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知考綱·明考情]知識條目考試要求知識條目考試要求1.社會發展的規律(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2)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規律(3)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cca3.價值與價值觀(1)人的價值及其評價標準(2)價值觀及其導向作用ab2.社會歷史的主體(1)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2)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bb4.價值的創造與實現(1)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2)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3)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bbb[備考指南] 本單元包括社會歷史觀、人生價值觀兩方面內容。本單元試題多以判斷題、選擇題、主觀題的形式出現,常以現實熱點材料為背景,重點考查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規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價值觀及其導向作用、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等考點第十一課尋覓社會的真諦一、社會發展的規律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角度闡釋含義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內容是物質生活資料生產方式。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類社會中各種精神生活現象的總稱辯證關系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各種各樣的社會意識,歸根到底都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有不完全同步性,社會意識有時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特別提醒]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包括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社會存在的狀況決定社會意識的狀況、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等情形。2.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規律(1)含義①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②普遍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在任何社會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2)原因①這兩對矛盾及其運動制約著其他各種社會矛盾的存在和發展,決定著社會的進程、性質和面貌,推動著人類社會從一種形態向另一種形態的轉變。②兩對基本矛盾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生產方式發展和變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在內的整個社會形態發展和變革的根本原因。[特別提醒]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兩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其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更為基本的矛盾。3.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1)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2)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①在階級社會: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②在社會主義社會: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深化拓展] 社會存在、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之間的內在關系二、社會歷史的主體1.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1)內容: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既包括普通個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勞動群眾是人民群眾的主體部分。(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表現: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2.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1)內容①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②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2)原因: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并成功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深化拓展] 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決定力量問題①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②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斗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③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和主力軍——人民群眾。1.(2017·浙江4月學考)現階段,不尊重知識與人才的觀念仍然存在,并影響著經濟社會發展。這表明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解析:T 本題考查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集中表現在優秀先進的社會意識能促進社會存在的發展,落后腐朽的社會意識會阻礙社會存在的發展,題意體現了落后的社會意識阻礙社會存在的發展。2.(2016·浙江10月學考)社會發展是在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和不斷解決中實現的。( )解析:T 本題考查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題中的說法正確。3.(2016·浙江4月學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解析:T 本題考查社會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4.(2018·浙江4月學考)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確定為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的指導思想,對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具有規范、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這表明( )①物質生活資料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的最主要內容②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③適合先進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推動社會進步④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選B 本題考查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笆龑萌珖舜笠淮螘h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確定為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的指導思想”,體現了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這一思想對“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具有規范、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體現了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將該思想載入憲法并被確立為指導思想,體現了適合先進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推動社會進步,②③④正確。①不符合題意,排除。5.(2017·浙江11月學考)中華各民族經過遷徙、雜居、通婚和其他各種形式的不斷交流,逐漸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這表明(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B.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C.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解析:選A 中華各民族經過不斷地交流,逐漸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說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A項正確,D項錯誤。B、C兩項與題意無關。6.(2017·浙江4月學考)2017年,浙江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從服務、政策、制度、環境等方面優化政府供給,實現“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達到百姓、企業和政府共贏。這一改革( )①彰顯人民主體地位②堅持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③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上層建筑變革的要求④符合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選A 本題考查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以及人類社會基本矛盾。浙江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屬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上層建筑的調整和完善,便利了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體現出對人民群眾社會歷史主體地位的尊重,是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要求,①②③正確。④不符合題意。7.(2016·浙江4月學考)從明星涉毒到路邊猜瓜子詐騙,因“朝陽群眾”舉報而被警方處理的案件不勝枚舉。近日,一支名為“武林好大媽”的隊伍在杭州武林街道成立,數千位好大媽分布在各個社區,成為杭州版的“朝陽群眾”。