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三上政治 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開放-舊人教[上學期]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三上政治 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開放-舊人教[上學期]

資源簡介

第八課 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復習指要
山東高密市康成中學 禚鎮江 郵政編碼:261500 電子信箱:zhuozhenjiang@ ( mailto:zhuozhenjiang@ ) 2006年9月
[考點透析]
(1)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①世界市場的含義和類型:要明確,在世界市場上,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濟交往活動以商品流通為主,另外還有資金、技術等交流與合作。
②世界市場的形成:
原因:世界市場是國內市場在范圍上的延伸,國內市場的形成是世界市場形成的前提;世界市場是伴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與國際分工的發展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國際分工是世界市場形成的基礎,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是世界市場形成的根本原因。
過程:封建社會末期,出現了世界市場的萌芽。世界市場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后形成的。
③當代世界市場的新特點:
原因:二戰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國際分工進一步加深。
表現: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商品結構復雜化;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跨國公司迅速發展;市場競爭激烈化。
(2)世界性貿易與金融組織
①建立原因: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需要能夠處理世界經濟事務、協調世界經濟關系的具有權威性的國際經濟組織。
②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世界性貿易與金融組織,被稱為世界經濟的三大支柱。要注意從性質、目的、作用等方面區分這三大組織。
(3)經濟全球化
①含義:指商品、勞務、資金、技術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
②產生: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的結果。生產社會化和國際分工使生產要求打破地域和國界的限制;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要求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資本為了追逐利潤,在全球到處奔走。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以及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加強了各國之間的聯系,推動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③表現:其表現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此外還有市場全球化、科技開發與應用全球化、信息傳播全球化等。
④經濟全球化是通過跨國公司實現的,它的迅速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其全球化的生產經營方式大大促進了資金、技術、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推動了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
⑤積極意義: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⑥正確認識和對待經濟全球化:
現階段,經濟全球化實質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發達國家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這種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
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聯系在一起,這在促進各國經濟合作的同時,也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家具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有時挑戰。在經濟全球化趨勢面前,任何國家都不能置身事外。我們應當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范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
我國主張世界各國共贏、共存的經濟全球化,所有國家都應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世界各國應加強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逐步改變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使全球化達到共贏和共存的目的。
(4)外匯與匯率
①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②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③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于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
④我國的外匯儲備,包括擁有的外國貨幣、外國政府公債和外國公司的債券、股票等。
(5)在國際貿易中存在的不等價交換現象
把握國際貿易中的不等價交換,要從含義、產生、表現形式、本質、解決的根本途徑幾個方面來把握:在國際貿易中的不等價交換,是指在世界市場上,由于人為因素,使世界市場價格長期高于或低于國際價值所進行的交換。它的產生主要是由于交易的一方憑借其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優勢地位,人為地使世界市場上商品的價格背離商品的國際價值。在國際貿易中,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剝削,主要是通過不等價交換進行的,其操作方法是,發達國家利用壟斷地位,控制了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一方面壓低發展中國家生產的初級產品的世界市場價格;另一方面提高發達國家生產的工業制成品的世界市場價格,擴大初級產品與工業制成品價格的剪刀差,以此從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身上榨取高額利潤。為此,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必須反對發達國家利用不等價交換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剝削,推動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才能進一步推進世界市場的發展。
