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6年政治高考專題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背景材料中國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2006年3月4日在全國政協民盟民進聯組會議上指出:要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要教育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毛澤東結合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于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極怠工。貪污腐化,風頭主義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無私,積極努力,克己奉公,埋頭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鄧小平根據改革開放的實際,“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江澤民針對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人們的思想觀念帶來的影響,“要在全黨和全社會大力提倡高尚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以艱苦奮斗、勤儉樸素為榮,以鋪張浪費、奢侈揮霍為恥。”胡錦濤緊密結合當前我國社會風氣和思想道德領域內存在的突出問題,眼于當代中國發展的全局,面向中華民族的未來,“八榮八恥”知識點撥(1)什么是榮辱觀?對什么是榮、什么是恥的根本看法或評價標準。(2)什么是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建立在對人民、對集體、對祖國、對人類盡義務的基礎上,同社會主義事業密切聯系在一起,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我們必須樹立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社會主義社會本質要求的集中體現(3)提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時代背景從國際來講,現在我國正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這個戰略機遇期,十六大提出是二十年,大約到二○二○年。從國內來講,到二○二○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我們至少要實現四大目標,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建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實現這些偉大的目標,必然對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也必然對干部素質、黨員素質、公民素質和民族素質提出更高要求。(4)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大意義。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不僅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本質要求,也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鮮明導向。標志著社會的文明程度,直接影響著社會風氣。樹立和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推進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對推動形成良好社會風氣,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1、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2、樹立和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3、樹立和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增強黨的先進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堅實保障。(5)如何堅持和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樹立和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要把握“一個根本方向”、納入“兩個全過程”、堅持“六個相結合”:1、應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的立場、方向和根本出發點,堅持社會主義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根本標準。2、把樹立和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納入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納入社會主義公民教育和社會管理的全過程。3、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相結合;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結合;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相結合;與黨的先進性建設和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相結合;與先進文化建設和弘揚培育民族精神相結合;與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文化教育相結合。知識鏈接從“八榮八恥”形成看:唯物論:物質決定意識,要求主觀符合客觀,一切從實際出發辯證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認識論: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擴展、向前推移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人生觀價值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從“八榮八恥”內容看(是什么):(1)是正確的思想意識。(2)“為榮為恥”的表述是矛盾對立統一的觀點(3)是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4)是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5)是集體主義價值觀,標志著社會文明程度從“八榮八恥”原因看(為什么):(1)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2)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3)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4)主觀因素制約著意識能否正確反映客觀事物以及主觀能動性的發揮。(5)人生的真正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6)國家機關有文化職能,(7)依法治國要求將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8)黨要不斷提高執政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從怎樣貫徹“八榮八恥”看(怎么樣):(1)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樹立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2)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3)正確處理個人和社會的關系。(4)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5)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主觀世界。(6)堅持聯系的觀點“八榮八恥”基本內涵的知識細化(1)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激勵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光輝旗幟。每一個領導干部每一個共產黨員、每一個公民,都應該牢固樹立熱愛祖國的觀念,堅持祖國利益高于一切,自覺地把個人的前途命運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把對祖國的熱愛化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無窮力量。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哲學上27)經濟:(1)企業經營者要提高自身素質,樹立企業良好的形象和信譽,合法經營,開展公平競爭,不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不危害個人、集體和國家的利益,不偷稅、漏稅。(2)對外貿易中要堅持獨立自主,平等互利,不拿原則做交易,不向國際市場提供有礙國家安全的產品和服務,不向國際市場提供不合格的產品和服務,不走私販私,樹立我國在國際上的良好形象。(3)勞動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提高我國的技術實力和生產力水平。政治:(1)公民要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2)公民要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2)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我們黨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每一位公民既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又是勞動者和服務者;既享受他人的服務和勞動成果,又為他人提供服務和勞動成果。主人翁的地位要求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承擔服務他人與社會的義務和責任。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所在。每一個領導干部、每一個共產黨員、每一個公民,每一個學生,都要牢固樹立人民的觀念,時刻牢記和躬行實踐黨的根本宗旨,把對人民群眾真摯、深厚的感情,融化到所從事的工作中去。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立黨為公。