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經濟生活教案2[上學期]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經濟生活教案2[上學期]

資源簡介

第五課 企業與勞動者
《公司的經營》學案
學習目標:
知識 識記: 企業的含義和所有制類型、 公司含義及基本形式、有限責任公司的含義、 股份有限公司的含義、 公司的組織機構、企業兼并、破產的含義理解:公司的共同特征、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區別和聯系、公司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公司制的優點運用:如何依法設立一個公司并成功經營、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為什么以建立公司制為目標?
能力 了解如何創辦公司、經營公司,分析不同公司類型的特點,學會在不同條件下進行選擇。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國家觀念,使學生認識到,創辦公司、積極創業有利于國家生產力的發展;增強學生依法設立公司、依法經營。
學習情境:
1、說說父母親在哪里工作?
2、假如你爸爸、叔叔、舅舅三人準備分別出資30萬(現金)、20萬(專利技術折價)、10萬(老廠房折價)合辦一家服裝廠。現請你為他們選擇一種企業形式,并為他們順利辦成和經營做參謀。
生活情景 知識梳理 學習體會
問題1:你對他們辦廠持什么態度,為什么?2、該企業屬什么類型?你為他們選擇哪種企業形式?為什么?3、你為他們順利成立公司提供哪些建議? 4、如果一年后,你叔叔、舅舅想離開公司,你爸爸仍堅持辦,怎么做?假如公司負債70萬,舅舅應承擔多少? 5、面對服裝行業競爭激烈和歐美對我國部分服裝出口設限,你認為公司應怎樣經營?原因、做法。6、你爸爸他們公司經營發展勢頭很好,想擴大規模,但又缺乏資金,而旁邊一家有限責任公司時停時開。你能幫他們出個主意嗎? 一、公司的類型1、 企業(1)含義(2)作用(3)類型 (4)形式2、 公司(1)含義(2)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不同點相同點(3)公司制的性質、優點、意義(4)成立:條件、程序(5)組織機構(公司章程中明確)(5)特殊形式二、公司的經營與發展1、公司經營的含義和目的(1)含義(2)目的2、公司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1) 含義和要求(2)
含義和要求(3) 含義和要求3、企業兼并含義及意義4、企業破產含義及意義 企業與學校、政府、慈善機構不同;企業與公司有區別:企業法人與法人區別;法人與自然人區別:不能成立合伙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主要區別:如何辦一個公司,總經理不能一人說了算。公司不只是技術進步、科學管理就能贏利,還必須:選準 ,樹 那么你奶奶立 ,不能用不正當手段。兼并不只是強并弱,還有強強聯合。兼并破產是必然的。
課堂小結:
1、如何成立一個公司并成功經營?
2、TCL、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進行公司制改造有何意義?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有什么好處?國有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造會不會損害公有制主體地位?
鞏固練習:
1、選擇題:依據我國法律規定,由2人以上50人以下的股東共同出資,股東可以用貨幣,也可用實物、技術或土地使用權出資而設立的是:( )
A. 私營企業 B. 股份有限公司 C. 有限責任公司 D.股份合作企業
2、 簡答題:如果你爸爸公司兼并成功,說明了什么現象?怎樣正確認識這一現象?

3、辨析題:只要采用先進科學技術,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就能使公司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 http: / / www. / Economy2 / UploadFiles_5546 / 200607 / 20060710110557988.doc" \o "新課標必修1第五課第一框《公司的經營》學案 )
自主品牌擎起韓國一片天
提起韓國,人們自然就會想起三星、現代和LG等知名品牌。韓國企業自主品牌的形象,既代表了韓國的國家形象,也象征著韓國的經濟實力。在美國《商業周刊》公布的「二○○五年全球一百知名品牌」中,韓國占了三個,分別是居第二十位的三星,第八十四位的現代和第九十七位的LG。自主品牌擎起了韓國一片天。
品牌象征經濟實力
目前,韓國在電子、汽車、化妝品和文化產品等領域,都已擁有世界級的品牌。這些品牌為推動出口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南美市場為例,過去的四至五年中,三星和LG的顯示器占到了市場份額的七成以上;而在高端手機市場,這兩大韓國企業則分別占據了百分之四十的市場份額。韓國多年在世界造船市場上也占有最大份額,二○○四年達到了百分之四十四的市場占有率;韓國產的計算機存儲器占世界市場百分之五十以上;超薄液晶顯示裝置的世界市場占有率為百分之三十七……靠品牌引領,韓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不斷擴張。
技術支撐品牌生命
在韓國一些大型企業的廠區中,所看到的最漂亮的建筑往往都是研發大樓。研發已經成為韓國企業成功的關鍵。為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韓國把「科技立國」的重點逐漸轉向建立獨立自主的研發能力。政府鼓勵企業走「引進—吸收—自主研發」的發展路線。當然,韓國也曾奉行「拿來主義」,但是通過引進外國技術加以消化吸收,來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CDMA技術的成功就是一個范例。這本來是一項由美國高通公司最先研發出的移動通信技術。這項技術推出時,手機的GSM(全球通)技術已被廣泛應用。為在技術和市場上搶占先機,韓國在對技術和風險等進行了充分評估后,于一九九四年購買了CDMA五十三項技術中的七項。
在三星人的心中,他們最驕傲的莫過于三星品牌的價值超過了日本索尼。曾經為日本企業打工的三星一直以超越日本品牌為目標。在美國《商業周刊》二○○五年發布的知名品牌排名中,韓國三星首次以一百四十九億美元的品牌價值超越了索尼。
二○○四年,三星總資產達到二千○九十四億美元,其中純利潤一百一十八億美元。目前,三星電視機在世界市場的份額已經超過百分之十,為三星又創造了一個市場占有率第一。這使它「到二○一○年將占據世界第一的產品從目前的二十一種增加到五十種」的計劃又邁進了一步。目前,三星在韓國出口額、股市股價總值方面所占的比重分別為百分之二十二和百分之二十三,有人戲稱為「三星共和國」。
用三星人自己的話說,「技術支撐了三星的品牌生命。公司未來增長的引擎將來自于技術開發,而技術開發的關鍵因素是專利。」三星派出大批工程師到世界各國的先進企業中學習。二○○五年,三星對研發的投入為五十三億美元,占總支出的百分之九點二。去年十一月八日,三星集團在「二○○五三星技術展」上宣布,將在○六年開始的五年內對研發領域投資四十七萬億韓元(約四百七十億美元),累計增加三萬研發人員。
國產化成長遠目標
從購買核心技術起步,韓國開始了艱難的自主研發過程,逐漸掌握了其它相關技術。一九九六年,韓國在世界上率先實現了CDMA技術的商業化。這一項目的成功不僅讓韓國將技術主動權攥在自己手中,還帶動了韓國移動通信儀器、零部件加工及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使韓國基礎薄弱的無線通信技術在短期內躍升到世界頂尖水平。二○○四年,韓國CDMA手機的世界市場占有率達到了百分之二十五。
韓國高速鐵路也是一個創造自主品牌的項目。韓國的高速鐵路技術是從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引進的。在引進前,韓國就制定了從引進設備、技術、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的一攬子計劃。韓國政府規定,引進阿爾斯通公司的機車可以,但它必須將技術轉讓給韓國。一九九四年六月,韓國與阿爾斯通公司簽署技術轉讓合同。一九九五年,韓國成立了鐵路科學研究院,先后動員一百二十九個研發機構和企業參與消化吸收和創新工作。政府與企業聯合投入研發經費,并派出技術人員到法國進行五個月至三年的實地學習,這種機制取得了高效消化吸收的奇跡。韓國高速鐵路終于在二○○四年投入使用,使韓國成為繼日、法、德和西班牙后第五個擁有高速鐵路的國家。
除出資采購法國十二輛機車外,韓國政府還一次性購買了所需的三十四輛國產機車,對國產化和自主創新做出了有力支持。韓國成功實現了合同商定的「包括動力機車在內主要設備百分之五十以上國產化」的目標,研制成功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容量誘導電動機等,推出了最高時速可達三百五十二公里的高速列車。韓國的機車、高速鐵路設備不僅在制造工藝等方面超過了法國,價格也低于法國。目前,韓國正積極推動向中國、美國等國的出口。
半個多世紀來,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擴大了五百二十三倍,進出口貿易額增長了一千多倍,其中,大企業在進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二。韓國地域狹小,資源缺乏,卻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跡」。在韓國經濟崛起的背后,處處都有大企業和知名品牌的身影。不少韓國經濟學家和企業家認為,韓國從地理、人口和資源等方面說都是個小國,無法像中國那樣以市場換技術,因此韓國的經濟發展只能依靠強大的競爭力來搶占國際市場,而競爭力則來自企業規模、實力和品牌產品。
到去年底為止,全球勞動人口多達28億5000萬,其中的四成,即11億4000萬是女性。
  不過,國際勞工組織今年初所發表的一份報告卻指出,盡管全世界去年受雇的人數比前年增加,但至今有多達14億勞工的工資還是超低,每天不超過兩美元(約3.15新元),只能在貧窮線上苦苦掙扎。
  在這批貧窮勞動大軍中,竟然還有更窮者。他們當中約5億2000萬人每天同家人只依靠少于一美元(約1.57新元)過活。對新加坡人來說,這簡直不可思議。
  國際勞工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去年的失業率是6.3%,總共有約1億9180萬人失業,比前年的1億8960萬多了220萬人。同1995年比較,則多出3450萬(見表),因此全球失業問題是在變本加厲。而在失業者當中,年輕人占了近一半。
  按各地區的失業情況來看,中東和北非是失業率最高的地區,高達13.2%。東亞的失業率最低,只有3.8%;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失業率是7.7%,中歐和東歐是9.7%。發達經濟體和歐洲聯盟的失業率是6.7%,比前年的7.1%略低。在亞洲,南亞的失業率是4.7%,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是6.1%。
  新加坡的勞動市場去年新添了11萬3000份工作,促使失業率降至2.6%。同以上各區域甚至是歐美發達經濟體相比,這樣的失業率是很低的。
  國際勞工組織的報告指去年全球的勞動人口增加約4000萬。許多勞工都在務農,去年就有約11億人從事同農業及農產品相關的行業。以農業為主的地區依舊是在東亞、南亞、東南亞和非洲地區。
  報告指出,如何緩和全球多國所出現的高失業率問題是當前急務。另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則是把年輕人引進勞動市場。
  自從1995年以來,全球勞動生產力的年平均增長是2%,由于這一時期每年有更多人加入勞動市場,加上工人的生產力普遍提高,促使全球經濟從1995年至去年取得3.8%的年平均增長率。
第二框 新時代的勞動者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勞動、就業的意義;勞動者依法享有的權利;勞動者維權的途徑
  (2)通過教學,使學生正確認識勞動的作用與意義;理解正確就業觀的內涵
  (3)通過教學,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聯系實際的問題:應如何擇業;作為勞動者,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能力目標
  綜合本課的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參與經濟生活的實踐能力。在學習勞動和就業時,使學生具有分析就業形勢的能力,能夠解釋市場經濟中為什么存在失業現象,能夠分析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就業問題。通過大量實例討論,讓學生認識到:在我國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應樹立什么樣的就業、擇業觀;在法制國家,應如何依法維護勞動者的權益。這些都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有助于提高學生擇業、就業和維權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使學生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從小培養熱愛勞動的習慣,為形成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新風而努力
  (2)使學生開始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
  難點:勞動者維護自身權益的途徑
  課標的基本要求:
  評析勞動者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案例;列舉幾種就業途徑;樹立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的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課件顯示招聘會的幾張照片)大學校園招聘會的情境:招聘會現場人頭涌動,著名的招聘單位的攤位前,排出了幾列10多米長的隊列,為投一份簡歷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
  師:如果是你到這次招聘會現場去求職投表,你會怎么選擇招聘單位呢?
  生:
  師:看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職業選擇與擇業的考慮,不過我們看照片上的這種情況,個個都想擠進著名單位,這種就業觀念能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呢?怎樣才能做好一個新時代的勞動者呢?作為一個未來的勞動者,我們有必要先了解勞動者享有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正確途徑和方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如何做好一個新時代的勞動者?
  (多媒體課件顯示“如何做好一個新時代的勞動者”——課題“新時代的勞動者”)
  進入新課
  二、勞動與就業
  1、勞動的意義
  師:說到勞動者,當然就離不開勞動。從幼兒園的時候,你們的老師就告訴你們從小就要熱愛勞動,那我們先一起來回顧兒時的時光——(課件顯示兒歌“勞動最光榮”的歌詞,欣賞歌曲)這是我們兒時就知道的,“勞動最光榮”,那么,請大家說說,為什么勞動最光榮呢,勞動有什么意義?
  (課件顯示“勞動的意義”標題,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生: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歸納: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第一,對于個人而言,勞動是個人取得收入、獲得生存的謀生手段。在社會分工的基礎上,廣大勞動者在農業、工業、服務業等不同行業中,從事各種各樣的具體生產活動從而獲得生存的基礎。二,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我國勞動者雖然分工不同,但是地位平等,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貢獻,都應該受到承認和尊重。第三,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而言,人類生產出的任何財富都是勞動、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料這三種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產物,勞動是生產力中的決定性因素,勞動創造了文明,促進人的發展,同時推動了歷史的進步,所以,光榮屬于勞動者。
  師:勞動是光榮的,人人都要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人們就業就是參加勞動的主要方式,那么我們為什么要就業呢,分析了勞動的意義,我們再來看就業的意義。
  2、就業的意義
  (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對就業的意義進行分析。課件顯示標題“2、就業的意義”)
  生:
  (1)個人:勞動者通過就業取得報酬、獲得生活來源,使勞動力不斷發展(再生產),同時,也有利于實現勞動者的人生價值,提高人的境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國家:就業是民生之本,而且對于整個社會的生產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有效的勞動就業,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經濟發展。
  (3)社會:就業使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社會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使社會生產順利地運轉。
  師:就業的意義非常重大,大家達到一定年齡時,就要參加就業。參加就業,就要了解我國的就業形勢。那么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如何呢,勞動者能否輕而易舉地就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工作崗位呢?我們一起來了解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哪位同學就你所知的情況來談一下?
  生:
  (課件顯示中國當前就業形勢)
  師:(過渡)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從而使就業問題的解決非常繁重和緊迫。那么我們該如何解決我國嚴重的就業問題呢?要靠誰來解決呢?
  我們的同學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主要靠個人轉變就業觀念,一種認為主要靠黨和政府幫忙。兩邊的同學還爭論不休呢,現在,我們就用幾分鐘的時間讓大家一起來討論。
  (課件顯示討論題“解決就業問題主要靠誰?”)請持觀點一的同學先來發言。
  (學生討論)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的討論非常精彩,都講得有理有據,不過,我們從他們的發言中我們了解到,其實要解決國家的就業問題,既要靠黨和國家為我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就業和創業的環境,更要靠個人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課本P49第一段)
  對于勞動者個人而言,要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必須自覺地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綜合幾位同學剛才的發言,我們可以總結出幾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
  (課件顯示正確的擇業就業觀)
  講到這里,那么大家身邊有沒有一些典型的就業的例子呢?
  生: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兩個特殊人物。
  (課件顯示許振超照片,接著放映介紹許振超的視頻短篇)
  師:大家說說,許振超特殊在哪里,我們應該從他身上學些什么?
  生:
  師:作為一個普通的吊車司機,只有初中文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卻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靠的是什么?他始終站在時代前列,順應社會前進的潮流不斷發展自身,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工作的技術水平,最終多次刷新碼頭裝卸的世界記錄。……下面我們再來認識另外一個人,一個有大學文憑卻去街邊干擦鞋的人。
  (課件顯示羅福歡的照片)
  師:1997年,大學畢業后分配到工廠的羅福歡在深入市場調研后發現,高檔鞋擦洗業有巨大的市場。于是他不顧家人反對,毅然辭職,在成都市 ( http: / / www. / sogoupedia query=成都市" \t "_blank )干起擦鞋的營生。
  為了擦好鞋,羅福歡認真研究各種高檔鞋的產地、工藝等特點,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套擦洗高檔皮鞋的獨特工藝。他的收費比一般鞋攤貴5倍以上,但許多人仍紛紛慕名找他擦洗皮鞋。羅福歡的鞋擦出了名堂。03年,他告別擦鞋攤,在成都開設“羅記擦鞋店”。如今,“羅記擦鞋店”已注冊商標,在全國擁有80多家加盟店。(顯示羅福歡的擦鞋店照片)聽了羅福歡的故事,大家有何感想呢?
  生:
  師: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不是只有現成的單位能給我們工作的崗位,自己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來自主擇業。
  師:那么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勞動者個人如果能不斷努力,就業觀念與技能與時俱進,相信一定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我國的就業問題也能得到解決。而勞動者走上了就業崗位后,會跟他的就業單位和有關單位形成一定的法律關系,我們可以看到,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中,時有勞動糾紛發生,這些糾紛要么是用人單位侵犯了勞動者的權益,要么是勞動者沒有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那么,為了避免發生更多勞動糾紛的,更好地維護勞動者的權利,我們必須了解勞動者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以及勞動者維權的正確途徑。
  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課件顯示案例)
  師:大家認為小張的廠長這樣做合法嗎?為什么?
  生:
  師:該廠廠長的做法是不合法的。他擅自延長職工的工作時間,又不發給加班工資,侵犯了勞動者依法享有休息、休假的權利和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勞動者享有的權利。這是由《勞動法》第三條規定的。(課件顯示標題“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學生看課本P51第一段,了解勞動者的權利,教師簡單介紹《勞動法》:1994年7月5日通過,1995年1月1日開始實施)
  師:勞動者是否是完全無條件地享受這些權利呢?不是,享受權利必須以履行義務為前提。自覺地履行勞動者的義務,是獲得權利、維護權益的基礎。(P51第二段第二句話)(課件顯示《勞動法》規定的勞動者的義務)
  師:了解了勞動者的權利義務,我們也知道了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的關系,那么,怎樣才能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呢?請大家一起來觀看下面這個案例,大家要注意案例中的農民工為什么討不到工資。(觀看視頻片斷“農民工”)
  生:
  師:大家說說,這些農民工討不到工錢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啊?“沒有單據,也沒有勞動協議”,對了,他所說的“勞動協議”就是勞動合同,沒有勞動合同,口說無憑啊。
  從這件事中我們要吸取教訓,為用人單位勞動前一定要跟他們簽訂合法有效的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簽訂,更多的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不過勞動合同只是為我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供重要的依據,但并不是有了勞動合同就能保證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不被侵犯。在我們當前的社會中,仍然有些人會為了自己獲得更大的利益而去侵犯他人的權利。那么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該怎么辦呢?我們能用什么手段去解決問題呢?
  
