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考政治科 第二輪專題復習三 民族宗教與對外關系[下學期]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考政治科 第二輪專題復習三 民族宗教與對外關系[下學期]

資源簡介

06高考
2006年高考政治科第二輪專題復習三:民族宗教與對外關系
一、知識結構
    
 
 
構成 相互關系 決定
保 證
最 大 正 常 決 定
國 際 發 展 因 素
組 織 之 一
主 要
解 障 礙
前 基 決
提 礎


二、本專題的主要知識
民族與宗教部分的核心知識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我國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應具體理解的知識有:民族的基本特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及其意義;從國家的集中統一和少數民族自治兩個角度來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完整理解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國際關系和我國的外交政策部分的主要知識有:國際關系及其決定因素;主權國家及其權利;國際法;聯合國;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國際競爭的實質;我國的對外政策。
需要重點把握的知識有: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中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聯合國的性質、宗旨和原則;和平與發展兩大主題及其解決;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國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點。
三、重點知識整合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⑴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⑵處理我國民族關系基本原則之間的關系:三者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民族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和團結的物質保證。
⑶現階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加快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2、我國的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
⑴地位: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
⑵含義: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指什么?),行使自治權,使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內部事務。
⑶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之間的關系: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我國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論依據,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體現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⑷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
A必然性——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這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
1)社會基礎。
2)客觀依據。
3)政治基礎。
B優越性(四個結合):①有助于把國家集中統一和少數民族自治結合起來(?民族自治機關既是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又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②有助于把國家方針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具體特點結合起來;③有助于把國家富強和民族繁榮結合起來;④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和熱愛本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促進民族團結、社會安定和國家統一。
(二)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全面理解和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注意:包括既有信教的自由,又有不信教的自由兩個方面。宗教信仰自由充分顯示了對公民基本權利的全面保護和尊重)
②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正常的宗教活動是指教徒在宗教活動場所內和自己家里進行的宗教活動。(注意:A、“正常的宗教活動” 首先明確大前提:指必須在、法律和政策范圍內進行;其次是指公開的合法的組織及正式的教義,按一定教規在宗教場所內所進行的活動。B、國家保護的是正常的宗教活動,而不是一切宗教活動。C公民宣傳無神論的自由也不是絕對的,也有時間、地點和條件的限制,不能隨時隨地進行宣傳。)
③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A、含義:指政府對有關宗教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貫徹實施進行行政管理和監督。B、目的:為了更好地、全面地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C、要求:使宗教活動納入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范圍;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決打擊一切在宗教外衣掩蓋下的違法犯罪活動。
④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⑤我國宗教實行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三) 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
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
第一,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國家利益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的依據,是對外活動的目的。而國家之間存在著復雜的利益關系,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利益的差別和對立。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利益相悖是國家沖突的根源。因此,國家利益是決定國際關系的基本因素。
第二,國家力量決定國際關系。國家力量即綜合國力,是主權國家生存和發展擁有的全部實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合力。它包括物質性因素、制度性因素、精神性因素等方面的內容。它是捍衛本國利益的能力,是決定本國在國際上地位和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國家制定和實施對外政策的重要依據,因而成為決定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
總之,國家間之所以出現分離聚合、親疏冷熱的復雜關系,主要是由各國的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的。各個主權國家因其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的變化而導致對外政策的變化,這必然對國際社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使原來的國家關系發生相應的變化。
(四)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
①基本權利: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管轄權。
②基本義務:國家享有基本權利的同時,也負有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外交,和平解決國家爭端等國際義務。
(五)國際法
⑴國際法的含義
