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3-4明治維新 課件(60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3-4明治維新 課件(60張PPT)

資源簡介

——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
——從封建社會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日本歷史是的兩次改革:
大化改新
導入
明治維新
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第三課 資本主義的擴展
明治維新
1.幕府統治出現危機(內)國內危機 
一、明治維新的背景
(1)政治:
(2)經濟:
幕府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3)外交:閉關鎖國落后世界大趨勢
(4)文化:洋學的傳播
四民不等,階級矛盾激化
幕 府

一詞始自古代漢語,指出征時將軍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衛大將住所,轉指武士首腦征夷大將軍(簡稱將軍)府邸,以后又稱將軍為首的中央政權為幕府。從公元1192年到1867年,在日本歷史上是實行軍事封建統治的“幕府政治”時期,經歷過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大幕府的統治.


公元1192年到1867年,日本歷史上是實行軍事封建統治的“幕府政治”時期,經歷三大幕府的統治。
一、鐮倉幕府
(1192——1333年)
二、室町幕府
(1336——1573年)
三、德川幕府
(1603——1867年)
幕府時代
德川家康
封建統治階級








(諸侯)
天皇
將軍
大名
武士




日本封建等級制度示意圖

將軍和大名的家臣

從12世紀起,一些武士出身的人掌握了國家政權,天皇大權旁落。這些武士自稱將軍,他們的統治被稱作“幕府統治”。
1603-1867德川幕府統治
傀儡
擁有最高權力
天皇為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朝庭設在京都
實權在將軍手中,政府設在江戶(東京)
日本幕府時期的武士


將軍與大名都養著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從將軍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祿米,但必須效忠將軍或大名,這些武士一般是職業軍人,擁有佩刀特權,他們構成了幕府統治的基礎,從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構成的封建統治制
日本武士
度即幕藩體制。德川幕府為了從思想意識上培養武士這個支柱,大力宣揚武士應具有忠、義、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為其效力和賣命。


























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地區


















江戶時代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
資 本 主 義 經 濟 的 發 展
對外政策:閉關鎖國,落后世界潮流
幕府禁令:除特許船外,嚴禁其他船只駛往國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國外。禁止官吏在長崎碼頭直接購買外國船只貨物。

資義生產關系的形成和發展



幕府
掌握政權,組成幕府
只是傀儡,毫無實權
資本家、新興地主、商人
經濟實力增強,政治權利較少
結論:
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從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會階級結構和封建等級秩序的變化。資本家、商人、新興地主由封建社會的支柱變成倒幕主力。
幕府已成為眾矢之的
農民、城市平民
有些從事工商業
經濟狀況惡化
不滿情緒增強
生活日益貧困進行反抗斗爭
天皇
將軍
大名
武士

德川幕府
的封建統治
閉關鎖國



2、日本明治維新前夕的國際環境
大部分歐美國家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形成強大的推動力,要求擴大海外市場,進行商品輸出和掠奪原料。他們不斷向東方擴張,漸漸迫近日本!1853年美國以武力打開了日本的大門,并且簽訂了日本歷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條約,日本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機之中。
黑船來航
外國勢力的入侵,激化了日本國內矛盾

黑船駛抵浦賀港
1853年培里艦隊登陸





1853年
浦賀港
《日美親善條約》
民族危機
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培理


西方列強敲開日本緊鎖的大門
和中國的情況類似,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也開始了對日本的侵略。1853年,美國佩里將軍率艦隊侵入日本,強迫日本簽定條約,打開了日本“閉關鎖國”的大門。
1840年的鴉片戰爭,打開中國閉關自守的大門,迫使中國接受《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際地位一落千丈。
思考:美、英、法、俄、荷等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給日本帶來了哪些影響?
1、打開日本國門,使日本淪為半殖民地國家,民族危機不斷加深。
2、進一步加劇了日本社會危機。歐美國家經濟掠奪,使日本經濟陷入嚴重危機,激化社會矛盾,使得農民和市民發動起義,社會動蕩不安,進一步動搖了幕府統治。
3、西方列強殖民侵略客觀上刺激了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4、西方先進思想傳入,使有識之士開始向西方學習,反對幕府統治,要求改革的呼聲更加強烈.



