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教案 [素質要求] 1、知識與技能: 了解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性,掌握經濟效益的含義以及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運用經濟效益的有關知識分析經濟建設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培養學生效益的觀念、競爭觀念,正確認識企業的兼并和破產,企業的兼并和破產是市場經濟發展和企業改革的必然結果。 [教學重點]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主要方法和途徑 [教學難點] 企業的兼并和破產 [教學方法、手段] 閱讀法 講授法 提問法 討論法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企業是以贏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組織,要贏利就必須講求經濟效益,那么什么是經濟效益、什么是利潤?二者之間是什么關系?怎么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這將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問題。 (四)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板書) 一、經濟效益的含義(板書) 首先我們應該弄清楚幾個概念(學生閱讀課文回答后歸納以下幾個概念) 1、企業生產總值(板書): 企業在一定期間內(一年),所生產出的使用價值總量,用價值表示,即企業的生產總值。(板書) 體現的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適合社會需要的勞動成果的價值形式。 2、企業生產成本(板書): 生產過程中人力和物力的消耗,用價值表示,即企業的生產成本。(板書) 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通常以一年為期),生產過程中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在價值形式上的表現。 3、企業經濟效益(板書) 企業的生產總值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板書) 企業的經濟效益實質上就是企業的勞動成果與勞動消耗的比例關系,簡單說就是“所得”與“付出”或“產出”與“投入”之間的比例。用公式表示: 從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到:生產總值和生產成本的比例關系大小直接影響到經濟效益的好壞,請同學們根據下面的數據判斷,哪個公司的效益高?固定資產 實現利潤 原材料消耗 流動資金(工資等)甲公司 5000 1700 1500 2000乙公司 5000 1700 2000 2500 (學生分析后教師歸納)很明顯,兩家企業固定資產相同,利潤也相同,但是,乙的原材料消耗、流動資金等都比甲公司要高,因此,乙公司的生產成本比甲公司要高,甲的經濟效益高。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學生討論) 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就是要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以最小的資源消耗,生產出最多的適合市場需要的商品和勞務,從而滿足社會的需要。 4、企業利潤(板書):生產總值與生產成本的差額,即利潤。(板書) 企業的利潤和企業的經濟效益是不是一回事?(學生討論) 企業的利潤和經濟小時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請大家先比較兩者的區別: (1)兩者的含義、內容不同: 利潤是指企業生產總值超過生產成本的差額。 經濟效益是指企業生產總值與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 (2)兩者的公式不同: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知道企業的利潤和經濟效益是不能劃上等號的,兩者之間的關系可能出現下列十種情況:(媒體展現圖表)企業利潤 生產成本 經濟效益增加 不變 提高增加 降低 提高增加幅度 大于 增加幅度 提高保持不變 降低 提高減少幅度 小于 減少幅度 提高增加幅度 小于 增加幅度 提高減少幅度 小于 減少幅度 降低增加幅度 等于 增加幅度 不變減少幅度 等于 減少幅度 不變為零 增加、減少、不變 均為零 通過圖表的比較,我們可以認識到:企業利潤增加,并不意味著經濟效益的提高。只有在成本一定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利潤才是經濟效益的提高,如果只是單純依靠增加投入使利潤增加,就會出現哪些情況?下面請大家來分析一道題:(媒體展示) 某企業去年投入500萬,獲利100萬,今年擴大投入為1000萬,獲利150萬,請問這家企業的經濟效益如何?若今年獲利200萬、250萬又分別是什么樣的情況? (學生討論、分析)一是經濟效益的提高;二是效益穩定;三是效益降低。 (教師歸納)企業生產投入增加、產品數量增加,獲得利潤,并不意味著企業經濟效益一定提高,但如果企業不贏利,就無所謂經濟效益,經濟效益的提高有賴于企業利潤的增加,因此,贏利是企業經濟活動的目的,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 那么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對我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有什么重要的意義?(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 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性(板書)(媒體展示) (1)從企業本身的角度來說: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有利于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2)從國民的角度來說: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能創造更多的商品和勞務,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從社會、國家的角度來說:只有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才能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由此可見,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意義重大,我們應該通過什么途徑或采取哪些辦法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呢?(學生討論) (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努力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產品要適銷對路;提高產品質量;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注重社會效益。) 三、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方法和途徑(板書) 請大家想一想: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發展國民經濟,企業是否越多越好?投資規模越大越好?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企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的發展直接相關,但這并不意味著企業越多越好、越大越好。