  前幾天,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大家看看,這些人的做法對不對。(顯示重慶晚報報道:為追款而堵路)
  師:大家說,這些勞動工人堵路是維護權利的正確途徑嗎?為什么?
  生:
  師:對了,不是。維護自己的權利,不能破壞社會秩序,不能采用過激的、非法的手段。但是,如果忍氣吞聲呢,好不好啊?
  生:
  師:(小結)權利受到侵犯時,既不可以采用過激的手段,更不能采用非法手段,同時,也不能忍氣吞聲,這樣既損害自己的合法權益,又會助長那些不法分子繼續侵犯勞動者的權利。其實他們可以通過投訴、協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向法院起訴等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課件顯示維權的正確途徑)
  課堂小結
  師:(課件顯示本課知識小結)好了,這節課到此我們主要了解了勞動和就業的意義;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通過辯論,我們知道了解決就業問題必須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依靠勞動者個人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了解了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并通過幾個案例的分析,我們明確了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正確途徑。今天大家的收獲可不少呀。好了,下面大家一起來看兩道選擇題,鞏固一下知識。
  (課件顯示選擇題,全班一起做選擇題鞏固新課)
  新課結束
  師: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請同學們課后把今天的內容做一個總結,寫出一份報告《如何做好新時代的勞動者》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包括:第七課:個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課:國家收入的分配;第九課:征稅和納稅;以及綜合探究——講求效率,維護公平。
  第八課“國家收入的分配” 包括兩個框“財政收入和支出”及“財政的巨大作用”。 其中第一框“財政收入和支出”包括兩目: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其中第二框“財政的巨大作用”包括兩目:集中力量辦大事;人民生活有保障。
  第一框“財政收入和支出”的知識要點有:1、財政收入的種類(提示:財政實踐中的財政收入包括哪些項目;什么時候才能說稅收收入占90%。延伸:財政收入=經常收入+債務收入);2、影響財政收入高低的因素;3、財政支出的種類(延伸:如何準確畫圖);4、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對比關系(提示:如何計算財政收支平衡;財政收支平衡的比較必須去掉債務收入及債務還本支出。延伸:區分會計平衡與實質平衡)。
  第二框“財政的巨大作用” 的知識要點有:1、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表現: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促進經濟平穩運行;促進經濟發展(提示:區分經濟運行、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不可濫用)。2、人民生活有保障的表現:財政是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財政是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物質保證;財政具有促進收入公平分配的再分配作用。3、財政政策如何正確運用:經濟不景氣時如何運用;經濟過熱時又如何運用(提示:財政政策如何使用:逆風向調節,貨幣政策也是如此;財政政策是選擇性的,不是非用不可)。
導言:在我們生活中,不論是百姓的生活保障,還是國家的政治活動和經濟、文化建設,大量地依靠國家提供的財力來舉辦和維持,因而社會主義國家必須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國家的收入從哪里來 具體用到哪里 財政支出對于社會的安全穩定、人民的幸福安康有什么作用 這是我們所關心并需要了解的內容。第一框:財政收入與支出第一目:財政收入活動一、上海徐家匯地鐵站地鐵的優點主要是準確、安全、舒適想象一下:未來城市的地鐵(學生談)(參考資料:未來城 ( http: / / www. / sogoupedia query=未來城" \t "_blank )市里面的城市地鐵,是未來城市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因為、每一座未來城市里面的城市地鐵、都是上、下二層的,而且、通往未來城市里面的每一個角落。它快捷、方便、是未來城市里面公民們免費乘坐、最理想的交通專用的工具。未來城市里面的公民們、坐上未來城市里面的城市地鐵以后,最多再倒一次地鐵、就可以準確無誤的,到達自己想要去的目的地。而且,未來城市里面的公民們、可以不用走出公寓大樓、就能坐上未來城市里面的城市地鐵,到達未來城市里面的任何地方去。未來城市里面的城市地鐵,是由全智能化計算機控制的、無人駕駛的地鐵機車,是最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它安全、方便、快捷和準時,設計合理和設施齊備,是最理想和最現代化的未來城 ( http: / / www. / sogoupedia query=未來城" \t "_blank )市里面的城市交通工具。思考:*地鐵能靠個人出資興建嗎 *修建地鐵耗資巨大,如果個人難以承擔,應該由誰來辦 *修建地鐵的資金從哪里來 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投資資金的來源,并相應舉例在日常經濟生活中,人們經常可以遇到一些財政現象和財政問題。如國家投資興建公路、電站等另外,國家機關、學校、科研單位、醫院主要靠國家撥款來維持和發展;城鎮居民享受著國家支付的物價補貼、交通補貼;農民從農副產品提價中得到好處;1998年長江、松花江、嫩江流域遭受嚴重水災的地區和居民得到政 府的救助。 財政的產生原因國家為了維持自身的存在和發揮作用,必須消耗一定的社會產品,但國家本身通常不直接從事生產活動。因此必須憑借其自身擁有的政治權利、強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會產品,以滿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對內對外職能反映了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根本利益。國家的存在及其職能的行使,必須占有和消費一定的社會財富。
2、財政的含義國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財政。(1)從財政的基本含義看,財政的主體是國家。所以,財政是同國家的產生和存在相聯系的,它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國家不是從來就有,那么財政也不是從來就有)隨國家的消亡而消亡。國家是歷史范疇,那么財政就有歷史性的特點。  (2)國家為了維持自身的存在和發揮職能,就必須消耗一定的社會產品。但是,國家本身通常又不直接從事生產活動,那么怎么辦呢?只有憑借自身擁有的政治權力強制性地從國民收入中分得一部分社會產品,以滿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所以,財政具有強制性的特點。  (3)財政包括收入和支出兩個方面,財政收入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分得的一部分產品,財政支出是以國家為主體,在全社會范圍內又進行的一次集中性分配。可見,財政本質上是一種分配關系。
(補充這三層意思是為了幫助學生對財政有進一步的理解。強調學生重點把握財政的特點和本質即可)3、國家預算和決算由政府提出并經過法定程序審查批準的國家年度收支計劃,稱作國家預算,上一年度的財政實際執行情況,稱作國家決算。在我國,財政收支計劃和上一年計劃執行的結果,由財政部編制、匯總,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予以審批。經過一定法律程序批準的國家本年度收支計劃,稱國家預算。計劃在批準前稱預算草案。計劃執行的結果稱決算。財政收入和支出是國家參與社會分配的兩個方面。4、財政收入的定義及種類國家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籌集起來的資金,就是財政收入。根據國家取得收入的具體渠道,財政收入分為稅收收入、利潤收入、債務收人和其他收入,簡言之即稅、利、債、費。其中,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相關鏈接:稅收收入。稅收在財政收入中占居主平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廣、最穩定可靠的財政收入形式。在我國現階段,稅收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90%以上。 利潤收入。國家是國有企業的投資者,也在股份制企業中參股.投資應鎮得到回報,國家要憑借投資者的身份獲得利潤。國家的利潤收入主要包括國有企業稅后利潤中按規定上繳國家的部分,國家從參股企業中取得的股金分紅收入。 債務收入。債務收入是國家財政通過借貸的方式,從國內外取得的收入。國家財政部門通過在國內外發行債券、向外國或國際金融機構取得借款,都形成債務收入。其他收入。財政收入中的其他收入,泛指稅,利、債收入形式以外的財政收入形主要包括收費、罰沒和公用事業收入中上繳國家的部分。A:稅收收入
請同學們看下面這張圖表,然后計算出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這組數據說明了什么?年度 財政收入 稅收收入 稅收占財政收入比例1999年11377億元10312億元2000年13380億元12500億元從上面的數據反映,稅收收入都占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這說明稅收收入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B:國有企業上繳的利潤收入
材料:由于改革和各項措施實施,國有企業三年改革與脫困出現了轉折,1999年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900億元左右,比上年增長70%,全國30個省、區、市中有近90%的地區不同程度地增利或扭虧、減虧,為2000年最終實現國企脫困目標打下基礎。
問: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和脫困取得重要進展,那么,國有企業盈利對于國家財政有什么意義呢?
教師歸納:國有企業盈利越多,上繳國家的利潤越多,國家財政收入也越多。
C:債務收入
材料:九屆全國人大朱容基作《政府工作報告》片段:
1998、1999年我國共發行了2100億元國債,2000年我國繼續發行1000億無長期國債以及500億無本部開發特別債券。那么,國家為什么要發行國債?
--根本原因是稅收不能滯國家的各種需要。
可見,債務收入是國家財政通過借貸的方式取得的收入,債務收入分為內債和外債,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形式之一。
D:其他收入:
如車輛違章罰款、戶口登記費用等
從我國取得財政收入的形式來看,財政收入可以分為稅收收入、國有企業上繳的利潤收入、債務收入和其他收入,也可以概括為稅、利、債、費四種形式。[NextPage]
5、影響財政收入高低的因素。財政收入受很多因素影響,但主要受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約。 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反映了根與葉、源與流的關系。根深才能葉茂,源遠才能流長。只有加快經濟發展,大力增加社會財富總量,才能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持續增長。在經濟總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收入過多,會直接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收入,不利于企業生產的擴大和個人購買力的增加,最終將對財政收入的增加產生不利影響。相反,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將直接影響國家職能的有效發揮,尤其會降低財政對經濟發展支持和調控的力度,最終也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和個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國家應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又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第二目:財政支出活動一、北京奧運會足球賽秦皇島賽區體育場竣工2001年7月13日,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北京奧運會的順利舉行,需要巨額資金作保障。據估算,治理環境需170億元,重大基礎工程項目700億元,興建體育場館160億元,舉辦費用15億元,總計1045億元。 以上支出分別屬于財政的哪項支出 財政支出的定義財政支出是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的過程。通過這種分配,國家的各項職能才能得以實現。2、財政支出的種類經濟統計數字:國家財政主要支出項目 單位: 億元 ------------------------------------------------------------------------------ 年份基本建設增撥企業挖潛改造地質勘探費工交商業
部門事業費支農生產資金和科技支出和各項流動資金三項費用農業事業費 195012.50 195127.03 195246.6818.56 195370.3413.780.686.392.99  195484.2826.301.820.756.913.98  195588.5330.813.093.6610.085.82  1956139.5810.792.485.1710.807.70  1957123.7120.822.296.2712.367.99  1958229.3825.660.836.9016.259.34  1959302.3454.282.208.9614.9822.05  1960354.4567.472.5510.2519.5833.73  1961110.1829.392.676.4713.5431.01  196255.6547.7814.654.7910.2919.29  196380.2136.6518.284.687.8922.19  1964123.8323.3520.866.4312.7120.92  1965158.4927.5525.237.7115.9117.29  1966191.0440.2827.547.9516.4019.11  1967161.2529.1010.327.7112.0116.12  1968117.8512.035.666.356.8012.89  1969206.2226.6110.748.076.3714.87  1970298.3631.2314.788.766.5815.91  1971309.5635.3026.4010.306.4919.65  1972309.0942.9525.4611.297.5525.10  1973317.1753.8225.4912.208.9035.49  1974312.8344.7627.2013.0910.0938.23  1975326.9641.8431.4714.1612.7642.53  1976311.2545.3634.3415.9613.1246.01  1977300.8865.6839.4517.2614.4350.68  1978451.9266.6063.2420.1517.7976.95  1979443.6852.0571.7921.6720.9089.97  1980346.3636.7180.4522.5722.8582.12  1981257.5522.8465.3021.8523.6873.68  1982269.1223.6369.0223.0523.8379.88  1983344.9812.8978.7123.6027.8886.66  1984454.129.96111.7726.2230.6695.93  1985554.5614.30103.4229.5835.16101.04  1986596.089.94129.8530.6036.56124.30  1987521.6412.06124.9330.2933.13134.16  1988494.769.59151.0132.5138.95158.74  1989481.7012.09146.3033.1645.01197.12  1990547.3910.90153.9136.1946.93221.76  1991559.6213.08180.8138.3452.41243.55  1992555.9010.63223.6244.0764.58269.04  1993591.9318.48421.3849.0676.22323.42  1994639.7217.33415.1364.13100.77399.70  1995789.2234.80494.4566.32102.76430.22  1996907.4442.93523.0268.56120.41510.07  19971019.5052.20643.2073.37136.41560.77  19981387.7442.36641.1883.13121.56626.02  19992116.5756.41766.0583.69128.07677.46  20002094.9071.10865.2088.10150.10766.90  20012517.9023.00989.0098.90193.00905.30 [NextPage]
活動二、我國財政在經濟建設方面的支出圖表(課本)*表中不同項目的支出數額有什么明顯差異 經濟建設支出。在全部經濟建設支出中,基本建設和支持農業的支出占絕大部分,這反映了國家財政參與經濟建設的重點。在我國,經濟建設支出居于財政支出的首位。活動三、我國財政在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圖表(課本)*這一變化的趨勢說明了什么問題 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主要包括這些單位的人員經費支出和設備購置、維護及公務費用支出。3、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對比關系經濟統計數字:國家財政收支總額及增長速度 ------------------------------------------------------------------------------ 年份財政收入
(億元)財政支出
(億元)收支差額
(億元)增長速度(%)  財政收入  財政支出  1950    62.17    68.05   -5.88  1951   124.96   122.07    2.89   101.079.4  1952   173.94   172.07    1.87    39.241.0  1953   213.24   219.21   -5.97    22.627.4  1954   245.17   244.11    1.06    15.011.4  1955   249.27   262.73   -13.46    1.77.6  1956   280.19   298.52   -18.33    12.413.6  1957   303.20   295.95    7.25    8.2-0.9  1958   379.62   400.36   -20.74    25.235.3  1959   487.12   543.17   -56.05    28.335.7  1960   572.29   643.68   -71.39    17.518.5  1961   356.06   356.09   -0.03   -37.8-44.7  1962   313.55   294.88   18.67   -11.9-17.2  1963   342.25   332.05   10.20    9.212.6  1964   399.54   393.79    5.75    16.718.6  1965   473.32   459.97   13.35    18.516.8  1966   558.71   537.65   21.06    18.016.9  1967   419.36   439.84   -20.48   -24.9-18.2  1968   361.25   357.84    3.41   -13.9-18.6  1969   526.76   525.86    0.90    45.847.0  1970   662.90   649.41   13.49    25.823.5  1971   744.73   732.17   12.56    12.312.7  1972   766.56   765.86    0.70    2.94.6  1973   809.67   808.78    0.89    5.65.6  1974   783.14   790.25   -7.11    -3.3-2.3  1975   815.61   820.88   -5.27    4.13.8  1976   776.58   806.20   -29.62    -4.8-1.8  1977   874.46   843.53   30.93    12.64.6  1978   1132.26   1122.09   10.17    29.533.0  1979   1146.38   1281.79  -135.41    1.214.2  1980   1159.93   1228.83   -68.90    1.2-4.1  1981   1175.79   1138.41   37.38    1.4-7.5  1982   1212.33   1229.98   -17.65    3.18.0  1983   1366.95   1409.52   -42.57    12.814.6  1984   1642.86   1701.02   -58.16    20.220.7  1985   2004.82   2004.25    0.57    22.017.8  1986   2122.01   2204.91   -82.90    5.810.0  1987   2199.35   2262.18   -62.83    3.62.6  1988   2357.24   2491.21  -133.97    7.210.1  1989   2664.90   2823.78  -158.88    13.113.3  1990   2937.10   3083.59  -146.49    10.29.2  1991   3149.48   3386.62  -237.14    7.29.8  1992   3483.37   3742.20  -258.83    10.610.5  1993   4348.95   4642.30  -293.35    24.824.1  1994   5218.10   5792.62  -574.52    20.024.8  1995   6242.20   6823.72  -581.52    19.617.8  1996   7407.99   7937.55  -529.56    18.716.3  1997   8651.14   9233.56  -582.42    16.816.3  1998   9875.95  10798.18  -922.23    14.216.9  1999  11444.08  13187.67  -1743.59    15.922.1  2000   13395.2   15886.5  -2491.3    17.020.5  2001   16371.0   18844.0  -2473.0    22.218.6  
注:1.在國家財政收支中,價格補貼1985年以前沖減財政收入,1986年以后列為財政支出。為了可比,本表將1985年以前沖減財政收入的價格補貼改列在財政支出中。財政收支平衡指的財政收支之間的對比關系。財政收支對比,不外有三種情況:一是收大于支,有結余;二是支大于收,有赤字;三是收支相等。在編制年度預算(計劃)時,上述三種情況都有可能出現。但是,在預算的實際執行過程及年終的決算中,收支完全相等的情況幾乎是不存在的。可能出現的只是兩種情況,或是結余,或是赤字。在出現結余的情況下,有一個結余數量大小的區別。如果結余過多,意味著財政資金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運用,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是不利的。因此,人們自然就會把略有結余視為一種理想的財政平衡的標志。所以,財政收支平衡是指“當年國家財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在于支出,略有結余”。財政赤字是指“當年國家財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現差額的經濟現象”。在財政赤字中,也有一個數量大小的差別,如果是略有赤字,也應當視為平衡,或是基本平衡。當然,如果財政赤字出現較大數額,則意味闃國家的財政支出要靠借債來維持,這種情況有可能導致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不簡稱,引發通貨膨脹。 總之,在預算及其執行過程中,收支相抵是最理想的狀態。因為,這時財政資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收大于支,結余過多,或支大于收,出現赤字,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是不利的。但是,在預算的實際執行過程中,收支完全相抵是很難做到的。因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狀況是不斷變化的,不是靜止的;預算也不可能在完全實現了收入之后再安排支出,而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和預測來編制的。所以,只要不出現很大規模的結余或赤字,都是正常的。財政收支平衡只能大體平衡,不可能是收支絕對相等。 活動:國債發行情況(略)發行國債目的?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能不能用長期發行的方法刺激經濟發展?(可以組織討論)4、財政政策的運用。財政支出的意義有如下四點:
  第一,財政支出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
  第二,財政支出促進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鞏固的和完善。
  第三,財政支出促進了人民物質和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
  第四,財政支出為建立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提供了物質保證。國家通過財政收入支出控制經濟運行(1) 經濟增長慢:擴張性財政政策(2) 經濟增長過熱:緊縮性財政政策略思考與拓展:1、 我國現階段的財政政策是哪一種?為什么?2、 發現國債的弊端何在?綜合探究指導學生收集我國與美國的財政的數據對比,研究財政的作用。
財政的巨大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確財政五個方面的作用以及影響財政收入的兩個因素
能力方面:通過對發揮財政的作用就要處理好國家、企業、個人之間利益的關系的教學,培養學生辯證地、全面地、聯系地認識問題的能力;通過對財政的作用的教學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覺悟方面:主要幫助學生樹立主人翁責任感,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國家政策的理解。
●教學重點
財政的五方面作用。
●教學難點
  發揮財政的作用的關鍵為什么是增加財政收入而不是財政支出。
●教學方法
  采用啟發式范例教學法,即從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且典型的事例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財政的作用;并創設情景,引導分析,綜合提煉,使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相結合。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了財政的一般知識,知道財政包括收入和支出兩個方面,誰能說說其中的財政支出都支在了哪些方面
  [生]財政支出都支在了經濟建設、科教文衛事業、行政管理和國防鞏固、償還債務以及社會保障等方面。
  [師]是的,經濟發展需要國家投資;軍隊、警察要保衛國家、維護社會秩序需要國家財政支出;學校、醫院、科研機構離不開財政撥款來維持和發展;就連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都需要財政部門的支持。可見,財政在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內容。
  [新課教學]
  三、財政的巨大作用(板書)
  [師]財政本質上是一種分配關系,財政的主體是國家。國家為了行使職能而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即國家的各種職能是以財政資金作為物質條件而實現的,所以,財政的作用體現在國家的各種職能之中。概括起來,我國財政的作用體現在五個方面。
  1.財政的作用(板書)
  (1)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板書)
  [師]同學們知道有哪些經濟資源
  [生]有資金、勞動力、土地、技術、信息等。
  [師]其中像資金的分配就是資金資源的配置。那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的手段有哪些?其中基礎性手段是什么
  [生]是市場,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但僅靠市場來配置資源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的弱點,會導致資源浪費和經濟波動。所以必須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以彌補市場的不足。“有形手,無形手,手拉手,才能向前走”。(其他同學跟著說)我記得是這樣。
  [師]你記得很清楚,很好。那么,財政應當屬于哪一種配置方式
  [生]當然是宏觀調控手段。
  [師]宏觀調控手段有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財政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手段。財政正是通過收入和支出有效地調節著資金在全社會的配置,而資金的流向和流量的不斷調整又實現了對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的配置。請看:(多媒體展示圖片:南昆鐵路)
[師]這條電氣化鐵路是國家的重點建設工程,全長899公里,穿越滇、黔、桂三省區的19個縣,輻射面積達12.4萬平方公里。這條鐵路的鋪通,國家先后投資了180多億元,對大西南的資源開發和改變貧困落后面貌起了促進作用。這就是國家運用財政手段配置資源的結果,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西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修建先進的電氣化鐵路僅靠市場是難以實現的。
  哪位同學還能舉例說明?
  [生]今天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國家給西部地區以大量的財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
  [師]是的,如2000年我國政府專門為開發西部發行了500億元的特別國債,用于支持該地區的發展;2002年的一部分建設國債也用于了西部大開發項目,資金的流入同時也帶來了人才、技術等其他資源的流入。相對于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出現的人才以及其他經濟資源由西部地區向東南地區的流動“孔雀東南飛”,有人形象地稱之為“孔雀西北飛”。資源向西部地區的流動不僅僅是市場調節的結果,宏觀調控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可見,財政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能夠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
  (2)促進經濟的發展(板書)
  (多媒體顯示)
  [NextPage]
[師]國債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的財政支出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經濟建設支出,直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從表格中可以看出,發行國債也大多定向用于能源、原材料、交通等基礎工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如:1998年發行1000億元國債,對于刺激國內需求、迅速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實現全年經濟增長7.8%的目標起到了積極作用;1999年發行了1100億元國債全部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具體項目5000多個,建設總規模達2.2萬億元,帶動配套投資1000億元,拉動經濟增長2個百分點,造就250萬個就業機會。國債投資中有40%轉化為消費基金,為1999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做出了重要貢獻。實踐證明,發行國債的舉措是正確的,因此,我國連續6年發行國債,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充分發揮財政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其次,國家通過對財政收支總量、方向的控制,調節了供求關系,實現了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及結構的優化,使物價穩定,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請看P14插圖——京石高速公路圖,這是國家財政投資興建的。這條公路的興建,緩解了運力緊張的局面,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誰還能列舉出近年來國家財政支持的基礎工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幾個大型項目
  [生]常說的有“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青藏鐵路”四大工程。
  [生]另外還有著名的“三峽工程”、“黃河小浪底工程”、京九鐵路、京滬高速公路等。
  (3)促進科、教、文、衛事業的發展(板書)
  [師]科、教、文、衛事業對于社會的發展重不重要 為什么重要?
  [生]重要,這一點早已被人們所認識,經濟的發展靠科學,科學的進步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況且,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技越來越成為決定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大力發展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是實現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基礎。
  [師]可是,這些事業單位不同于企業,它們或者沒有經濟收入,或者可以取得部分收入,但卻難以維持自身的日常開支,所以,要大力發展科、教、文、衛事業,就必須依靠財政的大力支持。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的增加,我國財政在科、教、文、衛事業方面的支出也在逐年增加,這有力地推動了科、教、文、衛事業的發展,從而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可是,老師,我國的教育還比較落后,有不少學生因貧困而失學,有很多大學生是靠貸款或者別人和社會的資助才勉強完成學業的。這是不是說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夠大,或者說我國的財力還有限
  [師]不是國家重視不夠、投入力度不大,而是我國的財力還有限。因此,科、教、文、衛事業的大發展,還有賴于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財政收入的大幅度增加。
  (多媒體播放)朱镕基總理在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上《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報告》片斷:鼓勵、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辦學。增加國家和社會對教育的投入。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要加大對困難地區、民族地區教育的支付和專項投入,健全獎學金、助學金和助學貸款等制度。
  (再請同學看教材P15圖片)
  正是在國家財政的一貫支持下,湘西土家族的中學也有了現代化的語言教學設備,這對于提高教育質量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4)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板書)
  [師]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什么 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又是什么
  [生]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即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也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
  [師]這位同學明白了老師提問的用意。而怎樣才能使人民生活水平整體提高呢 一方面取決于財富的多少,而財富的多少取決于經濟的發展程度,財政支持經濟建設的發展,從而也就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取決于財富分配的狀況,如果大量社會財富被少數人享有、大多數人處于貧困狀態,這難以說明人民生活水平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物質利益的驅動有利于促進效率的提高,但也由于客觀經濟條件存在差異,由于市場機制的作用,收入差距的拉大是必然趨勢。這一趨勢如果任其擴大,將不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不利于社會穩定,最終也將影響效率的提高。而財政在實現社會公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通過征收個人所得稅,限制了過高收入;通過社會保障支出,又保障了低收入者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就是這樣,在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原則下,財政為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5)鞏固國家政權的保證(板書)
  (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建國50周年的閱兵式)大家肯定被人民軍隊的威武雄壯、現代化的精良裝備所感染,談一談有何感想
  [生]太令人感動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民軍隊的強大,我為我們的祖國而感到驕傲。
  [生]軍隊裝備水平的提高,說明50年來,我國經濟有了很大發展,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
  [生]軍隊裝備水平的提高,國防實現現代化,不僅取決于經濟的發展,而且還要靠財政的分配,即國家財政支出對國防建設的支持。
  [師]那么,發展國防事業到底有何意義
  [生]在我國現階段,社會上還存在著極少數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破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危害社會的安全和人民的生活;國際上還有少數奉行霸權主義的國家,時刻想干涉別國內政,損害別國利益;再加上國內人民內部的各種矛盾還存在,凡此種種,都會影響到國家政權的鞏固。所以,要鞏固國家政權,就必須鞏固國防。
  [師]回答得很對。換句話說也就是:只有強化國家機器,建立強大的國防,才能有效地調節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鞏固國家政權,保衛國家獨立和領土完整,實現人民的安居樂業。而要做到這一切就必須有雄厚的財力作保障,國家財政在這方面的作用是任何力量都無法替代的。
  (總結過渡)
  以上五個方面就是財政的巨大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國的社會財富總量中,國家集中的財政收入所占比重過低;在財政收入中,中央財政集中的收入所占比重過低。中央財政同中央應承擔的任務不相稱,這樣必然會給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一系列問題(如財政赤字過大,教、科、文、衛經費不足,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差距拉大,幾千萬人尚未脫貧,等等),制約財政作用的充分發揮。那么,怎樣才能充分發揮財政的作用 這是我們要學的第二個問題:
  [NextPage]
2.怎樣發揮財政的作用(板書)
  [生]努力增加財政收入。
  [師]財政的作用主要是通過財政支出發揮出來的,那么,為什么發揮財政作用的關鍵不是財政支出而是增加財政收入呢
  [生]財政包括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兩個方面,收入是支出的前提和基礎,沒有足夠的收入,片面強調支出是不現實的。
  [師]很好。如果片面強調支出,財政赤字過大會影響到貨幣的穩定,引發通貨膨脹,這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不利。因此要發揮財政的作用,關鍵在于增加財政收入,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擴大財政支出。
  (1)關鍵是增加財政收入(板書)
  要增加財政收入,并不是隨心所欲的。現實生活中,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受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約。
  請同學們看圖表(多媒體顯示)
單位:億元
  [師]這個圖表的數字反映了什么 表中兩個指標國內生產總值、國家財政收入是何關系
  (注意讀圖方法)
  [生]從橫向看,從1990年到2002年十多年間,無論是國內生產總值還是國家財政收入都有明顯的增長。國內生產總值的大幅度增長反映出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相當快。正是由于經濟的發展,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才帶來了國家財政收入的增長。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對,二者之間是密切聯系的。具體地說,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增加起的是決定性作用,或者說是基礎性作用。就像教材中所說,二者是源與流、根與葉的關系。源遠才能流長,根深才能葉茂。即要增加財政收入,就必須努力發展經濟,增強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
  而大家又知道,財政收入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而取得的收入,經濟發展水平只為財政收入的增加提供可能。在社會總產值中,最終有多少成為國家集中的財政收入,要通過現實的分配過程。也就是說財政收入還要受到分配政策的制約。那么,國家能不能憑借政治權力多分一些呢 (啟發學生思考)
  [生]當然不能。國家財政收入過多,會直接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收入,這樣既不利于生產的擴大,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終也將阻礙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加。
  [師]而且,如果是脫離經濟發展的實際而一味地強調財政收入增加的話,還會加重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的現象增多,引起群眾的不滿,最終也是不僅不利于財政收入的增加,而且妨礙了財政作用的發揮。如果這樣,干脆財政收入少一些,行嗎
  [生]國家財政收入太少也不合適,這會直接減少財政的經濟建設支出,降低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最終也不利于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加。
  [師]過多不好,過少也不好。可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增加財政收入的同時,還必須:
  (2)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板書)
  恰當地安排三者的比例關系,改變國家所占比重過小的問題,更好地發揮財政的作用。
  [課堂總結]
  總之,要保證財政作用的充分發揮,必須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綜合考慮,在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基礎上,實現企業生產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還要加強財政管理,保證財政收入的合理使用,強化稅收征管力度。從企業和個人講,一定要自覺維護國家利益,自覺納稅。關于這點,則是我們下節課學習的內容。