日本明治維新的原因
1、內因:(國內、內擾)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封建專制統治的嚴重阻礙 。
日本社會



矛盾
2、外因:(直接原因、國外、外患)
日本
歐美

民族矛盾
封建主義
資本主義
我會歸納

國內武士階層發起倒幕運動


(倒幕運動)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1根 源:

2直接原因:

3經過:

4提出要求:

5參與者:

6斗爭矛頭:

7手 段:

8結 果:
二\倒幕運動

日本民族危機加劇
幕府對外妥協,對內鎮壓
中下級武士發動了“尊王攘夷”運動
驅逐外國勢力,保衛民族獨立。
中下級武士(主體,攘夷派)
部分大名、富農、工場主和商人
德川將軍
德川幕府被推翻。成立明治政府,為明治維新奠定基礎。
1868年1月倒幕派通過內戰。
代表了新興資產階級改革力量

俄、英、法等國相繼強迫日本簽定類似的不平等條約
激化了日本國內矛盾
幕府統治面臨危機

武裝倒幕

云集日本港口的外國船只




改革前提:中下級武士倒幕運動
西鄉隆盛
木戶孝允
大久保利通
四強藩
倒幕運動:1869年,武士推翻了德川幕府
的封建專制統治,恢復了天皇
的權力。
明治政府于1871年派出了48人組成的巖倉使節團赴歐美12國考察學習,另有50多名留學生隨行。在長達20個月的考察訪問中,使節團對西方文明“始驚” “次醉” “終狂”,眼界大開。后來,使節團中的主要成員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牢牢控制政府實權,任用大批主張改革的人才,基本形成了推進改革的施政方針,深刻影響了日本此后發展的方向。
巖倉使節團赴歐美考察
閱讀卡
政治上:幕府還政于天皇
邁入近代社會的維新
明治天皇
1868——1873年
明治維新
三、明治維新的內容
(1)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創立近代企業,引進西方技術。
(3)經濟:允許土地買賣,承認土地私有。
(4)軍事:改革封建軍制,建立近代軍隊。
(5)文化:提倡文明開化,大力發展教育。
2、內容:
1、開始時間 1868年
三府七十二縣
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皇族



華族

士族


平民
封建等級制度
四民平等
政治上:廢除封建等級制度
明治政府頒發的地契
經濟上:土地改革,允許土地買賣
茲為改正地稅,原有之田地貢納辦法,一律作廢;并規定于地契調查完畢后,按土地價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為地稅。
——明治政府1873年頒布的條例
大凡國之富強系于人民之貧富,而人民之貧富系于物產之多寡。物產之多寡,雖依賴于人民致力于工業與否,但尋其根源,又無不依賴政府官員誘導獎勵之力。
——1874年大久保利通《關于殖產興業建議書》
經濟上: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富岡繅絲廠于明治5年(1872年)由明治政府為實現日本的近代化而第一次成立的制紗廠。
富 岡制 紗廠 女工 學習 場面 畫
日本第一臺火車機車
為迅速發展工商業,明治政府興建了大批工廠,修筑鐵路,舉辦郵政和電訊事業,扶植、保護私人企業的發展。
1872年建成的東京火車站
1、殖產興業:
是指明治政府為發展資本主義而制定的重大經濟政策。
其基本內容就是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以各種政策為杠桿,用國庫資金來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大力扶植資本主義的發展。
明治維新的“三大政策”
1872年,三井銀行的前身,三井兌換店成立
殖產興業----扶植資本主義發展
日本派使團出訪歐美
圖中描繪的是一個紡織工場的情況,在這個工場里,紡織工實行作業分工。他們有的在紡紗,有的在織布,還有人在染色。
1890年,東京淺草建成60米高的凌云閣,轟動一時。
軍事上:開始實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軍隊
日本海軍艦隊
(1)實行義務兵役制,仿照歐美國家建立常備軍
(2)改進武器裝備。從國外購買先進武器,國內創辦軍工業,仿制先進武器。
(3)設立軍事院校,培養軍事人才
(4)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
富國強兵:
建立近代軍隊, 為對外擴張創造條件
作用:
特點:日本軍隊稱為“皇軍”,所有軍人都要接受武士道教育,要求必須效忠天皇;只向天皇負責,不受內閣干預。
為擺脫民族危機,實現獨立富強,并走上對外擴張道路奠定基礎。