國際法是各國公認的調整國家關系的有約束力的原則、規則和制度的總稱。簡單說,即是調整國家關系的法律。
⑵國際法對國家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對于國家關系的正常發展有重要作用
第一,確立辨明國際問題是非曲直的標準和法律依據;
第二,規定國際社會的基本行為準則,規范國際關系,減少國際糾紛,確保正常的國際秩序;
第三,在國際交往中建立各種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明確國際責任。
(六)聯合國
(1)聯合國的宗旨:簡單概括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2)聯合國的原則:會員國主權平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禁止對其他國家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集體協作;確保非會員國遵守上述原則;不干涉任何國家的內政。
(3)聯合國的作用:聯合國成立至今50多個春秋,歷經曲折。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它在國際社會中起著越來越重大的作用:第一,在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緊張局勢和解決地區沖突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第二,在協調國際關系,促進各國社會和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七)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1)和平問題:是指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
(2)發展問題:是指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問題。
(3)和平與發展的相互關系:和平與發展是彼此聯系而又相互制約的。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發展經濟是維護和平的有力保障。
(4)和平與發展的障礙:現在世界上影響和平和發展的因素有許多,既有傳統因素,也有非傳統因素。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存在,是對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也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上處于困難境地的主要原因,因而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
(5)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解決和平問題與發展問題必須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建立以世界各國共同利益為基礎,并有利于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6)打擊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恐怖主義危害嚴重,對世界和平、安全與發展造成巨大威脅,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公害。
(7)中國政府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主張加強國際合作,標本兼治,防范和打擊恐怖活動,努力消除產生恐怖主義的根源。此外,在反恐問題上,中國主張更好地發揮聯合國的組織、協調作用。
(八)國際競爭的實質
⑴國際競爭的內容:國際競爭是多方面的,有軍備競爭、貿易競爭、金融競爭、商業競爭、體育競爭等。
⑵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第一,所謂綜合國力,是指一個主權國家生存和發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合力。
第二,在綜合國力的各種因素中,經濟力和科技力已經成為決定性的因素。在當今和未來世界,經濟是基礎,科技是龍頭。因而,發展經濟和科技是世界各國最關心的問題,各國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多地轉向經濟和科技領域。
第三,一個國家能否在科技發展上取得優勢,增強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最終將決定其在國際上的地位。因此,世界各國不論其社會制度和發展程度如何,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國內,都以發展經濟和科技作為國家的戰略重點,努力增強本國的綜合國力,力圖在未來的世界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
(九)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重點復習,P.159)
(1)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為實現和維護國家利益服務。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決不允許別國侵犯我國的國家利益,同時也決不侵略別的國家。這決定了我國必然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既是獨立自主的,又以“維和”與“促發”為宗旨)。
(2)我國外交政策的五個基本點:
A、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B、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D、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立足點;E、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四、熱點鏈接
1、“和而不同”“和平崛起”—《時政熱點》128頁
2、積極推進朝鮮核問題的解決—《時政熱點》132~134頁
3、中國在聯合國改革問題上的立場——《時熱》138頁
4、建設創新型國家。(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策,是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國家主席胡錦濤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國科技大會上宣布中國未來15年科技發展的目標: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使科技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中國科技創新的基本指標是,到2020年,經濟增長的科技進步貢獻率要從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會的研發投入占GDP比重要從1.35%提高到2.5%。)——此材料涉及國際競爭力問題。
五、專題跟蹤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文化是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經濟全球化雖對各民族文化產生了巨大沖擊,但不可能消滅它們之間的差異,地球不會因為成為“地球村”而擁有完全一致的價值觀。這說明
A、文化作為民族共同心理素質的載體具有穩定性 B、文化是識別和劃分民族的基本依據
C、民族是歷史上形成的穩定的人們共同體 D、民族文化是民族共同經濟生活的精神面貌上的反映
2、中國載人航天的成功,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世界上的航天大國在向中國表示祝賀的同時,也表示了在航天領域加強與中國合作的意愿。這表明
A、交流與合作以成為國家間發展關系的重點
B、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C、我國航天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D、只有提升我國的航天水平,才能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堅實政治基礎是
A、我國自秦漢以來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B、我國各民族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政治認同
C、我國民族分布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態 D、加快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是我國的根本任務
4、在我國,每個民族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且人口在百萬以上的民族都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上述材料體現了
A、各民族的大團結是我國統一、繁榮、昌盛的重要保證