  ●作業

  一、選擇題
  這幾年,國家不斷加大對西部開發的支持力度。如2001年,國家總投資約3000億元,在繼續搞好上一年開工的10大建設項目的同時,計劃再開工建設12個重點項目。據此回答1~2題:
  1.材料中的3000億元是( )
  A.財政收入 B.財政支出
  C.稅收收入 D.稅收支出
  2.國家增加財政投資,加大西部地區開發力度,這一事實說明( )
  A.只有增加財政投資,才能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
  B.國家通過財政可以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的發展
  C.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的影響是基礎性的
  D.只有增加財政收入,才能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
  3.在社會生活中,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 )
  A.人們的消費觀念
  B.社會總產值和國民收入
  C.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D.人民生活水平和國家稅收政策
  4.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是通過發行國債實現的。6600億元長期國債的投入,使我國集中力量建起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如“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這表明( )
  ①國家通過財政可以有效地調節資源的配置 ②只有發行國債,才能興建基礎設施項目③國債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④國家通過財政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國家通過財政有效調節資源配置,這是國家財政的一項重要作用。下列可以說明這一作用的有( )
  ①國家投資180億元人民幣建設南昆鐵路 ②國家撥款給山西、內蒙古等9個中西部省(自治區)抗擊非典 ③國家加大農村水利建設的力度,重點投資治理大江大河 ④國家發行國庫券以增加財政收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為了確保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國家必須給予財政補貼,補貼越多越好。”這一觀點( )
  ①認為一定的財政補貼是必要的,但要適度 ②認為財政有利于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主張國家要盡可能多地增加財政補貼 ④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在我們目前的經濟發展中必須提高財政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必須提高中央財政收入在國家財政收入中的比重。這是因為( )
  ①國家財政收入越多,國家調控經濟的能力越強 ②中央財政收入越多,越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政權的鞏固 ③財政收入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④我國存在著很大的財政赤字,必須努力增加財政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NextPage]
  二、非選擇題
  8.世界各國財政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為:發達國家平均為47.6%,發展中國家平均為31.7%,我國比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還低20個百分點。
  運用財政重要性的有關知識,分析上述統計結果,說明這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的啟示。
  參考答案:1.B 2.B 3.C 4.D 5.C 6.D 7.A
  8.(1)上述統計數字表明,我國財政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太低,國家集中掌握的財力太小。
  (2)國家集中的財力太小,不利于調節資源配置、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家政權的鞏固。由于支出的不足,導致國家宏觀調控能力降低,從中長期看,將會危害社會的發展,不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實現。
  (3)為了改變國家財力不足的局面,國家必須進行分配政策的調整,提高財政支出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另外,企業和公民應依法納稅,稅務機關要加大稅收征管力度,努力增加國家財力。

    ●備課資料
  ◎國家離不開財政,財政離不開國家
  國家通過財政可以調節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促進科、教、文、衛事業的發展,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鞏固國家政權。因此,國家離不開財政。
  財政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而進行的社會產品分配。離開國家政治權力,就無法形成國家掌握的收入,無法在全社會的范圍內集中分配和使用。因此,財政離不開國家。
  割裂二者關系,既會嚴重損害國家利益,也會造成國家財政枯竭,從而影響國家職能的發揮。充分發揮財政的作用,關鍵是大力增加財政收入。要增加財政收入,必須努力發展經濟,增強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
  ◎倫敦“千禧巨蛋”黯然謝幕的警示
  為迎接新千年的到來,許多國家不惜巨資修建應景建筑,英國倫敦的“千禧巨蛋”無疑是最著名的。然而,這座輝煌一時,吞掉了近10億英鎊的標志性建筑卻在20世紀的最后一天悄然關閉。“千禧巨蛋”前后共吸引了650萬人次參觀,不過卻比預期的1200萬人次少了近一半,財務虧損嚴重,因此不得不關門大吉。關門之后,進入該建筑的不再是游客,而是建筑商、拆卸工人以及拍賣人員。這座充滿高科技的建筑,將會被開發商當廢鐵“論斤”出售,所在地也會重新規劃開發。
  “千禧巨蛋”的黯然謝幕給了我們很多警示,其中警示我們的政府決策時一定要注意從實際出發,切勿好大喜功,濫用財政資金,避免勞民傷財,真正把財政資金用在該用的地方,充分發揮財政的作用。

  ●對調整糧食保護價范圍的理論思考
  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為了有利于促進農業和糧食生產結構的調整,引導農民根據市場要求,合理安排糧食生產。從2000年新糧上市起,黑龍江 ( http: / / www. / sogoupedia query=黑龍江" \t "_blank )、吉林 ( http: / / www. / sogoupedia query=吉林" \t "_blank )、遼寧省 ( http: / / www. / sogoupedia query=遼寧省" \t "_blank )以及內蒙古自治區 ( http: / / www. / sogoupedia query=內蒙古自治區" \t "_blank )東部、河北省 ( http: / / www. / sogoupedia query=河北省" \t "_blank )北部、山西省 ( http: / / www. / sogoupedia query=山西省" \t "_blank )北部的春小麥和南方早燦稻、江南小麥退出保護價收購范圍,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的玉米也退出保護價收購范圍。對此,從經濟學角度可作以下思考:
  這體現了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具體說來,這是國家通過財政政策促進經濟發展的體現。為了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實現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國家規定按較高的保護價收購糧食,而對收購糧食的企業給予財政補貼。國家對財政收支數量、方向的控制,有利于實現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平衡及結構的優化,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這次糧食保護收購范圍的調整,對于調整、優化農業和糧食生產結構,保護農民的長遠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家財政稅收譜新篇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正確領導下,全面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開拓進取,與全國各行各業一樣,財政的改革與發展也取得了顯著成績,一個穩固、強大、平衡的國家財政正在逐步建立。
  13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3%。伴隨著經濟的高增長,我國財政稅收發展異常迅速。1978年,我國的財政收入只有1132.26億元,1993年達到了4348.95億元。1994年,財稅體制改革為財稅收入增長奠定了制度基礎。從1994年開始,我國的稅收平均每年增收1000多億元。繼1999年全國稅收收入突破10000億元大關后,2000年和2001年稅收又先后增收2350億元和2501億元,從而使得全國稅收收入進一步邁上了15000億元的臺階,達到15166億元。這個數字是1994年——財稅體制改革第一個年頭全國稅收收入5071億元的3倍。財政收入水漲船高。1997年財政收入8651.14億元,1999年突破10000億元大關,達到11444.08億元,2001年達到了16386.04億元,2002年達到了18914億元。
  財稅體制改革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對財稅體制改革的部署,1994年,我國對工商稅制和分稅制進行了改革并取得了巨大成功。2001年與1990年比較,全國財政收入增加了4.6倍。隨著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全國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94年改革初期的11.2%提高到2002年的17.1%,由不斷下降的趨勢轉變為穩步上升的趨勢;增強了中央宏觀調控能力,促進了地區協調發展,維護了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
  財稅收入大幅度增加,政府手中有錢就能在保證吃飯的基礎上搞建設,解決事關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從1998年起,我國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國債項目投資總規模近3萬億元,集中力量辦成了許多大事。包括加固大江大河大湖堤防3萬公里,長江沿岸移民建鎮200多萬人,增加行蓄洪面積近3000平方公里。加快了“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和西部開發八條通道建設。有了財政資金的支持,三峽工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青藏鐵路等大工程進展順利,西部大開發邁出實質性步伐。社會保障投入繼續增加,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2001年,中央財政用于社會保障性支出完成982億元,是1998年的5.18倍。
  當前,我們國家形勢很好,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我們要以對黨和人民事業的飽滿熱情、深厚感情,以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以改革和建設的豐碩成果,投入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事業中去。
  思考題:國家財政稅收取得哪些成就?
  參考答案: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財政稅收發展迅速,國家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集中力量辦成許多大事:①加固大江大河大湖堤防3萬公里,長江沿岸移民建鎮200多萬人,增加行蓄洪面積近3000平方公里。②加快“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和西部開發八條通道建設。③保障“三峽工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重大工程進展順利。④社會保障投入繼續增加,社會保障體質逐步完善。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
一、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素質要求:
1、知識方面:
識記:商品、一般等價物和貨幣的定義,貨幣的職能、紙幣
理解:理解商品交換經過物物交換到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四個階段以及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了解貨幣的基本職能和紙幣
2、能力方面:
著重培養學生善于進行抽象思維的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3、思想覺悟方面:
通過學習貨幣知識,教育學生正確對待貨幣,要對學生進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傳統教育,增強學生抵制拜金主義思潮影響的自覺性。
二、重點難點:
貨幣的本質;貨幣的基本職能;紙幣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拿出人民幣問:“同學們,這是什么?”(錢)好,在經濟學上被稱為紙幣,是貨幣的符號,具有流通職能。大家都很清楚“錢”可以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一張印刷精美的紙片為何會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我們應當如何理性地認識和對待它呢?
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神奇的貨幣的神秘面紗吧。(閱讀P2~3的第四自然段)首先思考:P2探究活動1:貨幣究竟是怎樣產生的?
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板書)
一、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板書)
㈠、貨幣的本質(板書)
貨幣不是天神創造的,也不是圣賢發明的,也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1、 貨幣的產生: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板書)
我們要理解好貨幣,就要先懂得什么是商品。
我們是不是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有的東西在一種情況下是商品,在另一種情況下卻不是商品?比如:水是河水時不需要錢買,但你們家中的自來水卻要錢買,為什么?另討論思考P2探究活動2。(有用性、凝結勞動、用于交換)
注:有用性就是經濟學上的使用價值概念(P17):指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
商品有用人們才會買,討論:但是不是有用的東西都是商品了呢?(必須又是人們付出勞動的)如河水與自來水的比較。
又討論:是不是所有的勞動產品都是商品?(必須又有著交換的目的的)如母親為你織的毛衣和商店的毛衣比較。從以上討論我們知道
(1)“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板書)。”而且,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缺一不可。(P2練習2)
最初的商品交換是不是像我們現在用錢買商品的呢?(不是)最初的是物物交換。那時候還沒有錢出現。為了大家深刻體會貨幣產生的必要性,請四位值日生上來表演P3的探究活動。
看了這幾位同學的精彩表演,相信大家已經很清楚物物交換的缺點:紅珍珠和牛奶的交換要幾經周折才能實現。花時費力,交換成功的前提是交換雙方恰好都需要對方的商品。
(怎么樣才更方便呢)人們在長期的無數次交換中,認識到,某一地方的市場上,必有一種或幾種商品是人們比較樂意接受的。就好像北方人比較喜歡吃面食、南方人喜歡米飯。人們把自己手上的商品先換成大家普遍接受的商品,再用它換回自己想要的商品,這樣一種大家普遍樂意接受的商品稱為一般等價物。(P3)
(2)一般等價物的含義: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充當各種商品交換的媒介。(板書)
看名詞點擊:商品的價值。使用價值(有用性)和價值是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缺一不可。
最初,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一般等價物各有不同,比如有牲畜、貝殼、布等等。后來人們發現,牲畜等不便分割、保存等,于是開始尋找一種更好的等價物,人們發現了貴金屬金銀(優點看書P3)。從此,一般等價物的任務就固定在金銀身上了,貨幣就產生了。(含義P3)。所以說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只不過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不隨時、地的變化而變化。
貨幣有著神奇的力量,請聽歌曲《錢》,那么具體有哪些職能呢?請看P3最后~P5
㈡、貨幣的基本職能(板書)
從貨幣的本質:一般等價物的含義(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和充當各種商品交換的媒介)可以看出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價值尺度(板書)
我們去商店買東西,待售的商品前都會標上一個價格標簽,人們一看就知道這件商品值多少錢,那件商品值多少錢。(P4圖)。貨幣的這種職能就是價值尺度(含義看課本P4),注意它衡量的是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大小,同時,由于貨幣具有價值,是一般等價物,它能夠行使價值尺度的這個職能,用它自身的價值作為尺子,衡量其他商品價值的大小,就像尺子之所以能衡量物品的長短,是因為尺子本身也有長度;稱陀之所以能稱物品的重量,是因為它本身也有重量一樣。(書P4圖1)這些就是價格。價格是貨幣執行價值尺度這個職能的表現。而且這個價格并不需要拿真正的貨幣放在旁邊,(注意:只要觀念上的貨幣)就好像價格標簽。因為它所表示的是商品值多少錢,而不是商品和貨幣的交換。
2、流通手段(板書)
如果,現在我需要一輛自行車,就需要拿380元去買,而車主拿了這個錢就可以去買其他的東西。(書P4圖2)這樣,貨幣就不再固定地在某個人手上,而是在運動了。這個運動的過程就是流通的過程。
布 棉花 菜 衣服 ……
這中間的轉換媒介就是貨幣。貨幣的這種職能就是流通手段的職能。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其公式就是:
商品 貨幣 商品
這時,我們要注意:此時交換必須是要現實的貨幣,而不是觀念上的貨幣。
討論思考:P5探究活動1、2;看P5相關鏈接1
以上兩種職能是貨幣的基本職能,是我們要重點把握的。除了以上兩種職能之外,還有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等職能。(P5相關鏈接2)
我們已經知道,貨幣在執行流通手段的過程中,其形態是不斷變化的;金銀條塊——富商的打上印記的金銀條塊──鑄幣。鑄幣在流通中不斷磨損,減輕了重量,變成了不足值的貨幣。鑄幣的名義含量和實際含量出現了分離,預示著可以用某種東西代替足值的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由于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商品交換者手中的作用瞬息即逝,人們只關心它是否能買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不關心它是否足值,這要就產生了作為貨幣的紙幣。紙幣產生過程如圖示:
  金銀條塊→富商打上印記的金銀條塊 → 鑄幣 → 紙幣
(三)、紙幣的含義(板書)
1、紙幣的產生和含義(板書)“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P6)
請注意:(1)、紙幣必須由國家發行。如果不是本國家發行的,就不是紙幣,而是偽造的人民幣,在市場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幣的行為在各國都屬于犯罪行為。偽造假幣的行為不加制裁,會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亂,危及國家的國民經濟和人民的正常生活。《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禁止偽造、變造人民幣。”“禁止運輸、持有、使用偽造、變造的人民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破壞金融秩序犯罪的決定》規定:“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持有、使用,數額較大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一萬以上十萬以下的罰金。”可看P7相關鏈接。
(2)、必須是國家現在正在強制使用的。國家以前強制使用的但現在不再強制使用的,則不能在市場上流通。例如,1948年發行的人民幣就不能使用了。1998年5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1998年1月1日起停止第二套人民幣(紙、硬分幣除外)在市場上流通。”“該套人民幣持有者可限期到各商業銀行的營業網點兌換。兌換時間為1998年6月1日~12月31日。”
2、 紙幣的發行。(板書)注意:紙幣的發行要遵循貨幣的流通規律:回顧P5相關鏈接1
否則會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看P6名詞點擊。這兩者產生原因主要是紙幣發行量和實際需要量不符或是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不符造成的,結果對經濟都不利。
寫小論文:《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之我見》。
3、 紙幣的優點。(板書)討論P6探究活動,聯系到紙幣的產生上思考。
4、電子貨幣。理解貨幣的發展:金銀—-紙幣—電子貨幣
四、正確對待貨幣(板書)P26綜合探究
(1)、貨幣并不神秘,它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任何社會,只要存在貨幣,貨幣都具有一般等價物的共有的特征。
(2)、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貨幣的作用范圍、形式及所反映的生產關系是完全不同的:1)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剝削階級社會,對貨幣獲取方式的不同及占有的多寡反映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剝削的關系;2)在以公有制為基礎和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者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獲得貨是正當的、合理的。
(3)、對待金錢的不同態度,實質上是個世界觀、人生觀問題。“金錢萬能”、“有錢能使鬼推磨”等是腐朽的剝削階級人生觀的表現,改革開放以來某些走上貪污、腐化、行賭受賄、投機倒把等犯罪道路的人是受剝削階級拜金主義思想腐蝕的結果。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貪污保護企業和個人的利益,鼓勵人們通過合法經營和誠實勞動獲取:
正當經濟利益。同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倡為人民服務和集體主義的精神、在全社會形成熱心公益、扶貧幫困, 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和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的風氣。
正確對待貨幣,還應該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樹立從國情出發,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情,反對講排場、比闊氣。
課堂總結:我們懂得了貨幣的本質以及其職能,也知道了紙幣,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和對待貨幣
作業: 1.什么是商品?P4商品的基本屬性是什么?P5
  2.什么是貨幣?貨幣的本質是什么?P5貨幣有哪些職能?P7基本職能是什么?P5我們應樹立什么樣的金錢觀?P29
  3.比較商品流通與物物交換的區別p4.6。
  4.什么是紙幣?p8紙幣的發行量是不是越多越好?P8
二、信用工具和外匯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我國主要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匯票、支票及其主要用途;了解外匯的相關知識
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運用有關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和參加社會實踐的能力。
3、德育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節約的習慣;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自覺遵守國家國家金融制度
教學重點:外匯
教學難點:匯率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貨幣的本質是什么?
2、貨幣的基本職能有哪些?
【導入新課】
當我們去商店買東西時,例如說買筆,我們會直接給店主錢。然而,當我們要在網上購買一件貨物或是向一些外地朋友買東西,你怎么辦?
這兩種就是人們常用的結算方式:現金結算和轉帳結算。前者主要是用紙幣來完成貨幣的支付手段,而后者是收付雙方通過銀行轉帳來完成貨幣的收付行為。(P7)
二、信用工具和外匯(板書)
㈠、信用工具(板書)
1、結算方式:現金結算和轉帳結算(板書)
銀行為什么要開展辦理結算這個業務?可以避免大量使用現金帶來的麻煩。大量使用現金有哪些麻煩?學生:1、容易丟失,2、結算不方便,3、外出帶很多現金可能出現的意外。
過渡:所以,辦理結算必須使用一些信用工具,而這些信用工具有信用卡、匯票和支票。
2、常用的信用工具
⑴、 信用卡(板書)
講之前可將商業銀行發行的信用卡已經各種其他卡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指出哪個為信用卡。然后提問:你們知道什么是信用卡嗎?接著指出:信用卡含義:是銀行發給自己信用情況較好的公司及有穩定收入的個人以便其購買商品或取得服務的信用憑證。(P7)
提問:信用卡為什么會流行?你們在使用信用卡時,感覺到信用卡有什么好處沒有?(P8練習)
就是因為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貸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使用起來方便、安全,外出購物,使用者可以不必攜帶大量的現金,并且還可以超出自己的存款數進行支付;對收款人方來說,可以節省大量收付、清點、保管、押運現金的勞動;對于銀行來說,發行信用卡不但節省大量印刷、發行、收付、清點、保管現金的勞動,而且可向使用信用卡的一方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當持卡者透支時,銀行還可以作為貸款收取較高的利息。正因為信用卡如此方便,有如此的好處,所以它已逐漸成為現代社會流行的一種支付行為,人人離不開卡。
過渡:點出信用卡在貨幣發展史上的地位,即貨幣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金屬貨幣——紙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
對于比較陌生的電子貨幣,必須交代清楚其內涵和外延
內涵:用電子計算機系統儲存和處理的存款。外延:包括信用卡,自動柜員機,電子轉帳終端等組成的銀行交易工具和業務;出現電子貨幣的原因: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時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半導體產業和信息網絡的迅猛發展)
信用卡和借記卡的區別:
種類 發卡單位 需要擔保人 消費、查詢、存款 貸款 有無存折
信用卡 銀行 需要 可以 可以 無
借記卡 銀行 不需要 可以 否 有
⑵、支票(板書)
支票就是一種由出票人簽發的,委托辦理支票存款業務的銀行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在我國,支票主要分為轉帳支票和現金支票。
請討論P9探究活動1。并看相關鏈接1
注意:轉帳支票用于同城結算。
⑶、匯票(板書)
匯票就是一種由出票人簽發,委托付款人在見票時或者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匯票主要用于外埠結算。
匯票包括銀行匯票(分電匯和信匯)和商業匯票。
匯票的使用,有利于匯款人的異地貿易,避免了長途攜帶現金的不便和風險。看相關鏈接。用用圖表的方式比較支票與匯票的異同,用投影放出來
名稱 簽發主體 辦理主體 辦理時間 辦理條件 支付金額 支付對象 使用范圍
支票 出票人 銀行 見票時 無條件 確定金額 收款人或持票人 同城
匯票 出票人 付款人 見票時或指定時間 無條件 確定金額 收款人或持票人 外埠
異同 同 異 異 同 同 同 異
(二)、外匯(板書)
討論P10探究活動1,(必須用到外匯)。
外匯:一國持有的以外幣表示的用以進行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其有兩個基本特征:①它必須是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凡用本國貨幣表示的有價證劵、信用工具均不屬于外匯。②、它可以自由兌換成其他形式的資產或支付手段,凡不能自由兌換成其他國家貨幣和支付手段的外國貨幣不屬于外匯。
匯率:一種貨幣用另一種貨幣表示的價格稱為匯率或是匯價。匯率表明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
匯率的標價方法有: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為標準計算應折合若干單位的本國貨幣的方法。如1美元可以兌換8元人民幣,即$1=¥8。間接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來計算應折合若干單位的外國貨幣。如1元人民幣可以兌換0.125美元,即¥1=$0.125。目前,大多數國家包括我國均使用直接標價法。
討論P10探究活動,并聯系時政熱點:小組討論升值與貶值的利弊。(結論:穩定的意義)
本課總結:這堂課我們懂得什么是信用卡、支票、匯票,知道什么是外匯,理解保持幣值穩定的意義。
作業:。
1.什么是信用卡?P9使用信用卡有什么優點?P10
  2..什么是匯率?理解匯率的升高與跌落。P11
  3.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有什么意義?P12
新課標必修一第一課《神奇的貨幣》同步檢測題
一、單項選擇題
1.商品里的商品有標價,如一支鋼筆標價為6元。在這里,貨幣執行的是 職能。( )
A.價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世界貨幣
2.關于貨幣的產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B.紙幣是貨幣符號
C.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D.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3.下列選項中,屬于商品的是 ( )
A.原始森林 B.自產自用的糧食 C.商店里賣的電器 D.援助災區的物資
4.價值是指 ( )
A.凝結在商品中的具體勞動 B.凝結在產品中的具體勞動
C.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勞動 D.凝結在產品中的無差別勞動
5.市場上流通的紙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這是因為 ( )
A.紙幣過多或過少會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
B.紙幣過多或過少會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下跌
C.紙幣是貨幣符號,只有使用價值但無價值
D.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為限度
6.假設在一年里全社會用現金支付的銷售商品總量為5000億件,平均價格為8元,在這一年里貨幣平均周轉5次。那么,這一年里紙幣發行量為 億元。而這一年實際發行了16000億元,這時的1元錢相當于 元,這會引起 。 ( )
A.8000 0.5 紙幣貶值 B.4000 0.25 購買力降低
C.16000 2 通貨膨脹 D.2000 3 購買力提高
7.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它們的共同本質是
( )
A.都是交換的媒介 B.都是勞動的產物 C.都是一般等價物 D.都是由金銀充當
8.貨幣出現以后,人們把貨幣看得很神秘,使貨幣成為財富的一般代表,這是因為 ( )
A.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的產物 B.貨幣是商品,有價值
C.貨幣是由貴重金屬來制造 D.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9.關于“商品—商品”這個公式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等價物已經出現 B.是直接的物物交換
C.一般等價物已經出現 D.買和賣兩種行為在同一時間和空間進行
10.主要用于外埠的銀行轉帳結算的信用工具是 ( )
A.轉帳支票 B.信用卡 C.匯票 D.現金轉帳支票
11.北京某公司從新疆某果品廠訂購一批葡萄干,貨款300萬元 ,果品廠急等錢周轉,該公司的付款方式應當是 ( )
A.送現金 B.給轉賬支票 C.電匯 D.信匯
12.作為流通手段、貯藏手段的貨幣 ( )
A.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貨幣 B.用觀念上的貨幣即可
C.紙幣和金銀都可以 D.只有紙幣才可以同時執行上述兩種職能
13.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和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的相同點是 ( )
A.都是購買商品的一種手段
B.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和商品在時間上不可分
C.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是貨幣和商品在時間上分離
D.都可以稱為購買手段,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即可
14.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它們的相同點是 ( )
A.價值尺度是用來衡量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 B.流通手段是商品交換的媒介
C.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都是貨幣本質的體現 D.價值尺度產生在前,流通手段產生在后
15.轉賬支票、匯票和信用卡都是 ( )