培養了大量人才,但是向學生灌輸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濃厚“和魂洋才”
實行文明開化政策,大力推進吸取西方
的風俗習慣如:衣、食、住、行等西化。
文明開化:
(2)按照歐美模式進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體制: 
(3)社會生活各方面:
A、建立文部省,統一管理全國的教育
B、教學內容增加許多自然科學知識
C、逐步建立小學、中學、大學近代教育體制,其中小學 實行義務教育
將日本建成資本主義文明的現代化國家
(1)派遣留學生、翻譯西方著作。
明治時期的日本課堂情景
明治時期的鄉村學童
1877年,日本東京大學成立
1871年,日本最早的日報《橫濱每日新聞》發行圖為1880年,朝野新聞社在銀座成立。
1878年,東京銀座點亮了用電池供電的弧光燈
明治時期舉辦的化裝舞會
明治時代建立的東京上野公園

一八七一年為了學習歐美國家的先進思想和技術,日本派大型考察團,出訪歐美各國,實地考察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教育情況。
找找看左邊圖中,哪些是新事物,那些是舊事物?并想一想這些說明了什么?
新事物:右邊兩人穿的西裝和背后的西洋建筑.
舊事物:左邊三人穿的和服和梳的發型.


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背景:
2.確立:
3.意義:
①明治維新使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逐漸深人人心。
②各地成立民權組織,要求開設國會,掀起自由民權運動。
1889年,天皇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也稱《明治憲法》),標志著日本君主立憲制政體的確立。
明治維新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就。
1、性質
2、影響/作用
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1)積極的:明治維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過學習西方,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獨立的國家。
(2)消極的: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強大后,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
明治維新的性質和影響
國家 時間 年平均增長速度
日 1868-1873 32.2%
英 1851-1873 3.3%
美 1861-1873 5%
德 1861-1873 3.8%
在政府大力推動下,日本經濟迅速發展,其速度在當時世界上非常罕見。
要善于學習外國先進的文化,棄其糟粕。
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及時變革.
教育是強國之本,要重視發展教育
學史明智
從日本明治維新的歷史中,你悟到了什么?
俄國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維新
相同點 時代
背景
性質
影響
不同點 背景
目的
核心
內容
都發生在19世紀中期的“自由”資本主義發展階段
都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要求,都是本國封建制度出現嚴重危機而被迫進行的改革。
都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都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改革都不徹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都走上對外擴張道路。
農奴制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封建統治面臨危機。
幕府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面臨外國侵略的民族危機。
挽救沙皇統治危機
發展資本主義,擺脫民族危機
廢除農奴制
發展資本主義
課堂小結
日本明治維新 中國戊戌變法
相同點 背景
性質
內容
影響
不同點 社會背景
國際背景
領導力量
政策措施
結果
都面臨嚴重的社會危機和民族危機。
都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改革。
都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采取了重大措施。
都有利于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封建統治相對薄弱,資本主義發展水平高。
封建守舊勢力強大,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資本主義處于自由競爭時期,國際環境相對寬松。
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時期,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倒幕派掌握了實權,得到人民擁護,推翻了幕府的統治
維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不敢發動群眾。
強制推行,全面有效
一紙空文
成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失敗,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類別 中 國   日 本
 列強入侵前    
敲開大門的國家     
 事  件     
 不平等條約
 面臨的危機    
 變法圖強     
改革前中國和日本比較
閉關鎖國的
 封建國家


閉關鎖國的
 封建國家

英 國
鴉片戰爭
 培理叩關
(黑船事件)
《南京條約》
《日美親善條約》
淪為半殖民地
淪為半殖民地
 百日維新
(戊戍變法)
明治維新
美 國

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有何異同?
相同點 不同點
背景

目的

內容

影響

內憂外患
日:維新前通過倒幕運動基本掃除了改革障礙
中:洋務運動受到頑固守舊勢力的阻撓
富國強兵,鞏固統治。
日:發展資本主義
中:維護封建統治
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
建立一批近代企業、
新式軍隊和學校。
日:沖擊封建舊制度,大力發展近代資
本主義工商業。
中:單純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
近代化開始起步
日: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并發展為
近代亞洲唯一獨立的強國。
中:失敗,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大大加深
中 國   日 本
 列強入侵前    
敲開大門的國家     
 事  件     
 不平等條約
 面臨的危機    
 變法圖強     

