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三政治后期重點復習的基礎知識(1)從人們購買商品的標準(“貨比三家”“價廉物美”等)中理解使用價值、價值關系。(2)勞動生產率(個別、社會)、勞動時間(個別、社會)與商品價值量(單位、總量)三者關系(3)貨幣的本質、基本職能(4)紙幣發行規律、在通貨膨脹壓力下,理解實施“雙穩健”政策的必要性(5)聯系經濟現象說明價值規律的作用,理解價值規律的內容、表現形式。(6)結合民營經濟的發展說明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7)結合某一家庭成員不同的收入來源,說明不同的分配方式,突出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8)聯系公民所擁有的私有財產,判斷哪些財產受國家保護(9)運用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分析聯想收購IBM、食品安全、地方保護主義等現象(10)聯系重大經濟現象理解國家宏觀調控的必要性、主要目標、三種手段,注意區分三種手段(11)經濟生活中所體現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12)理解企業法人的含義(13)理解股份制的性質、作用及與公有制的關系(14)學會根據材料中所提供的數據信息,分析某企業經濟效益狀況及其改進措施。經濟效益的含義(公式)、作用、主要途徑、及與價值規律的關系。(15)結合具體事例說明企業講誠信,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的重要性及如何樹立(16)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的原因(必要性)及意義,理解國家從財政、稅收、銀行等方面發展農業的具體舉措,國家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的原因、措施(17)新型工業化道路、五大支柱產業(18)通過材料說明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尤其是第二點意義(19)我國政府保障農民工的基本權利(20)我國擴大就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的主要措施及意義(21)訂立勞動合同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22)聯系經濟現象說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內容及區分,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必須堅持的原則、重要意義(23)積累和消費相互關系、正確理解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系應堅持的三個原則,尤其是第一、二兩個原則(24)聯系宏觀調控理解財政的巨大作用,尤其注意第一、三、四個作用,理解稅收的重大作用,尤其注意第二個作用,財政收入的四種形式(25)財政收入過多、過少的影響,注意聯系適度原則?(26)根據已知稅率計算某公民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27)為什么說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28)聯系利率調整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說明中國人民銀行的性質、作用,尤其要注意第一個作用 (29)兩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根據已知利率計算某公民儲蓄應得的利息(30)銀行卡、信用卡的相關知識(31)債券與股票的異同、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異同(32)就某公民的投資提出合理化建議(聯系存貸款利率、住房利率的調整、物價漲幅等背景下思考問題)(33)運用市場交易原則,尤其是公平、誠信原則分析某種經濟行為(34)說明某種消費行為,如大學生申請助學貸款等屬于何種消費類型,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35)生產和消費辯證關系,突出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36)聯系學生的消費行為,說明如何樹立正確消費觀,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37)聯系世界經濟現象理解當代世界市場的新特點,尤其“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這一特點(38)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作用及與中國的關系(39)根據兩個不同時期的外匯牌價,分析外匯匯率和人民幣匯率的變化(40)聯系材料說明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原因(41)對外貿易的范圍(注意我國的勞務輸出也在其中)(42)貿易順差和逆差的含義、進口和出口的關系(43)我國按照“入世”承諾,逐步降低關稅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44)結合材料(如:2004年我國外貿總額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和擴大就業)說明發展對外貿易的作用(45)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46)中國政府和企業如何應對反傾銷(47)結合事例分析說明哲學觀點: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辯證關系原理;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復雜性;把握因果聯系的重要性;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正確理解發展的實質,有創新精神,與時俱進,學會創造性思維;事物是一分為二的,要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48)分析具體材料中某地區或單位是怎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49)綜合運用哲學有關知識分析說明科學發展觀,注意緊扣其內涵: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50)通過材料分析,考查學生能否會分析某地區或單位的矛盾特殊性,掌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基本要求:①把握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②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③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51)分析材料中事物發展的內因、外因及其作用(52)運用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為某個地區脫貧致富、某個人再就業等提建議)(53)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注意聯系量變引起質變的第二種情形說明優化結構,注意聯系國家宏觀調控的有關舉措理解堅持適度原則(54)區分現實生活中的新、舊事物(如“新瓶舊藥” “電腦算命”等現象)(55)注意理解名言、俗語所體現的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思想的區別(56)聯系具體材料說明如何充分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57)聯系具體材料說明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完成認識的根本任務(58)聯系材料說明實踐的基本特征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注意從四個方面說明)(59)聯系中國共產黨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等說明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60)了解中學教材中歷史唯物主義的幾個基本觀點(主要是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的觀點)(61)聯系材料說明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62)聯系材料說明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觀及正確價值觀的作用(63)正確理解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辯證關系,注意保護個人的正當利益(辨析:“強調保護個人利益,不利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或就會削弱集體主義”)(64)運用社會意識(意識)的反作用,說明提倡誠信的重要性(65)聯系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說明人生的真正價值兩個方面及如何實現人生價值,如何實現理想(辨析:“實現人生價值或實現理想的關鍵在于機遇”)(66)聯系材料理解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及群眾利益高于一切(67)聯系材料理解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職能,說明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和優點(68)熟悉某些國家的政體、政黨制度及國家結構形式(69)聯系全國人大開展的重大活動和取得的工作成就,說明全國人大的地位、性質、職權;說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優越性(70)了解世界不同國家的政體、國家結構形式及政黨制度的主要國家。(71)聯系港澳材料,說明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是單一制,說明“一國兩制”的含義、內容和意義 (72)聯系全國人大審議通過政府工作報告等決議,說明全國人大和其他中央國家機關之間的關系,中央國家機關各自的性質、職權(73)聯系材料說明我國國家機構的性質、組織和活動原則(74)聯系反分裂國家法(國家頒布反分裂國家法體現的是對內政治職能,國家具有主權屬性)、行政許可法等法律的制定和實施,說明依法治國的含義、本質、主體、根本目的、要求、意義(75)聯系我國的重大方針政策理解我國的國家性質。(76)聯系材料說明公民要努力維護國家安定、社會穩定的政治局面,說明政治自由和法律、民主和法制、權利和義務、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相統一(77)聯系材料說明公民在適用法律上是平等的(78)聯系政協成立55周年等材料,說明人民政協的性質和職能,說明多黨合作制度的主要內容和優越性(79)聯系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等材料,說明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地位和加強黨自身的建設(80)聯系材料,說明黨對國家和社會生活的領導有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并能區分三種領導方式(81)聯系鄧小平誕辰100周年,說明必須堅持鄧小平理論的重要意義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82)聯系材料說明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基本原則及相互關系,注意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83)聯系《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20周年,說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含義、適合我國國情及優越性(84)宗教的本質,聯系材料,全面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正確理解宗教的社會作用 (85)聯系材料說明國際關系及其決定因素;主權是一國的重要屬性;聯系材料說明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以及發揮的作用(86)聯系中東局勢、全球扶貧大會等材料,說明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聯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創立50周年,說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意義;聯系大國關系,說明世界多極化趨勢日益發展及其作用(87)聯系材料,說明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說明進一步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性(88)聯系我國和平崛起與發展等材料,說明其中體現的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點,重點理解第二、三、五個基本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