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9年浙江學考政治政治新創設計學案:必修① 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課件1+學案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9年浙江學考政治政治新創設計學案:必修① 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課件1+學案1)

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
[知考綱·明考情]
知識條目
考試要求
知識條目
考試要求
1.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1)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
(2)貨幣的含義、本質及基本職能
(3)紙幣的發行規律
a
b
b
4.價格變動的影響
(1)價格變動對生活消費的影響
(2)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c
c
2.信用卡、支票和外匯
(1)信用卡的功能和優點
(2)外匯和匯率
(3)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意義
b
b
b
5.消費及其類型
(1)影響消費水平的主要因素
(2)恩格爾系數
(3)消費的類型
b
a
b
3.影響價格的因素
(1)供求影響價格
(2)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3)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4)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b
b
b
c
6.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消費心理及其影響的消費行為
(2)做理智的消費者
b
c
[備考指南] 本單元介紹了《經濟生活》中貨幣、價格、消費的基礎理論。
本單元的重點考查內容是貨幣的基本職能、信用卡的功能和優點、外匯和匯率、影響價格的因素、價值規律等。
從題型看,本單元各類題型均有考查,主觀題目前考查了影響價格的因素、價值規律的相關知識。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要結合教材,深刻理解偏理論性的考點,如貨幣的基本職能、貨幣的產生與本質、理智消費等
第一課神奇的貨幣
一、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1.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
(1)含義: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2)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使用價值是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屬于商品的本質屬性。
[深化拓展] 商品判定的三種方法
定義法
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并非所有的勞動產品都是商品,也并非所有用于交換的物品都是商品,如果一件物品不是勞動產品,或者盡管這件物品是勞動產品但是沒有用于交換,則這件物品就不是商品
屬性法
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凡是商品都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但是并非有使用價值的物品都是商品
領域法
一般而言,商品存在于流通領域,離開流通領域進入消費領域則不是商品。但處于生產領域而尚未進入流通領域的,如生產廠商放在倉庫中還未進入流通領域的那些產品,因其本身就是為交換而進行生產的,也屬于商品范疇
2.貨幣的含義、本質及基本職能
(1)含義:從商品世界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貨幣。
(2)本質:一般等價物。
(3)基本職能:貨幣從產生時起,就具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種基本職能。
①貨幣所具有的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叫作價值尺度。
②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叫作流通手段。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作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貨幣—商品。
[深化拓展] 多維區分貨幣的兩種基本職能
價值尺度
流通手段
含義
貨幣所具有的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
原因
金屬貨幣本身是商品,有價值
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結果
貨幣充當價值尺度職能,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由貨幣來表現,商品價值的大小就表現為貨幣的多少
貨幣充當流通手段職能,原來的商品交換(商品—商品)變成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流通(商品—貨幣—商品)
關鍵詞
常用“標價”“定價”“售價”等標志詞
常用“購買”“買賣”等標志詞,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3.紙幣的發行規律
(1)含義:紙幣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并強制使用的。
(2)發行規律:貨幣的供應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如果貨幣的供應量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引起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的經濟秩序。
[特別提醒] 國家對紙幣的發行是“三有權”(有權發行、有權決定實際發行量、有權決定面值)、“二無權”(無權決定流通中的實際需求量、無權規定紙幣的實際購買力,其實際購買力取決于貨幣的供應量與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的比)。
