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年廣東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生物科目考試大綱一、考試性質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生物科目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性考試,目的是全面、準確地評估初中學生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所規定的生物學畢業水平的程度。考試的結果既是確定學生是否達到義務教育階段生物科目學業標準的主要依據,也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之一。二、指導思想本考試大綱力求體現《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理念、目標和內容,反映生物學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注重考查對學生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能力尤其是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習過程,尤其是初步的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注重考查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嚴格控制考試水平要求,全面準確評價初中生的生物科目學業水平,為廣東省初中生物學課程改革與教學提供正確的導向。三、考試依據考試依據《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關于印發義務教育語文等科目教學指導意見(2012年版)的通知(粵教教研函〔2012〕9號),結合廣東省初中生物學課程改革及教學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四、考試內容與要求依據《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所規定的課程內容,確定初中生生物科目學業考試的考試內容。體現生物學課程屬于科學課程的性質,重視考查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初步測量學生的生物科學技術基礎知識和重要概念、科學探究方法、獲取新知識和處理信息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突出“人與生物圈”。(一)考試要求1.初步的理解能力。(1)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和重要概念,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初步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2)能用文字、圖表等多種表達形式準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面的內容。(3)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2.初步的實驗與探究能力。(1) 能獨立完成“考試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并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進行運用。(2) 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的能力,并能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并能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初步處理。(3) 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科學探究的能力。(4) 能對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案做出恰當的評價和修訂。3.初步的獲取信息能力。(1)能從提供的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2)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與生命科學相關的突出成就及熱點問題。4.初步的綜合運用能力。理論聯系實際,初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學問題。(二)考試內容每個主題的考試內容范圍與水平程度:考試內容表格中的“水平要求”分為Ⅰ、Ⅱ、Ⅲ三個層次,其三個層次與《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知識性目標動詞、技能性目標動詞、情感性目標動詞的各水平要求相匹配:考試內容包含《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課程內容的10個一級主題。“一、科學探究”主題內容滲透到各大主題內容之中,各大主題的考試內容見下表。試內容表知識內容水平要求一、科學探究理論知識內容滲透到“二~十”各大主題內容之中(略)Ⅱ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1.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2.單細胞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3.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4.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的重要功能5.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6.生物體的各種組織是由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7.人體的幾種基本組織8.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9.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10.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ⅡⅡⅡIIⅡIIII三、生物與環境1.水、溫度、空氣、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2.生物和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系3.生態系統的組成4.生態系統的類型5.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6.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7.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8.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IⅡⅡIIIⅡⅡ四、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1.種子萌發的條件和過程2.芽的發育和根的生長過程3.開花和結果的過程4.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5.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6.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7.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8.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9.綠色植物為許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10.綠色植物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1.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環中的作用IIⅡⅡIⅡIIⅡⅡI五、生物圈中的人1.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2.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3.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4.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5.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6.血液循環7.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8.人體肺部和組織細胞處的氣體交換過程9.能量來自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10.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11.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12.其他排泄途徑13.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14.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15.人體通過眼等感覺器官獲取信息16.人體通過耳等感覺器官獲取信息17.人體的激素參與生命活動調節18.人類的起源19.人類的進化20.人對生物圈的影響IIⅡⅢIⅡIⅡⅡIⅡIIⅡⅡIⅡIⅡⅡ六、動物的運動和行為1.動物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2.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3.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4.