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9年浙江學考政治政治新創設計學案:必修①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課件1+學案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9年浙江學考政治政治新創設計學案:必修①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課件1+學案1)

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知考綱·明考情]
知識條目
考試要求
知識條目
考試要求
1.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2)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意義和地位
(3)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
a
b
b
3.國家財政
(1)財政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
(2)財政收入的渠道及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3)財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4)財政收入和支出的關系
b
b
a
a
2.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義
(2)實現社會公平的制度保證和重要舉措
(3)兼顧效率與公平
b
c
c
4.征稅和納稅
(1)稅收的基本特征
(2)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
(3)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4)違反稅法的行為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a
b
c
a
[備考指南] 本單元闡述了社會再生產的分配環境。學考考查的重點是收入分配公平、財政的作用,試題多以文字、圖表等形式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財稅體制改革、個人所得稅的調整,是考試命題的熱點,考生需要特別關注。考生在復習過程中要加強對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等知識點的試題的相應練習
第七課個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1)地位: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在我國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
(2)基本內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之后,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特別提醒] 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當中,但并不是公有制經濟中的所有分配方式都屬于按勞分配。
2.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意義和地位
(1)原因:實行按勞分配,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
①前提:生產資料公有制。
②物質基礎: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
(2)意義和地位
①有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
②是對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3.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
(1)必要性
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讓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
(2)意義
①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
②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動經濟發展。
[深化拓展] 明確按要素分配的六種形式
主要形式
含義(表現)
資本要素
私營企業主生產經營取得的稅后利潤、儲蓄利息、股息和分紅及股票交易收入、債券利息等
勞動要素
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以及私有資本控股的股份制經濟中,勞動者所獲得的工資、獎金、津貼等
管理要素
管理人員憑借其管理才能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參與分配的方式
技術要素
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術取得的收入,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等
信息要素
信息工作者提供信息、解決問題的方案等獲得的收入,如金點子、解決問題的方案等
土地要素
憑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如土地的租金和出讓金、土地使用權益流轉獲得的收益等
二、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義
收入分配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大,要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實現社會公平的制度保證和重要舉措
(1)制度保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重要舉措:增加居民收入,著重保護勞動所得,鼓勵勤勞守法致富,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
(3)另一個重要舉措:要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深化拓展] 區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①初次分配是指企業單位內部的分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初次分配關系主要由市場機制形成,政府通過法律法規和稅收進行調節和規范,不直接干預。
②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政府通過稅收、政策、法律等對收入要素進行再次調節的過程。主要通過稅收、財政提供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轉移支付等調節手段進行。
3.兼顧效率與公平
(1)效率:指經濟活動中產出與投入的比率,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著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
(2)兩者的關系
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②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
(3)正確處理兩者的關系
①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也要防止收入懸殊。
③既要落實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獻精神。
④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1.(2018·浙江6月學考)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有利于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縮小收入差距。(  )
解析:F 本題考查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制度的意義。一方面,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有利于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但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人占有的生產要素不同,客觀上造成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收入就不同,收入差距會擴大而不是縮小。
2.(2018·浙江4月學考)合理確定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  )