這佐證了( )①人人都是歷史的推動者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③人民群眾的動機、目的決定了歷史發展④堅持群眾路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選D 本題考查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①中“人人”的說法錯誤。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但不能說人民群眾的動機、目的決定了歷史發展,③錯誤。材料中提到“朝陽群眾”和“武林好大媽”對社會治安等方面的貢獻,說明了人民群眾推動了社會的進步,體現了②中的觀點。④符合題意。8.(2018·浙江6月學考)每個時代會有每個時代的英雄,和平年代同樣需要發揚英雄精神。革命戰爭年代,沂蒙老區涌現出了全國聞名的模范群體“沂蒙六姐妹”,以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積極擁軍支前?,F在,這片紅色的熱土又養育出了“沂蒙扶貧六姐妹”,她們開網店、辦公司、做義工,勇于進取、忘我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帶領群眾行進在脫貧奔小康的征途上,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耙拭煞鲐毩忝谩钡南冗M事跡及其精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扶貧隊伍,增強了老區人民脫貧的信心,形成了“社會各界自愿扶貧、貧困群眾自主脫貧”的良好局面。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分析和平年代同樣需要發揚英雄精神的原因。解析:本題考查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作答本題,先從原理上闡述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然后分析和平年代需要什么樣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發展有什么作用。答案: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每個時代的英雄精神都是對自己時代的反映。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革命戰爭年代為了革命勝利需要發揚英雄精神;和平年代,為了更好地推進現代化建設同樣離不開發揚英雄精神。第十二課實現人生的價值一、價值與價值觀1.人的價值及其評價標準(1)人的價值: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社會、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2)評價標準: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歸根到底是看他的貢獻。人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有物質貢獻也有精神貢獻,評價不能只看物質貢獻;人的貢獻可以是對某個人或某個集團的貢獻,但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2.價值觀及其導向作用(1)價值觀的含義: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會形成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就是價值觀。(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導向作用,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導向作用。一方面,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價值觀不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就不同。另一方面,價值觀影響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選擇正確,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選擇錯誤,就會遭到失敗。②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一個人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指導下進行的。價值觀不同,人們在面對公義與私利、生與死等沖突時作出的選擇也不同。[特別提醒] 價值觀屬于社會意識,有性質區分,不同性質的價值觀所起的導向作用不同,要注意觀念或結論前后的邏輯一致性。如不能說“價值觀起積極導向作用”等,否則就會出現邏輯問題,造成錯誤。二、價值的創造與實現1.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1)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2)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2.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1)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人在實踐活動中實現自己價值的時候,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2)要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個人的價值。社會發展是個人發展的基礎(個人離不開社會);社會發展也離不開個人發展(社會離不開個人);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深化拓展] 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因而每個人要實現價值都離不開他人和社會,也需要利用他人和社會提供的各種條件。二是要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個人與他人、集體、社會的相互關系中,既利用他人、集體和社會為自己提供的各種條件,又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他人實現人生價值、為集體和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3.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1)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2)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3)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1.(2018·浙江4月學考)人的價值就在于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社會、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解析:T 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社會、他人和自己的需要。2.(2016·浙江10月學考)一個人的價值,主要在于贏得多少榮譽,而不在于占有多少財富。( )解析:F 本題考查人的價值及其評價標準。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對一個人價值的評價歸根到底是看他的貢獻,而不在于他從社會中獲得的回報(包括物質財富和精神榮譽)。3.(2018·浙江6月學考)“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的學者、偉大的哲人、卓越的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的、真正偉大的人物”。馬克思的這一論斷揭示了( )①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創造美好人生的根本途徑②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然要求?、蹣淞⒄_的價值觀,是走好人生道路的主觀條件?、苋嫣岣邆€人素質,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要前提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選A 本題考查人生價值的實現。由選項四選三的組合特點,可知排除一個錯誤項即可,④表述錯誤,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要前提,排除。①②③表述正確且符合題意。4.(2017·浙江11月學考)2017年9月26日,“圓夢中國人”全國百姓宣講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來自不同領域的先進人物,用一個個真實的事例,展示了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業績,生動詮釋了為實現中國夢砥礪奮進的崇高價值追求和寶貴精神品格。他們的事跡啟示我們( )①只有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才能實現價值②只有在勞動與奉獻中才能創造價值③只有犧牲自我才能走向成功④只有滿足自我才能實現人生價值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選A 先進人物的事跡啟示我們,必須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才能實現價值,必須在勞動與奉獻中才能創造價值,①②正確。實現人生價值,既要為社會作出貢獻,又要實現自我價值,并不是要完全犧牲自我,也不是只滿足自我,③④錯誤。5.(2017·浙江4月學考)漫畫《整改之后》(作者:夏明)諷刺( )①只求表面的形式主義 ②生搬硬套的教條主義③弄虛作假的欺騙行為?、軣o所作為的消極態度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解析:選C 本題考查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漫畫反映了整改前的兩個小煙囪變成整改后的一個大煙囪,廢氣的排放量并未減少,這是錯誤價值觀導向下的只求表面的形式主義做法,是弄虛作假的欺騙行為,①③符合漫畫寓意。②④不符合漫畫寓意。6.(2016·浙江4月學考)漫畫《幸?!?原作者:畢傳國)啟示我們( )A.為了個人幸福,可以犧牲大家的幸福B.為了大家的幸福,就得犧牲個人幸福C.要在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幸福D.要在追求個人幸福前提下兼顧大家的幸福解析:選C 本題考查實現人生價值。本幅漫畫的題目是《幸福》,畫中每個人都有蘋果,再配上恩格斯的話,告訴我們個人幸福和大家的幸福不可分割,A、B兩項錯誤,不選。漫畫的寓意旨在告訴我們不為他人和社會奉獻的人,永遠不可能擁有幸福,啟示我們要積極投身到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去,要在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的價值,實現個人幸福,C項符合題意。D項說法錯誤,不選。課件47張PPT。[備考指南] 本單元包括社會歷史觀、人生價值觀兩方面內容。本單元試題多以判斷題、選擇題、主觀題的形式出現,常以現實熱點材料為背景,重點考查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規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價值觀及其導向作用、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等考點物質精神反映不完全同步性推動作用阻礙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必修④ 第四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doc 第四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