動物的社會行為IⅡⅡI七、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1.人體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2.受精過程和胚胎發育過程3.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4.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5.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6.植物的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7.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8.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9.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10.人的性別決定11.生物的變異12.遺傳育種在實踐上的應用ⅡIIIIIⅡIIⅡII八、生物的多樣性1.根據一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2.病毒、細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植物(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4.無脊椎動物類群(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5.脊椎動物類群(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6.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7.生命起源的過程8.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IIⅡⅡⅡⅡIⅡ九、生物技術1.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應用2.食品的腐敗原因3.保存食品的適當方法4.克隆技術的應用5.轉基因技術的應用6.生物技術的發展對人類未來的影響IⅡⅡIII十、健康地生活1.青春期的發育特點2.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3.常見的寄生蟲病、細菌性傳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傳染病4.艾滋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5.人體的免疫功能6.人體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7.計劃免疫的意義8.網癮、酗酒、吸煙、吸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9.安全用藥的常識和一些急救的方法IⅡIⅡIⅡⅡⅡⅡ實驗水平要求一、科學探究實驗探究內容滲透到“二~十”各大主題內容之中(略)Ⅱ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1.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2.制作動、植物或微生物材料的臨時裝片,進行觀察、比較和歸納3.觀察某種原生動物(例如草履蟲)的取食、運動、趨性4.觀察洋蔥根尖細胞分裂的切片(注意細胞分裂過程中有染色體的變化)IⅡⅡI三、生物與環境1.通過室外觀察和室內實驗,探究影響鼠婦(或蚯蚓等)分布的環境因素2.調查、收集生物圈的相關資料,結合本地實際討論如何保護生物圈IⅡ四、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1.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2.收集或實測不同植被環境中的大氣濕度數據,并進行比較分析3.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和產物IIⅡ五、生物圈中的人1.探究發生在口腔內的化學消化2.觀察血涂片3.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現象4.探究幾種食物熱價的差異5.觀察人或動物的某些反射活動6.調查班級學生的近視率,分析其原因7.調查人類活動破壞或改善生態環境的實例8.探討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及對策ⅡIⅡⅡⅡⅡⅡⅡ六、動物的運動和行為1.觀察某種脊椎動物的肌肉、骨骼、關節的基本結構2.探究螞蟻或其他動物的行為ⅡI七、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1.飼養家蠶或其他昆蟲2.嘗試植物的扦插或嫁接3.收集和交流我國遺傳育種方面成果的資料III八、生物的多樣性1.觀察酵母菌、霉菌2.調查當地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生物資源,提出保護和開發利用的建議IⅡ九、生物技術1.練習制作面醬或酸奶等發酵食品2.探究食品保存方法IⅡ十、健康地生活1.收集(從書籍、報刊、網絡)有關艾滋病的資料并分析2.探究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3.收集和分析家庭常備藥品的說明書ⅡⅡI五、考試方式與試卷結構初中生生物科目學業考試一般采用紙筆考試加生物實驗操作考查的方式。(一)考試方式1.紙筆測試一般采用閉卷筆答。2.生物實驗操作考查一般采用開放操作。(二)試卷結構1.試卷內容比例紙筆考試各大主題大約占分比例:(1)“實驗和科學探究”理論知識的試卷內容滲透到各主題的考試內容占總分的20%;(2)生物體結構層次部分占8%;(3)生物與環境部分占8%;(4)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部分占14%;(5)生物圈中的人部分占18%;(6)動物的運動和行為部分占5%;(7)生物的生殖、遺傳和發育部分占15%;(8)生物多樣性部分占15%;(9)生物技術部分占5%;(10)健康地生活部分占12%。2.紙筆考試試卷包括選擇題(60%)和非選擇題(40%)兩大類題型,考試用時為60分鐘,試卷卷面滿分100分。試題的題型、題量和分值詳見下表:題型題量分值總分選擇題(單項選擇)30題60分100分非選擇題(實驗探究、讀圖理解、資料分析、綜合應用)4題40分試卷分為試題和答題卡,分開印刷,試題不留答題位置,答案必須填涂或寫在答題卡上。答題方式由各地級市統一確定并公布。試題體現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及生物科目的核心素養,體現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體現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六、試題示例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要求)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含實驗探究、讀圖理解、資料分析、綜合應用共4小題,共40分)31.實驗探究(10分)32.讀圖理解(10分)33.資料分析(10分)中山市的岐江河曾因污染而失去應有的生態功能。近年來,由于中山市政府加強了對岐江河的綜合治理,使該河的生態系統又得到了重新恢復和改善。然而,河水的質量到底如何?河里的魚蝦是否可以安全食用?對于這些問題,某中學的幾位同學開展了一項調查研究。他們首先選取該河中5種不同的生物,對它們消化道內的食物組成進行了分析:然后又請有關專家指導,對這5種生的體內某種有毒物質(在生體內不易分解)的含量進行了測定;最后將研究數據整理繪制成下表。34.綜合應用(10分)世界上每年有大面積的農田、草原和森林遭受病蟲害、鳥害、鼠害。在農業生產上,防治害蟲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種化學農藥在剛使用時殺蟲效果很好,但該化學農藥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卻漸漸失效。(1)理論聯系實際,初步運用所學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理論觀點對這種生產實際問題進行原因分析。(2)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提出解決防治害蟲這個問題的初步方法(至少寫出3種方法)。參考答案一、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答案DCBCCDDCDC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CAADBCDD題號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BBCBBDAC二、非選擇題31.(1)②④⑤①③⑥(2)藍 淀粉 光(3)①光照會影響葉綠素的形成(光照不會影響葉綠素的形成)?②光照 ④光照會影響葉綠素的形成(光合作用與葉綠素有關)32.(1)[②] 細胞質?(2)[④] 細胞核 [③] 葉綠體 細胞液 (3)前者無細胞壁(葉綠體或液泡),而后者有細胞壁(葉綠體或液泡)(答對一個即可) (4)細胞膜33.(1)小球藻 捕食(吃和被吃)?(2)某魚 (3)破壞現有的生態平衡(或生態失衡)?(4)一是減少污染物排放,二是增加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三是不斷更新水體,四是禁止捕魚捉蝦(打出其中之二即可)34.(1)理論聯系實際。原因分析如下:理論上,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理論的核心觀點是“適者生存”。實際上,農藥使用初期,害蟲因不適應被殺死,農藥殺蟲效果很好;農藥使用后期,害蟲因漸適應而存活,農藥殺蟲效果漸失。(2)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初步方法如下:A.物理防治法,如燈光誘捕等。B.化學防治法,如新藥噴殺等。C.生物防治法,植物防治如種植抗蟲轉基因作物等;動物防治如以蟲治蟲、以鳥治蟲等;微生物防治如以菌治蟲等。D.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法。E.其他合理答案。(寫出3種合理方法即可;生物防治能寫出植物、動物、微生物3個方向也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