二、信用卡、支票和外匯
1.信用卡的功能和優點
(1)功能: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
(2)優點: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2.外匯和匯率
(1)外匯含義: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
(2)匯率含義: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幣的匯率升高;反之,則說明外幣的匯率跌落。
[深化拓展] 把握匯率的相關知識
①匯率升降的判斷:如果等量的外幣兌換的人民幣變多,說明外幣升值,外幣匯率升高;反之,則說明外幣貶值,外幣匯率跌落。
②匯率變動的影響:匯率不是一成不變的,匯率變動對一國經濟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因此,要辯證地看待匯率變動的影響,保持匯率的基本穩定對一國經濟穩定、對世界金融穩定和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3.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意義
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對人民生活安定、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穩定、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2017·浙江11月學考)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會引起物價上漲。(  )
解析:T 本題考查紙幣的發行規律。
2.(2017·浙江4月學考)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是貨幣特有的職能。(  )
解析:F 本題考查貨幣的基本職能。在貨幣出現以前,普通的一般等價物即可以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因而從歷史發展過程看,該職能并非貨幣特有的職能。
3.(2016·浙江10月學考)比較“商品—商品”和“商品—貨幣—商品”這兩種交換方式,不難看出前者更加便捷。(  )
解析:F 本題考查貨幣的本質。“商品—商品”的物物交換,本身存在諸多矛盾制約商品交換的發展,正因為如此,物物交換才向“商品—一般等價物—商品”發展,促進了商品交換在時空上的分離,最后發展到“商品—貨幣—商品”的商品流通階段,極大拓展了商品交換,方便了商品交換,提高了交換的效率。因此,題中觀點錯誤。
4.(2016·浙江4月學考)同樣數量的美元可以兌換更多的人民幣,說明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跌落。(  )
解析:F 本題考查外匯和匯率。如果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幣的匯率升高;反之,則說明外幣的匯率跌落。
5.(2018·浙江6月學考)小王生日當天,媽媽花98元買了一個蛋糕。這里貨幣執行的職能是(  )
A.價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貯藏手段
解析:選B 本題考查貨幣的基本職能。題干中98元是現實貨幣,屬于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
6.(2016·浙江10月學考)“不需現金,掃碼就行”,這句廣告語道出了“掃碼”成為時尚的一個原因,即“掃碼消費”可以(  )
A.減少流通所需的貨幣量 B.降低支付風險
C.提高消費的便利性 D.增強消費信心
解析:選C 本題考查信用貨幣的作用。“掃碼消費”通過數字貨幣讓結算變得更加便捷,因而成為時尚,故C項正確。A項錯誤,“掃碼消費”只是減少了現金的使用,并沒有減少流通所需的貨幣量。材料說的是“掃碼消費”的便捷性而不是安全性和消費信心問題,B、D兩項不符合題意。
第二課多變的價格
一、影響價格的因素
1.供求影響價格
(1)當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給減少,導致商品短缺時,商品價格上升,出現“物以稀為貴”的現象。
(2)當商品的需求減少、供給增加,導致商品過剩時,商品價格下跌,出現“貨多不值錢”的現象。
2.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價值
價格
區別
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是通過一定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的價值
聯系
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商品的價格變動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但商品的價格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
3.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特別提醒]
①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個別勞動時間和個別勞動生產率沒有直接關系。
②不同商品生產者生產的同一種商品的價值量相同。因為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關系,而與個別勞動生產率和個別勞動時間沒有直接關系。正因為如此,個別生產者不斷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使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生產中處于有利地位。
③某種商品剛上市時價格高,后來價格走低,其根本原因是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一方面,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降低,決定商品價值量下降,決定商品價格下跌;另一方面,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生產的商品數量增加,改變了供求關系,使供求關系趨向平衡甚至供過于求,促使了商品價格下跌。
4.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1)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二、價格變動的影響