B、各民族都有平等權利參加國家事務的管理
C、各民族都有權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 D、各民族都有權管理本地區事務
5、不但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在條約、公報、宣言等雙邊關系文件中確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而且在許多重要的國際會議上和一系列國際文件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也不斷被引用或重申。這說明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經被國際上所有國家確認和執行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成為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
C、中國已經成為廣大愛好和平國家的領導國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團結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紐帶
6、我們倡導并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事業,努力解決地區爭端,緩和地區緊張局勢,參與國際反恐合作,支持世界裁軍進程……我國提出新安全觀的目的是
A、建設國際經濟新秩序 B、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C、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D、通過對話與合作解決國際爭端
7、中歐合作在2004年有了長足的發展。歐盟已成為我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歐盟積極向中國轉讓技術,在航空、汽車、能源和其他領域進行著卓有成效的合作。雙方在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合作得到加強。這是因為
A、我國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B、我國堅持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
C、我國在處理對外關系中,堅持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8、為防止少數大國主導聯合國事務,中國政府主張在充分協調一致的基礎上推進改革,優先考慮發展中國家,反對為改革設定時限。這一立場表明
A、中國支持聯合國的一切改革方案 B、中國主張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應發揮主導作用
C、中國主張建立平等、合作、互信的國際新秩序 D、當今世界各國的國際地位是平等的
9、近幾年,西藏、新疆、內蒙古等自治區,制定實施了一系列適應當地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使當地經濟得到較大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說明
A、我國各民族實現了共同繁榮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具有巨大優越性
C、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民族自治地方可以自主地安排地方經濟建設事業
D、經濟發展是民族團結進步的基礎
10、現階段,我國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是
A、加快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B、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
C、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嚴厲打擊民族分裂主義勢力
11、面對禽流感的威脅和挑戰,以一個國家的力量來抵抗危及人類健康的傳染病,其作用是渺小的,至少是不足夠的。而全球合作是禽流感防治的重要保障。這種國際合作的根本原因是:
A、國際組織積極協調 B、國家間存在共同利益
C、國家力量的不平衡 D、自然力量比較強大
12、中美就紡織品糾紛的談判,從2005年6月17日開始的第一輪談判到2005年11月8日結束的第七輪談判,我國商務部依據本國的有利籌碼展開了同美國的談判,并最終達成和解協議。這說明
A、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B、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的依據
C、主權國家捍衛本國利益和實現國家目標需要憑借國家力量
D、國家因其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的變化而導致對外政策的變化
(二) 不定項選擇題
13、2005年8月28日《輝煌的40年——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40周年成就展》隆重開幕。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40年來西藏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說明
 A、社會主義制度能夠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有利于實現民族共同繁榮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我國國情,具有極大的優越性
 D、民族區域自治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
14、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戴維·蘭普敦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采訪時談到:“如果美國的對華政策是不與中國對話,或者不以一種尊重對方的方式進行對話,又或者對話只是為了爭論,談崩了就制裁,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共同的利益框架,美中關系的改善就不會有今天這樣好的局面。”下列選項中對這段話的正確理解的是
A、這是因為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的依據
B、這說明各個主權國家因其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的變化而導致對外政策的變化
C、這表明美國愿意和中國搞好關系從根本上說是為了幫助中國早日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D、這指明國家之間合作的基礎是國家間的共同利益
15、主權是一個國家處理其國內事務和國際事務的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對內最高性和對外獨立性是它的基本特征。這意味著主權國家
A、在處理內政事務時不受國際環境的影響 B、在處理外交事務時不受國內政治的影響
C、不論大小、強弱及制度差異,在國際法上享有地位平等的權利
D、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處理內政與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的控制和干涉
(三)簡答題
16、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2004年10月29日在紐約出席第59后聯大期間表示,只有堅持多邊主義,采取集體行動,才能有效應對全球性威脅和挑戰,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和法治化,實現普遍安全和共同發展。李肇星強調,聯合國是最具普遍性、權威性和代表性的國際組織,是實踐多邊主義的重要場所。各國有責任,也有義務不斷加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
請問:為什么說各國有責任,也有義務不斷加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
17、黨和國家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積極幫助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發展經濟,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黨的十六大又進一步作出“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部署。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配合西部大開發戰略,由國家民委發起,國務院10多個部委共同參與的“興邊富民”行動正式啟動。該行動旨在加大對邊境地區的投入和幫扶力度,使沿邊一線的各族群眾集“邊”脫貧,靠“邊”致富。
從政治常識角度說明,實施“興邊富民”行動的意義及怎樣才能實現我國沿邊地區的各族群眾脫貧致富?
