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復習提綱一 . 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1.官渡之戰(1)交戰雙方:200年,曹操與袁紹。袁軍大敗(2)影響:為曹操逐漸統一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奠定基礎。2.赤壁之戰(1)208年,曹操與孫劉聯軍。曹軍大敗。(2)影響: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3.三國鼎立220年,曹丕廢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蜀),定都成都;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定都建業(今南京),4.西晉的興衰 263年,魏國滅蜀,266年,司馬炎廢魏帝,建立晉朝(西晉),280年,西晉滅吳,統一全國。316年,西晉被匈奴所滅。5.東晉和南朝政局(1)東晉的建立:317年,司馬睿重建政權,定都建康,史稱東晉。(2)淝水之戰:383年,前秦軍隊與東晉,前秦大敗。北方地區重新陷入割據混戰狀態。(3)南朝:東晉滅亡后,南方先后經歷宋、齊、梁、陳 四個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史稱南朝。6.江南地區的開發(1)江南地區講解發展的原因:自然條件優越;戰亂較少,社會相對安定;北民南移,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人民的辛勤勞動(2)表現: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太湖流域、鄱陽湖流域、洞庭湖流域都是重要糧倉)、手工業(養蠶絞絲、冶鑄技術、制瓷業)得到顯著發展。(3)影響:江南地區的開發為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7.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晉時期,內遷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后期,鮮卑族中的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439年,北魏統一了黃河流域。 (1)遷都: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 (2)改革內容:①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鮮卑語,統一使用漢語;②官員和家屬必須穿漢服;③改鮮卑姓為漢姓;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聯姻;⑤采用漢族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講漢語、穿漢服、改漢姓、聯漢姻、用漢律、學漢禮) (3)意義: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8.北朝:6世紀前期,北魏分為東魏和西魏,又分別演化為北齊和北周。這五個北方朝代合稱為北朝。9.科技藝術成就(1)南朝祖沖之:圓周率 (2)北朝賈思勰(xie):農學著作《齊民要術》(3)東晉王羲之:“書圣”,“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4)東晉顧愷之:擅長人物畫,《女史箴圖》、《洛神賦圖》(5)石窟藝術:云岡石窟、龍門石窟二 隋唐:開放革新時代(一)隋的興亡1、隋朝的建立和發展581年,楊堅(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長安。589年,隋滅陳,統一全國。結束了近四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大大加強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推動社會經濟迅速發展。2、隋朝大運河 隋煬帝征集民工開鑿(1)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2)概況:一個中心:洛陽 兩個端點: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連接的五大水系是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3)大運河開通的影響:積極: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對于鞏固統一和推動沿岸地區的城鎮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消極:耗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是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3、隋朝的滅亡(1)根本原因:隋煬帝的暴政(2)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二)唐的盛衰1、唐的建立:618年,李淵建立唐朝2、唐太宗和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之治”出現原因政治:吸取隋亡的教訓,正確處理君民關系。善于用人,虛心納諫。“房謀杜斷”、魏征沿襲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強了中央集權。經濟:重視農業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文化: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沿襲和完善隋朝的科舉制度民族關系:開明的民族政策——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各族人民擁戴唐太宗為“天可汗”“貞觀之治”的表現: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政治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民族關系融洽,社會安定,國力增強,被譽為“貞觀之治”。3、完善管理制度(1)三省六部制: 中書省----起草詔令,門下省----進行審核,尚書省下轄六部(吏戶禮兵刑工),負責執行進步:提高了行政效率,各有分工,互相合作,互相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2)科舉制度通過考試選拔官員,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為讀書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4.武則天:惟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間,人口明顯增多,社會生產繼續發展,史稱有“貞觀遺風”5、開元盛世(1)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3)具體表現:(1)農業:糧食總產量持續增加;開始廣泛使用曲轅犁和筒車,(2)手工業:陶瓷業----唐三彩。(3)商業: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等都是當時著名的大都市。長安城:坊市界限嚴格。6. 唐朝的滅亡(1)安史之亂:唐玄宗統治后期,爆發安祿山和史思明為首的叛亂,唐朝開始由盛轉衰。(2)唐的滅亡:907 年朱全忠滅唐建立后梁,唐朝滅亡,7、五代十國五代是指 907-959 年間中原地區先后出現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還有十個國家,稱為十國。