1.價格變動對生活消費的影響
(1)商品的價格與其需求量成反比關系。一般說來,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的價格變動對其需求量的影響較小,高檔耐用品的價格變動對其需求量的影響較大。
(3)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不僅受該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而且受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在可以相互替代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會上升,反之會下降,兩者呈同向變動關系;在有互補關系的商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其互補商品的需求量會下降,反之會上升,兩者呈反向變動關系。
2.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調節產量。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生產者獲利減少,生產者會壓縮生產規模,減少產量;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漲時,生產者獲利增加,生產者會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量。
(2)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當一些生產要素之間可以相互替代時,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哪種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生產者就會增加這種要素的使用量;反之就會減少這種要素的使用量。
(3)價格變動對產量和生產要素投入的調節,均是價值規律起作用的體現和結果,均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
1.(2018·浙江6月學考)“物以稀為貴”和“貨多不值錢”兩種現象都反映了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  )
解析:T 本題考查影響價格的因素。“物以稀為貴”說明供小于求,價格上漲,“貨多不值錢”說明供過于求,價格下跌。這兩種現象共同之處都是反映了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
2.(2017·浙江4月學考)小明爸爸的公司采用“機器換人”后,生產效率提高,但單位商品的價值量不變。(  )
解析:T 本題考查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關系。單位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生產該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因而小明爸爸的公司采用“機器換人”后,生產效率提高,但單位商品的價值量不變。
3.(2016·浙江10月學考)一般說來,隨著高速鐵路網建設的不斷推進,長途汽車客運量將呈下降趨勢。(  )
解析:T 本題考查商品的替代關系。高鐵和長途汽車對于人們的出行來說是替代商品關系,隨著高速鐵路網建設的不斷推進,高鐵因快捷舒適等特點使得部分人會選擇高鐵出行,相應的也就分流了長途汽車的客運量,使長途汽車的客運量呈下降趨勢。
4.(2017·浙江11月學考)自2017年9月1日起,中國三大基礎電訊運營商取消國內手機異地漫游通話費和長途通話費(即:國內長途通話與市內通話同價)。如不考慮其他因素,根據這一變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固定電話用戶數會增加
B.手機用戶數會減少
C.手機用戶異地通話、長途通話次數會增加
D.固定電話用戶長途通話次數會增加
解析:選C 本題考查價格變動對生活消費的影響。不考慮其他因素,三大基礎電訊運營商取消國內手機異地漫游通話費和長途通話費,手機無論在何地進行異地通話和長途通話的成本都會降低,撥打這樣的電話的次數會增加,手機用戶數也會相應增加,C項正確,B項錯誤;手機與固定電話互為替代品,因此固定電話用戶數會減少,固定電話用戶長途通話次數也會相應減少,A、D兩項判斷錯誤。
5.(2017·浙江4月學考)隨著二孩政策的落實,勞動力市場上月嫂的工資迅速上漲,月薪達到近萬甚至幾萬元。這表明(  )
A.價值增加,價格上漲    B.價格上漲,需求減少
C.供不應求,價格上漲 D.價格上漲,供給增加
解析:選C 本題考查影響價格的因素。商品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二孩政策的落實,帶來新生兒的增長和月嫂需求的擴大,月嫂供不應求,其勞動力價格即工資就上漲,C項正確。A、B、D三項不符合題意。
6.(2016·浙江10月學考)前些年,張老漢自己挑著小紅薯上集市,100斤最多賣50元;如今,通過兒子的小網店,10斤卻能賣到60元。這一變化表明商品的(  )
A.價值與使用價值不可分割
B.價值實現依賴商品流通
C.價格與供求存在內在聯系
D.交換方式決定商品價格
解析:選C 本題考查價格與供求的關系。張老漢自己到集市賣的時候,集市的需求有限,商品的價格低;通過兒子的小網店銷售,市場擴大,需求擴大,價格也就提高了。材料體現了供求影響價格,體現價格與供求之間存在內在聯系,C項正確切題。A項不符合題意。從歷史發展過程看,沒有出現商品流通時商品的價值也是可以實現的,因而B項說法錯誤。商品的價格由價值決定,交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只能影響商品價格,D項錯誤。
7.(2017·浙江11月學考)2015年,因產能嚴重過剩、價格低迷,我國鋼鐵行業出現全行業虧損。對此,政府在去產能過程中堅持“區別對待、有扶有控”原則實施財政和金融政策:對長期虧損、失去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及落后產能,堅決清理相關財政優惠政策和壓縮退出相關貸款;對市場供應短缺的高端鋼材產品,在研發推廣應用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2016年底,鋼鐵行業實現扭虧為盈,產品結構向好。
結合材料,從“價值規律”角度,簡析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科學性。