A.財務人員使用的信用工具 B.屬于電子貨幣的一種

C.支付手段 D.在轉賬結算中,人們經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16.《人民日報》(海外版)曾載文說,如果原油價格持續走高,下半年通貨膨脹仍有升高的機會,黃金可重獲市場青睞,成為對抗通貨膨脹的保值工具。這說明 ( )

A.黃金價格升高能引起通貨膨脹 B.黃金本身有價值,能起到保值的作用

C.黃金仍是當今流通的主要貨幣 D.黃金具有價值尺度的職能

17.在下列經濟行為中,屬于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是 ( )

A.顧客用20元錢買了10斤蘋果 B.顧客買了3斤蘋果,三天后付款

C.顧客用20元錢可以購買10斤蘋果 D.顧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價格預訂10斤蘋果

目前國內黃金消費的停滯不前在相當程度上和國內市場開發不足有關。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國在相當長時間內外匯非常緊缺,黃金長期被作為國際支付手段,國家控制很嚴,其他方面的黃金消費,一直受到限制。據此回答18—20題。

18.長期以來,黃金能作為一種防范通貨膨脹的手段,是因為黃金具有 ( )

A.價值尺度的職能 B.貯藏手段的職能 C.世界貨幣的職能 D.支付手段的職能

19.黃金能作為國際支付手段,這說明 ( )

A.黃金在國內市場上可以自由流通 B.黃金在國際市場上重新取代了紙幣

C.作為貨幣的黃金具有世界貨幣的職能 D.黃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

20.充當國際支付手段的黃金,其本質是 ( )

A.一般等價物 B.交換媒介 C.結算手段 D.財富代表

21.在我國的市場上,持有人民幣的人們可以購買到各種商品以滿足自己的需要,這表明( )

A.人民幣可以衡量商品價值的大小 B.人民幣本身是沒有價值的

C.先有商品,后有貨幣 D.人民幣在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

22.外幣主要執行的是貨幣的 ( )

A.支付手段職能 B.貯藏手段職能 C.價值尺度職能 D.流通手段職能

23.匯率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如果購買一定數額的外國貨幣,支付的本國貨幣比以前少便是外匯匯率 ( )

A.升高 B.跌落 C.不變 D.居高不下

24.在我國的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商業銀行陸續推出了網上銀行,開通了網上支付、網上自動轉帳和網上繳費等業務,初步實現了真正的在線金融服務。該材料表明,貨幣發展進入了 ( )

A.金屬貨幣階段 B.紙幣階段 C.信用貨幣階段 D.電子貨幣階段

二、不定項選擇題

25.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貨幣的使用越來越普遍,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決定于 ( )

A.待售商品的數量 B.商品的價格水平 C.貨幣的流通次數 D.居民貨幣持有量

26.判斷社會經濟生活中是否出現通貨膨脹,主要是看 ( )

A.貨幣發行量是否過多 B.物價是否持續攀升

C.社會上是否出現搶購風 D.商品的價值量是否變大

27.在家電市場上,一臺彩電標價2700元,這2700元是 ( )

A.貨幣在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 B.商品的價值 C.觀念的貨幣 D.商品的價格

28.比較“商品——商品”同“商品——貨幣——商品” ( )

A.前者是簡單的物物交換;后者是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流通

B.前者買與賣同時進行;后者買與賣在時間和空間上可以分離

C.前者需要多次交換才能成功;后者一次交換就能成功

D.前者的缺點突出;后者沒有矛盾

29.紙幣是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上述紙幣的定義可以說明 ( )

A.在一定時期發行多少紙幣由國家決定 B.紙幣的面值是由國家決定的

C.各種面值的紙幣發行多少是國家決定的 D.每種面值的紙幣代表多大價值是由國家決定的

30.有些地方出現買賣“放大樣人民幣”的現象,這是一種違法的行為,因為 ( )

A.人民幣只能由國家發行 B.人民幣是我國法定的貨幣,它不是商品,不能買賣

C.放大樣人民幣不能強制使用 D.放大樣人民幣的買賣會嚴重損害人民幣的尊嚴

31.“貨幣沒有臭味,無論從哪里來,一方面它代表已經賣掉的商品,另一方面它代表可以買到商品。”這說明 ( )

A.貨幣具有流通手段的職能 B.貨幣具有價值尺度的職能

C.貨幣與商品是同時產生的 D.貨幣是社會財富的代表

人民幣升值事件是整個2003年中國經濟生活中的大事,圍繞人民幣幣值的問題,我國政府的態度是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運用有關知識,回答32—33題。

32.所謂人民幣的升值問題,是指一些國家認為人民幣的價值被 ,人民幣匯率 ,中國應使人民幣升值。 ( )

A.高估 過高 B.高估 過低 C.低估 過低 D.低估 過高

33.我國政府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有重大意義。它們是 ( )

A.相同的人民幣能購買更多的東西,從而提高人民生活

B.貨幣是財富的代表,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能增加我國社會財富

C.有利于擴大就業,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

D.有利于實現國際收支平衡
三、簡答題

34.在“商品——貨幣——商品”的流通過程中,“商品——貨幣”階段的變化既重要又困難,“是商品的驚險的跳躍”,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為什么這個跳躍不成功,摔壞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35.為緩解通貨緊縮,促進經濟增長,中央要求要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當增加貨幣供應量,把握好金融調控力度,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

國家為什么要適當增加貨幣供應量?
四、辨析題

36.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行的。

37.紙幣發行過多,會引起通貨膨脹,所以流通中的紙幣越少越好。
五、論述題

38.根據國務院反假幣工作聯席會議的統一部署,反假幣宣傳周活動于2001年6月10日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國務院反假幣聯席會議專門發出通知,要求各級政府、中國人民銀行、各商業銀行以及農村信用社分工協作,廣泛宣傳有關法律法規,使人民了解人民幣的基本常識,愛護人民幣,維護人民幣的信譽,提高防范假幣的能力。

(1)為什么要愛護人民幣,維護人民幣的信譽?

(2)為什么要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反假幣活動?
39.
2月1日 8月1目
貨幣(100) 中間價 (人民幣) 中間價 (人民幣)
美元 827.80 827.99
日元 7.6272 7.6249


(1)對我國而言,表中哪些貨幣屬于外匯?

(2)外匯執行的是貨幣的什么職能?

(3)外匯和匯率是一回事嗎?為什么?



(4)對比表中兩天的情況,我國外匯匯率是升高了,還是跌落了?

第1課 神奇的貨幣

一、單項選擇題

1.A 2.C 3.C 4.C 5.D 6.A 7.C 8.D 9.C 10.C 11.C 12.A 13.A 14.C 15.D 16.B 17.A 18.B 19.C 20.A 21.D 22.A 23.B 24.D

二、不定項選擇題

25.ABC 26.AB 27.CD 28.AB 29.ABC 30.ABD 31.ABD 32.C 33.CD

三、簡答題

34.①商品生產者生產商品不是為了自己享用,而是為了拿到市場上進行交換,以貨幣的形式取回自己勞動創造的價值。②貨幣產生前是物物交換,不存在風險。貨幣出現以后,商品交換包括賣和買兩個先后銜接的階段,商品生產者首先將自己的商品賣出去,取得一定數量的貨幣,然后才能用這筆錢買回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而商品能否順利交換回貨幣,要受多種因素影響,主要有商品的質量、人們是否需要等。否則,就會賣不掉。因此,商品——貨幣階段的變化既重要又困難,是一次驚險的跳躍。③商品生產者只有順利地把商品換成貨幣,把商品賣出好價錢才能生存和發展下去。否則,就意味著白白付出了勞動,自己需要的商品買不回來,也就無法生存和發展,因此說從商品到貨幣這個跳躍不成功,摔壞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④這“驚險的一跳”會促使商品生產者為購買者著想,生產適銷對路、質量上乘的商品。

35.(1)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同貨幣的流通速度成反比。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適應待售商品數量的增加,國家增加貨幣供應量是必要的。

(2)在當前通貨緊縮、市場需求不旺的情況下,適當增加貨幣供應量,可以刺激需求,擴大內需,促進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3)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會引起紙幣貶值,發生通貨膨脹。因此,增加貨幣供應量必須是適當的,應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

四、辨析題

36.(1)貨幣是從商品分離出來的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中,不應夸大金錢的作用,把它作為人生價值的唯一衡量標準,人生還應有更高尚的追求。所以,金錢不是萬能的。

(2)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也應看到金錢與人生有著密切的關系,貨幣仍是商品交換的媒介,具有同一切商品交換的職能,貨幣成為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因此,合法取得金錢,成為人生幸福的重要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物質保證,所以,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行的。

37.(1)紙幣發行量的多少受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制約。紙幣作為價值符號,無論發行多少都只能代表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因此,紙幣的發行量就應當與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相一致,不能說流通中的紙幣越少越好。

(2)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應當減少流通中的紙幣量,從而抑制通貨膨脹,從這個意義上說,流通中的紙幣越少越好。

(3)隨著生產的發展,商品數量的增加,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增多,由此而增加紙幣的發行量,這種增多是好事。

五、論述題

38.(1)人民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并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人民幣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屬貨幣的價值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人民幣的流通,是我國國民經濟、人民生活賴以維持、發展的血脈。人民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愛護人民幣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職責。

(2)假幣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和金融秩序,對人民群眾正常的生產和生活造成嚴重危害。同時,假幣的存在在嚴重損害人民幣的權威和信譽。因此,必須開展反假幣活動。

39.(1)對我國來說,美元和日元屬于外匯。

(2)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外匯執行的是貨幣支付手段的職能。

(3)外匯和匯率不是一回事。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匯率是指兩國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二者也有聯系,只要使用外匯就必須與本國貨幣折算,也就必然要有匯率。