(政治83)經濟:(1)企業經營者要向社會提供適銷對路、價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務,以不斷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2)要增加農民收入,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調動農民積極性、主動性,發展現代農業,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3)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擴大就業,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的利益。(4)全社會都應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政治:(1)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2)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3)必須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4)必須堅持依法治國。(5)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6)保持黨的先進性,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3)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科學的進步是社會進步的巨大源泉,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首先必然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世界經濟中心的五次轉移,無一例外地都是由科學技術中心的轉移所帶動的。一個崇尚科學的民族,必然是一個不斷進步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民族 。我國越是向前發展,越要高度重視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協調發展,高度重視在全社會廣為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進一步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社會風尚1、 古老的中國曾經是古代世界科技和經濟的中心2、 意大利曾經是世界近代科技和經濟的第一中心3、 英國成為近代世界科技的第二個中心4、 近代科技的第三個中心是在法國5、 近代科技的第四個中心是在德國6、 世界科技的第五個中心在美國(20世紀)經濟:(1)應用科學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2)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調整經濟結構,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節約型社會。(3)依靠科技,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綠色農業,實行產業化經營。(4)樹立科學的消費觀,改變落后的生活習慣。政治: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反對邪教,抵制邪教活動,反對各種迷信活動。邪教的共同本質是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4)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勞動光榮。勞動既是公民生存的手段,也是公民對社會、對國家應盡的義務。中華民族是勤勞的民族。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要求每一個公民要堅持勤奮學習,英勇勞動,扎實工作,兢兢業業地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多做貢獻。(5)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團結互助是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基本特征。團結互助出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團結互助,就是要把各種力量凝聚起來、組織起來,同心同德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而奮斗。在不同意見面前,要心平氣和,求同存異;在困難面前,要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在榮譽面前,要相互謙讓,他人為先;出現了失誤和挫折,要勇于內省,敢于承擔。要提倡急他人所需,幫他人所難的團結互助精神,人人關心和幫助他人,處處尊重和愛護他人,促進社會安定和事業發展(6)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一個社會要和諧發展,必須依靠法律和制度來規范,也必須借助道德的力量來引導。而在人類的道德規范體系中,誠信的理念是最重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生活中的摩擦,降低社會生活的風險和代價,降低社會運行成本。誠信是立身之本、發展之道。構建和諧社會,個人需要誠信,集體、社會需要誠信,國家更需要誠信。只有人人講誠信,取信于他人,給他人以信任,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經濟:(1)勞動者要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嚴格按照勞動合同規范自己的行為,靠勞動取得勞動報酬。(2)要堅持“先富”帶動“后富”,走向“共富”。(3)遵守市場交易原則。誠實信用是現代市場交易活動的基本精神。堅決反對損人利己,見利忘義。政治: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7)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法治和責任理念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理念。遵紀守法是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遵紀守法,就要樹立憲法意識和法制觀念,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對于共產黨員來說,還要樹立黨章意識和紀律觀念,嚴格遵守黨章和黨紀。要在全社會營造依法執政、依法治國和依法辦事的良好氛圍,提高各級領導干部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的能力 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經濟:(1)市場經濟具有法制性,每個經濟活動參加者都必須學法、懂法、守法、用法。(2)國家要依法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者應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依法維護自己的權利。(3)簽訂勞動合同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則(4)公民有依法納稅的義務。政治:(1)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2)人民代表要模范的遵守憲法和法律(3)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4)堅持依法治國(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6)中國共產黨要不斷完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7)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準則。(8)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艱苦奮斗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斗也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和政治本色。每一位公民,都要把艱苦奮斗精神體現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牢記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我們黨的莊嚴使命,樹立為黨和人民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艱苦奮斗,不僅僅是一種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更重要的是一種艱苦奮斗、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哲學下105)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國人民的傳家寶(經濟下83)經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必須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政治:加強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把反腐敗寓于各項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問題。小結: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這八個方面是一個有機整體,是一條基本道德底線,也是新世紀新階段的一部社會風尚規范。每一個“榮”都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個“恥”都關系到社會的安定和個人的命運。每一個領導干部、每一個共產黨員、每一個公民,都要自覺遵循,全面遵循。命題方向思考:(1)運用哲學的相關知識分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性(2)運用經濟常識和政治常識的相關知識分析安全問題上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貫徹(3)運用哲學和政治常識的知識分析“以人為本”理念,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活動(4)將社會主義榮辱觀與擾亂市場經濟的行為聯系起來(5)將社會主義榮辱觀與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的特征聯系起來(6)將社會主義榮辱觀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聯系起來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