閉關鎖國的
 封建國家


閉關鎖國的
 封建國家

英 國
美 國

鴉片戰爭
 培理叩關
(黑船事件)
《南京條約》
《日美親善條約》
淪為半殖民地
淪為半殖民地

 百日維新
(戊戍變法)
明治維新
當堂訓練題
1、“……當日本在19世紀中葉開始面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威脅時,能夠以這些國家為榜樣,順利地實現了本國的社會變革,走上獨立的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文中的“社會變革”指 【 】
A.武裝倒幕 B.明治維新 C.大化改新 D.遷都東京
2、明治維新的措施中,加強中央集權的內容是 【 】
A. 廢藩置縣 B. 允許土地買賣
C. 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D. 提倡文明開化
3、論及明治維新,有學者指出,日本人把移植外來文化視為當然的事情,只要能夠適應形勢,任何需要的東西都可以從海外引進,既無顧慮也不以為恥。明治維新中日本向歐美學習的主要內容有 【 】
①建立天皇制度 ②發展近代工業 ③提倡“文明開化” ④實行義務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大國崛起》中說:“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一個島國……從17世紀初開始,這個落后的封建小國緊鎖門戶,度過了200多年閉關自守的時光。但是,西方文明的沖擊不可避免地到來了……也迎來了棄舊圖新的機遇。”下列說法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 】
A.“棄舊圖新”指明治政府的改革
B.“西方文明的沖擊”指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
C.閉關鎖國造成了日本的落后
D.明治維新后日本逐步和平崛起
B
A
B
D
5、說19世紀中期俄國的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維新均屬于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其主要依據是 【 】
A.兩國改革都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改革使兩國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C.兩國的改革都是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進行了
D.改革使兩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
6、關于俄國1861年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相同之處的表述,錯誤的是【 】
A.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 B.廢除了農奴制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D.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7、19世紀60年代,資產階級統治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鞏固與擴大。與這一歷史現象相關的事件是 【 】
A.新航路開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
B.《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頒布
C.美國內戰、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
D.美國獨立戰爭、拿破侖戰爭、美國內戰
8、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俄國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的共同作用是 【 】
A.推翻了殖民統治 B.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C.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 D.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D
B
C
B
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隋唐時期中日交流頻繁。日本多次派使團到唐朝學習,把唐朝先進的政治經濟制度和科技文化帶回到日本,推動了日本的社會改革,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
材料二 清朝前期,統治者以天朝大國自居,認為國內“物產豐盈”不需要外洋貨物,所以嚴格限制對外貿易,既嚴格控制外國商人來華貿易,又限制中國商民出海,厲行海禁“片帆不許下海”。造成了清政府的與世隔絕,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材料三 1853年,美國強行打開日本的大門后,西方列強紛紛侵入日本。面對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日本向歐美學習,實行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發展成為亞洲資本主義強國。
(1)結合材料一,試舉出唐朝時中日友好交流的一個事例。

(2)材料一中,“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是哪次改革?

(3)材料二反映的是清朝前期實行的哪一政策?

(4)材料三中,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的是哪次改革?

(5)通過對上述材料的分析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

遣唐使;鑒真東渡。(答出一例即可)
大化改新。
閉關鎖國政策(閉關政策)。
明治維新。
日本民族善于學習的精神;改革是社會或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對外交流與開放才能不斷進步;閉關鎖國導致國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等;等。(答出其中一點或符合題意即可)
10、材料一 北方人看不慣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當前南北之間的矛盾不是別的,而是兩種社會制度之間的斗爭。這個斗爭之所以爆發,是因為這兩種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陸上和平共處了。
——馬克思《美國內戰》
材料二 如果總的看一看1861年俄國國家全部結構的改變那就必然會承認,這種改變是封建君主制轉變的道路上的一步。不僅從經濟觀點來看是正確的,而且從政治觀點 來看也是正確的。
——列寧((關于紀念日》
材料三 過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國人引進的,從今以后我們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將西洋文明帶入國內。
——l868年某日本官員語
(1)分別寫出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歷史事件。

(2)材料一、二、三反映的歷史事件對各國產生了什么共同影響?

(3)材料三中“我們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將西洋文明帶入國內”的具體措施包括哪些?

(4)上述三國的崛起之路對我國現代化建設有什么啟示?

