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新時代新征程——經濟建設譜新篇★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認為:一年來宏觀調控目標較好完成,三大攻堅戰開局良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力度加大,穩妥應對中美貿易摩擦,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同時,要看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善于化危為機、轉危為安,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綠色發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變壓力為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2019年4月,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一帶一路”是開放的合作平臺,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是中國同世界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的陽光大道。★四大國家級區域發展戰略(1)“京津冀協同發展”最早由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4年2月在北京提出,其核心在于“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北京作為首都,城市人口經濟密集,城市功能結構日漸臃腫龐大,而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地緣相接,文化、歷史淵源深厚,擁有互相融合、協同發展的基礎,因此“京津冀一體化”概念順勢而出,通過三地協同發展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帶動北方腹地區域發展。(2)“長江經濟帶”由上世紀80年代“長江產業密集帶”的概念發展而來,最初只提出以長江流域若干超級城市或特大城市為中心,通過其輻射作用和吸引作用連接各自腹地的大中小型城市和廣大農村組成的經濟區。2016年9月中央印發《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旨在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托,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帶動長江流域及周邊地區高速、高質量發展。(3)“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概念由民盟中央于1990年報送中共中央的《關于建立長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的初步設想》一文中提出。長三角區域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的重要引擎,長三角的概念和空間范圍從1982年起便不斷變化擴展,到2018年演變成為以上海為龍頭、34個城市組成的城市群。2018年,印發《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將支持“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發展。(4)“粵港澳大灣區”從學術界討論到地方政策考量,再到國家戰略提出,歷經20余年。1994年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提出對標舊金山建設深港灣區,20世紀初廣州提出依托南沙港對標東京灣區。2009年10月,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提出共建珠江口灣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雛形。2016年《十三五規劃》和《關于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廣州、深圳攜手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并于2019年2月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歷史與社會》部分4.描述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了解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5.概述中國地形、氣候和主要河流(長江、黃河)的基本特征6.描述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特征,比較人們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特點7.比較世界典型區域的自然、人文環境特點8.能夠從不同類型的地圖和圖表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9.運用各種不同的地圖和圖表,描述區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36.描述我國自然資源的分布特點和開發利用情況37.描述我國主要的環境問題以及解決的途徑38.列舉實例,分析區域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特點,理解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的思想和方法39.綜述人口、資源與環境的關系,理解只有三者協調發展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道德與法治》部分28.知道我國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了解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29.知道新時代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懂得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30.了解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31.知道鞏固和發展國有經濟的重要性,理解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32.懂得我國必須堅持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努力實現共同富裕33.從多個角度,結合實例說明我國堅持改革開放的重要性34.結合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實踐,說明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現實意義44.了解我國新時代面臨的發展契機與風險挑戰45.懂得我國必須堅持合作共贏,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一.我國的疆域1、半球位置:我國位于東半球、北半球2、緯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溫帶,小部分在熱帶北回歸線穿過中國大陸南部和臺灣島(自西向東: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臺灣省)3、海陸位置我國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東部瀕臨太平洋,西南臨近印度洋,西部和北部深入內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4、中國地理位置的特點及優勢 特點:海陸兼備優勢(意義):(1)東部瀕臨海洋,氣候濕潤,有利于農業生產;沿海有許多優良的港灣,有利于與各國海上往來和發展海洋事業。(2)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通過陸上交通可與中亞、西亞、歐洲各國直接往來。二.描述區域特征三.我國的四大地理分區1.劃分依據我國國土遼闊,自然環境差異顯著。綜合各種自然地理要素,如氣溫、降水和地形等2.四大區域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我國的基本經濟結構 公有制經濟 國有經濟 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集體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 個體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經濟增長、繁榮市場、方便人民生活、解決就業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私營經濟 外資經濟 五.改革開放的重要性1.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2.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或關鍵抉擇),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健一招。3.改革開放使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已成為社會共識。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角度一 例舉 表現 說明類1.如何理解2019年是“關鍵之年”?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按照“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我國將在建黨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打好三大攻堅戰體現了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增進民生福社變式:體現了黨和政府堅持的發展思想是什么?以人民為中心3.結合背景掃描,分析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哪些挑戰?(1)外部環境復雜嚴峻:①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人民的收入不斷增長,使企業勞動力成本上升。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傳統制造企業將工廠遷往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地區,“中國制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轉型升級。②國際上局部地區持續動蕩,恐怖主義持續蔓延,一些國家因政府更選而導致政策法規發生變化,中美經貿摩擦…這些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給中國“走出去”發展戰略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挑戰。(2)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受全球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中國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和不少困難,幾十年高速發展所積累的一些矛盾與風險也逐淅暴露出來,急需得到穩妥處理與解決。角度二 原因 意義 影響類1.從新時代主要矛和經濟新常態角度談談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1)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得感,車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2)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常態,已山高連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深入推進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推動經濟健康發展。角度三 做法 建議 啟示類聯系背景掃描,談談如何化危為機、轉危為安。(1)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把提升發展質量放在首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將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3)深化改革開放,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全球規則的制定,推動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4)堅持黨的領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5)我們要抓住機遇,勇于創新,審時度勢,順勢而為,贏得主動。