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一輪復習教案課題 專題復習十五 崇尚法治精神考點分析 “崇尚法治精神”這一專題內容,主要集中在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七、八課,“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 層面的價值取向,一般結合平等、責任、法治、道德、規則等知識點進行綜合考查。本課時多選取社會中出現的不公平現象、違規行為、正義非正義行為,以及國家和社會致力于社會公平的相關法律、政策措施等。(昆山反殺案、高鐵霸座行為、重慶公交墜江事故等)常見的題型形式包括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設問類型主要有認識、意義、原因評析類等。教學目標 1、理清知識脈絡,掌握考點,夯實基礎。2、掌握解題方法,總結解題規律。 3、知道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含義、要求、重要性及如何做;培養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教學重點 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含義、要求、重要性及如何做。教學難點 培養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境導入 明確目標 (2分鐘) 1、 視頻導入:《昆山 “反殺案”騎車男子屬于正當防衛 不負刑責》2、出示課題 3、出示復習目標和課標要求 學生看視頻,齊讀復習目標和課標要求及考試內容 從視頻導入,切入《崇尚法治精神》這一課題。考點分析考情回顧(3分鐘) 1、整體分析“崇尚法治精神”這一專題內容,主要集中在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七、八課,“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 層面的價值取向,一般結合平等、責任、法治、道德、規則等知識點進行綜合考查。本課時多選取社會中出現的不公平現象、違規行為、正義非正義行為,以及國家和社會致力于社會公平的相關法律、政策措施等。(高鐵霸座行為、重慶公交墜江事故等)常見的題型形式包括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設問類型主要有認識、意義、原因評析類等。2、近三年來河北省中考題分析 以表格的形式,展示近三年來中考中對這一主題的內容的考查情況。 學生傾聽、回顧。 讓學生從中考的角度和高度認識這一主題在中考中的地位,如何考等相關情況。從而在做到有目的的復習。 知識梳理,建構體系 (15分鐘) 請同學們用15分鐘的時間,梳理本專題的知識點,并構建知識體系。 學生自讀課本,梳理知識,繪制知識結構圖。 學生做的知識網絡圖,自薦上臺展示介紹。師生進行糾錯、質疑、點撥。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對知識間相互聯系的認知與構建。 重在培養學生對知識間的聯系的認識。 核心觀點 重點記憶(2分鐘) 1.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 2.法治與自由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3.平等從法律角度講,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不同情況差別對待。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平等的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違法犯罪后平等地受到法律地制裁。 5.公平包括權利公平、規則公平、機會公平。 6.公平是個人生存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 7.正義行為都是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 8.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 9.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重點記憶、背誦。 強化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記憶摸底測試 發現問題 (15分鐘) 后附摸底測試卷 學生閉卷做題自我檢測 通過做題,發現問題,師生共同探究。 盤點提升探究規律(3分鐘) 學生做題、判卷、展講、糾錯。 培養學生中考應試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做題方法和做題技巧。 課堂小結 回扣目標 (5分鐘) 師生共建本節課的知識樹。 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內容,說出相關的知識點。回顧在能力與情感方面的提高。 讓學生從知識、能力與覺悟方面進行總結與反思。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十五 崇尚法治精神 摸底測試1. 2018年5月,田某在微博上公然侮辱英雄烈土,面對網友“這事犯法”的善意提醒,田某回應“我就是看看我發這個話會不會被抓,把我抓了就說明公民沒有言論自由”。帖子一經發出,立即引起全民激憤,隨后當地警方依法對田某進行行政拘留10日并罰款500元。該事件中( )①田某未在法律允許范圍內行使言論自由權②善意提醒田某的網友履行了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③瞥方對田某進行處罰維護了英烈的姓名權 ④田某做出法律所禁止的事情必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某地執勤民警發現一駕駛員沒有隨車攜帶滅火器,依法對其開具處罰決定書。此時,被罰駕駛員發現并指出警車同樣沒放置滅火器。次日,當地交警支隊發布“知錯能改”通告,對警車駕駛員也依法進行了處罰。