美國南北戰爭;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
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創辦近代企業,引進西方技術;提倡文明開化,大力發展教育.
堅持改革開放,善于學習先進文明成果;重視教育和人才的培養;維護國家統一,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對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堅持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共同繁榮原則等。(言之有理亦可)
明治維新

【教學目標】
識記與理解:記住最先打開日本國門的國家,倒幕派的組成力量、明治維新開始的時間和主要代表人物;歸納、概括幕府統治危機的表現和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理解、分析明治維新的性質和作用。
能力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明治維新的背景、內容、影響、性質,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理解能力和概述能力。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明治維新取得的的積極成果和帶來的不利影響,培養學生辯證地、全面地評價歷史事物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民族的振興,成為亞洲的強國,從而教育學生要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要堅持改革與開放。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明治維新的改革措施及意義
教學難點:明治維新的背景和評價
【授課類型】新課。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學生預習本課內容。
【教學方法】講述法、討論合作法、問題探究法多法結合。
【教具(媒體)】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導)19世紀中后期,當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已成為世界發展的主流時,亞洲的日本和中國為了追趕上世界的腳步都進行了一次改革:明治維新、戊戌變法,那么日本明治維新為什么會發生?武裝倒幕對于明治維新的成功起到了什么作用?明治維新采取了哪些措施?它們給日本和世界帶來了哪些影響?其成功之處又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
(出示課題,引入新課)
學習新課:
(師導)什么是明治維新呢?“明治”指日本天皇睦仁的年號,“維新”即改革。(課件顯示:明治維新是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學習,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資本階級性質的改革)
(教師過渡)日本是在怎樣的情況下進行這次改革的呢?
一、明治維新的背景(課件顯示各類圖片)
1、安排學生分角色扮演日本明治維新前的社會各階層人士:
天皇:我是日本的最高統治者——天皇,雖享有崇高威望,名義上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但并沒有實權,實權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我真想有一天能親自管理我的國家,讓我的百姓過上好日子。
將軍:我是德川將軍,雖然我只是一個將軍,但是所有的國家大事都由我說了算,我直接管理著全國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許多重要城市,我把全國其他地區分成大大小小兩百多個“藩”,藩的首領大名享有藩的世襲統治權,但必須聽命于我們將軍。由我們幕府來管理這個國家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我的目標就是要維護好我們幕府的統治,讓日本永遠都是我們德川幕府的,哈哈……
大名:我是大名,就像你們中國古時候的諸候,我只需要對幕府將軍忠誠,我在藩地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我的藩地可以世代相傳。
武士:我是一名武士,我們將軍或大名的家臣,我們從將軍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祿米,但必須效忠將軍或大名,我們武士一般是職業軍人,擁有佩刀特權,我們構成了幕府統治的基礎。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武士中絕大部分下級武士階層地位惡化,生活困難。哼,這種日子過不下去啦。
新興商人:我是一個生意人,我腰纏萬貫,但是我卻一點政治地位也沒有,而且我想擴大我的生意,卻受到各種政策的限制,真是令人氣憤啊。
農民、城市平民:我是一個農民(城市平民),我每天都辛苦勞作,但是日子卻總是吃不飽穿不暖,昨天那些老爺們還說要加稅,這個日子真不是人過的,多么希望有人能帶我們過上安定、富裕的生活,那怕是冒著殺頭的危險我也愿意賭一把。
(學生扮演完后,師問)從中你感覺日本當時存在什么問題?(學生分組討論概括)
(一)幕府統治的危機(課件顯示)
(指導學生粗讀教材,了解19世紀中葉日本的基本情況,教師簡介幕府和幕府統治)
師問:幕府統治的危機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依據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歸納:
1、國內危機:社會矛盾尖銳(課件顯示)
依據:(1)幕府封建統治阻礙了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強調:這是明治維新的根本原因);(2)新興資產階級和下級武士要求改變現狀,農民和市民不堪忍受剝削不斷起義。
2、民族危機:西方列強的入侵(課件顯示)
依據:1853年,美國艦隊入侵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俄、英、法等也沿例炮制,日本面臨淪為半殖民地的危險。
(二)武裝倒幕的開展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討論并回答以下問題)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裝倒幕的經過如何?
3、倒幕的結果怎樣?
(學生回答后教師展示倒幕經過進程示意圖)
要求改革,形成倒幕力量(擁立明治天皇)→發布討幕密詔,幕府挑起戰爭→打敗幕府軍(烏羽、伏見激戰)→推翻幕府統治→遷都東京,消滅殘余勢力
歸納:幕府統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為首的地主和資產階級的聯合政權(這是明治維新的前提條件)。
二、明治維新(課件顯示)
1、明治維新的時間、代表人物和口號(課件展示)
(學生閱讀教材回答)
師:“富國強兵”就是要國家獨立,“殖產興業”就是要經濟工業化,“文明開化”就是要文化、生活西方化。在這樣的口號下,日本政府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呢?
2、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學生分組討論后,教師課件展示)