面對成績,要有憂患意識;面對困難,我們要增強信心,運用自身的智慧,將國難和挑戰轉化為發展的動力和契機,開創新的局面。二.“一帶一路”建設角度一 例舉 表現 說明類1.馬可?波羅在中國游歷17年后,從泉州出發,經海上絲綢之路回到威尼斯。請設計一條從泉州港出發到達威尼斯的最短航線。泉州→臺灣海峽→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威尼斯2.請列表比較兩地的氣候、主要人種。城市 氣候 主要人種泉州 亞熱帶李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黃色人種威尼斯 地中海氣候,夏李英熱千燥,冬李溫和多雨 白色人種3.“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了我國怎樣的基本國策?符合當今世界的哪一基本特征?基本國策:對外開放。基本特征:經濟全球化4.從“一帶一路”倡議中我們可追湖到我國古代對外交往的史實有:西漢:張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元朝:海上絲期之路繁盛。明朝:鄭和下西洋它們的共同意義: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5.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國內背景分別是什么?(1)國際背景: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ー;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越來越強勁。(2)國內背景:改革開放極大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カ,極大增強了社會發展活カ,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若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角度二 原因 意義 影響類1.新疆被定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原因(1)地理位置優越:位于我國西北部,深居內陸,國界線沒長,鄰國眾多,有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烏魯木齊是中亞地區重要的進出口貿易集散地。(2)交通便捷:通過陸上交通可與中亞、西亞、歐洲各國直接往來,新亞歐大陸橋經過,有完備的公路、鐵路和航空立體交通網等。(3)能源豐富:地下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4)旅游資豐富:“三山失兩盆”的地形,風光通,民族風情獨特,歷史悠久(5)戰略優勢:我國正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區域發展戰略。(6)歷史角度:新疆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處,新疆綠洲為絲綢之路上往的商旅提供寶貴的水和食物,自古以來是東西方文明的交匯地帶等(注意:一般要結合材料進行有針對性地解答。)2.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原因有哪些?(“一帶一路”建設有何積極意義?)(1)時代潮流角度:和平、發展、合作、共的時代湖流越來越強勁。“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了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促進和平與發展,實現合作與共贏。(2)經濟全球化角度: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ー。“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改善各國人民的生活,方便各國人民購買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產品,促進各國經濟的發展。(3)人類命運共同體角度: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面對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能置身事外。采取共同行動,承擔共同責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成為各國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必然選擇。“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4)合作共贏角度:中國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一直堅持合作共贏的理念,主張在全球發展中要集思廣益、各施所長、各盡所能,讓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個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中國與世界各國分字發展機遇,共享發展成果。(5)區域發展的角度:因地制宜、優勢互補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則.“一帶一路”建有利于沿線國家和地區發揮出各自的優勢,積極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6)國內意義角度:“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擴大我國的對外開放,促進沿線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貫徹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原則,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圓結,保障國家安全。角度三 做法 建議 啟示類我國如何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1)重視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設一個繁榮的世界。(2)充分考慮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實際利益,互信互利,取長補短。(3)尋求共同增長點,努力探索與建立新型發展合作機制。(4)以中國的發展為引挙,帶動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共同發展。(5)堅持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原則,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6)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與交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角度一 例舉 表現 說明類1.京津冀的氣候類型、所處地形區、地理區域、地區:(1)溫帶季風氣候。(2)華北平原。(3)北方地區。(4)東部地區2.請根據上圖,說說京津賈地區的地理位置及主要的地形類型。(1)地理位置:西倚太行山脈,東臨渤海(2)地形類型:以平原、山地為主。3.河北是京津的“米袋子”“菜籃子”。試從地形、氣候角度分析河北的宜農條件。(1)地形:地處華北平原,地平坦,土壤肥沃(2)氣候: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合農作物生長4.人民解放軍解放北京、天津的戰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平津戰役角度二 原因 意義 影響類京津冀地區是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地區,請分析原因。為此,我國實施了哪一工程?(1)自然原因:位于北方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季風不穩定性、導致降水不穩定,有的年份出現早災等。人文原因:人口密集并日益增長、經濟快速發展,對水資源需求增加;水體污染問題、水資源利用不合理、浪費損失嚴重等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2)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角度三 做法 建議 啟示類1.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何意義?(1)有利子京津冀地區更好地發揮各地優勢,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2)有利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2.結合“背景掃描”,從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則角度分析如何推進京津協同發展。(1)堅持“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原則;(2)因地制宜地考慮京津冀各地的特點,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實現區域持續健康發展;(3)要更好地發揮京津冀各地的優勢,開展京津冀地區之間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如北京為天津和河北提供產業、技術,天津為北京提供工業最終品和高技術產品,河北為北京提供資源、初級產品,勞動、農副產品;天津為河北提供產業、技術,河北為天津提供資源、勞動和初級產品3.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最終實現“1+1>2、1+2>3”的效果。這對當前現代化建設有何啟示?(1)要堅持“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原則,要史好地發揮各地的優勢,積極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2)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要孕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四.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角度一 例舉 表現 說明類1.長江干流依次流經的地形區:青藏高原、云責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長江干流流經的省級行政區: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2.長江是一條多彩的景觀帶,有“黃金旅游線”之稱。請列舉幾處景觀進行介紹。(1)發源地一各拉丹冬雪峰:冰雪覆蓋,冰塔林立,融化的冰川孕育了長江(2)古代水利工程一一都江堰:歷經2000多年的淪桑歲月,至今仍屹立于岷江中游,對成都平原的灌溉、防洪起著重要作用(3)著名峽谷一一虎跳峽:兩岸雪山對峙,峽谷深邃,水流湍急,與狹窄河段上巨大的落差,共同構成了一幅壯觀的畫面3.長江見證了近代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請舉例說明。(1)鴉片戰爭戰敗后:1842年8月,英軍艦船闖入南京長江江面,清政府求和,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開放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第二次片戰爭戰敗后: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増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通航。外國侵略勢力深入到長江中下地區(2)甲午戰爭戰敗后:與日本訂《馬關條約》,開放重慶等為通商口岸,外國侵略勢力深入到長江中上游地區。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4)19世紀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英國強占長江流域為其勢力范圍。4.長江經濟帶中的諸多城市都曾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記,請舉例說明(1)武昌: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式昌發動起義,各地紛紛響應,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清朝統治迅速崩潰。