(4)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升高,日元兌人民幣匯率跌落。


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一、課標要求 1.識記 ★ (1)影響價格的因素。 (2)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的含義。 (3)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含義。 (4)勞動生產率的含義。 (5)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6)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含義。 2.理解 ★★ (1)供求關系對價格變動的影響。 (2)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3)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4)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和生產的影響。3.運用 ★★★ (1)聯系生活中某種商品價格的變動,分析導致價格變動的原因,并說明價格變動對企業的供給量和消費者的需求量都發生了什么變化。 (2)聯系生活實際,分析價值規律在生活中的運用。二、考點整合(一)影響價格的因素★★★1、供求影響價格P11-12:(1)供求關系與價格是相互制約 巧記方法:供求影響價格——供大價低,供小價高(相反); 價格影響供求——價高供大,價低供小(一致)。(2)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的含義P12。★(對誰有利就是誰的市場)賣方市場:是由賣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由于供不應求,賣方在市場交易中處于有利地位,即使握高價格也能把商品賣出。(物以稀為貴)買方市場:是由買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由于供過于求,買方在市場交易中處于有利地位,價格通常趨于下降。(貨多不值錢)2、價值決定價格 P13 從根本上講,價值決定價格,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形式,一般情況下,二者成正比。 巧記方法:內容與形式的關系。總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的價格是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由價值決定,受供求關系的影響。這樣形成的價格,既反映商品價值,又反映商品的供求狀況,對消費者生活和企業的生產都具有靈敏的引導作用,從而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例1】(05年冀、豫等,4)最近三四年間,世界市場石油價格暴漲,主要原因在于( ) ①運輸成本增加 ②壟斷的加強 ③供需關系的改變 ④煉油工業的大發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例2】(04全國春季,28)商品價格決定于() A.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但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 B.供求關系,但受到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影響 C.個別勞動時間,但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 D.供求關系,但受到使用價值的影響【例3】(2004年廣東、廣西,35)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部分生產資料(如鋼鐵等)的價格上漲,但是,今年國內空調生產企業仍然出現了新一輪的降價大戰,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根據有關機構預計,現有300多家空調生產企業有200余家可能倒閉。用所學的經濟學常識回答: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沒有引起空調價格的上漲?(二)商品價值量及其有關的概念1、商品價值量和價值總量的含義商品價值量通常指單位商品價值量。商品的價值總量 =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 ╳ 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量2、商品價值量的決定因素——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P13(1)勞動時間又分為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的價值量不能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2)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概念及其理解——P13★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3)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某種商品消耗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長,其價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4)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對每個商品生產者都具有重要意義。---P133.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P14:★★(1)明確勞動生產率的含義及分類。★勞動生產率指勞動者的生產效率,通常用單位勞動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來表示,它又分兩類:一類是個別勞動生產率,即個別企業或勞動者的勞動生產率;另一類是社會勞動生產率,即某個行業或部門的勞動生產率。(2)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因為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意味著單位商品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因此,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就會減少。 【例4】〔05 年 廣東綜合,13〕假如生產一雙皮鞋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4小時,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生產者率先提高勞動生產率一倍,在其他生產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他用4小時生產同樣的皮鞋售出后收人是() A.30元 B. 60元 C. 90元 D. 120元【例5】(05上海15)“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常被用來形容過去的一些昂貴商品現在變成了大眾消費品。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 B.大眾消費觀念發生變化 C.人民生活質量提高 D.商品市場日益繁榮(三)價值規律★★★1、價值規律的存在條件。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本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價值規律就存在并發揮作用,違背價值規律就要受到懲罰。它既存在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也存在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2、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本規律,所以,價值規律包括商品生產的規律和商品交換的規律兩部分內容,兩個方面是內在統一的。3、對“等價交換原則”的理解:第一,等價交換是商品經濟的一個重要原則。所謂等價交換,是指交換雙方的商品價值量相等的交換。等價交換的原因:因為商品交換的實質是商品生產者之間勞動的交換,只有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進行交換,才能公平合理,互利互惠,商品交換才能長期進行下去,否則商品交換就要中斷。 第二,等價交換在貨幣產生前表現為價值量相等的兩種商品的直接交換,在貨幣產生后表現為價格與價值相符。第三,等價交換作為長期趨勢而存在,而是從商品交換的總體趨勢和本質上說的,主要是存在于多次交換的平均數中,而不是指每一次交換都是等價的。這說明,等價交換原則是在多次的交換中動態地實現的。4、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例6】(2002年春季全國,22,不定項)價值規律要求的等價交換是指( )A.每一次具體的交換過程都是等價交換 B.等價交換的實現有賴于價格依據供求變化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C.等價交換應當理解為商品交換過程的總趨勢 D在商品交換過程中絕大多數是符合等價交換,只有少數是不等價交換(四)價格變動的影響★★★ 1、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P15-16 (1)價格變動對需求的一般影響。 (2)不同商品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 (3)相關商品價格的變動影響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 ①互為替代品:如果兩種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這兩種商品就互為替代品。 ②互補商品:如果兩種商品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這兩種商品就是互補商品。 2、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 P17 (1)調節生產 注意:單純的價格調節,往往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因此國家要搞好宏觀調控。(2)提高勞動生產率 (3)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例7】一般來說,下列商品屬于互為替代品的是( ) ①汽車和火車 ②食品和藥品 ③鋼鐵和水泥 ④牛肉和羊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例8】商品生產者重視商品的質量,是為了( ) ①追求利潤 ②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③擴大商品的銷路 ④增加商品的價值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三、強化練習(一)單項選擇題( )1.某種商品的價格上漲,可能的影響因素有 ①價值變化 ②供應量減少 ③需求量增加 ④發生通貨膨脹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手機價格下調的根本原因是 A.市場供給超過需求 B.個別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 C.社會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 D.市場主導價格的機制逐步形成( )3.“降價可以擴大市場占有率”表明 A.市場占有率是由價格高低決定的 B.商品價格可以影響市場供求 C.價格變動與企業的利益密切相關 D.降價能導致商品價值量增加( )4.“物多必賤” A.肯定了供求關系決定價值 B.肯定價值決定價格C.沒有看到價格由價值決定 D.否定了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 )5. “物以稀為貴” A.承認價格由價值決定并受供求影響 B.肯定供求關系影響價格 C.沒有看到價值對供求關系的制約 D.否認了供求關系對商品價值的影響( )6.新的知識、技術產品產生之時,一般價格都比較高,其根本原因是 A.高新技術產品的價值量大 B.供不應求的商品的使用價值大 C.商品的質量決定商品的價格 D.供不應求的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多( )7.產品產量達到一定數量后,新增加的產品的利潤便會不斷減少,其經濟學依據是 A.商品的價值與勞動生產率成正比 B.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C.企業利潤和商品價值量成反比 D.使用價值量與供求關系成反比在商場里,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商品的陳列是很講究的。例如:在雞翅旁邊陳列炸雞調料,在肥皂旁邊陳列皂盒或者在剃須刀架旁擺放剃須泡沫等等。據此回答8-9題。( )8.上述陳列商品之間的關系是 A.是互補商品 B是替代商品 C.是價值量相同的商品 D.是使用價值相同的商品( )9.材料中商品陳列的講究之處在于 A.使賣方在市場交易中處于有利地位 B.能夠有效地刺激顧客的隨機購買的欲望 C.使商品價格通常處于上漲趨勢 D.會提高陳列商品的價值量( )10.在同一市場上,同一種商品只能按同一價格出售,主要是因為 A.供求狀況是相同的 B.銷售商品的地理環境相同 C.花費的個別勞動時間相同 D.同一種商品的價值量相同( )11.不同的商品生產者生產同一種商品,在同一時間,同一市場,以同一價格出售,有人賺錢,有人虧本。這是因為他們生產同一種商品的 A.勞動積極性不同 B.產量不同 C.個別勞動時間不同 D.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不同(二)不定項選擇題 ( )12.某一種商品價格的提高,帶來的影響有 A.會使這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 B.會使這種商品的供應量增加 C.會使這種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D.會使這種商品的互補商品的需求量減少 ( )13.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表現在A價格上升,購買減少 B價格下降,購買增加 C.某種商品價格上升,其互補商品需求量減少 D.價格下降,生產規模縮小 ( )14、價格變動不僅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影響,而且對生產經營也能產生影響。這一影響表現在 A.可以調節企業的生產活動 B.促進生產者提高勞動生產率 C.推進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D.會使企業之間進行不正當競爭 ( )15.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許多企業都將“以質量求生存,以效益求發展”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這是因為 A.企業只要提高產品質量,就能獲得效益 B.市場經濟的法則是優勝劣汰的競爭法則 C.只要商品質高價優,就能使企業獲得生存與發展 D.質量高才會使企業形象好,有效益才會使企業有市場競爭力(三)非選擇題16.據統計,2006年春節前后,煤炭價格繼續上漲,有些地區甚至出現煤炭供應斷層的現象,主要是由關停小煤礦、治理超載、冬季采暖、經濟增長等原因造成的;與此相反,隨著生產技術的日趨成熟,筆記本電腦的價格卻出現了“雪崩”,神舟、新藍等廠商甚至推出了高質低價產品。 請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煤炭、筆記本電腦價格出現相反變化的主要原因。 主觀題答案:【例3】答案:(1)市場價格的漲跌是受市場的供求影響的。 (2)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反映出該市場求大于供的狀況,這與前些年的投資過熱有關。 (3)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會引起空調生產成本的增加,這可能會推動空調價格的上升,但是,商品只有通過市場的交換才能實現其價值,而市場的供求狀況決定了商品交換價格的漲跌。因此,空調價格的下跌反映出在該消費品市場上供大于求的狀況。16.答案:(1)煤炭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供求關系的影響。由于我國關停小煤礦、治理超載、冬季采暖、經濟的快速發展,煤炭供不應求,致使煤炭價格不斷上漲。(2)筆記本電腦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的價值發生了變化。隨著筆記本電腦生產技術的日趨成熟,商品生產者普遍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從而使單位商品的價值量降低,致使筆記本電腦價格下跌。
]]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
一、考點歸納:
(一)消費及其類型:
1、影響消費的因素:
(1)主要因素:①居民的收入;②物價水平;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質量、外觀、包裝、廣告等其他因素。
(2)收入與消費的關系是什么樣的?
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居民的消費水平不僅取決于當前的收入,而且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同時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的收入差距的大小也有密切的聯系。
2、消費類型:
(1)消費是按照什么標準來劃分的?
①按產品類型的不同,可分為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②按消費目的的不同,可分為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
③按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為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
(2)貸款消費的顯著特點是什么?它有哪些巨大作用?貸款消費應該注意的問題:
A顯著特點:
a、貸款消費以信用為基礎,消費者與貸款機構形成借貸關系,按照約定按時還貸付息。
b、貸款消費主要用于購買大件耐用消費品以及大額服務。
也就是“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
B巨大作用:a從消費者個人角度講,主要是滿足消費者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質量。
b從社會經濟角度講,①從生產與消費的關系上講,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特別是是經濟發展進入買方市場后,消費對經濟的反作用更為凸顯出來。②貸款消費對提高社會的信用意識、法制觀念都有積極作用。
C貸款消費應該注意的問題:
a、要轉變傳統消費觀念,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貸款消費,在理智消費的指導下,通過貸款消費滿足當前的消費需求,提高生活質量。
b、選擇貸款消費時要考慮自己的償還能力,應該把貸款的數額控制在自己的還貸能力之內。
c、要講究信用、按時還貸。
3、消費結構的含義是什么?恩格爾系數的含義是什么?其變化的原因及表明分別是什么?
消費結構,反映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
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費用/項消費總支出費用*100%
變化原因:①根本原因: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②直接原因: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
表明:恩格爾系數過大,必然會影響其他消費支出,特別是影響發展資料、享受資料的增加,限制消費層次和消費質量的提高。恩格爾系數減少,表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
(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消費心理面面觀:
(1)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2)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
(3)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4)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
2、做理智的消費者應該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把消費控制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之內。)
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避免跟風隨大流,避免情緒化消費、避免重物質輕精神消費。)
③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綠色消費的核心是可持續性消費。主旨是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和節約資源。表現為“5R”。“綠色消費”原則體現了新的發展觀的要求。就是要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P25
④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一、單項選擇題
1、居民的消費受很多因素影響,其中最主要的是:
①收入水平 ②物價水平 ③商品的質量 ④商品的外觀、性能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要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最根本的是要:
A、發展經濟,降低消費品的價格 B、發展經濟,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C、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商品的價值D、提高商品的質量,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3、近年來,我國新的消費熱點持續升溫,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汽車、通信器材、商品房等一些新的消費熱點升溫。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根本原因是:
A、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B、近年來物價水平的下降
C、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D、國家實行刺激居民消費的政策
4、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的消費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居民耐用消費品的檔次開始升級換代。這:
A、說明生產對消費具有決定作用 B、表明家庭消費開始向享受型轉變
C、說明居民的消費水平明顯提高 D、意味著居民消費已達到小康水平
5、從銀行貸款購買住房到貸款購買汽車、電腦等耐用消費品,消費信貸已成為當今人們的熱門話題。但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我國消費信貸仍然發展緩慢。其主要原因是:
①居民的收入和預期收入低 ②市場有效供給不足
③人們的消費觀念滯后、消費心理影響 ④市場經濟是信息經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按產品類型劃分,家政消費,如請家教、保姆、維修等屬于:
A、產品消費 B、勞務消費 C、貸款消費 D、租賃消費
7、按交易方式不同,消費可以分為:
①錢貨兩清的消費 ②貸款消費 ③勞務消費 ④租賃消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按消費目的劃分,消費可以分為:
①貸款消費 ②生存資料消費 ③發展資料消費 ④享受資料消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旅游越來越火爆。這種消費屬于:
A、生存資料消費 B、發展資料消費 C、享受資料消費 D、錢貨兩清的消費
10、恩格爾系數是指食物支出在家庭總支出中的比重。在通常情況下,一個家庭的恩格爾系數越高,說明:
A、該家庭的收入水平高 B、該家庭的收入水平低
C、該家庭的消費意識強 D、該家庭的消費意識滯后
11、2003年,我國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7.1%,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5.6%。比上一年有明顯下降,以上數據說明:
①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較高 ②我國農村居民收入比較低
③我國城市居民收入比較高 ④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消費心理主要有:
①從眾心理 ②求異心理 ③攀比心理 ④求實心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人們在購物時追求“物美價廉”。這種消費行為屬于:
A、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B、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
C、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 D、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14、現在許多高校學生(包括個別中學生)消費越來越高,連過生日都到高級酒店,有些家庭生活比較貧困的學生也怕別人瞧不起自己,也向家長要錢過“高檔生日”。在消費心理中屬于:
A、從眾心理 B、求異心理 C、求實心理 D、攀比心理
15、消費不僅是個人行為,也與社會密切相關。作為消費者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堅持正確的原則。這些原則是:
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③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④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在資源日趨緊張的條件下,循環經濟已成為現代經濟的一種趨勢。循環經濟從消費的原則看,實際上是一種:
A、適度消費 B、理性消費 C、綠色消費 D、勤儉節約消費
17、一項調查表明,近40%的青少年認為自己有很多用了不久便不再用的東西。這些東西是憑一時沖動而購買的,買回來之后,卻發現并非自己所需要的,因而閑置一旁,造成浪費。這說明消費應:
A、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B、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C、提倡適度消費 D、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18、“花今天的錢,圓明天的夢”,形容的是:
A、錢貨兩清的消費 B、貸款消費 C、租賃消費 D、超前消費
19、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對家用電器的需求量和擁有量迅速增長,家電工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說明:
①人們收入水平提高 ②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③從眾心理消費 ④生存資料消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許多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變化,積極開發和研制新產品,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但也有一些企業因商品滯銷而減產甚至停產。這說明:
A、生產水平決定消費水平 B、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
C、消費結構決定生產結構 D、消費方式決定生產方式
21、2003年我國人均GDP首次超過1000美元,人們的消費需求開始升級換代,對住宅、汽車、環境等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高,這說明
A、消費固有生產功能 B、生存消費的比重逐步增大
C、消費結構歸根到底是由生產發展決定的 D、消費結構的變化推動了生產結構的進步
22、甲說:“謝天謝地,我的購房貸款申請終于批下來了。”乙說:“好不容易,我多年積蓄的錢終于夠買一套房子了。”對話說明
A、甲的消費方式優于乙的消費方式 B、乙的消費方式優于甲的消費方式
C、在買方市場條件下應適當鼓勵甲的消費方式
D、在買方市場條件下應適當鼓勵乙的消費方式
23、下列關于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之間的關系論述正確的是
①消費行為決定消費心理 ②消費行為是消費心理的表現
③消費心理影響消費行為 ④消費心理引發的消費都是不理智的消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不定項選擇
24、智能手機曾是洋手機的專利。高昂的價格讓消費者難以接受。手寫速度快。識別率高。獨有的百家姓查詢方式是TCL只能手機的特點。成為消費者挑選手機時最關鍵的性能。材料表明
A、消費價格影響人們的消費選擇 B、商品性能影響人們的消費
C、居民收入的多少不同,消費水平不同 D、商品產地是影響消費的因素
25、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消費者只相信貨真價實。物有所值。正視這一點。商家才能具有不斷發展的持久動力。這說明
A、生產經營者應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B、產品的價格水平影響人們的消費選擇
C、產品的性能影響人們的消費選擇 D、要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就必須增加居民收入
26、2005年6與30日《新華日報》載文指出,要在全社會努力倡導健康、適度、環保的綠色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鼓勵節儉文明。綠色消費
A、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偉宗旨 B、核心是可持續消費
C、能消除資源短缺現象 D、有助于減少環境污染、節約資源
27、預計2008年,北京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從2003年的1、4萬上升到2.2萬以上、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持續快速增長。居民消費結構升級
A、是由收入增加引起的 B、表明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減少
C、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變化 D、表明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增加
28、近年來世界的手機生產廠家都盯著中國。并不遺余力地宣傳時髦。致使許多年輕人的更換速度超過一年一部。這導致了快買快扔的“拋棄型”消費行為。手機的設計使用壽命被人為縮短,浪費增加。上述材料表明,快買快拋型消費行為
A、是由盲從追求時尚的心理引發的 B、是從眾心理引發的
C、是求異心理引起的 D、是攀比心理引起的
29、上題材料啟示我們
A、應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B、應注重精神消費
C、應保護環境,倡導綠色消費 D、應注重物質消費
三、簡答題
30、某商場銷售的一件西服標價為1688元,有顧客說太貴,有顧客說不貴。
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說明產生上述不同觀點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1、張先生一家三口人。張先生是民營企業家,收入水平很高,妻子是大型企業的主管,女兒是一家大公司的技術顧問,收入也很高。他們在一著名小區購買復式住房兩套(一次性付款)。在節假日,一家三口常雇傭一輛舒適的旅游車在導游的引導下觀光旅游,家中一切雜務由保姆處理。
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張先生一家的消費狀況。
四、 辨析題:32、有人認為,貨款消費是“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是超前消費。
五、論述題:
33、2004年1月19日《經濟日報》載文指出,2003年我國消費需求呈現三大特點:居民相反方式、消費渠道發生很大變化;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明顯加快、商品房消費、汽車消費、電子通信消費加快;消費者預期消費逐步改善。預計2004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大。
運用相關知識,回答材料體現的經濟知識。
34、2004年8月13日,第28屆奧運會在希臘雅典開幕。在此前后,到希臘觀光旅游的游客比同期增加了5倍以上,奧運會門票銷售很快,這些游客中有的是單純觀光,有的是觀看體育賽事,感受賽場氣氛。奧運期間,開發商利用體育明星大做文章,引導消費者的追星心理推銷產品,但大部分消費者還是注重產品是否適用,是否物美價廉。
運用相關知識,回答材料反映的經濟學道理。
多彩的消費鞏固練習參考答案:
一、單選
1.A 2.B 3.A 4.C 5.C 6.B 7.C 8.B 9.C 10.B 11.B 12.D
13.C 14.D 15.D 16.C 17.A 18.B 19.D 20.B 21C 22.C 23.B
二.不定項
24.AB 25.ABC 26.ABD 27.ABC 28.ABD 29.AC
三.簡答
30、答:(1)認為不貴的可能是認為它的價格與價值相符。
(2)收入是分配的前提。對于低收入者來說可能超出了他們的購買能力。對于高收入的則相反
(3)消費心理的影響。對于具有攀比心理的消費者來說,選擇一件名貴的西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值得炫耀的資本。對于求實心理的消費者來說。更容易接受價格低的商品。而認為名牌商品的價格太高。
31、答:(1)居民消費水平的高低,受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張先生一家收入水平高,決定了其消費水平高。
(2)從消費的交易方式看,張先生一家一次性購買住房屬于錢貨兩清的消費,亦屬于對有形商品消費和生存資料消費。
(3)張先生一家雇傭旅游車觀光屬于享受性消費。
(4)張先生家中保姆消費屬于勞務消費。
32、答:(1)貸款消費,就是消費者在購買大宗商品和勞務的時候,由于一次性付款會超出買主的支付能力,所以用預支未來收入進行的消費, 適度消費是在自己經濟承受能力之內進行的消費。
(2)貸款消費主要發生在下列情形中:第一,需要長期積累而對大宗商品的購買行為,第二,買主一時缺錢但未來有一定的償還能力的人們的購買行為,第三,眼前經濟有困難,但收入預期好的人的購買行為.
(3)可見,貸款消費并不是無根據的透支生活,而是在權衡自己的收入水平后,對自己生活所做的合理安排.
不能認為貸款消費就是超前消費,如果對自己的收入、還貸能力或分期付款的判斷符合實際,采用這種消費方式,就是合理的、適度的。如果不顧自己的收入能力和收入預期,盲目消費,就是超前消費,這與適度消費矛盾
33、答:(1)體現了我國消費結構的重大變化。
(2)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根本決定因素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和居民家庭收入增加。
(3)居民消費觀念近年來發生了較大的變化。(4)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
34.答:(1)體育經濟、奧運經濟是一種時尚經濟。
(2)從眾心理可引發個人消費。奧運期間,開發商利用體育明星大做文章,即利用了人們追星心理來推銷產品。
(3)個人興趣會引導個人消費方向。奧運期間,觀光旅游收入、奧運賽事門票收入等受個人興趣的影響。
(4)求實心理會引發個人消費。“消費者還是注重產品是否適用,是否物美價廉”,體現了求實心理引發消費
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
一、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
1、生產與消費
(1)生產決定消費(表現在四個方面)
例題1:(05上海單選)2003年我國人均GDP首次超過1000美元,人們的消費需求開始升級換代,對住宅、汽車、環境等方面軍的需求越來越高。這說明
A.消費具有生產功能 B.生存消費的比重逐步增大
C.消費結構歸根到底是由生產發展決定的 D.消費結構的變化推動了生產結構的進步
(2)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
第一 :消費是生產的目的。
第二: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消費擴張 ----------- 供不應求--------- 價格上漲-------------- 生產擴大
消費萎縮 ------------ 供過于求-----------價格下降----------- 生產縮小
第三:消費是生產的動力。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甚至幾個關產業的出現和成長。如住房消費、汽車消費、“假日經濟”等。
第四:是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
例題2、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說:“消費需求是最終需求,投資需求是中間需求,只有最終需求旺了,經濟才能真正地啟動起來。”這里他強調的是
A.生產對消費的決定作用 B.消費對生產的決定作用
C.消費與生產互相決定 D.消費是生產的動力
(3)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之間的關系
2、大力發展生產力
(1)原因: (2)意義(三個只有……才) (3)措施:(四個要點)
二、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1.公有制為主體
(1)公有制經濟的地位: (2)公有制經濟的構成: (3)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理解:股份合作制
A、含義:是組織形式上的混合所有制和基本性質上的集體經濟形式。
B、特點:股份合作制企業,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的企業組織形式。從企業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的角度來看,它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兩者的一些共同特點。它既實行勞動聯合,又實行資本聯合;既實行按勞分配,又實行按資分配。它和原有單一的集體企業最大的不同是:投資主體的多元化。過去的集體企業,投資主體只能是集體。現在的股份合作制企業的投資主體,既有集體,又有個人。所以,股份合作制企業也是一種混合所有制企業。(識記:股份合作制從企業組織形式上看:它是一種混合所有制企業形式,從其基本性質來看,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集體經濟的一種新的組織形式。
(4)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課本)
2.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1)我國現階段的非公有制經濟。
第一:構成:包括: 、 、 。 第二:地位:
第三: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因:(必要性和意義)
3.全面、準確理解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①不能認為公有制就是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②不能認為非公有制經濟全都是私有制經濟,也不能認為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組成部分,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③不能認為公有制占主體是指公有制在所有產業、所有部門都占主體。④不能認為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會動搖公有制的主體地位。⑤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制程度的高低來評價所有制結構的優劣。⑥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不等于我國的經濟制度。我國的經濟制度除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外,還包括我國的分配制度等經濟制度。
例3、要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必須做到(  )
A、國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B、國有企業在全國企業總數中占絕大多數
C、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 D、公有制經濟在各地區、各部門起主導作用
例4、美菱集團實行股份制時,國家股占總資本的33%,處于相對支配地位。五年后,該集團產值由5億元增長為25.4億元。從以上材料看,美菱屬于(  )
①混合所有制經濟 ②外資經濟 ③私有制的企業  ④國有控股企業
A、 ① ④   B、 ② ③   C、 ① ②   D、 ③ ④
例5、以上材料說明  (    )
A、股份制經濟屬于公有制經濟 B、股份制有利于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
C、只有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就能提高生產力 D、必須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
例6、之所以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是因為 (  )
①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非公有制經濟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③非公有制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重要增長點④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主體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③ ④
例7、兩個“毫不動搖” (  )
①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②表明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③符合“三個有利于”標準,能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④表明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具有相同的地位和作用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③ ④
課后練習
三、單項選擇題:
1、在我國,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在國民經濟中居于主導地位。這主要體現為
A.對國民經濟的控制力 B.對基建投資的控制力
C.對關鍵領域的控制力 D.對重要行業的控制力
2、“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是因為股份制是·()
A.公有制經濟的一種形式 B.具有中國特色集體經濟的一種形式
C.可以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籌集資金 D.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有利于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
3、國務院決定注資450億美元國家外匯儲備,對兩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進行股份制
改造,使其成為現代金融企業。這說明……()
A.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B.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起著主導作用
C.商業銀行是現代銀行體系的核心 D.商業銀行是政府管理金融市場的機構
4、(文綜北京卷第29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回答
29. 我國石油市場曾經由四家國有企業壟斷經營。從2004年開始,商務部先后批準49家非國有貿易商進入這個領域,經營原油和成品油的進口業務。非國有企業進入石油流通市場,必然會導致( )
A. 石油進口總量的增加 B. 我國石油市場競爭程度的提高
C. 石油市場價格的下降 D. 我國國有石油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5、(江蘇政治試卷第17題) 2005 年 2 月 24 日,國務院出臺的 《 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 》 中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非公有制企業的合法財產,不得非法改變非公有制企業財產的權屬關系。這表明
A 非公有制企業的一切財產都受法律保護 B 非公有制企業財產的權屬關系始終不變
C 非公有制企業的合法財產與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D 非公有制經濟不受政府的引導、監督和管理
6.(上海政治試卷 第23題 不定選)《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是第一次以中央政府名義頒發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文件,這體現了非公有制經濟
A.將控制國民經濟命脈 B.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C.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D.是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回答
7.下列屬于公有制經濟的是
A.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集體成分 B.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外資成分
C有限股份公司中的公眾股 D合伙企業
8.(06江蘇高考單項).自2002年到2005年,江蘇省個體私營經濟創造的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由28.3%增長到34.2%。江蘇省個體私營經濟顯著發展的原因是,個體私營經濟
A.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發展要求 B.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
C.在國民經濟中逐漸起主導作用 D.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9.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許多企業根據市場的變化,積極開發和研制新產品,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但也有一些企業因為商品滯銷而減產甚至停產。這說明
A.生產水平決定消費水平 B.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
C.消費結構決定生產結構 D.消費方式決定生產方式
10.沒有汽車工業的大發展,就沒有人們對轎車的強烈需求。這主要說明
A.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 B.生產決定消費的水平和質量
C.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D.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
11.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不斷深化改革。下列對改革認識正確的是
①改革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②改革是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根本變革
③改革就是調整生產關系中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環節和方面 ④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12.被經濟界人士稱為“假日經濟”的現象,極大地促進了商業、旅游等行業的火爆。“假日經濟”有利于刺激消費,擴大內需。這說明
A.生產決定消費 B.生產與消費互相決定 C.消費反作用于生產 D.生產消費決定生產
13.“假日經濟”現象的出現說明…()
A.人們的消費觀念隨著客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B.高消費已成為社會時尚
C.老百姓手中的錢越來越多了 D.人們的消費觀念已發生了根本變化
14.目前,北京市私營企業已達15.1萬戶,個體工商戶達到31. 3萬戶,分別比兩年前增長了45. 2%和29.3%。個體私營經濟迅猛發展的原因是…()
A.個體私營經濟機制新,有活力,適應了市場要求 B.部分國有企業經營困難,經濟效益不高
C.個體私營經濟是我國現階段的重要的經濟成分 D.個體私營經濟最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要求
15.目前,北京市共有市場主體77.9萬戶,而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占59. 5%;個體私營經濟對北京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60%。這表明()
A.我國經濟在逐步私有化 B.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C.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D.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已被取代
2005年2月2日《經濟日報》報道,有一種看法認為公有制是注定沒有出路的,企業要搞好,經濟經發展,就必須實行私有制。閱讀上述材料,
16.材料中的看法()
A.是正確的。它主張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B.是正確的。它啟示我們要加大改革公有制的力度
C.是錯誤的。它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D.是錯誤的。它否定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17.2005年廣東統計數據表明,在2. 17萬億元的生產總值中,民營經濟占了約4成,比2002年總量翻了一番多。這表明廣東這艘“經濟巨艦”的“發動機”,正在由外向帶動為主的“一個半引擎”驅動,轉向內、外源經濟并進共榮的“雙輪驅動”。上述材料表明了()
A.私營企業已成為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B.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存的格局得以進一步發展
C.私營企業將沖擊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D.私營經濟比公有制經濟更加優越
四、不定項選擇
1、我國強調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必要性( )
A.為了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必須大力發展生產
B.只有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鞏固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
C.才能解決我國人民的溫飽問題
D.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2、手機的普及、技術的發展和性能的提高,使得手機短信這種新的消費方式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系。這表明
A.生產決定消費水平和消費方式 B.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
C.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D.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
五、非選擇題
1、辨析: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和發展,我國國有經濟在社會總資產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在逐步削弱。
答案:(1)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并不是由國有經濟在社會總資產中的比重和數量決定的,事實上國有資產不可能在布局上面面俱到。
(2)改革的實踐證明,國有經濟比重適當下降不會影響其主導地位,相反,國有資產通過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控制大量的社會資本,從而使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主導作用得到增強。
(3)可見,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在這個前提下,國有經濟比重減少一些,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也不會削弱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主導作用。
2、簡答:
200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舉行了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專題報告會。胡錦濤在會上強調,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特征,要把黨的先進性要求轉變為實際行動,要切實落實到大力發展先進生產力上來……
結合材料,聯系學過的知識,回答:我國現階段應該如何大力發展生產力?
答案:(1)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2)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創造。 (3)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 (4)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基本制度。
第5課 企業與勞動者
一、考點整合
(一)經營公司
1、依法設立公司:★(1)企業的含義、作用P39: ★(2)國有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發揮著主導作用。
(3)公司與公司制P39--42:
★A:公司的含義P40、特點、
公司的基本特征是由法定數額的股東組成,是一種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而不是國家機關或社會團體。
★★B:分類及其異同P40--41:我國法定的公司形式—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C:公司的組織機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及職能P41:
★★D:公司制:地位P39——公司制是現代企業主要的典型的組織形式。
優點P42——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公司制的核心。公司制具有獨立法人地位、有限責任制度和科學管理結構等優點。
作用P42: ①這是市場經濟中國家大中型企業普遍采取的企業組織形式,有利于籌集資本,擴大生產規模;②采用公司制形式,有利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于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和企業的經營管理煥發活力、增強了競爭力,更好地發揮在市場競爭中的主導作用;③有利于按國際慣例參與國際市場的合作與競爭。
【例1】(2005·江蘇)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企業的是( )
A.北京故宮博物院 B金陵飯店 C.中國聯通公司 D.海爾集團
【例2】.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區別是( )
①前者可以向社會公開募股集資,后者不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 ②前者的股東負有限責任,后者的股東負無限責任 ③前者是許多產權人的聯合,后者是少數產權人的聯合 ④前者是資本主義的,后者是社會主義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公司的經營:
(1)公司經營的含義、★目的——利潤。P43
★★★(2)公司經營成敗的因素P43--44:
決定因素:①戰略要正確 ②科技是關鍵、管理要科學 ③ 經營要誠信
其他因素:轉變增長方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兼并與破產,提高經營者的素質和勞動者的素質。
★★(3)公司經營不善——企業的兼并、破產的含義及其意義:P44-45最后一段
【例3】企業要想保持較高的經濟效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就必須( )
①引進人才,開拓市場 ②不斷更新技術設備,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 ③加強企業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④密切關注市場信息,把握商機,: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⑤降低產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例4】效益差的國有企業被兼并的好處是()
①減輕了財政負擔 ②有利于把劣勢轉化成優勢 ③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④擴大市場份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新時代的勞動者
1、勞動和就業: A、勞動光榮:P45 第2段 勞動是創造財富的決定性力量。
★★B、就業的意義:P46第1段 4方面 ★★C、我國就業的形勢P45第2段 3方面
★★★D、就業的途徑: P46 一靠:黨和國家。二靠:勞動者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轉變舊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即樹立自主擇業觀、樹立競爭就業觀、樹立職業平等觀、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
【例5】就業有利于( )
①社會生產順利地運轉 ②促進經濟發展 ③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④社會勞動力的再生產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例6】(06年廣東 31不定項選擇)近年來,具有專業技術等級的專業技師嚴重短缺,技能等級越高,短缺程度越嚴重。其中,對一級技師的需求量是供給量的3.2倍。上述事實說明()
A.勞動力市場出現了供求結構失衡 B.年輕人要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C.政府要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 D.勞動力市場出現了供求總量失衡
2、依法維護勞動者的權益:
★A、哪些權利:P48 第1段
★★B、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勞動者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權利和義務作為法律關系是同時產生而又相對應存在的,權利的實現要求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要求權利的實現,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公民既是權利的主體,也是義務的主體。勞動者在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的同時,還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是勞動者在我國主人翁地位的表現。
★★★ C、維護勞動者的權益: P48 最后一段
(1)基礎。勞動者享受權利,是以履行勞動者義務為前提的。因此,自覺地履行勞動者的義務,是獲得權利、維護權益的基礎。
(2)依據。我國實行勞動合同制度,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依據。
(3)途徑(怎樣維護)。①國家: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強宣傳,做好輿論宣傳工作,提高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法律意識。②用人單位:自覺增強法制意識和道德素質,自覺遵守勞動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③勞動者:要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當權益受到侵害時,以合法的手段、法定的程序維護合法權益,切勿違法。可以通過投訴、協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向法院起訴等途徑加以維護。
【例7】我國勞動法規定了勞動者享有的各項權利。這些權利是()
①保障勞動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②充分調動勞動者積極性、創造性和智慧,使之成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主力軍的保證 ③勞動者必須履行的責任 ④勞動者履行義務的前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二、課后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 )1.黨政機關不是企業,是因為黨政機關
A不獨立擁有必要的財產 B.沒有自己的組織機構和場所
C沒有財務會計機構 D.對國家不承擔納稅義務,不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生產經營活動
( )2、.以下屬于企業的是
A.居民、政府、軍隊 B.學校、社會團體 C.市場主體、法人代表 D.工廠、商店、商業銀行
( )3、2006年3月,日本豐田汽車召回部分車型。同時加強售后服務,提高企業信譽。這是因為他們已經認識企業信譽是企業一種( )
A.價值符號 B.有形資產 C.無形資產 D.投資回報
( )4、.據報道,青島有一家民營企業,開發出科技含量很高的環保型“果凍蠟~水晶蠟~魔術蠟”等“科技蠟燭”,暢銷歐美市場,每枝蠟燭獲利近兩美元,三枝蠟燭抵得上一臺大彩電的利潤,僅蠟燭出口創匯兩年就達2 500多萬美元。這一事例說明,企業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A要靠樹立品牌形象 B.要靠企業科技進步 C.要靠翻新產品花樣 D.要靠產品適銷對路
( )5. 企業信譽與利潤的關系是
A.有信譽就會有利潤 B.有利潤就會有信譽
C.提高信譽是實現利潤的有利條件 D.利潤的增長是提高信譽的前提和基礎
( )6、.我國南方某洗衣機廠,將他們生產的洗衣機送到保險公司進行產品質量保險。每臺洗衣機都放上一張“質量保險信譽證”。如果質量出了問題,由保險公司賠償損失。該企業這樣做主要是因為:
A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B.有利于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C.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D.有利于獲得良好的信譽,促進企業發展
( )7、對企業破產的正確認識是
①可以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 ②可以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及時淘汰落后企業 ③會使失業工人增多,就業壓力增大,不宜采用 ④可以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④
( )8、“企業有100個花錢的地方,好比100個水龍頭,99個要管好,第 100個水龍頭才有流水效益。”這個比喻告訴我們:
A只要努力降低消耗,企業就能夠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
B企業只要生產出盡可能多的勞動產品,就是提高了經濟效益
C.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D.企業投入與產出之比是99:100的關系
( )9、.面對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勞動者應該認識到,在市場競爭中,只有自身實力強才能就業機會多,即樹立: A.自主擇業觀 B.職業平等觀 C.競爭就業觀 D.多種方式就業觀
( )10.我國就業問題之所以尤為突出、繁重和緊迫,是因為:
①我國的人口總量和勞動力總量都比較大 ②勞動力素質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完全適應
③勞動力市場不完善 ④就業是民生之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視;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作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婦女的錄用標準。這說明勞動者有:
A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B: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C.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D.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 )12.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相互依存,不可分離,是統一的。對此,下列理解錯誤
的是: ①任何權利的實現總是以義務的履行為目的 ②沒有權利無所謂義務,沒有義務也就無所謂權利
③只有堅持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才能充分體現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 ④先履行義務,后享有權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3、.許多打工的農民在年底結賬時,經常遇到雇主賴賬或克扣工資,當一些人為此告上法庭時,卻因拿不出勞動合同而敗訴。這表明:
①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是必要的 ②簽訂勞動合同能夠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③農民文化素質低,又是法盲,打官司必然要失敗 ④勞動合同與每一個勞動者息息相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4.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勞動者可通過以下途徑加以維護()
①投訴、協商 ②申請調解、申請仲裁 ③向法院起訴 ④實施報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按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我國的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它們的共同特點是: ①都是依法成立的企業法人 ②股東均負有限責任 ③公司均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
④發行股票籌集資金 ⑤公司組織機構均為股東大會、董事會及總經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二)不定項選擇題:
( )16.公司是依法設立的,全部資本由股東共同出資,并由股份形式構成的,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這一定義的基本內涵是:
A公司是企業的一種組織形式 B.公司是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
C.公司是依照國家法律設立的 D公司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
( )17、有352年歷史的著名老字號企業王麻子剪刀廠,因負債過高,向法院申請破產。對企業破產的正確認識是:
A可以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 B可以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及時淘汰落后企業
C.會使失業工人增多,就業壓力增大,不宜采用 D.可以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 )18.2004年我國汽車銷售火爆,使原以為加入WTO關稅降低會馬上對我國汽車產業帶來沖擊的人們稍稍安了心,但汽車行業不能有絲毫的懈怠。面對“入世”的進一步挑戰,中國轎車企業應該()
A盡快通過技術和體制創新,提高自身素質 B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加強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C.適度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 D.主要依靠國家財政支持
( )19. 200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加快推進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政府要繼續落實資金,進一步鞏固“兩個確保”,不得發生新的拖欠。這“兩個確保”是指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這“兩個確保”的實現()
A有利于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實現社會穩定 B.有利于國有企業增強活力,積極參與市場競爭
C.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D.能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
( )20、(2005,江蘇,)2005年我國加快推進國有大型企業的股份制改革,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轉換企業經營機制。 這將( )
A.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 B.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C.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 D.改變國有企業的性質
(三)、非選擇
21.深圳的A貿易公司與法國的B貿易公司集團,進行一筆貿易結算,多收了對方7 000萬法郎,A貿易公司的經理發覺后,認為對方雖然沒有發現此事,但有損企業的信譽,因此將7 000萬法郎退還給對方。法國B貿易集團總經理很受感動,于是追加兩項優惠條件:一是今后向A公司提供的一切商品不收一分定金;二是向本國政府申請貸款,與A公司共建中國分廠。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 (2)深圳A貿易公司憑借什么得到了法國B貿易集團的好感,而獲得了發展的契機? (3)請就公司的經營與發展談談你的看法。
22、公司作為現代市場經濟重要的企業形式,其本質特征就在于出資者的人數較多。(11分)
23.(開放題)材料一:我國企業產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品種每年損失近2000億元,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只有15%左右,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只有35%,遠低于發達國家60%-80%的水平。
材料二:我國技術工人的技術構成和文化構成如下表:
高級技工 中級技工 初級技工
技術構成 5% 35% 60%
大專及以上 高中及技術 初級及技工
文化構成 2.6% 29.4% 68%
注:發達國家高級技工占技工人數的40%以上。“十五”期間,我國就業壓力膨脹,預計城鎮登記失業率在5%左右 ( http: / / www. / sogoupedia query=%D7%F3%D3%D2" \t "_blank ),農村尚有1億多剩余勞動力持轉移。
材料三:許振超是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公司橋吊隊隊長。憑著對工作的極端熱愛和執著追求,從一名普通的橋吊司機成長為“工人技術專家”,創造了“振超效率”。他以其每小時381自然箱的碼頭裝卸效率,被交通部認定為世界最新紀錄,震動了中國乃至世界航運界。
(1)材料一、二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5分)
(2)結合上述材料,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作為未來勞動者,你應做好哪些準備?(6分)
答案:21、(1)上述材料反映了企業良好的信譽和形象,能帶來豐厚的收益。(2)深圳A貿易公司憑借良好的信譽和形象獲得了新的商業發展機遇和利益。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經營成敗的重要因素。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A貿易公司正是講究信譽,重視了無形資產的作用,才得到了法國B貿易集團的認可。所以企業要發展,必須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3)一個公司能否經營成功,除了企業要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之外,還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依靠技術進步,進行科技創新,進行科學管理,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22、這種說法是錯誤的。(1分)(1)公司作為現代市場經濟重要的企業形式,其本質特征并不在于出資者的人數多少。(2分)(2)公司作為現代市場經濟重要的企業形式,其本質特征是:①公司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3分)②公司的出資者對公司債務承擔有限責任。(3分)③公司設有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2分,注:若考生能答到“公司具有法人治理結構”同樣給2分)。
23、(1)一、二兩則材料之間是因果聯系。正是由于我國技術工人科技文化素質不高,給我國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損失,表明高質量的產品需要高素質的勞動者。
(2)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就要樹立自主擇業、競爭擇業、職業平等、多種方式就業等觀念,并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從而更好地努力提高職業技能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向許振超這樣的勞動模范學習,展現平凡而偉大的社會主義勞動者的風采。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
一、本課設計意圖
㈠、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的知識:
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及相互關系
發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具體內容
各種經濟成分的劃分、地位、作用
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
⑵、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的知識:
我國大佬發展生產力的意義
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意義
⑶、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聯系實際的問題:
根據生產與消費的關系,解釋現實經濟生活中的相關經濟現象
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區分各種經濟成分,并說明它們的作用
2、能力目標:
本課的教學,重點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 在學習生產與消費的關系時,通過生活中大量事例,讓學生認識到:生產決定消費,沒有生產力的大發展,我們就不能滿足各種物質和文化的消費需求,生活水平就不能大大提高,國家的國際地位就不能增強;消費也反過來作用于生存,沒有合理的消費行為和適當的消費水平,會影響生產力的發展。
○ 在學習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時,通過大量實例,讓學生理解: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符合三個“有利于”標準。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黨制定的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認識到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認識到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適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有利于促進我國生產力的發展。
第四課 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
第一框、生產與消費
㈠、生產決定消費(板書)
指導學生討論P30從彩圖。
歸納:生產在社會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就沒有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我們日新月異的生活變化。由此可知,生產決定消費。那么,生產是如何決定消費的呢?
1、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一個社會消費什么,不是由人的主觀愿望決定的,而約由客觀的物質生產狀況所決定。我們消費的對象,首先必須生產出來,否則無從消費,談不上消費。其實任何社會都需要生產過程的不斷重復和更新,社會再生產過程的四個環節中,生產是“源”的問題,沒有生產就談不上社會再生產。
2、生產決定消費方式。消費方式即怎樣消費的問題,計算機、DVD等高科技電子產品的出現和廣泛應用,改變了以往的生產方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消費和娛樂方式。
讓學生列舉各種各樣的消費方式。
指出:這些消費觀念,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有什么聯系。由此可見,生產對消費方式是起決定作用的。
[NextPage]
3、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是從實物消費量還是從價值消費量看,我們的消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這都緣于改革開放帶來的生活生產的大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引導學生用改革開放以來的成果進行說明)
4、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人們的一些消費觀,比如說消費趕“時髦”、消費“一步到位”雖然不為社會所認可,但它反映了消費的動力是生產帶來的,是由收入水平決定的。沒有生產的發展,也就沒有消費趕著“到位”的情況。所以現在我們消費的產品有許多都是由于消費的發展所帶來的。比如說電視機的發展。黑白電視機——彩色電視機——背投彩色電視機——等離子彩色電視機……。
總之,生產決定消費,消費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務的種類、數量、質量都是由生產創造出來的,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
其次,消費對生產起著重要的反作用。
1、消費是生產的目的。社會再生產過程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這樣相互聯系的四個環節。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就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即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消費。人們有各種需要,才有適應人民需要的各種生產。
2、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對此,首先要注意到消費對生產的調節作用。
另一方面,消費市場的狀況和變化趨勢,對生產能否順利進行具有極大影響,對企業起著向導作用。在當前的經濟生活中,生產者都懂得這個道理:什么時候及時、準確地掌握了市場動向,從而及時地調整經營方向或產品品種,就會占領市場,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想反,如果不注意市場需要及其變化,就會盲目做出錯誤決策,以至造成災難性后果。所以,合理、適度的消費,是社會再生產正常進行、實現良性循環的重要條件。
3、消費是生產的動力。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甚至幾個相關產業的出現和成長。比如課本的彩圖。
4、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動力。每一個人的勞動能力,無論是智力還是體力,都有一個形成過程。新的、較高水平的消費會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推動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㈡、大力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意義
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落后的社會生產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重要矛盾。解決這一主要矛盾,就要大力發展生產力,使我們的物質產品極大豐富、精神產品極大豐富,以滿足廣大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因此,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⑴、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從理論層次分析:
從我國的現實角度分析:
⑵、怎樣發展生產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⑶、判斷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個有利于”標準。
板書設計:
框題一: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㈠、生產與消費
⑴、生產決定消費
○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
○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
○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⑵、消費對生產起著重要的反作用
⑶、社會再生產的概念、四個環節、各環節間的關系
㈡、大力發展生產力
⑴我國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原因、意義
⑵、我國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⑶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框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一、公有制為主體
1、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含義。
引導學生討論,認識我國經濟中有各種各樣的所有制經濟成分,認識到它們在我國經濟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讓學生自由發言,總結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么!
2、各種經濟成在我國基本的經濟制度中的作用。指導學生看書。
3、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與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
社會生產總是在一定經濟制度下進行的,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對于我們認識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積極參與社會經濟生活,大有裨益。而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因此公有制主體地位的表現是本課的重點。為此:
一要認識到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由此明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二是科學的界定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國有經濟與集體經濟的異同。讓學生比較。
4、說明共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注意:一是這種優勢是就全國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產業上可能有差別,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分布上的優勢;二是這種優勢既要有量的優勢,又要注重質的提高。從量上看,正確認識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要克服兩種片面的認識。第一種是要走出以純國有經濟代替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公有制占主體不等于國有經濟占主體,國有經濟有所下降,并不會改變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因為公有制的內涵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集體成分。第二種是要走出片面強調數額、數量的誤區。從質上看,公有資產占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這就打破了過去認為國有經濟越多越好、比重越大越好的傳統觀念。而是要搶提高公有制經濟的科學技術水平、經營管理水平、企業領導人的領導水平和企業的整體素質,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和控制力。
5、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 起主導作用。
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一是控制國民經濟命脈,二是指對大企業和大企業集團控股或參股以發揮作用,三是做那些非國有企業做不了或不能做的事情,四是保證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保證國民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和發展方向。同時要強調國有經濟的控制力,不論要有數量上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在這個前提下,即使國有經濟比重少一些;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部門和關鍵領域必須居支配地位,這樣才能控制國民經濟的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從而體現國有經濟的“關鍵性作用”。
教案設計:
框題二: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1、公有制為主體
⑴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含義
⑵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含義、范圍
⑶國有經濟的含義、地位、作用
⑷集體經濟的含義、地位、作用
⑸混合經濟的含義
⑹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
⑺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體現
2、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⑴個體經濟的含義、地位、作用
⑵私營經濟的含義、地位、作用
⑶外資經濟的含義、地位、作用
⑷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一、單項選擇題
  1.2003年我國人均GDP首次超過1000美元,人們的消費需求開始升級換代,對住宅、汽車、環境等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高。這說明
  A.消費具有生產功能
  B.生存消費的比重逐漸增大
  C.消費結構歸根到底是由生產發展決定的
  D.消費結構的變化推動了生產結構的進步
  2.近年來,“假日經濟”方興未艾,“假日消費”給商家帶來了巨大的收益。這說明
  A.生產決定消費 B.消費發展促進生產發展
  C.消費是生產的目的 D.我國人民的消費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3.在過去幾年里,我國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一直在60%左右,目前我國最終消費81%的居民消費每增長1%,即可帶動GDP增長0.5%。這說明
  A.只要增加居民收入就能推動經濟增長
  B.生產決定消費,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
  C.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
  D.有效需求不足會制約經濟的增長
  4.(2004 全國 文綜II)我國居民對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的巨大需求帶動電信行業的蓬勃發展說明
  A.消費方式決定生產方式
  B.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
  C.消費結構決定生產結構
  D.生產水平決定消費水平
  