(6)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面向世界
①必要性應從三個方面把握:一是從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方面。二是從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方面。要弄清市場經濟的開放性和競爭性與實行對外開放之間的內在聯系;三是從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方面。要明確,解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遇到的資金不足和技術落后兩個突出難題,離不開對外開放。
②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決不是權益之計,而是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總之,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新形勢,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
(7)對外貿易的基本含義和主要內容
①對外貿易,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與別的國家或地區之間進行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其范圍包括對外商品貿易、對外勞務貿易和對外技術貿易。對外貿易不等于對外商品貿易。對外商品貿易是一國對外貿易中占主導地位的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
②對外貿易的主要內容:對外貿易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兩部分構成。貿易差額是衡量一個國家對外貿易收支的重要指標。在一般情況下,貿易順差反映一個國家在對外貿易收支上處于有利地位,表明它在世界市場的商品競爭中處于優勢;貿易逆差則反映一個國家在對外貿易收支上處于不利地位,表明它在世界市場的商品競爭中處于劣勢。
③發展對外貿易不是“出口越多越好,進口越少越好”
首先,從進出口之間的關系看。對外貿易是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兩部分組成的。出口是對外貿易的基礎,增加出口才能增加外匯收入,保證多進口,而進口搞好了,又能帶動出口。因此,發展對外貿易既要努力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又要在擴大出口貿易的同時,適當增加進口,使兩者協調發展,不能片面強調一個方面而否定另一個方面。
其次,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度。過度的出口并不一定有利,如果在生產不能相應擴大的條件下增加出口,必然會影響國內需求的滿足,因生產發展和人民生活;對國內生產急需的原材料、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國內市場缺乏的生活必須品,必須適當增加進口,否則,同樣會影響生產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滿足。
第三,發展對外貿易不能只看數量,還要看貿易結構。從出口方面看,如果過多地增加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的出口量,不僅對國內其他產業的推動較小,而且會事物深加工的機會;從進口方面看,如果進口的多數消費品,特別是那些高檔奢侈品,不僅不能很好地促進國生產的發展,反而消耗大量外匯,。助長國內不正常的消費欲望和水平。
④全面認識關稅的作用
第一,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征收關稅能夠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第二,征收關稅能夠對一國對外貿易起調節作用,維護和發展本國的民族經濟。這種作用體現在出口和進口兩個方面。在出口方面,許多國家通過低稅、免稅和退稅鼓勵商品出口;在進口方面,對國內能大量生產,或者暫時不能大量生產但將來可能發展的產品,征收較高的進口關稅,以保護國內同類產品的生產和發展,。而對本國不能生產或者生產不足的原材料、半制成品、先進技術設備和生活必需品,制定較低稅率或免稅,鼓勵進口,以滿足國內生產和生活需要。
(8)我國對外貿易的方式和作用
①我國對外貿易的方式。我國對外貿易的方式主要有對等貿易、展賣、加工貿易、補償貿易等。要加以區分。
②發展對外貿易的作用。在我國,對外貿易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國民經濟運行所必需的國際條件,對充分發展市場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著重要作用。其作用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
(9)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
①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講的是如何更好地貫徹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維護國家根本利益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這一原則是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保護國家經濟安全,實現國家的經濟獨立,維護國家政治獨立,促進國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
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平等互利是市場經濟的普遍原則,也是各國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前提。
在對外開放中,要正確對待資本主義的東西。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既有對立的一面,又有繼承的一面。在發展對外經濟關系中,既要大膽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包括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一切有益的東西,又要堅決抵制資本主義腐朽的東西在中國泛濫。
②傾銷與反傾銷:
傾銷是國際貿易中的一種不公平競爭手段,指某國制造商或出口商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出口到另一個國家的貿易行為。
反傾銷,是指進口國主管當局根據受到損害的國內企業的申訴,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對給進口國生產相似產品的產業造成法定損害的進口產品,進行立案、調查、處理的過程。
我國在發展對外貿易過程中,必須有應對別國反傾銷和反別國傾銷的策略,運用法律武器,保護民族工業,維護我國的經濟安全。
[考點聯系簡析]
專題內知識聯系分析
(1) 世界市場與國內市場的聯系:
世界市場是國內市場在范圍上的延伸,國內市場的形成是世界市場形成的前提。世界市場的形成和出現是國內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
(2) 外匯、外貿、外債的聯系:
①外匯與外貿:在對外貿易中,出口可以換得外匯,進口需要支付外匯。發展對外貿易,首先要努力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這樣才能更多地利用國外資源,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②外匯與外債:外國政府、外國銀行和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構成國家的外債,外債需要用外匯或出口商品償還。如果外債規模過大,超過外債償還能力,就會形成債務危機。
(3) 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關系:
對外開放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由市場經濟的開放性和競爭性決定的;同時,只有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才能促進本國市場經濟的發展。
(4) 進口與出口的聯系:
對外貿易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兩部分組成的。出口是對外貿易的基礎,增加出口才能增加外匯收入,保證多進口;而進口搞好了,又能帶動出口。因此,發展對外貿易首先要努力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又要在擴大出口貿易的同時,適當增加進口,使兩者協調發展,不能片面強調一個方面而否定另一個方面。
(5) 對外貿易與對外經濟關系:
對外貿易不等于對外經濟關系。對外經濟關系包括對外貿易、對外資金交流、發展國際旅游等多種形式。對外商品貿易是對外經濟關系的基本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
(6) 發展對外貿易與保護民族工業的關系: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一些基礎產業特別是新興產業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如果不加分析地進口價格低于國內市場的商品,會直接打擊我國類似產品的產業,使其國內市場占有率下降,乃至被迫退出市場。而國外產品壟斷國內市場,會使民族工業遭受損失。因此,一方面要對進口嚴格控制,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保護民族工業;另一方面,民族工業要積極走向世界市場,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在國際競爭中求發展,壯大民族經濟。
(7)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是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戰略。
①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寬發展空間,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②進一步擴大商品和服務貿易。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努力擴大出口。堅持以質取勝,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務的競爭力。優化進口結構,著重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推進外貿主體多元化,完善有關稅收制度和貿易融資機制。
③進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逐步推進服務領域開放。通過多種方式利用中長期國外投資,把利用外資與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組改造結合起來,鼓勵跨國公司投資農業、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大力引進海外各類專業人才和智力。改善投資環境,對外商投資實行國民待遇,提高法規和政策透明度。
④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積極參與區域經濟交流和合作。在擴大對外開放中,要十分注意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學科內綜合角度分析
本專題內容與經濟學的綜合
1、運用價值規律、國家宏觀調控、企業經營者的素質企業的形象和信譽,可以分析我國企業如何實施“走出去”戰略。
2、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都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3、解決我國的能源安全問題,一方面要立足國內,加緊勘探,開發新能源;建設節約型社會,堅持節能與開發并重的方針;另一方面,調整我國的石油進口戰略,促進石油進口多元化。同時石油公司實施“走出去”戰略,開辟國際能源市場。
可聯系價值規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宏觀調控、財政稅收的作用與對外開放的知識分析。
4、可用稅收的基本特征與作用分析關稅的作用
本專題內容與哲學的綜合:
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要求我們想問題做事情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用來分析我國入世、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必要性。
2、堅持矛盾分析方法。堅持兩點論、兩分法,反對一點論;看問題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用來分析經濟全球化給各個國家帶來的影響以及入世給我國帶來的影響。
3、運用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分析說明如何對待入世、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實施“走出去”戰略;解決我國的能源安全問題。
本專題與政治學的綜合:
1、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反映國家性質;國家機構的性質及其組織活動原則之一——對人民負責的原則。用來分析實施反傾銷、打擊騙取出口退稅的專項斗爭等國家職能是為了維護人民利益。
2、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和對外政策。分析說明我國在對外貿易應該堅持始終維護國家利益的原則。
[經典例題分析]
1、(05全國II)世界市場是國內市場在范圍上的延伸,它是隨著:
A、社會生產力水平和國際分工的發展而形成的 B、國際性經濟組織的發展而形成的
C、跨國公司的發展而形成的 D、市場競爭的展開而形成的
解題指導:此題考查學生對世界市場形成原因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市場是交換關系的總和,交換的出現是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產物,由此可知A為正確答案。
參考答案:A
2、(05全國III)小張曾在網上看中了標價為5歐元的一件小飾品,那時的匯率為1歐元=10人民幣。一個月后,歐元升值了5%。此時,用人民幣購買這件商品,小張要比一個月前
A、 多支付人民幣0.5元 B、少支付人民幣0.5元
C、少支付人民幣2.5元 D、多支付人民幣2.5元
解題指導:此題考查學生對匯率的理解能力和計算。匯率的升降和幣值的升降成正比,歐元匯率升高,說明歐元升值;人民幣貶值。歐元升值5%,這時1歐元可兌換10.5元人民幣。由此可知D為正確答案。
參考答案:D
3、(05上海)2004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世界派名上升到第三位,其中出口5934億美元,進口5614億美元。這表明:①我國外貿存在逆差 ②我國經濟正逐步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③我國外貿存在順差 ④世界經濟需要中國,中國經濟需要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題指導:2004年我國外貿出口值大于進口值,因此我國外貿是存在順差,①③中③是正確的;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外貿總額的迅速增長,由此②④也應選。