①在政治上,廢藩置縣,全國分為3府72縣,由中央直接治理,使日本成為天皇統治下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②在經濟上廢除重重關卡和行會制度,興辦工商業,引進西方技術;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③在文化教育上采用歐美學制,設立新式學校,實行小學義務教育,發展中等和高等教育。
④在生活上,革除舊習,提倡歐美生活方式,穿西服,吃西餐。
⑤在軍事上,廢除武士制,實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皇軍”。
師:明治維新在這五方面的措施,分別起到了什么作用?(學生分組討論,師生共同分析后展示)
①政治上廢藩置縣廢除了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消除了封建割據,鞏固了新政權,所以其作用就是——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阻礙,為日本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②經濟上的措施,實質上就是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加速資本的原始積累,扶持和保護資本主義企業,所以其作用是——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③文化教育上的措施,就發展了近代教育,培養了資本主義發展所需要的各類人才。
④生活上的措施,就革除了舊習,減輕了改革的阻力。
⑤軍事上的措施就增強了日本的軍事力量,并導致了對外侵略擴張。
三、對明治維新的評價(課件顯示)
1、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
師:明治維新采取了一系列發展資本主義的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而這次改革是日本最高統治者天皇以政令的形式發布展開的,所以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
2、歷史作用:對內,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并不斷強大;對外,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成為亞洲近代唯一民族獨立國家。
3、局限性: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如“天皇制”。
小結延伸:
師: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成為當時亞洲唯一保持了民族獨立的國家。在明治維新30年后,中國也進行了一次同樣性質的改革——戊戌變法,結果以失敗告終。為什么日本的明治維新成功了,而中國戊戌變法卻失敗了呢?我們從中可得到哪些啟示呢?(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從以下方面小結、補充:
1、從國際環境上:列強對日本的侵略尚不深入,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不愿意看到一個強大的中國崛起。
2、從改革阻力上:日本阻礙改革力量(幕府統治)在改革前被武力推翻;而中國頑固派掌握著國家實權,力量強大。
3、從群眾基礎上:日本充分發揮了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力量,尤其是充分利用人民力量,社會基礎堅實;而中國維新派脫離群眾,對廣大人民群眾沒有進行宣傳發動,社會基礎薄弱。
4、從領導力量上:中國維新派把希望寄托在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身上而日本倒幕實力派領袖(明治三杰)則進入了政權核心,握有實權。
【練習設計】
下面關于明治維新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是一場自下而上的改革 b.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c.使日本成為高度集權的國家 d.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日本明治維新最主要的作用是 ( )
a.改變了日本閉關鎖國的政策 b.使日本逐漸成為資本主義國家
c.加強了日本政府的中央集權 d.使日本保留了不少封建殘余
3.日本明治維新的措施中,最能體現改革“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是( )
a. 廢藩置縣 b.廢除行會制度,引進西方技術
c.實行義務教育 d.實行征兵制,建立“皇軍”
4.明治元勛大久保利通說:“大凡國之強弱,決定于人民之貧富,人民之貧富決定物產之多寡,而物產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勵人民之工業。”這段話體現的治國思想是 ( )
a.學習西方 b.鼓勵人民富起來 c.工業立國 d.對外掠奪
5.下列關于明治維新與戊戌變法共同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都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運動 b.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
c.都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 d.都以失敗告終
【討論學習】
試比較日本明治維新和俄國1861年改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討論后課件展示)
相同點:①背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要求;都面臨著統治危機而被迫進行改革。②內容方式:都由統治者實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都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③結果:性質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影響:a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b都有大量封建殘余勢力;c都在改革后對外侵略擴張。
不同點:①領導:日本在武裝倒幕,推翻幕府統治后由明治政府實行改革;俄國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簽署廢奴法令而進行。②內容:日本以各種法令,鼓勵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廢除禁止買賣土地 法令等方式進行;俄國則以解放農奴,贖買份地方式進行。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谷县| 隆昌县| 钟祥市| 泰和县| 顺义区| 驻马店市| 伊通| 陇西县| 深水埗区| 通江县| 繁峙县| 迁安市| 日土县| 宣城市| 内丘县| 遵义市| 白河县| 云和县| 拉萨市| 陵川县| 柳河县| 苍南县| 永嘉县| 保定市| 房山区| 仁布县| 和平县| 常熟市| 密云县| 彭山县| 潼关县| 沂水县| 邻水| 抚远县| 安塞县| 准格尔旗| 荔浦县| 连南| 玉龙| 承德县|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