  5.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的理解,錯誤的是
  
  A.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B.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
  C.國有經濟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D.公有制企業在數量上和質量上占優勢
  6.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對國有經濟的控制力,我們應這樣理解
  ①對關系到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②普通競爭行業,國有經濟逐步退出 ③控制力表現在國有經濟越多越好 ④對于那些重要行業的龍頭企業或重點企業,國有經濟不一定要持100%的股份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7.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就必須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這是因為
  ①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②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③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的 ④稱霸世界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要積極探索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從根本上說,這是
  A.公有制形式多樣性決定
  B.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客觀規律決定的
  C.由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決定的
  D.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9.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今后要使______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A.股份制 B。承包制 C。租賃制 D。聘任制
  10.下列對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認識,正確的是
A.各種經濟成分同等重要,應一律平等對待
  B.國有經濟在一切領域和地區都應占主導地位
  C.各種經濟成分都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必然性
  D.應鼓勵各種經濟成分在一切范圍內發展
  11.河南開封市 ( http: / / www. / sogoupedia query=開封市" \t "_blank )對個體工商戶采取統一核定營業額總數、依率計征等措施。規范了個體戶的稅費征收,扭轉了稅費征收的隨意性,減輕了經營者的負擔,效果顯著。這表明國家對個體經濟
  A.鼓勵發展 B。限制改造 C。依法保護 D。免征稅費
  12.居民為了滿足自身需要所進行的消費活動,從根本上說的是要受
  A.收入水平的制約
  B.物價水平的制約
  C.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
  D.人口數量的制約
  13.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這表明
  A.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方向
  B.非公有制經濟適應了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
  C.非公有制經濟與我國經濟制度的性質一致
  D.非公制經濟發展對我國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14.浙江溫州市 ( http: / / www. / sogoupedia query=溫州市" \t "_blank )在過去10年中把個體、私營經濟當作富民強市的生力軍,因為發展個體、私營經濟 ①有利于擴大就業 ②對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具有決定作用 ②有利于增加勞動者個人收入 ④有利于國家財政增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15.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是由
  A.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 B.黨的基本路線決定
  C.鄧小平理論決定 D.價值規律決定
   16.對于非公有制經濟認識正確的是
  A.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B.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C.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可以自由、充分地發展
  D.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公有制經濟既相互競爭, 又相互促進
  17.在我國個體、私營經濟都是
  A.社會主義條件下的混合所有制經濟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C.以生產資料私有制和雇傭勞動為基礎 D。以勞動者自己勞動力為基礎的
  18.(2004 上海 ( http: / / www. / sogoupedia query=上海" \t "_blank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指出:要適應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活力,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是
  A.市場經濟的主體
  B.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征
  C.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D.由不同所有制形式通過合股方式融合而產生的
  19.國有經濟有步驟地向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轉移
  A.是價值規律的客觀要求
  B.有利于增強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的控制力
  C.說明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都可以利用
  D.背離了價值規律的客觀要求
  20.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其“統一性”在于
  ①它們都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它們都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③它們都是我國現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④它們都是與按勞分配的分配方式相聯系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選擇題
  21.我國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22.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要適應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1)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有什么重要意義
  (2)公有制的企業實行股份制后,性質是否發生改變 為什么
  23、“不顧生產發展的可能提出過高的消費要求是錯誤的;而在生產發展允許的限度內一味限制消費也是不對的。”你同意以上觀點嗎 請說明理由。
  24.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許多國有企業紛紛“轉軌改制”。許多人覺得以前一些熟悉的國有企業、商店和集體企業不見了,相反,在大街兩旁的廣告牌和股票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面孔”。對此,有些人不免心中產生疑惑,認為我國的公有制經濟萎縮了,其主體地位動搖了。你同意以上觀點嗎 請說明理由。
  25.五年來城鄉居民生活改善情況
  
指標 單位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 % 44.5 41.9 39.2 37.9 37.7
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 % 53.4 52.6 49.1 47.7. 46.2
  注:恩格爾系數是指食物支出在家庭消費總支出中所占比重。一般來講恩格爾系數高于60%就認為是絕對貧困。60%~50%之間是溫飽。50%~40%就認為是小康,40%~20%就認為是富裕。
  (1)圖表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和問題?
  (2)城鄉居民生活發生上述變化的原因有哪些?
  (3)上述變化對社會生產的發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第四課 生產和經濟制度 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B D A A B A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B A D B D B C

  21.(1)我國目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落后的社會生產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2)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才能擺脫經濟文化落后狀態,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上以至超過發達國家,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22.(1)股份制是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可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提高企業和 資本的運作效率,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
  (2)公有制企業實行股份制后,其性質不一定發生改變,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的手中,如果國家和集體控制,則具有明顯的公有性。
  23.(1)同意,它正確地反映出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
(2)生產決定消費。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3)消費對生產起著重要的反作用,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 力。只有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了,這種產品的生產行為才算真正完成。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并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24.題中觀點是錯誤的。
(1)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2) 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為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在股價制企業,如果國家和集體控股, 則具有明顯的公有性。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可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多樣化,不僅有利于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壯大,也有力地推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
  25.(1)圖表反映了五年來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小平,但城鄉差距較大,我們所達到小康水平還是低水平、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是上述變化的根本原因;城鄉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上述變化的直接原因;近年來物價水平較低是上述變化的重要原因。
  (3)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消費調節著生產。我國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變化,有利于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