(2)南京:1842年,中英答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十等親均《南京條的》:1858年簽訂《天津條約》,南京被追成為通商口岸:1912年元旦,中國第一個共和制政府——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于23日占領向京,結來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其殘余勢力退守臺灣。(3)重慶:1895年打《馬關條的》,開放重慶為通商口岸;1945年8月,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去重慶談判,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汀了《雙十協定》。(4)上海: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上海成為近代最早被迫開放的通商ロ岸之一;1865年洋務派在上海創辦了規模最大的近代軍工企業一一江南制造總局;1872年,洋務派創辦的最大民用エ業一一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新文化運動興起;1920年,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誕生;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變;1937年8~11月,“淞滬會戰”;等等。5.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具有哪些得天獨厚的自然與人文條件?(1)自然條件:①長江千流江闊水深,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可以四季通航,是中國最重要的內河航運大動脈;②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雨熱同期,氣候宜人,提供了有利于生產和生活的優越條件(2)人文條件:交通便利、エ農業發達、城市密集、科技發達、人力資源豐富等變式: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結構完善、實力最為雄厚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這得益于當地怎樣的自然與人文條件?(1)自然條件:長江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河湖眾多(2)人文條件: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大、城鎮分布密度最高、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海陸交通便利;開發歷史悠久;教育、科技發達,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6.長三角地區的概況地理位置: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與長江流域的結合部地理區域:南方地區地區:上海、浙江、江蘇一一東部地區;安徴一一中部地區優勢條件自然條件:①平原廣,地勢平坦,土壤肥沃;②亞熱帶季風氣候,夏李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而、雨熱同期③河湖眾多,水網密布,水源豐富人文條件:①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大、城鎮最為集中、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②海陸交通使利;③開發歷史悠久;④工業基礎雄厚;⑤教育,科教發達,技術力量單厚,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生產特色農業:種植睡到,養殖魚蝦工業:是我國結構完善,實力最為雄厚的綜合性工業基地角度二 原因 意義 影響類1.為什么長江有“黃金水道”之稱?因為長江千流江闊水深,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可以四季通航,是中國最重要的內河航運大動脈2.請分析長江成為“黃金水道”(航運價值高)的自然原因(1)地形:長江中下游流經平原地區,水流平緩,江闊水深。(2)氣候: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水流量大,1月均溫高于0℃,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可四季通航3.長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一河段?請說明原因。上游。上游流經第一、二級階和第二、三級階梯交界處,地勢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4.列舉一項與比相關的重大資源調配工程,并說說有何意義。(1)工程:“西電東送”(2)意義:不僅帶動了西部地區的資源開發,還滿足了東部地區的能源需求,同時促進了東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5.下圖反映了我國怎樣的地勢特征?請說說這一地勢特征對我國產生的影響。(1)地勢特征: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級降低,大致呈三坂階梯(2)影響①對河流:使許多河流自西向東流;階梯交界處落差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②對地形:因平原多為河流沖積而成,故我國平原多分布在東部地區③對氣候:有利于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使東部地區氣候宜人④對交通:東流的大河溝通了東西交通,便于沿海和內陸之間的聯系⑤對人口分布:使人口集中分布在東部地區,呈東密西疏的特點6.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有何意義?(1)有利于進一步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的空間布局,有利子我國高起點推進和深化新一輪改革開放,有利于發揮長三角地區在浙一輪改革開放中的示范和引領作用。(2)有利于長三角各地區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3)有利于更好地優化配置資源,提高整體的黨爭力;有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城鎮化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7.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有何意義?(1)奮斗目標角度:有利于推動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發展,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利于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有利于保護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有利于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永續發展。(2)區域經濟角度:有利于促進東中西部地區更好地發揮各自的優勢,積板開展區域作,實現互利共贏。(3)對外開放角度:有利于推進“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一對外開放格局,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角度三 做法 建議 啟示類1.從區域發展的角度談談浙江該如何更好地在長三角一體化中發揮作用。(1)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因地制宜地考慮本省的特點,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實現區域持續健康發展。可以發揮生態環境好的優勢(浙江是“兩山”理念的發源地),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可以發揮數字經濟發展迅猛的優勢(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水久會址在浙江烏鎮,阿里巴巴總部在浙江杭州等),大力發展互聯網經濟,成為“數字長三角”建設的重要倡導者、推動者。(注意:一般要結合材料進行有什對性的解答。)(2)遵循優勢五補的原則,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開展區城合作,實現互利共贏2.如何更好地推進長三角一體化戰路?(1)遵循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原則,在發揮自身優勢(優勢雪根據材料概括)的同時,開展區城合作,實現互利共贏。(2)上海發揮跨領城,跨區城的輻射效應,帶動長三角其它地區的發展(3)推進市場的一體化,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同時發揮政府的作用,在政策上給子支持(4)推進交通的一體化,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在時空上縮短長三角各地區間的距離等。3.請從“區域經濟發展”角度,談談應如何推進長江上、下游地區之間的協同發展。(1)遵循“因地制宣、優勢互補”的原則(2)因地制宜:長江下游地區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資金雄厚、技術先進、人才眾多,可大力發展綜合性工業基地、高科技產業;上游地區有豐富的能源資源、秀美的山川、獨特的民族風情等,可開發能源工業、旅游業(3)優勢互補:長江下游地區可從上游地區引進能源資源,如西電東送;上游地區可從下游地區引進資金、技術、人オ。上游地區和下游地區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五.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角度一 例舉 表現 說明類1.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特色(1)自然環境地理位置:位于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下游,吡鄰港澳地區,三地陸路相通、水路相連,與東南亞隔南海相望區域地位: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地理區域:南方地區地區:東部地區地形:平原廣闊,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而,冬季溫和少雨。熱量充足,降水豐沛,農作物全年都能生長河湖:河湖眾多,水網密布,水資源豐富(2)人文特色生產特色:①農業發達: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底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如令,珠江三角洲地區已建設成為現代化農業基地。花卉種植業發達,廣州擁有全國最大的花卉批發市場。農產品除了滿足本地居民消費外,還大量銷往港澳地區;②制造業和對外貿易發達:是亞洲乃至世界的信息產品制造業基地和出口基地,被譽為“世界工廠”。地區及特點:東部地區;人口稠密,自然條件倪越,港灣眾多,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科技教育水平較高,位子中國改蘋開放的前沿地帶,經濟發展程度高2.珠海、珠江三角洲在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分別扮演著怎樣的角色?(1)珠海是我國在1980年最平設立的5個經濟特區之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試驗田;(2)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3.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有一系列的創新,創下多個“世界之最”,反映我國怎樣的科技國情?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我國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4.港珠澳大橋建設者身上體現了怎樣的民族精神?這對我們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有什么啟示?(1)體現了以愛國主又為核心的團結統一、勤勞勇敢、自強不的偉大民族精神(2)啟示:在日常學習工作中要勤勤懇懇、任勞任然、數業創優。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高揚民族精神,放飛夢想,創造精彩人生變式:港珠澳大橋建設者踐行著怎樣的價值準則?這對我們踐行社會主義接心價值觀有何啟示?(1)價值準則:愛國、敬業(2)啟示:要與日常生活密聯系起來,做到落細、落小、落實,青少年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健時期,應該自覺做到勤于學習、敏于思考,注重修養、勇于實踐,明辨是非、善于選擇,認真做事、踏實做人。構筑中國價值、中國少年當爭先。5.港珠大橋攻克了一項項世界海題,體現了中華民族具有怎樣的稟賦?創新6.