(四)辨析題
18、辨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越快,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貢獻就越大。
(五)論述題
19、材料一: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大國都爭相建立各種形式的雙邊關系或多邊關系。例如:中俄建立了“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美建立了“建設性戰略伙伴關系”、中歐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建設性伙伴關系”、中日建立了“致力于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伙伴關系”等,大國關系雖然動蕩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充實和加強。這種新型的雙邊關系,是當代國際關系的新特點。
材料二:中國領導人在不同場合表示,今天的中國是一個改革開放與和平崛起的大國;中國已下定決心,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內環境,集中精力發展自己,又以自己的發展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1)根據所學政治常識的有關知識,簡要說明大國為什么需要并能夠建立新型的國家關系。
(2)中國領導人有關“和平崛起”的論述是如何體現我國外交政策的
專題三:民族宗教與對外關系 練習參考答案
1.A 2.B 3.B 4.B 5.B 6.B 7.C 8.C 9.B 10.A 11.B 12.C 
13.AC 14.ABD 15.CD
16、因為聯合國是當代國際社會中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組織。它的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匡際合作與發展。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以及在實行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說,各國有責任,也有義務不斷加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
17、(1)意義:①縮小地區差距,促進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②各民族共同繁榮,增進民族團結,增進各民族的愛國主義感情。③保持社會穩定,鞏固邊防安全。
措施:要實現沿邊地區各族群眾脫貧致富:第一,需要沿邊地區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積極性,充分利用沿邊地區的優勢。第二,需要國家在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第三,需要發達地區在人力、技術等方面的支援,與沿邊各族人民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18、答案要點:
這種觀點是不科學的。
(1)一個國家能否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取決于這個國家的對外政策,而—個國家的對外政策是由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的,并不是由經濟發展速度和發展水平決定的。
(2)經濟繁榮且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不稱霸的國家,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貢獻才更大。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
(3)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外交政策的國家,其經濟發展越快,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威脅就會越大。
19、答案要點.:(1)①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各大國調整其對外政策都是為本國的生存和發展,為維護本國利益服務的。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的共同發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這是大國建立新型國家關系的前提。兩極格局打破,多極化趨勢在發展,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綜合國力的較量,這是大國建立新型國家關系的基礎。
(2)①“以自己的發展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說明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②“中國是一個改革開放與和平崛起的大國”說明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
國際關系
民族
我國的民族
我國的宗教政策
宗教
主權國家與國際組織
國際社會
分布特點: 大雜居小聚居
新型關系: 平等團結互助
民族原則: 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民族政策: 民族區域自治
全面理解和貫徹宗教信仰自由
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
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
樹立科學世界觀, 反對各種迷信活動
聯合國
國際法
當今時代的主題
和平問題
發展問題
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我國的外交政策
創立與發展
宗旨原則
主要機構
與我國的關系
霸權主義
強權政治
基本立場
基本目標
基本準則
基本立足點
基本國策
PAGE
1
專題三:民族宗教與對外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监利县| 二连浩特市| 湛江市| 礼泉县| 闽清县| 宁波市| 庄河市| 涿鹿县| 花垣县| 天祝| 胶州市| 天柱县| 遂昌县| 壤塘县| 赤峰市| 鸡东县| 始兴县| 铜梁县| 麦盖提县| 共和县| 郯城县| 文昌市| 成武县| 河东区| 惠东县| 繁峙县| 雷州市| 广平县| 南澳县| 综艺| 旌德县| 洛隆县| 勃利县| 南阳市| 筠连县| 黄龙县| 乐至县| 若尔盖县| 普安县| 东源县| 绍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