解析:本題考查對“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的理解。考生解答時,首先要具體寫出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然后根據材料具體分析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是如何引導企業改善供求關系的。考生在解答本題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失分的情形主要包括: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回答不完整、沒有具體分析材料、不能結合價格變動影響生產進行分析。
答案: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根據這一規律,當商品供過于求時,價格就會下跌,當價格低于價值時,行業就會虧本;反之,價格上升,行業盈利。基于此,政府通過實施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進行宏觀調控,引導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擴大高端產能,改善供求關系,既促使鋼鐵行業扭虧為盈,又優化鋼鐵行業的結構,所以是科學的。
8.(2016·浙江4月學考)近年來,我國蘋果產業的供需發生了一些變化:從需求方面看,消費者對蘋果質量安全的關切與日俱增;從供給方面看,“大路貨”蘋果產量大增,而高品質蘋果卻非常稀缺。這常常讓蘋果生產經營者陷入“價低賣難”的困境,并對蘋果產業發展提出新的要求。
根據材料,運用“影響價格的因素”的知識,指出“大路貨”蘋果“價低”的原因。
解析:本題考查影響價格的因素。根據設問指向和知識限定,結合材料中的“需求”和“供給”方面的信息,調動供求影響價格的知識,具體分析供給和需求的變動對“大路貨”蘋果“價低”的影響。
答案:供求影響價格。“大路貨”蘋果供給過剩,需求下降,供過于求,導致價格下跌。
第三課多彩的消費
一、消費及其類型
1.影響消費水平的主要因素
消費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收入。
(1)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當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對商品和服務的消費總量就越大。收入增長較快的時期,消費增長也較快;反之,當收入增長速度下降時,消費增幅也下降。
(2)居民消費水平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對未來收入預期非常樂觀,預支將來收入的可能性會加大;反之,預期未來有減少收入或者失業的風險時,人們就會節制當前的消費。
(3)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聯系。人們的收入差距過大,總體消費水平會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縮小,會使總體消費水平提高。
[深化拓展] 如何提高消費水平
①影響消費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費水平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大力發展生產力、發展經濟。
②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③消費水平受未來收入預期影響。要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就必須增加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減少其后顧之憂。
④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聯系,收入差距過大,總體消費水平降低。要提高社會總體消費水平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縮小收入差距,關注社會公平。
⑤物價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力。國家要加強宏觀調控,穩定物價。
2.恩格爾系數
(1)含義: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例。
(2)意義:恩格爾系數降低,意味著家庭生活水平提高,家庭消費結構改善。
[特別提醒] 恩格爾系數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例,不是絕對的食品支出數額。食品支出額的增減,并不一定意味著恩格爾系數的增減。
3.消費的類型
(1)按交易方式分
①貸款消費,即通過辦理貸款,預支未來收入進行的消費。
②租賃消費,即通過短期租賃的辦法,不變更商品的所有權,而獲得商品在一定期限內的使用權的消費方式。
(2)按消費目的分
①生存資料消費:滿足較低層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費。
②發展資料消費:滿足人們追求全面發展要求的消費。
③享受資料消費:人們追求身心愉悅的消費。
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消費心理及其影響的消費行為
類別
特點
評價
態度
從眾
心理
消費受別人評價的影響,受別人行為的帶動(仿效性、重復性、盲目性)
利:健康的、合理的從眾心理可以帶動某一產業的發展。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從眾心理對國家和個人均不利
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盲目從眾不可取
求異
心理
追求與眾不同、
標新立異的效果
利:有利于展示個性,推動新工藝、新產品的出現。
弊:要考慮代價,考慮是否得到社會的認可
過分標新立異不可取
攀比
心理
夸耀性、盲目性
弊:是一種不健康的消費心理
不值得提倡
求實
心理
符合實際,講究實惠
是一種理智的消費,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都有利
值得提倡
[特別提醒] 從眾心理與攀比心理有時是結合在一起的,區分兩者關鍵是看消費行為中有沒有“攀比”的因素。
2.做理智的消費者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要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之內進行消費,既不超越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進行超前消費,也不應滯后于自己的消費能力。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避免盲目跟風,避免情緒化消費,避免只重物質消費而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綠色消費是以保護消費者健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綠色消費的核心是可持續性消費。綠色消費的特征和要求是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生活,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分類回收,循環再生;保護自然,萬物共存。