黨和國家機關參與《港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過程說明了哪些道理?(1)中共產黨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享有決定權(3)國務院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是全國人大的執行機關、負責貫徹全國人大通過的有關決定。7.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有哪些有利的條件?(1)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中央政策的支持(2)自然條件優施:地理住雖伐越,區位優勢明顯,灣眾多,交通便利,進出口條件較好:經濟發展程度高,科技教有水平較高,人口期密,市場廣;位手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3)港球澳大橋的建成通車進一步縮了粵港澳三地的距,有利于三地發揮各自的優勢,積極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4)“一國兩制”在港澳的成功實踐,與大陸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等角度二 原因 意義 影響類1.珠江三角洲成為我國現代化農業基地的原因(條件):(1)自然條件: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平原廣闊,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沛,農作物全年都能生長;河湖眾多,水資源豐富,灌溉便利(2)人文條件:港澳農產品缺乏,珠江三角洲地區外貿裝運點和口岸眾多,進出口條件較好,交通便利,十分方便農別鮮活品運輸出口。2.改革開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吸引外商投資,逐漸發展成為信息產品制造業基地和出口基地的原因(條件):勞動力廉價;土地成本低;是著名僑鄉;改革開放的優忠政策;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有利于吸收外來尤其是港澳的資金、先進的技術設備、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經驗。3.港珠澳大橋穿越中華白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此工程耗資34億元,實現白海豚“零傷亡”目標。請談談這樣做的必要性生態環境是生存之本,發展之源。生態環境系統為人類社會提供各種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基礎.耗資3.4億元,實現白海豚“零傷亡”目標,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的永續發展。4.港珠澳大橋能克服重重困難建成通車,其原因主要有哪些?(1)經濟角度:①改蘋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増強,為大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②我國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大橋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人才保證(2)文化角度:廣大科技工作者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草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大橋建設提供了不竭精神動力(3)政治角度: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②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カ量辦大事的優越性;③“一國兩制”在港澳的成功實踐,與大陸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等。5.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有何意義?(1)有利于粵港泱三地更好地發揮各自的優勢,積極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2)有利于推動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能力的增強。(3)有利于激發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増強民族凝聚力,孕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不竭力量之源6.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談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有什么重大意義(1)有利于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重要支撐(2)有利于増強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増強綜合國力,捉高國際競爭力。(3)有利于更好地發揮粵港澳各自的優勢,積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4)有利于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角度三 做法 建議 啟示類1.結合我國新時代面臨的挑戰,談談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珠江三角洲可以做哪些努力。(1)挑戰:受全球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中國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和不少困難,幾十年高速發展所積累的一些矛盾與風險也逐漸暴露出來,急需得到穩妥處理與解決;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傳統制造企業將エ廠遷往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地區,“中國制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轉型升級(2)努力:加強科技創新,努力從“中國制造產地”轉型到“先進制造業基地”。同時充分利用港澳的服務業與對外聯系優勢,優勢互補,與港澳緊密合作,共同發展。2.港珠澳大橋的建設經驗對我國現代化建設有何借鑒意義(啟示)?(1)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將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2)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培養創新型人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3)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4)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5)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3.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為港珠澳三地的發展提出合理的建議發展區域經濟需要遊循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原則,港澳地區擁有大量的資金、先進的技術設備、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經驗的優勢,可以利用珠海優越的地理位置、廉價的勞動力、土地成本低、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在珠海投資辦廠,推動港珠澳三地經濟社會的發展。珠海可以為港澳地區提供農產品,這里生產的家用電器、服裝、電子及通信設備等,可以通過港澳貿易出口到國外。熱點掃描考點導引知識儲備梳理分析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引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季克強理代表國務院提出“出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建議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上習書記提出以港澳大區建設,粵港澳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019年社會思品中考熱點系列背景掃描1.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認為:一年來宏觀調控目標較好完成,三大攻堅戰開局良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力度加大,穩妥應對中美貿易摩擦,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同時,要看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善于化危為機、轉危為安,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綠色發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變壓力為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視頻讀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的重要新信號?2.“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2019年4月,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一帶一路”是開放的合作平臺,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是中國同世界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的陽光大道。背景掃描3分鐘看懂“一帶一路” 背景掃描3.四大國家級區域發展戰略(1)“京津冀協同發展”最早由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4年2月在北京提出,其核心在于“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北京作為首都,城市人口經濟密集,城市功能結構日漸臃腫龐大,而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地緣相接,文化、歷史淵源深厚,擁有互相融合、協同發展的基礎,因此“京津冀一體化”概念順勢而出,通過三地協同發展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帶動北方腹地區域發展。背景掃描3.四大國家級區域發展戰略(2)“長江經濟帶”由上世紀80年代“長江產業密集帶”的概念發展而來,最初只提出以長江流域若干超級城市或特大城市為中心,通過其輻射作用和吸引作用連接各自腹地的大中小型城市和廣大農村組成的經濟區。2016年9月中央印發《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旨在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托,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帶動長江流域及周邊地區高速、高質量發展。背景掃描3.四大國家級區域發展戰略(3)“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概念由民盟中央于1990年報送中共中央的《關于建立長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的初步設想》一文中提出。長三角區域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的重要引擎,長三角的概念和空間范圍從1982年起便不斷變化擴展,到2018年演變成為以上海為龍頭、34個城市組成的城市群。2018年,印發《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將支持“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區域示意圖背景掃描3.四大國家級區域發展戰略(4)“粵港澳大灣區”從學術界討論到地方政策考量,再到國家戰略提出,歷經20余年。1994年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提出對標舊金山建設深港灣區,20世紀初廣州提出依托南沙港對標東京灣區。2009年10月,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提出共建珠江口灣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雛形。