因為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并不是從企業的大小和多少來衡量的,而主要是以企業的經濟效益的高低來衡量,因此,國民經濟的發展,必須使企業提高經濟效益。而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則要使自己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媒體展示)經濟增長方式 具 體 內 容 結 果粗放型(外延型) 單純依靠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即增加投資、擴大規模、增加人員與設備的方式,增加國民經濟的總量 經濟效益不高,資源浪費嚴重集約型(內涵型) 在外部規模不擴大、人員設備不增加的前提下,主要依靠采用先進技術和工藝、改進機器與設備及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的方式,增加國民經濟總量 有利于經濟效益的提高 提高企業的方法和途徑很多,但主要的有: 1、依靠科技,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板書)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依靠科技進步,采用先進技術,提高企業勞動者的素質,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這一點是現代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徑。 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先進的技術設備,先進的生產工藝;具備這一條件,企業才可能降低成本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在相同的時間內生產出更多的產品,進而提高經濟效益;二是企業勞動者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技術水平。只有這兩方面有機結合起來, 先進的設備和工藝才能發揮其作用,才能促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轉向集約型。 2、采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板書) 這是從管理的角度來講的,但管理也離不開依靠科技,管理本身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要提高管理水平也要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手段。因此,如果說提高經濟效益是企業生產的最大目的的話,那么依靠科技和管理則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兩種方法和途徑,它們是一致的,只是兩個不同側面而已。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永恒規律,在市場上,企業經營成功,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如果經營管理不善,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因此,在市場競爭中,按照優勝劣汰的原則,必然會出現企業的兼并和破產。我們應該如何來認識這兩種現象呢? 請同學結合教材和資料片中的資料,談談你對企業兼并的認識。 3 、企業的兼并有利于提高企業競爭力(板書) (1)企業兼并的基本含義(板書) 企業兼并,是指按照自愿、有償的原則,一個企業購買其他企業的產權,使其他企業喪失法人資格或改變法人實體的一種行為。不通過購買方式實行企業之間的合并不是兼并。企業界被兼并以后,其債務應當由兼并企業承擔,被兼并企業的職工也由兼并企業負責安置。 此外,大企業之間為增強市場競爭力,獲取更大經濟效益而實行的合并,叫做“強強聯合”。 (2)企業兼并的意義(板書)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分析:) ①可以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板書) 例如有些國有企業,連年虧損,靠長期依賴國家財政補貼生存,如果被優勢企業兼并,就可以減少或不再依靠國家補貼,可以減輕國家財政負擔。 ②企業兼并有利于把劣勢轉化為優勢,實現總體結構優化(板書) 效益好的企業兼并效益差的企業后,能擴大企業的規模,增強優勢企業的實力,實現生產的集中和優化,提高了總體效益。 ③“強強聯合”的意義(板書) 企業實行強強聯合(合并)后,但法人資格沒有改變。實行強強聯合,可以實現企業間優勢互補,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促進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達到擴大市場占有額、獲取更大經濟效益的目的,還能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促進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可見,企業兼并無論對國家、對社會、還是對企業,無論對兼并企業還是對被兼并企業都是有利的,是優化企業結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力杠桿。 如果說兼并有利于優化企業結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比較好理解,便要說破產也是企業結構優化、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力杠桿就不容易被人接受了,那么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應該怎樣認識這個問題呢? 請看教材第81頁漫畫“救死”,談談你對企業破產含義及意義的認識。 4、企業破產是企業競爭的必然結果(板書) (1)企業破產的基本含義(板書)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企業破產,是指企業經營失敗,到期不能償還債務,經過法定程序,用企業剩余財產清償抵債的過程。企業破產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的必然結果。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破產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截至1996年底,我國58個試點城市中已有1099個戶企業破產終結。破產對于企業的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來說,當然都不是好事,在破產過程中,都會有不同的利益損失。但從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來說,破產又是不可避免的,也有積極作用。為什么這樣說呢? (2)企業破產的意義(板書) ①強化企業風險意識,激發企業的活力,促使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這其實是價值規律的客觀要求。 ②可以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總之,在市場經濟中,競爭是不可避免的,有競爭就有勝敗,就有企業的興與衰、生與滅。鼓勵兼并,規范破產,不斷完善兼并和破產制度,對于我國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本課小結 今天圍繞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問題,我們學習了:(媒體展示)教案點評: 運用豐富的資料、圖片、視頻等進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教學。涉及經濟效益的有關知識分析經濟建設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