參考答案:B
4、(05上海)面對國外迫使人民幣的言論和壓力,溫家寶總理指出:“每個國家完全有權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匯率制度和合理的匯率水平,我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但不屈從外界的壓力”這說明:①經濟自主是國家主權的重要內容 ②人民幣匯率應完全由市場調節 ③人民幣匯率是不變的 ④對外經濟交往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原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題指導:此題考查匯率和獨立自主原則的理解。在經濟全球化趨勢逐漸加強的今天,一國貨幣匯率的變化將直接影響該國經濟的發展,不屈從外界壓力,自主選擇適合本國的匯率制度和匯率水平,是擁有主權的具體體現,所以①④應選;我國目前的人民幣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因此②③錯誤。
參考答案:C
[熱點解析]
正確認識和對待“十一五”時期面臨的國際環境
背景材料: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和平、發展、合作成為當今時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對比有利于保持國際環境的總體穩定,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加快,我國與世界經濟的相互聯系和影響日益加深,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相互補充,外部環境總體上對我國發展有利。同時,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將長期存在,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狀況加劇,圍繞資源、市場、技術、人才的競爭更加激烈,貿易保護主義有新的表現,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
分析點撥:
經濟學角度:①正確認識和對待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是一種客觀趨勢,有利于促進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國際社會的流動和優化配置,有利于推動世界生產力的發展。不容忽視的是,在目前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達國家是主要受益者,而發展中國家獲益甚少,有的甚至有被邊緣化的危險。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趨利避害,實現共贏共存,逐步改變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使經濟全球化朝著有利于世界經濟平衡、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以縮小南北差距,防止“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現象繼續發展。這不僅是實現各國共同發展的需要,也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要求。
②面對新形勢,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必須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增強在擴大開放條件下促進發展的能力。
③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著力提高對外貿易的質量和效益;擴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產品出口,鼓勵進口先進技術設備和國內短缺資源,完善大宗商品進出口協調機制;繼續發展加工貿易,著重提高產業層次和加工深度,增強國內配套能力,促進國內產業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不斷提高層次和水平;完善公平貿易政策,健全外貿運行監控體系,增強處置貿易爭端能力,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和國家利益。積極參與多邊貿易談判,推動區域和雙邊經濟合作,促進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④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促進生產要素跨境流動和優化配置的體制和政策;繼續積極有效利用外資,切實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加強對外資的產業和區域投向引導,促進國內產業優化升級;著重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做好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提高;繼續開放服務市場,有序承接國際現代服務業轉移。
吸引外資能力較強的地區和開發區,要注重提高生產制造層次,并積極向研究開發、現代流通等領域拓展,充分發揮集聚和帶動效應;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到境外投資,鼓勵境外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擴大互利合作和共同開發。完善對境外投資的協調機制和風險管理,加強對海外國有資產的監管。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在擴大對外開放中,切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哲學角度:⑤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要求我們想問題做事情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面對新的國際形勢,黨中央提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一系列方針和政策和應對國際競爭的措施。同時也體現了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觀點。
⑥堅持矛盾分析方法。堅持兩點論、兩分法,反對一點論;看問題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當前,外部環境總體上對我國發展有利。同時,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將長期存在,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狀況加劇,圍繞資源、市場、技術、人才的競爭更加激烈,貿易保護主義有新的表現,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
⑦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國要在國際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長期持續發展,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