解析:T 本題考查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稅收是調節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之一,合理確定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
3.(2015·浙江10月學考)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物質前提。(  )
解析:F 本題考查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4.(2017·浙江11月學考)下表為2013~2016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部分數據。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  )
2013 年
2014 年
2015年
2016年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
8.1
8.0
7.4
6.3
人均GDP實際增速(%)
7.2
6.8
6.4
6.1
A.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基本同步
B.勞動報酬增長和經濟發展基本同步
C.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D.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解析:選A 本題考查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的舉措。根據表中數據可知,2013年至2016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與人均GDP實際增速基本同步,A項正確。B、C、D三項不符合題意。
5.(2017·浙江4月學考)下表為2016年某省居民人均收入主要指標調查數據,從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指標
絕對數(元)
增長(%)
人均可支配收入
38 529
8.4
其中
工資性收入
22 207
7.5
經營凈收入
6 589
6.6
財產凈收入
4 337
6.3
轉移凈收入
5 396
16.7
注:轉移凈收入是和轉移支付相關的收入。
A.人均收入增長加快
B.初次分配中勞動報酬的比重增加
C.多種生產要素參與分配
D.再分配調節效果不明顯
解析:選C 本題考查個人收入分配方式的相關知識。財產凈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獲得的收入;工資性收入和經營凈收入中都包含相關的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獲得的收入,因此,C項結論可以由題中表格推出。表格只反映了某省2016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沒有相關的比較,不能得出A項結論。題干也不涉及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相關比較,不能推出B項結論。轉移凈收入與轉移支付相關,是再分配調節的體現,從表格中16.7%的增長看,效果明顯,D項說法錯誤。
6.(2016·浙江4月學考)下表為近三年浙江省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狀況,出現這些變化的原因可能是(  )
收入增長率
2013 年
2014 年
2015年
可支配收入年增長率(%)
9.6
8.9
8.2
工資性收入年增長率(%)
9.2
8.0
7.0
財產性收入年增長率(%)
1.4
6.9
12.9
①居民收入增速下降
②勞動報酬在再分配中比重提高
③經濟增長速度放緩
④居民投資渠道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D 由表格中的可支配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年增長率的逐年下降可以推測出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由財產性收入年增長率的逐年增長可以看出居民投資渠道可能在增加,③④正確。材料列舉了幾項具體的收入年增長率的變化,并不能從中得出居民收入增速下降的結論,①不符合題意。勞動報酬屬于初次分配,②說法錯誤。
7.(2016·浙江10月學考)貫徹共享發展理念,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網,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從根本上說(  )
A.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B.要加大財政投入
C.要統籌城鄉發展 D.要完善轉移支付
解析:選A 本題考查促進社會公平的措施及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要促進社會公平,必須要提高經濟效率,從根本上說也就是要大力發展生產力,這樣才能為促進社會公平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A項正確。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
第八課財政與稅收
一、國家財政
1.財政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
國家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1)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2)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2.財政收入的渠道及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1)渠道:稅收收入、利潤收入、債務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稅收是國家籌集財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
(2)主要的影響因素
①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
②財政收入還受分配政策的制約。
3.財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經濟建設支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債務支出。
4.財政收入和支出的關系
(1)財政收支平衡:當年的財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財政盈余:當年的財政收入大于財政支出的部分。
(3)財政赤字:當年的財政支出大于財政收入的部分。
[特別提醒] 
①財政收入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財政收入的多少必須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綜合考慮,在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穩步增長的基礎上,實現企業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②財政赤字對經濟發展有弊還是有利,關鍵要看財政、信貸能否實現綜合平衡。如果銀行信貸具有較強的承受能力,財政、信貸能夠實現綜合平衡,財政赤字就不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危害。
二、征稅和納稅
1.稅收的基本特征
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這是稅收區別于其他財政收入的主要標志。
[特別提醒] 
①稅收的無償性是相對的,國家不直接對納稅人付出任何代價,但作為權利主體,每位納稅人都享受到國家提供的各種服務。
②稅收的固定性不等于稅收是永遠不變的。稅收是國家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國家可以對稅種、征稅對象、納稅人、稅率及具體征管制度進行調整。
2.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
比較增值稅與個人所得稅
增值稅
個人所得稅
含義
以生產經營中的增值額為征稅對象的一種稅
國家對個人所得征收的一種稅
征稅
對象
增值額
個人所得
納稅人
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
①在我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從我國境內外取得所得的個人。
②在我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而從我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
計算
方法
商品銷售額乘以稅率減去上一環節已繳稅金
按應稅項目不同,分別實行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
作用
①有利于避免重復征稅,防止偷漏稅行為。
②有利于促進生產的專業化和體現公平競爭。③有利于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