2016年《十三五規劃》和《關于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廣州、深圳攜手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并于2019年2月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粵港澳大灣區《歷史與社會》部分4.描述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了解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5.概述中國地形、氣候和主要河流(長江、黃河)的基本特征6.描述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特征,比較人們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特點7.比較世界典型區域的自然、人文環境特點8.能夠從不同類型的地圖和圖表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9.運用各種不同的地圖和圖表,描述區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36.描述我國自然資源的分布特點和開發利用情況37.描述我國主要的環境問題以及解決的途徑38.列舉實例,分析區域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特點,理解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的思想和方法39.綜述人口、資源與環境的關系,理解只有三者協調發展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考點導引《道德與法治》部分28.知道我國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了解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29.知道新時代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懂得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30.了解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31.知道鞏固和發展國有經濟的重要性,理解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32.懂得我國必須堅持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努力實現共同富裕33.從多個角度,結合實例說明我國堅持改革開放的重要性34.結合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實踐,說明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現實意義44.了解我國新時代面臨的發展契機與風險挑戰45.懂得我國必須堅持合作共贏,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考點導引一.我國的疆域知識儲備1、半球位置2、緯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溫帶,小部分在熱帶北回歸線穿過中國大陸南部和臺灣島(自西向東: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臺灣省)我國位于東半球、北半球3、海陸位置我國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東部瀕臨太平洋,西南臨近印度洋,西部和北部深入內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4、中國地理位置的特點及優勢 特點:海陸兼備優勢(意義):(1)東部瀕臨海洋,氣候濕潤,有利于農業生產;沿海有許多優良的港灣,有利于與各國海上往來和發展海洋事業。(2)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通過陸上交通可與中亞、西亞、歐洲各國直接往來。二.描述區域特征知識儲備經緯度位置相對位置半球位置熱量帶(溫度帶)位置緯度帶位置海陸位置大洲大洋位置1.確定區域的位置與范圍地形氣候水文土壤自然資源等自然要素 自然環境2.描述區域的自然環境3.描述區域的人文環境人文環境衣、食、住、行、文化、娛樂、風俗習慣等主要包括:人口、民族、城市、經濟活動(農業生產、工業生產、商業、交通、旅游等)三.我國的四大地理分區知識儲備1.劃分依據2.四大區域我國國土遼闊,自然環境差異顯著。綜合各種自然地理要素,如氣溫、降水和地形等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知識儲備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初級階段的國情 決 定社會主義性質我國的基本經濟結構 公有制經濟 國有經濟 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集體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 個體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經濟增長、繁榮市場、方便人民生活、解決就業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私營經濟 外資經濟 五.改革開放的重要性1.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2.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或關鍵抉擇),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健一招。3.改革開放使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已成為社會共識。知識儲備1.如何理解2019年是“關鍵之年”?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按照“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我國將在建黨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打好三大攻堅戰體現了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增進民生福社變式:體現了黨和政府堅持的發展思想是什么?以人民為中心梳理分析3.結合背景掃描,分析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哪些挑戰?(1)外部環境復雜嚴峻:①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人民的收入不斷增長,使企業勞動力成本上升。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傳統制造企業將工廠遷往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地區,“中國制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轉型升級。②國際上局部地區持續動蕩,恐怖主義持續蔓延,一些國家因政府更選而導致政策法規發生變化,中美經貿摩擦…這些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給中國“走出去”發展戰略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挑戰。(2)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受全球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中國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和不少困難,幾十年高速發展所積累的一些矛盾與風險也逐淅暴露出來,急需得到穩妥處理與解決。梳理分析1.從新時代主要矛和經濟新常態角度談談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1)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得感,車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2)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常態,已山高連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深入推進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推動經濟健康發展。梳理分析聯系背景掃描,談談如何化危為機、轉危為安。(1)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把提升發展質量放在首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將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3)深化改革開放,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全球規則的制定,推動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4)堅持黨的領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5)我們要抓住機遇,勇于創新,審時度勢,順勢而為,贏得主動。面對成績,要有憂患意識;面對困難,我們要增強信心,運用自身的智慧,將國難和挑戰轉化為發展的動力和契機,開創新的局面。梳理分析1.馬可?波羅在中國游歷17年后,從泉州出發,經海上絲綢之路回到威尼斯。請設計一條從泉州港出發到達威尼斯的最短航線。泉州→臺灣海峽→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威尼斯2.請列表比較兩地的氣候、主要人種。3.“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了我國怎樣的基本國策?符合當今世界的哪一基本特征?基本國策:對外開放。基本特征:經濟全球化梳理分析城市 氣候 主要人種泉州 亞熱帶李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黃色人種威尼斯 地中海氣候,夏李英熱千燥,冬李溫和多雨 白色人種4.從“一帶一路”倡議中我們可追湖到我國古代對外交往的史實有:西漢:張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元朝:海上絲期之路繁盛。明朝:鄭和下西洋它們的共同意義: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5.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國內背景分別是什么?(1)國際背景: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ー;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越來越強勁。(2)國內背景:改革開放極大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カ,極大增強了社會發展活カ,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若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梳理分析1.新疆被定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原因(1)地理位置優越:位于我國西北部,深居內陸,國界線沒長,鄰國眾多,有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烏魯木齊是中亞地區重要的進出口貿易集散地。(2)交通便捷:通過陸上交通可與中亞、西亞、歐洲各國直接往來,新亞歐大陸橋經過,有完備的公路、鐵路和航空立體交通網等。(3)能源豐富:地下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4)旅游資豐富:“三山失兩盆”的地形,風光通,民族風情獨特,歷史悠久(5)戰略優勢:我國正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區域發展戰略。(6)歷史角度:新疆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處,新疆綠洲為絲綢之路上往的商旅提供寶貴的水和食物,自古以來是東西方文明的交匯地帶等(注意:一般要結合材料進行有針對性地解答。)梳理分析2.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原因有哪些?(“一帶一路”建設有何積極意義?)(1)時代潮流角度:和平、發展、合作、共的時代湖流越來越強勁。