消費擴張
供不應求
價格上漲
生產擴大
消費萎縮
供過于求
價格下降
生產縮小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
一·影響價格的因素
(一)、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賣方市場和買方市場;影響價格的因素;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含義;勞動生產率的含義;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理解:供求關系對價格變動的影響;商品價格與價值的關系;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應用基本原理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水平。
3思想覺悟:
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水平,培養自主性和獨立精神;學習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和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尊重他人勞動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供求和價格的關系;商品價格與價值的關系;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三)·教學難點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四)·課時安排
兩課時
(五)·教學模式
幻燈片,常規
(六)·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讓學生舉例和思考:通過不同品牌的商品的不同價格和同一品牌商品在不同的時期的不同價格,你發現了什么?(學生發言)
總結:從中,我們發現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價格,即使時同一種商品在不同的時期價格都有所不同,也就是說,價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產生多種多樣的變化,有時高,有時低,為什么?到底是什么在影響著價格的變化?
【講受新課】
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板書)
一、 影響價格的因素(板書)
(一)、供求影響價格(板書)
我們打開課本P11探究活動,這里有4個鏡頭,我們通過它們來思考一下是什么在影響著價格的變化。(學生思考,回答)
總結:是的,時間、氣候、地域、生產都會影響價格的變化。還有宗教也會影響(比如信仰回教的人是不吃豬肉的)。我們看到前面這些因素它們實際上是影響了商品的供求關系來影響商品的價格的。
(1)、影響因素(板書)。氣候、時間、地域、生產、宗教信仰、習俗等——通過供求影響價格。
供不應求——賣方市場
(2)、結果: (板書)
供過于求——買方市場
供求關系的不同就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結果:請同學們結合書本P11和P12的例子歸納出當供不應求時和供過于求時的不同結果。(學生思考,回答)。
供不應求 商品短缺 買主競爭 價格上漲 物以稀為貴 賣方市場
供過于求 商品過剩 賣主競爭 價格下降 貨多不值錢 買方市場
(可以適當再解釋一下,同時讓學生看P12名詞點擊,加深理解)
(二)價值決定價格(板書)
供求關系影響著商品的價格,但是我們有沒有發現:禽流感的時候,即使再供過于求,雞肉的價格再降價也好,都不會降到幾毛錢一斤;非典時,即使再供不應求,口罩的價格再漲價也好,都不會漲到幾百元一個。為什么呢?商品的價格除了受到供求的影響外,是不是有某種因素在決定著商品的價格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本有關內容,找出是什么在決定著商品的價格既不能無限上漲,也不能無限下跌?(學生回答:價值決定價格)。
是的,商品的價格說到底是由價值決定的,供求只是在影響商品的價格。我們在第一節課時學了價值的概念,有哪位同學能回憶什么是價值,什么是價格(P3名詞點擊和P4)。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這是價值和價格的關系。
(1)、價值與價格的關系: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板書)
各種商品的價格高低不同,首先是因為它們的價值量不同。這里,我們要分清價值和價值量。價值量指商品價值的大小,價值和價值量是不同的概念,它們是一個事物質和量的關系,價值是指耗費的勞動,量是指勞動量的多少。價值由勞動形成,價值量由生產商品耗費的勞動量決定,而勞動量是以勞動時間為尺度,所以衡量價值量的是勞動時間。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相反,商品的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強調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那么也就是說生產一種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越多,價值量就越大,價格就越高。那么我用了10個小時生產了一支鉛筆,價值10元。有哪位同學想買呢?(學生回答)為什么不想買呢?(學生回答)哦,有同學說太貴了,我用10塊錢就可以買到20多支,為什么要用10塊錢買一支呢?但是,這支鉛筆是用了10小時做的,剛才不是說生產一種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越多,價值量就越大,價格就越高嗎?為什么同學們不肯接受我的10塊錢一支的鉛筆呢?商品的價值量是不是由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呢?我們知道每個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是不同的:有的用0.1小時生產一支鉛筆,有的用1小時,有的用3小時,而我用了10個小時。那到底用誰的標準來衡量這支鉛筆的價值量呢?如果說誰耗費的時間多,價值量就越大的話,那我就不需要用先進的技術,不用那么勤奮,可以慢慢來,這樣價值量就大了,價格就高了。是不是這樣呢?由個別勞動時間來決定商品的價值量能不能行得通呢?(學生思考,回答)很顯然,個別勞動時間是不同的,不能決定商品的價值量,商品的價值量要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這個標準就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請同學們找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概念,并劃出這個概念中的重要詞語。
總結:對于這個概念,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P13相關鏈接)
★ 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是指現有的,某一部門生產里,生產絕大部分同類產品的生產條件,主要指使用什么樣的勞動工具。
★ 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是指在同樣生產條件下,大多數生產者所能達到的、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
★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社會平均必要勞動時間,參與平均的是同樣生產條件下絕大多數商品的勞動時間,但“社會評價”只是理論上的,是長期交換過程中自發形成的。
總之,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所需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多,商品的價值量大;所需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少,商品價值量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和商品的價值量是正比例的關系。
(2)、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板書)
練習:(幻燈片)甲、乙、丙、丁都是生產空調的生產者,當時絕大部分是用機器生產,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10小時,甲、乙、丙是用機器,丁用手工組裝,生產同樣一匹空調,甲用10小時,乙用12小時,丙用8小時,丁用20小時,誰生產的布價值量大,為什么?
分析:一樣大,因為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既然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那么,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時間相比,對商品生產者就有了不同的意義。我們先忽略其它條件,考慮個別生產時間對生產者的影響。 (幻燈片)
三種情況對比 對生產者的影響
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0小時 10小時 不虧不賺
個別生產時間>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2小時 10小時 虧本,不利地位
個別生產時間<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8小時 10小時 賺錢,有利地位
(右邊空出,叫學生填寫)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對商品生產者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他們為了要得到更多得利潤,就會努力地縮短自己地個別勞動時間,使自己的個別勞動時間盡可能地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他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勞動生產率。那么什么是勞動生產率呢?它對生產有什么影響?我們下一節課繼續探討。
我們上節課講到勞動生產率,那什么是勞動生產率呢?(學生回答)勞動生產率就是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和勞動時間一樣,它也有社會勞動生產率和個別勞動生產率之分,我們看下表:(幻燈片)
勞動生產率 表示方法:(1)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2)生產單位商品所耗費的時間。 個別勞動生產率 個別生產者生產某種商品的生產率
社會勞動生產率 社會某一部門、某一行業生產某種商品的生產率。
根據勞動生產率的表示方法,勞動生產率越高,在單位時間生產的產品數量就越多,平均到單位產品的勞動時間就越少。比如:以前生產一件衣服要一小時,現在生產率提高了,一小時生產兩件衣服,也就是一件衣服只要0.5小時。可見,勞動生產率和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成反比。商品的價值量和社會必要時間成正比,所以社會勞動生產率和商品的價值量成反比。
(3)、勞動生產率和價值量的關系(板書)
勞動生產率和價值量的關系是本課書的重點和難點,下面我們用生產衣服為例,概括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在這之前,我們先了解一個概念——價值總量。價值總量就是某生產者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商品的價值量的總和,價值總量=商品的數量×單位商品價值量
勞動生產率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商品的價值量 單位時間生產的商品數量 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生產的價值總量
假設:社會勞動生產率一定 8小時 16元 1件 16×1=16元
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 4小時 8元 2件 8×2=16元
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 8小時 16元 2件 16×2=32元
(引導學生思考,填寫劃線部分,并讓學生根據圖表總結出下面幾種關系:)
★ 商品價值總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系: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單位時間生產的商品數量越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少,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越小,但是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生產的價值總量不變。也就是說,不管社會勞動生產率如何變化,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是不變的,兩者沒有直接關系。
★ 商品價值量和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系: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越低,反之,社會勞動生產率越低,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越高。兩者是反比的關系。
★ 商品價值量和個別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商品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與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
★ 商品價值總量和個別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兩者是正比的關系。這種情況對于生產者來說,是有利可圖的,所以,每個生產者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勞動生產率,縮短個別勞動時間,以求獲得更多的額外收入,“效率就是生命”。當這種商品的生產者普遍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減少,商品的價值量就降低,個別生產者的額外收入也就消失了,生產者又要為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而努力。可見,生產某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不是凝固不變的,它會隨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
下面我們用一個圖表來表示這些復雜的關系,(幻燈片)
到這里,我們知道,價格不可能總是等于價值,它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是高時低,但是不管它怎樣變化,始終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不會無限地偏離價值。接下來,我們學習價值規律的內容。請同學們找出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并劃出它的重點。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地基本規律,自從商品經濟產生之后,它就在客觀地發揮著它的作用。價值規律實際上就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的規律,商品交換以商品的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所謂的等價交換就是交換雙方的價值量要相等。否則,一方占便宜,一方吃虧,交換就不能長久堅持下去。可見,等價交換的原則是價值規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相符合。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價格不會總是和價值一致,有時比價值高,有時比價值低,兩者一致反而是偶爾的情況,為什么呢 這是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呢?
我們上節課講到供求會影響價格,那我們來看下面的圖:(幻燈片)
(作適當分析,讓學生明白供求影響著價格不斷變化)
供求和價格之間就是這樣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它們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結果就使價格經常偏離價值,但是又不會偏離價值太遠,也就是說,價格既不會無限上漲,也不會無限下降,它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就好像是地球圍繞太陽旋轉一樣,有時近一些,有時遠一些,但不會偏離太陽這個中心。這種上下波動的運動表現為書上的曲線圖,它說明: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商品的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這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4)、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板書)
從一個較長的時間來看,價格上漲的部分和下降的部分是可以相互抵消的,商品的價格總的來說是和它的價值相符合的。價值規律所要求的等價交換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它不是發生在每次交換中,但始終作為一種趨勢存在。
同時,我們要清楚一點:商品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供求只是影響價格的重要因素,不能決定價格。
思考題:一些稀有的東西,比如:文物、名人的字畫、珍貴的郵票等,他們的價格都很高,也不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為什么呢?
總結:
★“物以稀為貴”,商品供不應求導致價格高于價值。
★ 生產這些東西所耗費的時間也比較多,價值量大,價格高。
★ 它的價格不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因為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有一個條件:價格波動會影響供求,價格上漲會促進生產的擴大。但這些稀有的東西的數量不會因為價格的上漲而增加,也就是說,價格再上漲也不會促進這些商品的擴大生產、增加供應量,這樣就不能反過來抑制它們價格的上漲。在這里能夠抑制它們價格漲落的因素就只有人們的購買力。
我們要注意到,這是商品交換的特殊現象。我們不能因為存在某些特殊現象就否定價值規律的存在。
作業:1.什么是價格P6影響價格的因素有哪些?P13~15供求怎樣影響價格?P14價格與價值的關系怎樣?P15
   2.商品的價值量由什么決定?P15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關系怎樣?P16
   3.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對商品生產者有何意義?P15~16
  4.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是什么?表現形式是什么?P16其作用又是什么?P18~19
二、價格變動的影響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使學生識記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含義、理解價格變動對消費者的影響和對生活必需品與高檔耐用品的需求影響、以及價格對生產的影響。
2.能力目標:
讓學生對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消費選擇有更清醒的認識,同時讓學生初步了解在市場經濟中,企業使出于什么樣的考慮來決定和調整產量、開發新產品的。
二、重點、難點:
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和生產的影響。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教學方法:
幻燈片、常規。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了決定價格的因素是價值,也知道價格會受到供求的影響,那價格的變化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2002年11月,廣州的百佳和萬佳兩個超市發起價格戰,消費者用8毛錢就可以買到一只燒雞,低價引來搶購狂潮。同年12月,諾馬特購物中心在羊城開業,標出:生菜1角錢一斤、雞蛋1角錢一只、玉米1角錢一斤,……超低的生鮮市場再次引來搶購狂潮。
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呢?(學生回答)
【講授新課】
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板書)
一、 價格變動的影響(板書)
(一)、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價格上漲
1、 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化
價格下降
價格的變動影響著人們的消費。消費者有自主選擇消費的權力,他可以決定什么時候購買,買什么商品。一般來說,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就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就會增加對它的購買。比如,當超市的燒雞、生鮮回升到原來的價格的時候,人們就不怎么購買了,而在當時,人們可是要排長隊購買的啊。就好像是書本上第一個思考題,有些商品在旺季購買,有些在淡季購買就是由于價格的因素。市場上也是有“物美價廉”的商品,我們想想在什么時候就會有呢?(學生思考)在供過于求的時候,還有就是當個別生產者提高自己的個別勞動生產率的時候。因此,價格的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
我們看書本的第二個練習題。思考應該怎樣回答。(學生回答,)
分析:“買漲不買落”的現象說明了除了價格的影響外,消費時還會受到消費心理的影響,人們都想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多的東西,當價格不斷下降時,人們想等它再降價時再買;當價格上升的時候,人們為了不要多花錢買同樣的東西,就會抓緊購買。這些都說明價格變動的影響不是絕對的,有特殊的情況存在,所以,書上是說“一般說來”,它不否定特殊情況。我們要注意這一點。
我們回想一下,非典的時候,米價、鹽價曾一度上漲,但是購買的人們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臺風過后,肉類價格上升,也不見減少其購買量,這是為什么呢?(學生思考,回答)因為這是生活必需品,人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即使價格上漲了,還是要購買的。相反,如果米價下降,人們也不會增加對它的購買,沒有人會因為大米降價而一下子買幾百斤回去。因此,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的影響比較小。
前兩節課,我們講的本田飛度如果由8萬元降到4萬元,購買的人就會多了;再比如手機,90年代的時候要幾萬元一臺,現在幾百元就可以買到一臺,購買的人就多了;今年7、8月的時候,廣州的空調降價,引來大量的人購買。但是如果這些商品的價格上升呢?大家必會持幣觀望,等到價格合適的時候才出手。可見,價格的變動對高檔耐用品的影響較大。
生活必須品
2、 不同商品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

消費者對既定的商品的需求,除了受到該商品價格的影響外,還受到什么其他因素的影響?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本找出答案。
替代品
3、 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
互補品
是的,還有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包括替代品和互補品。我們找出替代品的含義并找出它的重點。
(學生思考,回答)
替代品是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的兩種商品。我們要注意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比如:由于今年的油價不斷上升,一些城市就用較低價的乙醇汽油代替90#、93#的普通汽油,并且開發新能源汽車,用電動汽車代替燒油汽車。再比如,去廣州,汽車和飛機就是替代品,湛江 ( http: / / www. / sogoupedia query=湛江" \t "_blank )— 廣州的汽車票是150元,如果機票降到140元,在這種情況下,原本打算坐汽車的人就會改乘飛機。這些現象說明替代品對需求有什么影響呢?這些都說明替代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該商品的需求量就減少,它的價格不變或是降價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就會上升。反之,一種商品的價格下降,該商品的需求量就會增加,它的替代品的需求就會減少。
互補品是另外一種影響因素,請同學們找出它的概念并分析它與替代品的不同,并且思考P16的思考題。(學生思考,回答)
替代品是滿足消費者同一需要而不用同時使用的商品;互補品是共同滿足需要,而且必須同時使用的兩種商品,缺一種都不行。書本的題目說明汽車銷量的增加導致汽油銷量的增加,油價的上漲導致汽車銷量的下降,因為兩者是互補品。也就是說,一種商品價格的上升不僅使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也使它的互補品的需求量減少;相反,一種商品價格的下降、需求量增加,引起它的互補品的需求量增加。
以上我們知道了價格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它對于生產者來說,有說明影響呢?
(二)、對生產經營者的影響(板書)
看書本P16和P17的兩道思考題,思考為什么藥農和高先生的結果不同。
(學生思考,回答)
聯系我們上節課講的供求的圖表(或是P17的圖)來分析:當牛蒡的價格上漲,高于價值的時候,藥農有利可圖就會擴大生產,當種植的規模過大,供應遠大于需求時,價格下降,這時藥農就嚴重虧本。當狐皮供過于求時,價格下降,生產者減產,當減產到一定規模時,供應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價格上升,高先生就賺錢了。由此可見,價格的變動會調節生產者的生產,使其擴大生產規模或是縮小生產規模。
對于生產者來說,目的是賺錢,那就要提高自己的勞動生產率,使個別勞動時間盡可能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增大降價的空間,才具有打價格戰的資本。我們思考一下:生產者怎樣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這屬于擴展性的題目,簡單讓學生了解。比如:改進技術、改善管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等等)。
價格影響著人們對商品的選擇,每個企業都在價格方面費盡心思。但是價格是不是企業致勝的惟一“殺手锏”?消費者在追求低價的同時是不是還有其他的考慮點?今年4月的安徽劣質奶粉造成的 “大頭嬰兒”事件被媒體曝光。這樣的奶粉,即使價格再低,人們也不會購買,因為它不具有“使用價值”。什么是“使用價值”,我們找出來。使用價值是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簡單地說是商品的有用性。每種商品都必須具有使用價值,比如:棉衣可以御寒;食品可以充饑;書籍可以閱讀;農藥可以除蟲……沒有人會買沒有用的東西,也就是說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是沒有人要的。企業在追求低價的同時,必須生產高質量的產品,做到“物美價廉”,同時還要根據市場的變化,生產對路的商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這樣才能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1、調節生產(板書)
2、提高勞動生產率(板書)
3、 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板書)
【課堂總結】
我們這節課學習了有關價格的影響問題,知道了價格變動對消費者和生產者產生的影響,這些都是我們要重點把握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要能判斷替代品和互補品。
作業:
 1.價格變動對商品的需求量有什么影響?P17什么是互為替代品?P17什么是互補商品?P18
2.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是什么?P18~19
一、單項選擇題(45分)
最近一個階段,國內外筆記本電腦大廠都卷入到降價風潮中,降價規模和速度前所未有。據此回答1-3題。
1、國內外電腦大幅度降價的根本原因是
A筆記本電腦的質量得不到保證
B筆記本電腦供過于求
C生產筆記本電腦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使其價值量減小
D降價可以順利實現商品的價值,所謂薄利多銷
2、國內外電腦大幅度降價將會帶來的影響是
A生產筆記本電腦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
B生產筆記本電腦的個別勞動時間減少
C供求關系的變化
D筆記本電腦面臨著更新換代或者被淘汰
3、商品價值與價格的關系是
①商品的價值與價格成反比②商品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③商品的價值與價格成正比④商品的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1千克豬肉往往比1千克白菜要貴得多,主要是因為
A豬肉比白菜營養價值高
B豬肉供不應求,白菜供大于求
C生產豬肉比生產白菜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多
D需要豬肉的人多,需要白菜的人少
5、如果一個商品生產者生產某種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大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那么他在市場競爭中
A處于不利地位B必然賺錢C必然虧本D處于有利地位
6、人們在市場經濟過程中,必須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等價交換
A是指每次商品交換都是等價的
B是指等價的次數要遠遠多于不等價的次數
C只存在于商品交換的平均數中,是指交換過程中商品的價格與價值在趨勢上相符
D是指價格水平要處于價值之上
7、各種因素對價格的影響,是通過什么來實現的
A改變該商品的使用價值來實現的
B提高勞動生產率來實現的
C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來實現的
D政府的宏觀調控實現的
8、一般來說,當某種商品價格上升時,人們會
A增加對它的購買 B減少對它的購買 C同日常一樣去購買 D不再購買
9、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下列哪種商品對于價格變動的反應較小
A高檔耐用品 B生活必要品 C商品房和汽車 D進出口商品
10、甲商品和乙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當甲商品價格上升,將導致對乙商品需求量的
A減少 B不變 C或增加或減少 D增加
11、甲乙兩種商品組合在一起時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比如說照相機和膠卷。當甲商品的價格上升,則會使人們對乙商品的需求量
A減少 B不變 C或增加或減少 D增加
12、商品的價值量是由
A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B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
C商品的使用價值決定的
D生產者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決定的
13、當供不應求,由銷售者一方在市場上起主導作用,出現“物以稀為貴”的經濟現象時,這是我們通常所指的
A買方市場 B賣方市場 C服務市場 D消費市場
14、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
A價格是價值是貨幣表現
B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C價格變動引起供給變動
D價格變動引起需求變動
15、從供求關系的總體狀況和市場交易雙方的市場地位和作用來看,今天我們周圍的商品市場尤其是小商品市場,基本上屬于這樣的市場類型
A賣方市場 B買方市場 C自由市場 D超級市場
二、不定項選擇題(20分)

16、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影響價格的因素有

A 氣候、時間、地域、生產、文化等 B商品價值 C商品質量 D紙幣發行量

17、某企業依靠新技術,率先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結果該企業

A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

B同一時間內生產商品的數量增多

C在社會勞動生產率不變的條件下,同一時間創造的商品價值總量增大

D可能會提高經濟效益

18、下列哪些因素對于商品生產者來說,有重要意義

A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B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

C社會勞動生產率

D個別勞動生產率

19、價值規律的內容包括

A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B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C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D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20、價格變動會對經濟生活產生一系列影響,主要表現為

A對商品價值的影響 B對政府職能的影響 C 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D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三、簡答題

21請問,決定價格既不能無限上漲、也不能無限下跌的原因是什么?(10分)

22簡要分析價格變動對于生產經營的影響。(10分)

四、辨析題:(15分)

23在市場上,價格與價值其實是經常不一致的,而作為支配市場經濟發展客觀經濟規律的價值規律又要求實行等價交換,這說明了價值規律與市場要求是相矛盾的。

參考答案

1-5CCCCA/6-10CCBBD/11-15AABBB

16ABCD、17BCD、18ABCD、19AB、20CD

21①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都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來實現的。供求關系成為影響價格變化的直接因素。(2分)

②價格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5分)

③商品交換是一種以價值量為基礎的等價交換,價格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3分)

22①調節生產(4分)

②提高勞動生產率(3分)

③促使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3分)(每點可參考課文作些具體說明)

23題目所下結論是不正確的。

①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都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來實現的。供求關系成為影響價格變化的直接因素,供求關系的變化使得商品的價格或者高于商品的價值,或者低于商品的價值,也即市場上價格與價值其實是經常不一致的。(5分)

②價值規律要求實行等價交換,這種“等價交換”不是指價格與價值的絕對相等,不是指每一次交換的“等價”,而是指價格由價值決定,以價值量為基礎,在平均數和趨勢上相符。(5分)

③價值規律也正是通過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它與市場的要求是統一的。(5分)