這一歷史時期合稱為五代十國。三 .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與文明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農牧文化逐漸融合,繁榮的城市商業,多彩的文學藝術,極盛的傳統科技,頻繁的中外交流,都是這個時代的重要標志。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1. 北宋的建立和統一(1)陳橋兵變: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定都東京,國號宋,史稱北宋。(2)統一:979年,北宋統一了中原地區和南方。注意:北宋的統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狀態,不是全國的統一北宋中央集權的加強 軍權----“杯酒釋兵權”;挑選強壯士兵,編入禁軍,輪流駐防京師。行政權----解除節度使的權力、增設機構以分割制衡官員權力; 利---加強了中央集權;財權----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 弊----導致冗兵、冗官、冗費,文化----崇文抑武,選拔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官吏 造成積貧積弱局面君臣禮儀的變化 3.王安石變法背景:北宋中期,政府財政入不敷出,社會矛盾尖銳。同時,邊患不絕,民族矛盾加深。目的:實現富國強兵影響:新法推行后,農業生產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國家軍力有所增強。失敗原因:變法過程中出現損害百姓的情況;危及一些社會階層的既得利益,遭到強烈反對。(二)北宋與遼、西夏并立▲北宋和遼1.遼的建立 10世紀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定都上京。遼與北宋的關系:①澶州之戰:1004年,遼進攻北宋,寇準主張抵抗,宋真宗親征,在澶州打退遼軍。②1005年,遼宋達成和議----- “澶淵之盟”。③“澶淵之盟”后,宋遼之間出現一百多年相對和平的局面3.遼統治者向漢族學習注意減輕賦役,獎勵墾荒;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仿效中原王朝設立科舉,選拔人才;重視儒學,建立孔廟。模仿漢字筆畫,創造契丹文字;制定成文法4.契丹文化對漢族文化的影響飲食:乳酪傳入中原服飾:契丹服飾傳入中原,仿效者甚多社會生活:幽燕地區的漢族與契丹人通婚,為兒孫起契丹名字。▲北宋與西夏1.西夏的建立11世紀前期,黨項族元昊建立,定都興慶2.西夏與北宋的關系:向宋開戰,通過議和的方式,宋與西夏保持著友好相處的局面1044年,宋夏訂立和約:夏對送稱臣,北宋每年送給西夏銀、絹、茶葉等“歲幣” 3.西夏統治者向漢族學習模仿漢字結構,創造西夏文字;翻譯、印刷中原典籍和佛經;用漢字鑄造錢幣;重視儒學,廣建學校,翻譯儒家經典(三)南宋與金的和戰1.金的崛起 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定都會寧。2.1125年,金滅遼3.金滅北宋:1126年,金兵攻破東京。1127年,金兵擄走宋徽宗、欽宗兩父子,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3.南宋建立:1127年趙構稱帝,遷都臨安,史稱南宋4.岳飛抗金:組織“岳家軍“抵抗金軍,收復北方部分失地;1140年,郾城大捷5.宋金議和:1141年,宋金議和。南宋對金稱臣、割地、繳納錢幣。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四.元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拓展1.蒙古國興起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后,被尊為成吉思汗。2.元朝的建立與統一(1)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他就是元世祖。定都燕京(2)元朝統一全國:1276年破臨安南宋亡。陸秀夫、文天祥等抗元。1279年,元朝統一。(3)元朝的疆域空前廣闊。3.忽必烈改革政治上:實行行省制度。中央設中書省,最高行政機構;地方設行中書省(行省) 設宣政院負責藏族地區行政,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經濟上:重視發展農業,下令禁止蒙古貴族圈占農田作牧場,推廣棉花種植交通上:開鑿兩段新運河;開辟了規模空前的海運航線;建立比較完善的驛站系統;開辟海運航線4.元朝的開放與交流表現(1)許多中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都在元朝傳播到世界各地。如印刷術、火藥、指南針。(2)《馬可.波羅行紀》,引起了更多歐洲人對中華文明的興趣。(3)海上絲綢之路。陶瓷風靡亞非歐。5.回族的形成。五、經濟重心的南移: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1.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為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礎。2. 唐朝中晚期開始,南方經濟迅速崛起3.南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完成了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的轉移。4.宋代南方經濟發展表現:⑴ 農業,糧食作物——水稻產量居糧食首位。(“蘇湖熟,天下足” ;占城稻的引進與推廣);經濟作物——棉花、茶樹的種植和栽培得到推廣⑵手工業:①紡織業:蜀地絲織品“號為冠天下”②制瓷業發達:南宋,江南地區成為制瓷業重心。瓷都(江西景德鎮)③造船業發達;位居當時世界首位。廣州、泉州從事海外貿易。⑶商業繁榮:①城市格局的變化:宋代,商業區與居民區界限消除了 ②.紙幣、商標、廣告等新事物的出現(成都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③重要商業城市:大都會——東京、臨安六.社會生活與文化1.社會生活① 日常生活的巨變:城市居民的活動不受坊市分割和時間的限制;逢年過節吃餃子、燃放煙花爆竹;使用桌、椅、凳等高起高坐② 今天的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等等都有豐富多彩的活動;③ 瓦子:大型的綜合娛樂場所2.宋元文化(1)宋代文人特點:多才多藝、情趣風雅,注重哲學思考和內心修養 (2)宋詞:蘇軾 李清照 (3)元曲 馬致遠 (4)元雜劇:關漢卿《竇娥冤》(5)宋元文化的特點:具有濃郁的文人氣息和世俗氣息七.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 宋元時期,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達到頂峰。火藥(1)唐朝末年,火藥開始應用于軍事 (2)宋元時期,火藥廣泛應用于戰爭2、活字印刷術(1)隋唐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金剛經》(2)北宋時期,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歐洲的活字印刷比中國要晚了四百多年。(3)元代,王楨發明了轉輪排字盤3、指南針戰國時期,發明司南; 北宋時,開始用于航海事業; 南宋時,廣泛用于航海事業。4、棉紡技術(1)黃道婆改造棉紡車技術(2)松江成了“衣被天下”的棉紡織業中心(3)棉布日益流行逐漸取代絲綢和麻布,成為廣大人民的主要衣料。八.北宋畫家張擇端繪制《清明上河圖》,描繪北宋都城東京及汴河兩岸風光,展示當時都市的生活風貌。魏蜀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