政治學角度:⑧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反映國家性質;國家機構的性質及其組織活動原則之一——對人民負責的原則。面對國際競爭的新形勢,國家要完善公平貿易政策,健全外貿運行監控體系,增強處置貿易爭端能力,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和國家利益。積極參與多邊貿易談判,推動區域和雙邊經濟合作,促進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⑨和平和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我國要充分利用當前較為穩定的國際環境,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⑩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和對外政策。我國在對外貿易應該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則,始終維護國家利益。
[課時訓練題]
一、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4分,共48分)
1、以下關于世界市場與國內市場的關系表述正確的是 ( )
A、國內市場就是國際市場 B、國內市場的形成是世界市場形成與發展的前提
C、世界市場將最終取代國內市場
D、世界市場是各國之間以商品流通為主要內容的經濟交往活動的總和
2、日本跨國公司以汽車和電子產品為先導,由“產在日本,賣在歐美”逐步轉向“產在歐美賣在歐美”,加緊向國外市場競爭。20世紀90年代后,又迅速增加對東南亞等國家的直接投資,以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搶占東南亞市場。這表明 ( )
A、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 B、跨國公司迅速發展
C、市場競爭激烈化 D、區域集團趨勢加強
3、據統計,由兩個以上的國家參與的各種形式的經濟一體化組織有一百多個,共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世貿組織成員95%以上參加了一個或多個這樣的組織。這表明當今世界
A、市場競爭激烈化 B、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
C、跨國公司迅速發展 D、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
4、先以賒購的形式,從國外進口機器設備和技術,待投產后,用所生產的產品和勞務償還貸款的本金和利息。這種貿易形式屬于
A、對等貿易 B、加工貿易 C、補償貿易 D、“三來一補”貿易
5、(05上海)2004年底,我國聯想集團成功收購民辦電腦業巨頭美國IBM公司的PC(個人電腦)業務部,這表明
A、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工程承包 B、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C、我國企業拓寬利用外資的渠道 D、我國的先進技術進入國際市場
6、(05廣東)據海關統計,2004年我國全年進出口總額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其中出口5933.6億美元,進口5613.8億美元。數據顯示該年我國的對外貿易處于 階段。
①逆差 ②出超 ③順差 ④入超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05江蘇)下列選項中對經濟全球化認識不正確的是
A、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B、 參與經濟全球化有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
C、 經濟全球化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
D、 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普遍受益
到2005年,我國關稅總水平將降到10%,切實履行我國加入WTO的承諾。回答8—9題
8、以下關于關稅的說法正確的是
A、關稅的納稅人是進出關境的貨物和物品 B、關稅是增加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C、關稅可以調節一國的進出口貿易 D、提高關稅可以保護本國的民族工業
9、我國下調關稅,履行“入世”義務說明:①我國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 ②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遵守對WTO的承諾 ③我國的進口關稅平均水平已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 ④我國已具備與世界各國平等競爭的經濟實力
A、 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10、我國在同別國進行貿易時,不附加任何不平等的條件和不合理的要求,也絕不允許別國將不平等條件和不合理的要求強加于我國。這表明:
1 我國發展對外貿易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 ②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還不發達
③國家不分大小強弱都具有獨立自主的權利 ④自力更生是對外開放的前提和基礎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
11、下列對“傾銷”的認識正確的有:①是國際貿易中的一種不公平競爭②進口國的消費者得到了實惠③它直接打擊進口國相似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④危害進口國的經濟安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在“引進來”的同時,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各類所有制企業,到國外特別是周邊國家投資辦廠和承包工程,帶動國內技術、設備、材料和勞務出口。實施“走出去”戰略:
①是解決我國資金短缺和技術落后難題的重要措施 ②是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具體體現 ③可以充分利用國際資源來發展自己 ④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二、非選擇題(52分)
13、(05全國I)近些年來,我國加強了同亞非國家的經濟合作。2002年,中國與東盟簽署了《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確定了2010年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目標。運用所學的經濟常識分析我國謀求與東盟國家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必要性和將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
14、2004年3月14日,溫家寶總理在闡述“中國和平崛起”的要義時指出:中國的崛起,基點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中國的崛起離不開世界。中國必須堅持開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下,同世界一切友好國家發展經貿往來。運用有關經濟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么說“中國的崛起,基點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
(2)怎樣理解“中國的崛起離不開世界”?
