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二課 實現人生價值第一框題 價值與價值觀授課教師:曾彩蓮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識記 :(1)價值的含義(2)價值觀的含義理解:價值觀的導向作用2、能力目標(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培養抽象思維能力以及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的能力(2)理論聯系實際,能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樹立起正確人生價值觀,自覺為社會創造價值,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二、【重點、難點】:1、價值的內涵2、價值觀的內涵與特征3、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三、【教學方法】:1、結合具體領域事物的價值,深入領會價值、人的價值及價值觀等概念。2、播放叢飛的先進事跡,感悟人生的真正價值所在及人生價值實現的途徑,感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3、運用課堂討論會、辯論會等形式,深化對價值觀導向作用的理解。五、【教學過程】:(導入)播放《2005年感動中國人物——叢飛》第一框題 價值與價值觀(一)、人的價值1.哲學意義上的價值。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它涵蓋了各個不同領域事物的價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理解這一概念應把握以下兩點:(1)哲學上的價值與具體領域事物的價值的關系。哲學上的價值就應是主體需要與事物屬性之間的特定關系,即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哲學上的價值與具體領域事物的價值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2)價值是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 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質現象,也包括精神現象。如衣服、糧食、房子、車輛等物質產品能夠滿足人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音樂、電影、圖書等精神產品能夠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它們具有各自的屬性。它們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就是哲學上的價值。2.人的價值 把握該知識點可分為兩個層次: (1)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就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奉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這是人的真正價值所在。 (2)人的價值的另一方面在于人通過自己的活動,付出心血和勞動,滿足社會和他人需要的同時,自己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得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承認,從而實現對自我的滿足。3.人的價值的評價。 既然人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因而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貢獻了什么,而非索取了多少。而人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在今天,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么。 (二)、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課堂探究:想一想,人們在上述活動中形成的不同認識是受什么觀念支配的 1、價值觀的含義。 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會形成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這就是價值觀。 (1)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在一定的社會存在基礎上產生的,并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2)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一是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的活動具有導向作用。價值觀不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就不同。(穿插探究活動)二是價值觀影響著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選擇正確,我們就會在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選擇錯誤,我們就會在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遭到失敗。三是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課堂探究:為什么正確的價值觀往往同光明的未來和美好的前途聯系在一起,錯誤的價值觀則容易與平庸和茍且為伍 ◇探究提示: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一個人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的價值觀的指導下進行的。在這里應結合“課堂探究”把握一個道理,即價值觀從性質上講有正確與錯誤之分,而不同性質的價值觀所起的導向作用不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而言,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了人們在面對公義和私利、生與死的沖突時作出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幸福觀、家庭觀和戀愛觀,也決定著人們在面對這些問題時的基本態度、思維方式和行動結果。一個人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觀和價值觀指導下進行的。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是我們能否擁有美好生活的航標。尋找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尋找人生的真諦。 教材設“專家點評”分析了集體主義價值觀,集體主義價值觀正確處理了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是我們所倡導的正確的價值觀。六、【課堂小結】:略七、【課堂練習】: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