“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了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促進和平與發展,實現合作與共贏。(2)經濟全球化角度: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ー。“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改善各國人民的生活,方便各國人民購買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產品,促進各國經濟的發展。(3)人類命運共同體角度: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面對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能置身事外。采取共同行動,承擔共同責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成為各國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必然選擇。“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4)合作共贏角度:中國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一直堅持合作共贏的理念,主張在全球發展中要集思廣益、各施所長、各盡所能,讓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個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中國與世界各國分字發展機遇,共享發展成果。(5)區域發展的角度:因地制宜、優勢互補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則.“一帶一路”建有利于沿線國家和地區發揮出各自的優勢,積極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6)國內意義角度:“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擴大我國的對外開放,促進沿線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貫徹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原則,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圓結,保障國家安全。梳理分析我國如何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1)重視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設一個繁榮的世界。(2)充分考慮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實際利益,互信互利,取長補短。(3)尋求共同增長點,努力探索與建立新型發展合作機制。(4)以中國的發展為引挙,帶動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共同發展。(5)堅持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原則,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6)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與交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梳理分析1.京津冀的氣候類型、所處地形區、地理區域、地區:(1)溫帶季風氣候。(2)華北平原。(3)北方地區。(4)東部地區2.請根據上圖,說說京津賈地區的地理位置及主要的地形類型。(1)地理位置:西倚太行山脈,東臨渤海(2)地形類型:以平原、山地為主。3.河北是京津的“米袋子”“菜籃子”。試從地形、氣候角度分析河北的宜農條件。(1)地形:地處華北平原,地平坦,土壤肥沃(2)氣候: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合農作物生長4.人民解放軍解放北京、天津的戰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平津戰役梳理分析京津冀地區是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地區,請分析原因。為此,我國實施了哪一工程?(1)自然原因:位于北方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季風不穩定性、導致降水不穩定,有的年份出現早災等。人文原因:人口密集并日益增長、經濟快速發展,對水資源需求增加;水體污染問題、水資源利用不合理、浪費損失嚴重等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2)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梳理分析1.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何意義?(1)有利子京津冀地區更好地發揮各地優勢,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2)有利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2.結合“背景掃描”,從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則角度分析如何推進京津協同發展。(1)堅持“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原則;(2)因地制宜地考慮京津冀各地的特點,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實現區域持續健康發展;(3)要更好地發揮京津冀各地的優勢,開展京津冀地區之間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如北京為天津和河北提供產業、技術,天津為北京提供工業最終品和高技術產品,河北為北京提供資源、初級產品,勞動、農副產品;天津為河北提供產業、技術,河北為天津提供資源、勞動和初級產品梳理分析3.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最終實現“1+1>2、1+2>3”的效果。這對當前現代化建設有何啟示?(1)要堅持“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原則,要史好地發揮各地的優勢,積極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2)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要孕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梳理分析1.長江干流依次流經的地形區:青藏高原、云責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長江干流流經的省級行政區: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2.長江是一條多彩的景觀帶,有“黃金旅游線”之稱。請列舉幾處景觀進行介紹。(1)發源地一各拉丹冬雪峰:冰雪覆蓋,冰塔林立,融化的冰川孕育了長江(2)古代水利工程一一都江堰:歷經2000多年的淪桑歲月,至今仍屹立于岷江中游,對成都平原的灌溉、防洪起著重要作用(3)著名峽谷一一虎跳峽:兩岸雪山對峙,峽谷深邃,水流湍急,與狹窄河段上巨大的落差,共同構成了一幅壯觀的畫面梳理分析3.長江見證了近代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請舉例說明。(1)鴉片戰爭戰敗后:1842年8月,英軍艦船闖入南京長江江面,清政府求和,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開放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第二次片戰爭戰敗后: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増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通航。外國侵略勢力深入到長江中下地區(2)甲午戰爭戰敗后:與日本訂《馬關條約》,開放重慶等為通商口岸,外國侵略勢力深入到長江中上游地區。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4)19世紀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英國強占長江流域為其勢力范圍。梳理分析4.長江經濟帶中的諸多城市都曾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記,請舉例說明(1)武昌: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式昌發動起義,各地紛紛響應,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清朝統治迅速崩潰。(2)南京:1842年,中英答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十等親均《南京條的》:1858年簽訂《天津條約》,南京被追成為通商口岸:1912年元旦,中國第一個共和制政府——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于23日占領向京,結來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其殘余勢力退守臺灣。(3)重慶:1895年打《馬關條的》,開放重慶為通商口岸;1945年8月,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去重慶談判,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汀了《雙十協定》。(4)上海: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上海成為近代最早被迫開放的通商ロ岸之一;1865年洋務派在上海創辦了規模最大的近代軍工企業一一江南制造總局;1872年,洋務派創辦的最大民用エ業一一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新文化運動興起;1920年,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誕生;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變;1937年8~11月,“淞滬會戰”;等等。梳理分析5.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具有哪些得天獨厚的自然與人文條件?(1)自然條件:①長江千流江闊水深,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可以四季通航,是中國最重要的內河航運大動脈;②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雨熱同期,氣候宜人,提供了有利于生產和生活的優越條件(2)人文條件:交通便利、エ農業發達、城市密集、科技發達、人力資源豐富等變式: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結構完善、實力最為雄厚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這得益于當地怎樣的自然與人文條件?(1)自然條件:長江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河湖眾多(2)人文條件: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大、城鎮分布密度最高、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海陸交通便利;開發歷史悠久;教育、科技發達,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梳理分析6.長三角地區的概況地理位置: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與長江流域的結合部地理區域:南方地區地區:上海、浙江、江蘇一一東部地區;安徴一一中部地區優勢條件自然條件:①平原廣,地勢平坦,土壤肥沃;②亞熱帶季風氣候,夏李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而、雨熱同期③河湖眾多,水網密布,水源豐富人文條件:①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大、城鎮最為集中、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②海陸交通使利;③開發歷史悠久;④工業基礎雄厚;⑤教育,科教發達,技術力量單厚,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生產特色農業:種植睡到,養殖魚蝦工業:是我國結構完善,實力最為雄厚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梳理分析1.為什么長江有“黃金水道”之稱?