正比
無關
反比
無關
無關
無關
正比
反比
個別勞動生產率
個別勞動時間
社會勞動生產率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商品價值量
商品價值總量
反 比
反 比
供過于求
價格<價值
供不應求
價格>價值
賣者競爭
買方市場
買者競爭
賣方市場
減產
擴產
高檔耐用品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
一、 消費及其類型
Ⅰ教育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識記:影響消費的因素;消費類型的三種主要分類及含義;消費結構的含義和恩格爾系數
理解:過去、現在和未來收入的高低和消費水平的影響;收入分配狀況與消費水平的關系;物價變動對人們消費的影響;錢貨兩清、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的異同點。
2、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發掘以交易方式劃分的幾種消費類型的異同點,培養學生深入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和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理解我國消費結構的變化趨勢,增強學生關注現實生活的能力。
Ⅱ·重點和難點
收入的高低和消費水平的影響;貸款消費
Ⅲ課時安排:
一課時
Ⅳ教學方法:
幻燈片,常規
Ⅴ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今天是中秋節,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同時,請大家回憶一下:現在的中秋節和過去的中秋節,我們的消費狀況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
(學生思考,回答)
大家都說了很多變化,我們的消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為什么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消費及其類型。
【講授新課】
(一)影響消費的因素
中秋節的變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收入和消費量成正比的關系:可支配性收入多,消費量就大;可支配性收入少,消費量就小。(強調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同時我們要注意這個可支配性收入,它是指扣除個人所得稅和“三險”及住房公積金等剩下的收入,才是可支配收入。
收入在時間上有過去、現在和未來之分,這個與消費又有什么關系呢?(學生回答),消費水平決定于當前的收入,受過去和未來收入的影響。過去收入影響著當前的消費,就像書上的阿明一樣,現在的收入減少了,但在短期內仍希望維持以前的消費水平,但是遲早還是會因為當前的收入而減少消費的。同樣,未來收入也影響著現在的消費,如果我知道我下個月會下崗,那么我就會減少消費以備不時之需,對吧?如果我知道下個月會加工資,那么就可能會增加消費。未來收入還對下面我們要講到的信貸消費有著重要影響。
收入水平對人們消費水平有重要影響,提高消費水平就必須提高人們的收入。我國政府采取各種措施增加農民收入,原因就在于只有收入增加,消費才有可能增加。
這是對于個人的消費水平來說的,對于社會的總體消費水平來說,它和人們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關。收入差距越大,總體消費水平就越低;收入差距小,總體消費水平就高。這就好像是平均分一樣,如果全班有50人,80分以上的有25人,60-79分的有10人,剩下的是60 分以下的,那么我們班總體的平均分水平是不高的。但是,如果80分以上的有25個,60-79的有20個,剩下的是60分以下的,那么,平均起來就比第一個的平均分高。現在國家采取各種措施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也就是這個道路。大家想一想:我國實施的一個什么政策和這原理有關?(學生思考回答),共同富裕。
除了收入的影響外,還有什么主要因素在影響著消費?(學生回答),是的,價格同樣在影響著人們的消費。關于價格的影響,我們上節課已經講了,分為一般情況、生活必需品和高檔耐用品、替代品和互補品。
收入和價格是影響居民消費最主要的因素。除了這兩個最主要因素外,我們在購物的時候還會考慮到哪些因素呢?(學生回答),是的,商品的性能、外觀、質量、包裝等,以及服務態度、售后情況等等的這些因素都在影響我們的消費選擇。
(二)、消費的類型
現在我們看消費的類型。
消費類型有不同的劃分方式,按照產品類型的不同,可分為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前者是具體的產品,如鋼筆、面包、衣服等;后者是服務消費,如家教、理發、旅游等。這個比較容易理解。
按照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為: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首先,我們看課本,找出錢貨兩清的消費有哪兩種情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學生思考,回答)
總結:一種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另外一種是對較復雜、品質不易辨別的商品,部分責任沒有與商品一起交給消費者,這些未發生轉移的責任通過合同和保證書加以界定,比如一些大件商品的“三包保證”。它們的共同點是無論責任是否完全轉移,錢貨都兩清了。
接下來我們看貸款消費。找出貸款消費的含義(學生回答)思考怎樣看待書上兩位老太太的消費,(學生思考,回答)
總結:對于收入穩定、未來收入樂觀的個人和家庭來說,貸款消費是可行的、明智的,有利于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拉動經濟的增長;對于收入不穩定、未來收入也不好的個人和家庭來說,貸款消費是不可行的、不明智的,加重個人負擔,也對銀行和社會經濟不利。
因此,對于貸款消費,我們要做全面的分析,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盲目貸款,必須視具體的情況而定。
一般,同學們都喜歡去校門口的書店租書看,這又是一種什么消費呢?(租賃消費),我們找出租賃消費的含義,并歸納出它的原因、特點、優點。(學生思考回答)
總結:原因:使用次數有限,為暫時的使用買來不劃算。
特點:商品的所有權不變,消費者獲得一定時期的使用權。
優點:便宜、避免浪費;節約資源;商品的使用價值得到充分利用。
第三種劃分方式是按照消費的目的來劃分,生活消費可分為: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享受資料消費。其中,生存資料消費是最基本的消費;發展資料消費滿足人們發展的需求;享受資料消費滿足人們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層次的消費。對此,我們做一般的了解。
[NextPage]
我們學習完了不同的消費類型,可見今天社會的消費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
“十一”長假快到了,很多人出外旅游。旅游消費屬于以上的哪種消費?(學生回答)旅游消費屬于勞務消費、享受資料消費。
由此,我們要注意:任一種消費都要從不同的類型上去分析,不能簡單地說它屬于哪種消費。
(三)、消費結構
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近幾年來得到很大的提高,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優化有一定的關系。什么是消費結構呢?它和消費水平有什么關系?(學生思考回答)。
總結:消費結構就是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收入的變化而變化,變化的方向由生存需要到發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的關系是:消費結構的完善和優化意味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反之,消費結構的劣化意味著消費水平的降低。
看書本P22的居民恩格爾系數圖,這副圖中可以告訴我們什么。(學生思考)這里關系到一個新的概念——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指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公式表示為:食品支出費用÷消費總支出費用。從公式中我們可以知道:食品消費多,也就是恩格爾系數過大,必然影響其他消費的支出,消費結構層次低;相反,恩格爾系數減少,表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
(幻燈片)
國際糧農組織劃分窮國富國的標準:
恩格爾系數 60%以上 絕對貧困國家
恩格爾系數 50%——59% 勉強度日國家(溫飽型國家)
恩格爾系數 40%——49% 小康水平
恩格爾系數 20%——39% 富裕國家
恩格爾系數 20%以下 極度富裕國家
我們現在再來看這副圖,它表明我國農村和城市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呈下降趨勢,說明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高于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影響消費的因素、消費的內容、消費結構。其中影響消費的因素是本課的重點,貸款消費也是要求重點把握的內容,我們要分清什么情況下的貸款消費是可取的,什么情況是不可取的。
Ⅵ板書設計
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
一、 消費及其內容
(一)、影響消費的因素
居民的收入
1、最主要的因素
商品的價格
2、其他影響因素
(二)消費的類型
1、按照產品類型分:有形商品消費、勞務消費
2、按照交易方式分: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租賃消費
3、 按照消費目的分: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享受資料消費
(三)消費結構
1、 消費結構的含義
2、 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的關系
恩格爾系數
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Ⅰ教育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識記:消費心理的種類理解:怎樣看待、評價各種消費心理;為什么要堅持四大消費原則;艱苦奮斗在今天并不過時。2、 能力目標根據消費的原則,并結合個人的行為,做理智的消費者。3、 情感態度價值觀向學生進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教育,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同時使學生樹立環保和綠色消費的理念,樹立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觀念;此外,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觀念。Ⅱ·重點和難點做理智的消費者Ⅲ課時安排:一課時Ⅳ教學方法:多媒體Ⅴ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我們上節課學習了有關消費的內容,我們要怎樣來正確的消費呢?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消費心理和做理智的消費者。(放幻燈片1)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什么在影響著我們的消費?(學生思考,回答,放幻燈片2總結)以上的這些因素都在影響著消費。我們的消費都會受到主觀和客觀的影響,客觀的影響前面已經學過,接下來我們來了解影響消費的主觀因素——消費心理。【講授新課】(一)消費心理面面觀首先,什么是消費心理?(放幻燈片3),我們的消費行為都受到消費心理的影響,這種消費心理是多種多樣的,(放幻燈片4),我們學習主要的四種。(放幻燈片5)請同學們思考這是什么消費心理,它好不好?為什么?(學生思考回答)我們都知道這種從眾是不好的,它對我們的消費和生活都會產生不良影響。但是它是不是一定不好呢?我們看這副圖(放幻燈片6)這種從眾心理好不好呢 為什么?(學生思考回答)它可以促進新產業的發展。從眾心理有好有不好,我們要怎樣看待、評價它?(學生思考,回答)(放幻燈片7總結)。我們知道在建國初,人們穿的衣服都是差不多的,只有藍、黑、灰三種顏色,但是人們希望體現自己的個性,展現與眾不同,于是就有了今天各種各樣的衣服,(放幻燈片8)我們剛吃完月餅,我們看看這個新式的月餅,(放幻燈片9)是不是比普通的月餅好看?請同學們思考這是什么消費心理,它好不好?為什么?(學生思考回答)這種求異是好的,它可以促進新產品的發展。但是它是不是一定好呢?我們看這副圖(放幻燈片10)這種求異心理好不好呢 為什么?(學生思考回答)。同樣的求異心理有好有不好,我們要怎樣看待、評價它?(學生思考,回答)(放幻燈片11總結)。[NextPage]
吃過月餅,我們就到北京的車展去看看,(放幻燈片12)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些豪華的轎車?有人說,我有錢,我買得起,不行嗎?是不是這樣呢?中國人愛面子、講排場得消費心理造就了一個遠遠超出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豪華汽車市場,一定要大排量,配置齊全的三廂車,歐美流行的小型兩廂轎車根本就看不上,在今天,原油價格上漲、城市交通緊張、環保壓力大等現狀,這些豪華車無疑給增加了環境和經濟的壓力。北京的主要道路實行限速80公里,我們想想,12缸、極速300公里的豪華車有沒有用武之地?人們擁有它的目的并不在它的實用價值,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種攀比的心理。我們應該怎樣評價這種心理呢?(學生思考,回答)(放幻燈片13總結)在生活中,有些人在消費的時候會考慮很多問題,最后選擇最實惠的商品。(放幻燈片14)這些是什么消費心理呢?怎樣評價?(學生思考回答)(放幻燈片15總結)到這里,我們學完了四種主要的消費心理。這四種心理并不是獨立地影響著我們的消費,它們常常是共同影響人的消費行為。只不過可能在某種消費行為中某一消費心理的作用更突出、表現得更鮮明。(二)做理智的消費者隨著市場經濟得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得提高,消費日益呈現多樣性、自主性的特點。面對豐富多彩的消費品市場,怎樣才能做到健康消費、合理消費,這是本課書的落腳點。(放幻燈片16)首先,應該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具體怎樣做呢?(放幻燈片17)它有以上這幾點的內容。同時我們要注意:適度消費不是抑制消費,而是要求消費者的消費支出和自身的收入大致持平,既不滯后也不超前。過分抑制消費使個人的生活質量得不到提高,而且影響社會生產得發展。過分超前消費易助長攀比和浪費 之風,于己于國不利。第二,避免盲從,理性消費。(放幻燈片18)在這我們注意:不能忽視了精神消費。在滿足物質消費的同時,精神消費也要跟上。接下來,看第三點保護環境,綠色消費。(放幻燈片19)同學們找出綠色消費的含義、原因、措施。(學生回答)我們現在了解了綠色消費的有關知識,請思考P25的思考題。(學生思考回答),解決 “白色污染”,首先對自己來說,要減少使用這些餐盒;對企業來說,減少生產這類飯盒,生產高技術、可降解的飯盒代替;對國家來說,采取有效措施引導企業生產和個人消費,加大環保力度。(放幻燈片20讓學生了解一下環境標志)最后,我們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思考為什么在現在還有提倡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學生思考)(放幻燈片20總結)。同時,我們要注意: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并不是限制消費,而是反對鋪張浪費。【課堂總結】我們這節課學習了四種消費心理,要會分析某種消費行為是受什么心理的影響,同時學會做明智的消費者。
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同步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居民的消費受很多因素死亡影響,其中最主要的是:
①收入水平 ②消費品價格 ③商品的質量 ④商品的外觀、性能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要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最根本的是要:
A、發展經濟,降低消費品的價格
B、發展經濟,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C、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商品的價值
D、提高商品的質量,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3、近年來,我國新的消費熱點持續升溫,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汽車、通信器材、商品房等一些新的消費熱點升溫。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根本原因是:
A、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B、近年來物價水平的下降
C、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D、國家實行刺激居民消費的政策
4、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的消費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居民耐用消費品的檔次開始升級換代。這:
A、說明生產對消費具有決定作用 B、表明家庭消費開始向享受型轉變
C、說明居民的消費水平明顯提高 D、意味著居民消費已達到小康水平
5、從銀行貸款購買住房到貸款購買汽車、電腦等耐用消費品,消費信貸已成為當今人們的熱門話題。但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我國消費信貸仍然發展緩慢。其主要原因是:
①居民的收入和預期收入低 ②市場有效供給不足 ③人們的消費觀念滯后、消費心理影響 ④市場經濟是信息經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按產品類型劃分,家政消費,如請家教、保姆、維修等屬于:
A、產品消費 B、勞務消費 C、貸款消費 D、租賃消費
7、按交易方式不同,消費可以分為:
①錢貨兩清的消費 ②貸款消費 ③勞務消費 ④租賃消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按消費目的劃分,消費可以分為:
①貸款消費 ②生存資料消費 ③發展資料消費 ④享受資料消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旅游越來越火爆。這種消費屬于:
A、生存資料消費 B、發展資料消費 C、享受資料消費 D、錢貨兩清的消費
10、恩格爾系數是指食物支出在家庭總支出中的比重。在通常情況下,一個家庭的恩格爾系數越高,說明:
A、該家庭的收入水平高 B、該家庭的收入水平低
C、該家庭的消費意識強 D、該家庭的消費意識滯后
11、2003年,我國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7.1%,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5.6%。比上一年有明顯下降,以上數據說明:
①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較高 ②我國農村居民收入比較低 ③我國城市居民收入比較高 ④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消費心理主要有:
①從眾心理 ②求異心理 ③攀比心理 ④求實心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人們在購物時追求“物美價廉”。這種消費行為屬于:
A、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B、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
C、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 D、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14、現在許多高校學生(包括個別中學生)消費越來越高,連過生日都到高級酒店,有些家庭生活比較貧困的學生也怕別人瞧不起自己,也向家長要錢過“高檔生日”。在消費心理中屬于:
A、從眾心理 B、求異心理 C、求實心理 D、攀比心理
15、消費不僅是個人行為,也與社會密切相關。作為消費者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堅持正確的原則。這些原則是:
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③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④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在資源日趨緊張的條件下,循環經濟已成為現代經濟的一種趨勢。循環經濟從消費的原則看,實際上是一種:
A、適度消費 B、理性消費 C、綠色消費 D、勤儉節約消費
17、一項調查表明,近40%的青少年認為自己有很多用了不久便不再用的東西。這些東西是憑一時沖動而購買的,吊銷買回來之后,卻發現并非自己所需要的,因而閑置一旁,造成浪費。這說明消費應:
A、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B、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C、提倡適度消費 D、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18、“花今天的錢,圓明天的夢”,形容的是:
A、錢貨兩清的消費 B、貸款消費 C、租賃消費 D、超前消費
19、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對家用電器的需求量和擁有量迅速增長,家電工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說明:
①人們收入水平提高 ②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③從眾心理消費 ④生存資料消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許多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變化,積極開發和研制新產品,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但也有一些企業因商品滯銷而減產甚至停產。這說明:

A、生產水平決定消費水平 B、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

C、消費結構決定生產結構 D、消費方式決定生產方式

21、2003年我國人均GDP首次超過1000美元,人們的消費需求開始升級換代,對住宅、汽車、環境等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高,這說明

A、消費固有生產功能 B、生存消費的比重逐步增大

C、消費結構歸根到底是由生產發展決定的 D、消費結構的變化推動了生產結構的進步

22、甲說:“謝天謝地,我的購房貸款申請終于批下來了。”乙說:“好不容易,我多年積蓄的錢終于夠買一套房子了。”對話說明

A、甲的消費方式優于乙的消費方式 B、乙的消費方式優于甲的消費方式

C、在買方市場條件下應適當鼓勵甲的消費方式D、在買方市場條件下應適當鼓勵乙的消費方式

23、下列關于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之間的關系論述正確的是

①消費行為決定消費心理 ②消費行為是消費心理的表現

③消費心理影響消費行為 ④消費心理引發的消費都是不理智的消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不定項選擇

24、智能手機曾是洋手機的專利。高昂的價格讓消費者難以接受。手寫速度快。識別率高。獨有的百家姓查詢方式是TCL只能手機的特點。成為消費者挑選手機時最關鍵的性能。材料表明

A、消費價格影響人們的消費選擇 B、商品性能影響人們的消費

C、居民收入的多少不同,消費水平鼻通 D、商品產地時影響消費的因素

25、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消費者只相信貨真價實。物有所值。正視這一點。商家才能具有不斷發展的持久動力。這說明

A、生產經營者應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B、產品的價格水平影響人們的消費選擇

C、產品的性能影響人們的消費選擇 D、要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就必須增加居民收入

26、2005年6與30日《新華日報》載文指出,要在全社會努力倡導健康。適度。環保的綠色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鼓勵節儉文明。綠色消費

A、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偉宗旨 B、核心是可持續消費

C、能消除資源短缺現象 D、有助于減少環境污染。節約資源

27、預計2008/年,北京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從2003年的1、4萬上升到2.2萬以上、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持續快速增長。居民消費結構升級

A、是由收入增加引起的 B、表明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減少

C、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變化 D、表明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增加

28、近年來世界的手機生產廠家都盯著中國。并不遺余力地宣傳時髦。致使許多年輕人的更換速度超過一年一部。這導致了快買快扔的“拋棄型”消費行為。產平的設計使用壽命被人為縮短。浪費增加。上述材料表明,快買快拋型消費行為

A、是由盲從追求時尚的心理引發的 B、是從眾心理引發的

C、是求異心理引起的 D、是攀比心理引起的

29、上題材料啟示我們

A、應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B、應注重精神消費

C、應保護環境,倡導綠色消費 D、應注重物質消費

三、簡答題

30、某商場銷售的一件西服標價為1688元,有顧客說太貴,有顧客說不貴。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說明產生上述不同觀點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1張先生一家三口人。張先生是民營企業家,收入水平很高,妻子是大型企業的主管,女兒是一家大公司的技術顧問,收入也很高。他們在一著名小區購買復式住房兩套(一次性付款)。在節假日,一家三口常雇傭一輛舒適的旅游車在導游的引導下觀光旅游,家中一切雜務由保姆處理。

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張先生一家的消費狀況。

四論述題

32、2004年1月19日《經濟日報》載文指出,2003年我國消費需求呈現三大特點:居民相反方式、消費渠道發生很大變化;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明顯加快、商品房消費、汽車消費、電子通信消費加快;消費者預期消費逐步改善。預計2004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大。

運用相關知識,回答材料體現的經濟知識。

33、2004年8月13日,第28屆奧運會在希臘雅典開幕。在此前后,到希臘觀光旅游的游客比同期增加了5倍以上,奧運會門票銷售很快,這些游客中有的是單純觀光,有的是觀看體育賽事,感受賽場氣氛。奧運期間,開發商利用體育明星大做文章,引導消費者的追星心理推銷產品,但大部分消費者還是注重產品是否適用,是否物美價廉。

運用相關知識,回答材料反映的經濟學道理。

參考答案

一、單選

1.A 2.B 3.A 4.C 5.C 6.B 7.C 8.B 9.C 10.B 11.B 12.D 13.C 14.D 15.D 16.C 17.A 18.B 19.D 20.B 21C 22.C 23.B

二.不定項

24.AB 25.ABC 26.ABD 27.ABC 28.ABD 29.AC

三.簡答

30、

認為不貴的可能是認為它的價格與價值相符。

2.收入是分配的前提。對于低收入者來說可能超出了他們的購買能力。對于高收入的則相反

3.消費心理的影響。對于具有攀比心理的消費者來說選擇一件名貴的西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值得炫耀的資本。對于求實心理的消費者來說。更容易接受價格低的商品。而認為名牌商品的價格太高。

31、

(1)居民消費水平的高低,受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張先生一家收入水平高,決定了其消費水平高。

(2)從消費的交易方式看,張先生一家一次性購買住房屬于錢貨兩清的消費,亦屬于對有形商品消費和生存資料消費。

(3)張先生一家雇傭旅游車觀光屬于享受性消費。

(4)張先生家中保姆消費屬于勞務消費。

32

(1)體現了我國消費結構的重大變化。

(2)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根本決定因素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和居民家庭收入增加。

(3)居民消費觀念近年來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4)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

33.

(1)體育經濟、奧運經濟是一種時尚經濟。

(2)從眾心理可引發個人消費。奧運期間,開發商利用體育明星大做文章,即利用了人們追星心理來推銷產品。

(3)個人興趣會引導個人消費方向。奧運期間,觀光旅游收入、奧運賽事門票收入等受個人興趣的影響。

(4)求實心理會引發個人消費。“消費者還是注重產品是否適用,是否物美價廉”,體現了求實心引發法消費

第六課投資的選擇
一、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儲蓄存款的含義、分類及特點;利息的計算方法;利率的含義;商業銀行的含義及主要業務;股票的含義及特點;債券的含義、種類及特點;商業保險的含義、種類、特點。
理解:商業銀行的基本業務、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儲蓄、股票、債券和保險在經濟建設和個人生活中的意義。
應用:根據儲蓄、股票、債券和保險的特點,安排一項綜合投資計劃。
2.能力目標
本課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參與經濟生活的實踐能力、綜合概括能力。
(1)概括出不同投資方式的特點及其作用。
(2)利用知識分析不同條件下如何投資更有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的觀念。
(2)培養積極進取的意識和精神。
二、重點
1、儲蓄存款
2、商業銀行的業務和作用
三、難點
1、儲蓄存款
2、商業銀行的業務和作用
四、課時安排
兩課時
五、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由銀行的(存款)業務導入投資的選擇之一存款
(講授新課) P49 第六課 投資的選擇(板書)
一、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板書)
1、便捷的投資——儲蓄存款(板書)
(1)儲蓄存款的含義。(板書)
明確儲蓄存款的含義的同時讓學生舉例遂溪的儲蓄機構主要有哪些。(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及郵政)
P49探究活動一、二導入存款的收益。
(2)利息的含義和計算。(板書)
(3)利率的含義和表示方法。(板書)
(4)儲蓄存款的分類。(板書)
P50探究活動一二導入
(5)儲蓄的投資特點(板書)
由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機構是商業銀行導入第二目
2、我國的商業銀行(板書)
(1)商業銀行的含義。(板書)
P51探究活動一二三導入:
(2)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存款、 貸款 和結算。(板書)
(基礎)(盈利主來源)
(3)商業銀行的作用。(板書)(寒暑表、氣象站等)
(課堂總結)本節課我們明白了儲蓄存款這種投資方式;同時我們清楚了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和作用。
作業:商業銀行有哪些作用?
框題二、股票、債券和保險
(導入新課)前面學習了投資方式之一存款,讓學生討論還有什么投資方式……
(講授新課) 第六課
一、股票、債券和保險(板書)
1、高風險、高收益同在——股票(板書)
(1)股票的基本含義
P53探究活動一二導入
(2)股票投資的特點(板書)(流通性、收益性、安全性)
(3)股票的作用(板書)
2、穩健的投資——債券(板書)
(1)債券的基本含義(板書)
P54、55探究活動一二導入
(2)債券與股票的比較(板書)
國債(含義、目的、投資特點)(板書)
(3)債券的分類 金融債券(含義、投資特點)(板書)
企業債券(含義、投資特點)(板書)
(3)基金 含義
優勢(板書)
3、為風險投資——保險 (板書) (這里指的是商業保險)
(1)保險的基本含義 (板書)
由P56探究活動一二導入
(2)保險的功能(板書)
(3)保險的分類 人身保險
財產保險(板書)
4、儲蓄、股票、債券和保險的比較(板書)
(課堂總結)通過第六課我們明白了儲蓄、股票、債券和保險這些投資方式,通過比較這幾種投資方式的特點我們要學會綜合運用。
練習:P57探究活動:設計投資方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德市| 敦煌市| 娄烦县| 乐业县| 休宁县| 南投县| 鞍山市| 广宗县| 道真| 祁连县| 澎湖县| 桐梓县| 上饶市| 商都县| 民权县| 潍坊市| 资兴市| 赞皇县| 德阳市| 星座| 南充市| 额敏县| 汽车| 嘉祥县| 武陟县| 永善县| 台南市| 靖远县| 隆子县| 汉阴县| 潮州市| 郎溪县| 北辰区| 五指山市| 湖南省| 黄陵县| 慈溪市| 昭觉县| 锡林郭勒盟| 卫辉市| 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