(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艱苦奮斗精神,任何時候都應該發揚光大。
[特別提醒] 堅持適度消費與綠色消費不能簡單等同。適度消費主要是相對于個人家庭收入而言的,強調量入為出,不鋪張浪費;堅持綠色消費,是相對于保護環境而言的,強調消費的對象、方式等要有利于保護消費者健康、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在做題時,不能一涉及適度消費,不鋪張浪費,就同時選擇綠色消費。具體要看材料情境。
1.(2016·浙江4月學考)一般說來,人們預期未來有失業風險就會節制當前消費。(  )
解析:T 本題考查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人們的消費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當人們預期未來有失業的風險時,就會節制當前消費,以應對可能失業對未來生活帶來的風險。
2.(2015·浙江10月學考)恩格爾系數減小,通常表明居民生活水平降低。(  )
解析:F 本題考查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減小,通常表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3.(2018·浙江6月學考)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居民消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也帶來了不同消費觀念的碰撞。對此,我們應堅持(  )
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③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④勤儉節約,緊縮消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選A 本題考查理智消費原則。本題適宜用排除法解答,④中“緊縮消費”的表述錯誤,應該是“艱苦奮斗”,而艱苦奮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并不是緊縮消費,故排除;①②③正確。
4.(2018·浙江6月學考)從2015~2017年浙江省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及其增長情況表中我們可以看出(  )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
33 537元/
7.3%
38 529元/
6.4%
42 046元/
6.9%
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比上年增長
24 117元/
5.4%
25 527元/
3.8%
27 079元/
3.9%
注:數據來自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和人均消費支出增長率均為扣除價格因素后的數據。
①人們消費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收入增加
②社會總體消費水平提高得益于收入差距縮小
③人們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費支出相對也越多
④收入增長較快的時期,消費增長一般也較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D 本題考查影響消費的因素。人們消費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國家經濟發展,而不是收入增加,排除①。由題干表格可以看出,浙江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越快,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增長幅度也越大,說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越多,消費支出相對也越多,③④符合題意。題干與收入差距是否縮小無關,排除②。
5.(2018·浙江4月學考)為了提高英語能力,小明使用信用卡透支98元購買了一本權威詞典。按消費目的劃分,這屬于(  )
A.生存資料消費 B.享受資料消費
C.發展資料消費 D.貸款消費
解析:選C 本題考查消費的類型。題干指向“按消費目的劃分”,小明使用信用卡透支98元購買詞典是為了提高英語能力,屬于發展資料消費,C項正確。A、B兩項雖屬于從消費目的上劃分的消費類型,但不符合題意。D項是從交易方式上劃分的消費類型,不符合題意。
6.(2015·浙江10月學考)近年來,浙江走上了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科學跨越的路子,綠色消費成為風尚。綠色消費的核心是(  )
A.保護消費者健康 B.節約資源
C.可持續性消費 D.減少污染
解析:選C 本題考查綠色消費的核心。綠色消費的核心就是可持續性消費,C項正確;A、B、D三項均錯誤。
課件62張PPT。[備考指南] 本單元介紹了《經濟生活》中貨幣、價格、消費的基礎理論。
本單元的重點考查內容是貨幣的基本職能、信用卡的功能和優點、外匯和匯率、影響價格的因素、價值規律等。
從題型看,本單元各類題型均有考查,主觀題目前考查了影響價格的因素、價值規律的相關知識。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要結合教材,深刻理解偏理論性的考點,如貨幣的基本職能、貨幣的產生與本質、理智消費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安市| 岳阳市| 富源县| 周口市| 汕头市| 武强县| 全州县| 页游| 穆棱市| 安岳县| 叶城县| 华阴市| 江永县| 梅河口市| 余江县| 新乐市| 清原| 嘉祥县| 青海省| 增城市| 瑞丽市| 泗洪县| 新建县| 西畴县| 陇川县| 右玉县| 藁城市| 临海市| 宁安市| 烟台市| 浦江县| 璧山县| 枣阳市| 茂名市| 繁昌县| 奎屯市| 元阳县| 嘉定区| 仁化县| 安国市| 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