第七專題  《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檢測題
(共120分,90分鐘)
一、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3分,共54分)
1、在國際市場上,發達國家通過提高工業制成品在發展中國家的進出口價格,降低發展中國家初級產品的出口價格,榨取大量高額利潤,使得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拉大。這一事實表明:
①在國際貿易中存在著不等價交換 ②等價交換原則在國際貿易中并不存在 ③發達國家的剝削是發展中國家貧困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要進一步推進世界市場的發展,必須建立國際經濟等新秩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 是一國對外貿易的傳統形式,也是對外貿易中居主導地位的形式。
既是種貿易方式,也是一種利用外資的形式。
A、國際商品貿易 加工貿易 B、國際勞務貿易 對等貿易
C、國際商品貿易 補償貿易 D、國際技術貿易 補償貿易
3、歷史上,英國輸入葡萄酒而輸出羊毛,我國曾在出口大米的同時進口小麥。這主要是因為:
A、 以互通有無,調劑余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B、可以發揮比較優勢,實現最佳經濟效益
C、我國大米的生產成本高于其它國家 D、大米和小麥的使用價值不同
4、我國工業技術水平目前還比較低,許多行業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基本上都依賴國外。圍繞科教興國的戰略要求,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1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下,沒必要區分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的界限 ②以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為主,同時不斷引進、吸收、消化國外高新技術 ③抓住新技術革命歷史機遇,繼續吸收國外高新技術成果 ④只要提高科技的自主創新能力就能趕上新技術革命浪潮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2004年6月,我國某集團公司援建阿富汗工程的工人遭武裝分子襲擊,11死4傷;同年10月在巴基斯坦軍方發動的解救人質軍事行動中,我國兩名工程師1死1獲救;2005年初,8名自行前往伊拉克的福建務工人員遭武裝分子劫持………針對這些事件,正確的看法是:
1 我國地大物博,國內市場已有充分發展,沒有必要輸出勞務增加風險 ②涉外勞務輸出關系到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應該慎重穩妥 ③世界局部地區動蕩不安,要實現以認為本就必須停止對外勞務輸出 ④對外勞務貿易是我國創匯的重要來源,不能因噎廢食輕言放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一位改革開放以來成功地利用了外資的企業家在談到自己的經驗時說,要利用外資就必須被外資所利用,這是一個雙贏的概念。這一觀念體現了在國際貿易中應堅持:
①等價交換原則 ②共同富裕原則 ③平等互利原則 ④非歧視原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針對國際貿易中存在的傾銷現象,我國在發展對外貿易的過程中,應采取反傾銷措施。據此回答7~8題。
7、下列關于傾銷行為認識不正確的有:
A、它是一國產品人為地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輸入另一國市場的行為
B、它是國際貿易中的一種不公平競爭手段
C、它最終將沖擊進口國的民族工業發展 D、進口國的消費者是受益者
8、我國針對傾銷現象而采取的反傾銷措施表明,我國在發展對外貿易過程中要:
A、對進口嚴格控制 B、自主決定國際市場價格水平
C、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D、維護我國的權益,保護民族工業
近年來,國家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各類企業大膽地、積極地以不同形式“走出去”,到境外投資,開拓市場,擴大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帶動產品、設備和技術出口。據此回答9~11題:
9、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
A、對外關系的基本立足點 B、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需要
C、對外經濟關系的主要形式 D、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根本途徑
10、實施“走出去”戰略,意味著:
①調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結構,出口大于進口 ②鼓勵和支持有競爭力的企業跨國經營 ③減少吸引外資,加大對外投資 ④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合作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1、鼓勵有比較優勢的企業到境外投資有利于:
①促進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 ②更好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 ③發展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 ④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我國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則,據此回答12~13題:
12、中國感光材料行業的龍頭老大---樂凱膠片公司,因不愿接受美國柯達公司提出的取消樂凱品種,解散科研機構等條件,合資未成功。這說明
A、 我國在利用外資問題上思想仍不夠解放 B、自力更生是對外開放的前提
C、利用外資要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 D、堅持對外開放是增強自力更生的重要途徑
13、國家當年投資300億元建成寶鋼,綜合了十幾個國家上千家工廠的制造技術,幾乎采納了當時世界上全部冶金精粹。有了寶鋼,中國鋼鐵工業才開始有了達到國際水平的產品,投產一年后就已試制冶煉了12種新鋼種,其中27種填補了國內空白,31種替代進口。上述情況反映了
①只有堅持自力更生,才能平等地發展對外貿易 ②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增強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徑 ③實行對外開放有助于促進我國生產力發展 ④只有堅持獨立自主,才能有效發展本國經濟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
14、我國政府已正式承諾加入信息技術協議(ITA)。該協議規定締約國模擬電視機以外的幾乎所有電子信息產品的關稅到2005年1月1日前必須降為零。這意味著
①2005年1月以后,我國進口電子信息產品的收貨人將不再納稅 ②我國出口電子信息產品的發貨人將不再納稅 ③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電子信息產品將在國際市場取得相對有利地位 ④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將經受國際市場更加嚴峻的考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中國貨在澳洲遍地開花,除了中國產品價格優勢外,也是由于澳洲經濟結構決定。澳洲是一個發達國家,但卻以輸出原材料,如羊毛、礦石、木材為主要經濟支柱,再加之本地勞動力價格高,有些商品自己生產還不如進口便宜,于是該國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上都是 進口貨。據此回答15——16題
15、上述事例表明
①哪怕是發達國家也不可能自己自足,萬事不求人 ②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有利于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③實現對外開放就是發展進出口貿易 ④發展對外貿易可以互通有無、調劑余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有些商品自己生產還不如進口便宜”說明
A、進口商品比吸引外商投資更經濟合算 B、澳洲有雄厚的外匯儲備
C、補償貿易有助于節約生產成本 D、發展對外貿易可以節約社會勞動
17、在今天的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把發展對外經濟關系作為發展本國地區經濟的基本戰略,其原因是
①各國的經濟聯系和相互依賴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②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擁有自己的資源和技術優勢 ③各國的生產和消費都具有世界性 ④任何國家都必須在加強對外經濟關系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8、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實行這一國策的前提和基礎是
A、發展對外貿易,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 B、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
C、堅持自力更生發展民族經濟 D、堅持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開放
二、選擇題(46分)
19、有人認為:“對于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在對外貿易中,出口越多越有利,進口越多越不利。”請運用經濟常識對上述觀點進行評析。(12分)
20、材料一:進入21世紀,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全球化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公平、合理、妥善解決能源問題。從目前的能源消費狀況看,要維護能源安全,就必須抓住石油安全這一核心。
材料二: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積極采取走出去的戰略,明確提出“合作共贏、利益共用”
的能源外交新思維;除了考慮石油能能源的供應問題,還應該站在更高的高度上,著眼于整個地區的合作和發展,以營造多元化的外交格局。
(1)簡要分析近年來石油價格波動經濟原因。(4分)
(2)分析“要維護能源安全,就必須抓住石油安全這一核心”的哲學道理。(8分)
(3)中國的“石油外交”是如何體現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6分)
21、材料一: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概況表 單位:億元
年代 進出口總額 進口總額 出口總額
1978 206.38 108.93 97.45
1985 696.02 422.52 273.50
1991 1357.02 637.91 719.10
1996 3607 1685 1949
2003 8512 4128 4384
2004 11547.4 5613.8 5933.6
材料二:在我國外貿增長的同時,外貿增長的質量還不高,尤其缺乏自主出口品牌。目前我國自主品牌出口所占比例不到10%,能稱得上名牌的更是少之又少,絕大部分出口是使用外方品牌的加工貿易和以貼牌為主的訂單貿易。
根據材料回答:(16分)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
(2)結合材料二,談談我國在發展對外貿易中應注意解決什么問題?