①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②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3.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1)原因
①從稅收的地位看,稅收收入是國家財政收入的最重要的來源。
②從稅收的作用看,稅收為國家存在和發展提供物質保障。
③從我國稅收的性質看,在我國,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國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質決定了公民必須依法納稅。
④從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看,公民在享受國家提供的各種服務的同時,必須承擔自覺誠信納稅的義務。
(2)要求
①增強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意識,自覺依法誠信納稅,積極行使納稅人權利。
②公民要增強對國家公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監督意識,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征管和使用,對貪污和浪費國家資財的行為進行批評和檢舉,以維護人民和國家的利益。
4.違反稅法的行為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1)違反稅法的行為
闡釋
偷稅
納稅人有意違反稅法規定,用欺騙、隱瞞等方式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
欠稅
納稅人超過稅務機關規定的納稅期限,沒有按時繳納而拖欠稅款的行為
騙稅
納稅人用欺騙方法獲得國家稅收優惠的行為,主要指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和騙取稅收減免
抗稅
納稅人以暴力、威脅等手段拒不繳納稅款的行為
(2)違反稅法的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稅務機關在追繳稅款的同時,要加收滯納金甚至并處罰款,觸犯刑法的還要由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1.(2017·浙江11月學考)國家合理的分配政策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  )
解析:F 本題考查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分配政策會對財政收入產生影響,但影響財政收入的基礎性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
2.(2018·浙江6月學考)從2018年5月1日起,我國下調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減輕企業稅負,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進技術改造。這主要是為了(  )
A.增加財政收入      B.調節個人收入分配
C.防止偷稅漏稅 D.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解析:選D 本題考查增值稅的意義。增值稅稅率下調會減輕企業稅負,從暫時看不利于增加財政收入,排除A項。調節個人收入分配是個人所得稅的作用,排除B項。C項也是增值稅的一方面作用,但這是直接作用,不選。由題干可知,我國下調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減輕企業稅負,鼓勵企業推進技術改造,這有利于促進國民經濟轉型升級,D項符合題意。
3.(2017·浙江4月學考)2016年,國家全面推進脫貧攻堅,投入專項扶貧資金超過1 000億元;提高低保、優撫、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為1 700多萬困難和重度殘疾人發放生活或護理補貼。這里體現的國家財政作用有(  )
①決定資源配置 ②改善人民生活
③促進社會公平 ④平衡總供給和總需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選B 本題考查財政的作用。題干反映國家財政在扶貧、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支出,體現出財政具有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②③正確。
4.(2016·浙江10月學考)2015年中央安排財政赤字1.5萬億元,2016年提高到2.18萬億元。這意味著我國(  )
①社會總需求增長 ②社會總供給下降
③國債規模擴大 ④信貸總量縮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選D 本題考查財政收入和支出及其關系。從題意看,相對于2015年,2016年我國財政赤字擴大。這意味著財政收入小于支出,要彌補赤字,就需要增發國債,而國債發行取得財政收入后是要支出的,這樣就會形成社會購買力,從而擴大社會總需求,①③正確切題。②④不符合題意。
5.(2016·浙江4月學考)國務院決定,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并提出“營改增”要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以推動產業轉型、結構優化。這一改革(  )
①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實現國家職能
②通過運用財政政策,調節宏觀經濟
③有利于避免重復征稅,降低生產成本
④通過調節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選B 本題考查財政作用、增值稅相關知識。“增加財政收入”不符合實際,①不選。題干涉及的是“營改增”,體現了財政政策對宏觀經濟的調節,也有利于發揮增值稅的作用,②③符合題意。④是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意義,不選。
6.(2015·浙江10月學考)2012 年以來,我國財政收入總量持續增長,而增速下降。產生這一現象的基礎性因素是(  )
A.經濟發展狀況 B.分配政策調整
C.企業所得稅減免 D.營業稅改增值稅
解析:選A 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二者是根與葉、源與流的關系。2012 年以來,我國財政收入總量持續增長,而增速下降,與我國經濟發展增速下降的狀況密切相關,A項正確;B、C、D三項均不是基礎性因素,排除。
7.(2018·浙江4月學考)隨著全國小康社會的來臨,我國城鄉居民對優質糧食的需求迅速增長;由于優質糧食生產、銷售等方面的諸多困難,糧食供給一直存在優質品比率低的結構性問題。由此導致優質糧食價格上漲。基于此,我國從2017年開始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通過中央財政投入,鼓勵各級地方政府配套,支持優良品種開發、制定質量認定標準、暢通銷售渠道、重點支持一批產糧大縣、建立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產后服務體系等,提高優質糧食產品比率,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
結合材料,運用“國家財政”的相關知識,說明我國財政支持“優質糧食工程”對資源配置的意義。
解析:本題要求用“國家財政”的相關知識解答,并要求寫出財政促進資源配置的意義。根據材料可知,財政資金投入和支持,有利于優良品種的開發,促進農業發展;同時,重點支持一批產糧大縣、建立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產后服務體系等,有利于促進資源合理配置。解答時要注意從意義角度分析,切忌只籠統回答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不結合材料分析。
答案: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中央財政投入、鼓勵各級地方政府配套,有利于彌補優質糧食生產所需資金的不足;財政支持優良品種開發、暢通銷售渠道等引導各種資源向優質糧食生產集中,有利于促進農業生產資源的合理配置。
課件45張PPT。[備考指南] 本單元闡述了社會再生產的分配環境。學考考查的重點是收入分配公平、財政的作用,試題多以文字、圖表等形式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財稅體制改革、個人所得稅的調整,是考試命題的熱點,考生需要特別關注。考生在復習過程中要加強對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等知識點的試題的相應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化县| 同心县| 理塘县| 同仁县| 芷江| 太康县| 邢台市| 许昌县| 冷水江市| 锡林郭勒盟| 贵阳市| 毕节市| 揭西县| 阿鲁科尔沁旗| 铜梁县| 肥城市| 侯马市| 昭苏县| 新田县| 冀州市| 郁南县| 隆化县| 鹤峰县| 隆林| 平和县| 康定县| 治多县| 新晃| 宁城县| 桓台县| 九台市| 兴城市| 阿尔山市| 宁化县| 吉林省| 神木县| 庆安县| 株洲县| 蛟河市| 安丘市| 平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