因為長江千流江闊水深,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可以四季通航,是中國最重要的內河航運大動脈2.請分析長江成為“黃金水道”(航運價值高)的自然原因(1)地形:長江中下游流經平原地區,水流平緩,江闊水深。(2)氣候: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水流量大,1月均溫高于0℃,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可四季通航3.長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一河段?請說明原因。上游。上游流經第一、二級階和第二、三級階梯交界處,地勢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4.列舉一項與比相關的重大資源調配工程,并說說有何意義。(1)工程:“西電東送”(2)意義:不僅帶動了西部地區的資源開發,還滿足了東部地區的能源需求,同時促進了東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梳理分析5.下圖反映了我國怎樣的地勢特征?請說說這一地勢特征對我國產生的影響。(1)地勢特征: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級降低,大致呈三坂階梯(2)影響①對河流:使許多河流自西向東流;階梯交界處落差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②對地形:因平原多為河流沖積而成,故我國平原多分布在東部地區③對氣候:有利于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使東部地區氣候宜人④對交通:東流的大河溝通了東西交通,便于沿海和內陸之間的聯系⑤對人口分布:使人口集中分布在東部地區,呈東密西疏的特點梳理分析6.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有何意義?(1)有利于進一步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的空間布局,有利子我國高起點推進和深化新一輪改革開放,有利于發揮長三角地區在浙一輪改革開放中的示范和引領作用。(2)有利于長三角各地區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3)有利于更好地優化配置資源,提高整體的黨爭力;有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城鎮化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梳理分析7.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有何意義?(1)奮斗目標角度:有利于推動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發展,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利于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有利于保護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有利于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永續發展。(2)區域經濟角度:有利于促進東中西部地區更好地發揮各自的優勢,積板開展區域作,實現互利共贏。(3)對外開放角度:有利于推進“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一對外開放格局,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梳理分析1.請從“區域經濟發展”角度,談談應如何推進長江上、下游地區之間的協同發展。(1)遵循“因地制宣、優勢互補”的原則(2)因地制宜:長江下游地區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資金雄厚、技術先進、人才眾多,可大力發展綜合性工業基地、高科技產業;上游地區有豐富的能源資源、秀美的山川、獨特的民族風情等,可開發能源工業、旅游業(3)優勢互補:長江下游地區可從上游地區引進能源資源,如西電東送;上游地區可從下游地區引進資金、技術、人オ。上游地區和下游地區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梳理分析2.從區域發展的角度談談浙江該如何更好地在長三角一體化中發揮作用。(1)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因地制宜地考慮本省的特點,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實現區域持續健康發展。可以發揮生態環境好的優勢(浙江是“兩山”理念的發源地),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可以發揮數字經濟發展迅猛的優勢(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水久會址在浙江烏鎮,阿里巴巴總部在浙江杭州等),大力發展互聯網經濟,成為“數字長三角”建設的重要倡導者、推動者。(注意:一般要結合材料進行有什對性的解答。)(2)遵循優勢五補的原則,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開展區城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梳理分析3.如何更好地推進長三角一體化戰路?(1)遵循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原則,在發揮自身優勢(優勢雪根據材料概括)的同時,開展區城合作,實現互利共贏。(2)上海發揮跨領城,跨區城的輻射效應,帶動長三角其它地區的發展(3)推進市場的一體化,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同時發揮政府的作用,在政策上給子支持(4)推進交通的一體化,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在時空上縮短長三角各地區間的距離等。梳理分析1.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特色(1)自然環境地理位置:位于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下游,吡鄰港澳地區,三地陸路相通、水路相連,與東南亞隔南海相望區域地位: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地理區域:南方地區地區:東部地區地形:平原廣闊,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而,冬季溫和少雨。熱量充足,降水豐沛,農作物全年都能生長河湖:河湖眾多,水網密布,水資源豐富梳理分析1.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特色(2)人文特色生產特色:①農業發達: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底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如令,珠江三角洲地區已建設成為現代化農業基地。花卉種植業發達,廣州擁有全國最大的花卉批發市場。農產品除了滿足本地居民消費外,還大量銷往港澳地區;②制造業和對外貿易發達:是亞洲乃至世界的信息產品制造業基地和出口基地,被譽為“世界工廠”。地區及特點:東部地區;人口稠密,自然條件倪越,港灣眾多,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科技教育水平較高,位子中國改蘋開放的前沿地帶,經濟發展程度高梳理分析2.珠海、珠江三角洲在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分別扮演著怎樣的角色?(1)珠海是我國在1980年最平設立的5個經濟特區之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試驗田;(2)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3.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有一系列的創新,創下多個“世界之最”,反映我國怎樣的科技國情?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我國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梳理分析4.港珠澳大橋建設者身上體現了怎樣的民族精神?這對我們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有什么啟示?(1)體現了以愛國主又為核心的團結統一、勤勞勇敢、自強不的偉大民族精神(2)啟示:在日常學習工作中要勤勤懇懇、任勞任然、數業創優。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高揚民族精神,放飛夢想,創造精彩人生變式:港珠澳大橋建設者踐行著怎樣的價值準則?這對我們踐行社會主義接心價值觀有何啟示?(1)價值準則:愛國、敬業(2)啟示:要與日常生活密聯系起來,做到落細、落小、落實,青少年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健時期,應該自覺做到勤于學習、敏于思考,注重修養、勇于實踐,明辨是非、善于選擇,認真做事、踏實做人。構筑中國價值、中國少年當爭先。5.港珠大橋攻克了一項項世界海題,體現了中華民族具有怎樣的稟賦?創新梳理分析6.黨和國家機關參與《港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過程說明了哪些道理?(1)中共產黨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享有決定權(3)國務院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是全國人大的執行機關、負責貫徹全國人大通過的有關決定。7.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有哪些有利的條件?(1)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中央政策的支持(2)自然條件優施:地理住雖伐越,區位優勢明顯,灣眾多,交通便利,進出口條件較好:經濟發展程度高,科技教有水平較高,人口期密,市場廣;位手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3)港球澳大橋的建成通車進一步縮了粵港澳三地的距,有利于三地發揮各自的優勢,積極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4)“一國兩制”在港澳的成功實踐,與大陸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等梳理分析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上習書記提出以港澳大區建設,粵港澳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季克強理代表國務院提出“出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建議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引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1.珠江三角洲成為我國現代化農業基地的原因(條件):(1)自然條件: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平原廣闊,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沛,農作物全年都能生長;河湖眾多,水資源豐富,灌溉便利(2)人文條件:港澳農產品缺乏,珠江三角洲地區外貿裝運點和口岸眾多,進出口條件較好,交通便利,十分方便農別鮮活品運輸出口。2.改革開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吸引外商投資,逐漸發展成為信息產品制造業基地和出口基地的原因(條件):勞動力廉價;土地成本低;是著名僑鄉;改革開放的優忠政策;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有利于吸收外來尤其是港澳的資金、先進的技術設備、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經驗。梳理分析3.港珠澳大橋穿越中華白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此工程耗資34億元,實現白海豚“零傷亡”目標。請談談這樣做的必要性生態環境是生存之本,發展之源。生態環境系統為人類社會提供各種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基礎.耗資3.4億元,實現白海豚“零傷亡”目標,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的永續發展。4.港珠澳大橋能克服重重困難建成通車,其原因主要有哪些?