三)辨析題:“科學家、藝術家、思想家以他們創造的精神財富,為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又說:“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這兩種說法相互矛盾。(四)西方一位哲人說:“歷史是上帝的作坊”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我們的上帝是人民”問:(1)兩種觀點的根本區別是什么?(2)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說明“我們的上帝是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