第七專題 課時訓練題參考答案
1、 選擇題:
1——5:BCBC B ; 6——10:DDCDD; 11——12:CB
2、 非選擇題:
13、(1)①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進一步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需要;是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客觀要求。
2 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有利于擴大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將有利于進一步開展中國與東盟各國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將有利于雙方經濟優勢互補和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將有利于中國在地區經濟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③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對我國農業、金融等領域產生一定程度的沖擊。
14、(1)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原則,只有把基點放在自己的力量上,才能實現我國的經濟、政治獨立,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才能維護的根本利益和經濟安全,實現中國的和平崛起。
(2)①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客觀上要求我國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必須面向世界,中國的崛起離不開世界。 ②市場經濟的開放性、競爭性,要求我們必須實行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③利用國外的資金和先進技術,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必要條件。 ④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我國加入WTO新形勢的需要,我國必須進一步密切與世界的聯系。
第七專題質量檢測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ABCCC;6——10:CDDBC;11——15:DCBBB;16——18:DAC
二、非選擇題
19、(1)對外貿易包括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出口是對外貿易的基礎,因為出口貿易是外匯的主要來源。出口創匯的規模制約著我們利用外資,引進技術的規模。進口是對外貿易的另一個重要方面,通過進口著呢國內強本國的經濟實力,滿足歸內需求。兩者缺一不可。(4分)
(2)出口可以為國家賺取外匯,增強其經濟實力,但如果在生產不能擴大的情況下增加出口,必然會造成商品在國內市場供求不足,影響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如果過國地出口原材料和初級產品,會影響到國內工業的發展,失去國內深加工的機會,不利于本國民族工業的發展。(4分)
(3)進口的目的是滿足國內需求,如果進口的商品多屬消費品,特別是高檔的奢侈品,那么不僅消耗了大量外匯,而且助長國內不正常的消費欲望。但如果是進口先進技術與之配套的機器設備,那么不僅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且能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使之趕上或者超過發達國家。(4分)
20、(1)國際經濟復蘇,對石油的需求增長;國際商家的投機抄作使油價大幅波動。
(2)體現了辦事情要善于抓住重點的哲學道理。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起著決定作用,因此,我們要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石油是國際上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它不僅在能源消費中占據主導地位,而且在現代工業產業鏈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要維護能源安全就必須抓住石油安全這一核心。
(3)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積極采取走出去的戰略,體現了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石油外交”中“合作共贏、利益共用”體現了我國堅持平等互利、促進共同發展;在“石油外交”中強調站在更高的高度上,著眼于整個地區的合作和發展,體現了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
21、(1)材料一反映了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迅速發展。在對外貿易中,由最初的逆差變為順差,體現了我國的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逐漸增強。
(2)①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優化出口商品結構,著力提高對外貿易的質量和效益;擴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產品出口,增加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其國際競爭力,才能使我國由貿易大國轉變為貿易強國。
②在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建立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和工作協調機制,合力營造一個培訓、扶持、發展自主出口品牌的良好環境。③打造一批中國的跨過企業和世界名牌,從而提高出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讓自主出口品牌真正成為促進外貿出口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
PAGE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阳县| 临邑县| 依兰县| 甘德县| 宁城县| 长乐市| 榆中县| 南皮县| 长泰县| 平泉县| 杂多县| 大竹县| 漠河县| 印江| 泾川县| 遂宁市| 仙游县| 来凤县| 万全县| 农安县| 成武县| 全州县| 通化县| 罗田县| 扎囊县| 岳普湖县| 台安县| 株洲县| 广汉市| 华蓥市| 博白县| 阿坝县| 建始县| 洞口县| 民县| 镇安县| 额尔古纳市| 吉首市| 福鼎市| 渝北区| 旺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