(1)經濟角度:①改蘋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増強,為大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②我國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大橋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人才保證(2)文化角度:廣大科技工作者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草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大橋建設提供了不竭精神動力(3)政治角度: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②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カ量辦大事的優越性;③“一國兩制”在港澳的成功實踐,與大陸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等。梳理分析5.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有何意義?(1)有利于粵港泱三地更好地發揮各自的優勢,積極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2)有利于推動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能力的增強。(3)有利于激發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増強民族凝聚力,孕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不竭力量之源6.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談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有什么重大意義(1)有利于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重要支撐(2)有利于増強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増強綜合國力,捉高國際競爭力。(3)有利于更好地發揮粵港澳各自的優勢,積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4)有利于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梳理分析1.結合我國新時代面臨的挑戰,談談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珠江三角洲可以做哪些努力。(1)挑戰:受全球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中國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和不少困難,幾十年高速發展所積累的一些矛盾與風險也逐漸暴露出來,急需得到穩妥處理與解決;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傳統制造企業將エ廠遷往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地區,“中國制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轉型升級(2)努力:加強科技創新,努力從“中國制造產地”轉型到“先進制造業基地”。同時充分利用港澳的服務業與對外聯系優勢,優勢互補,與港澳緊密合作,共同發展梳理分析2.港珠澳大橋的建設經驗對我國現代化建設有何借鑒意義(啟示)?(1)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將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2)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培養創新型人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3)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4)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5)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梳理分析3.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為港珠澳三地的發展提出合理的建議發展區域經濟需要遊循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原則,港澳地區擁有大量的資金、先進的技術設備、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經驗的優勢,可以利用珠海優越的地理位置、廉價的勞動力、土地成本低、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在珠海投資辦廠,推動港珠澳三地經濟社會的發展。珠海可以為港澳地區提供農產品,這里生產的家用電器、服裝、電子及通信設備等,可以通過港澳貿易出口到國外。梳理分析【例1】 2019年4月19日上午,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表示,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于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當今世界的( )A. 經濟全球化趨勢 B. 政治多極化趨勢C. 經濟區域化趨勢 D. 貿易保護主義趨勢熱題追蹤【例2】2017年4月1日,中國政府宣布將建立雄安經濟特區。此舉被認為是緩解北京城市壓力,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閱讀雄安新區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仔細分析雄安新區的地理位置,它屬于我國的自然地理區域是( )A. 南方地區 B. 北方地區 C. 西北地區 D. 青藏地區(2)下列屬于雄安新區經濟發展的區位優勢是( ) ①瀕臨港口,海陸空交通發達 ②沿海開放城市密集,工業基礎好③熱量降水充足 ④城鎮分布密度高,市場廣闊,科技水平高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熱題追蹤【例3】醞釀十載,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正式浮出水面,圖中位于該大灣區的經濟特區有 ①深圳 ②澳門 ③珠海 ④廈門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熱題追蹤【例4】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大橋于同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屆時駕車從香港到珠海、澳門僅需30分鐘。如圖:關于這座大橋開通帶來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①有利于早日恢復對港澳行使主權 ②有利于保持港澳長期的穩定與發展③利于加強區域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④利于各民族共同繁榮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熱題追蹤【例5】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立足,當下】 材料一:中共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積極促進“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合作。“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的國際大舞臺。 (1)“絲綢之路經濟帶”受到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歡迎,但是仍有一些國際媒體對此提出了質疑。請結合以上材料、圖片及所學知識,從區域地理和時代主題的角度談談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意義?熱題追蹤“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城市 (1)區域地理角度:因地制宜、優勢互補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則。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于沿線國家和地區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互利共贏,更好地實現社會經濟的均衡發展,以及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更好地造福各國和各國人民。(2分)時代主題角度: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于加強交流與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2分)言之有理即可。【例4】【銘記,歷史】(2)十九大,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歷史地位格外突出,而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曾舉行多次意義重大的會議,不斷推動著歷史的進程。下圖按照會議舉行的時間順序,列舉了五次中國共產黨舉行的重大會議。請你任意選取下列年代尺上的兩次會議,寫出對應的名稱以及影響。 ①A:中共一大(1分);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分)②B:中共二大(1分);這次大會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各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1分)③C:遵義會議(1分);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分)④D: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為奪取全國勝利和建設新中國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準備。(1分) 或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1分);拉開了籌建新中國的序幕。(1分)⑤E:十一屆三中全會(1分);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點。使我國進入了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主要任務的歷史新時期(1分)。(任選兩個,答對即可給分。)熱題追蹤【例4】【展望,未來】(3)中共十八大提出了“美麗中國”這一概念。十九大將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從“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進一步拓展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結合杭州發展近況與你的生活實際,說說我們公民該如何建設“美麗”杭州。①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增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積極宣傳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②積極行使監督權,自覺履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義務,依法同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③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倡綠色消費,選擇健康文明科學的出行方式。(任寫兩點給4分,從公民角度出發言之有理即可。)熱題追蹤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8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出爐標清(270P).avi 3分鐘看懂“一帶一路”標清(270P).avi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標清(270P).avi 新時代新征程——經濟建設譜新篇.doc 新時代新征程——經濟建設譜新篇.ppt 視頻讀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的重要新信號標清(270P).avi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