以此事件作為論據,能夠證明的觀點是 ( )①公民的財產權受法律保護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執法者應成為守法的標桿④法律的權威只能靠警察維護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平等觀念,是照亮現代文明的道亮光,讓我們與之同行。當今社會生活中,與這一要求相符的是( )①尊重從事臟活重活苦活的人②盜版者與版權所有者收益相同③解決農民工子女人學難問題④保證農村考生都能被大學錄取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①4、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根據新法,個稅起征點由現行3 500元/月提高至5 000元/月。這一新規( )①提高了中低收人者的收人②體現了 公正、法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③將阻 礙國家的經濟發展④縮小了社會收人差距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 很多人打官司前會通過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來了解與自己經歷類似的案件的審判情況。近日,黃先生因銀行卡被盜刷80萬元,與銀行打起了官司,他在網上找到了類似的案例,明確了自己案子的法律依據,通過自身的努力打贏了此官司。據此可知,裁判文書網產生的社會效應是( )①普及法律知識②降低維權成本 ③宣 傳司法公正④擴大公民權利 A.①③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②③④6. 身份證異地辦理、公積金全國聯通、開單位發票須填“稅號....017年7月1日起,這些新規開始實施。這一系列新的規定( )①是以正義的制度維護社會公平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③能避免非正義行為的發生④有利于促進社會健康、持續發展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7. 呼格案、趙作海案、于英生案、趙氏叔侄案、余祥林案五起重大冤案昭雪,深刻影響著中國的司法進程。這表明 ( )①公正司法就能實現絕對公平②公平是社會生活追求的一個重要主題③不公平事件推動著社會進步④社會生活中,不公正的事情時有發生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8. 一位騎摩托車的小伙子跟隨車流等紅燈時,發現一輛黑色轎車上有人隨手扔出一個包裝袋。小伙子立刻下車,俯身撿起了包裝袋,輕敲車窗,并舉起包裝袋。最終,車上的人慚愧地收回了包裝袋。鏡頭中小伙子的行為 ( ) ①守護了正義,傳遞了正能量 ②展示了自身良好的素質和形象 ③彰顯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④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9. 公平是社會穩定的“天平”。下列舉措能體現公平的有 ( )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②改革收入制度,實現均等分配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④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10、杭州圖書館從2003年開始,允許乞討和拾荒者入內閱讀,已有10多年。當有人質疑圖書館向乞討者開放有礙觀瞻時,館長回答:“我無權拒絕他們來讀書,但您有權選擇離開。”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得出的正確認識是 ( )①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②社會需要公平③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④司法維護正義 A.①④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③④11. 觀察漫畫《開心事》,簡要回答向題。(10分)(1)請任選其中一件開心事,從社會公平的角度分析政府這樣做的合理性。(4 分)(2)結合上述材料,談談為促進社會公平,我們中學生應該怎樣做。(6分)12.透視社會事件。(11分) 某市一位老人拉著孫女猛拍公交車門,要在路口上車,車長示意他們到站牌坐車。可沒想到老人剛一上車,就開始對車長破口大罵!這時,站在一邊的8歲小孫女說:“爺爺!是你不對!車沒進站不能攔門上車!”然后轉身對車長說:“阿姨,對不起,是我爺爺不對。”車長聞言流出了感動的淚水,并感嘆:“孩子向我道歉我覺得又感動又委屈,真沒想到孩子比大人做得還好”。(1) 請從規則的角度對爺爺的做法進行點評。 (4分)(2)結合材料中的信息,剖析“車長掉淚”的原因。 (3分)(3)車沒進站不能擋門上車"這是具備哪些意識的體現? (2分) (4)請寫出該事件給你的點啟示。(2分)參考答案1-5 : B B A B B6—10 D B D B C11.(1) 答: 答:開心事一:我國目前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現象。政府的做法有利于維護教育公平,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權,保障人們的生存和發展;有利于滿足人們的合理期望,緩解社會矛盾;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推動社會持續發展。開心事二:我國目前存在收人分配不公的現象。政府的做法能為人的發展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保障人們的生存和發展;有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緩解社會矛盾;有利實現共同富裕,推動社會持續發展。(4 分) (2) 答: 樹立社會公平意識及承擔社會責任;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侵害他人、集體和國家的利益;通過合法手段同不公平的現象作斗爭。12.(1)答:①爺爺的做法是漠視規則、不尊重他人人格尊嚴的行為。②此行為影響公共秩序,敗壞社會風氣,踐踏他人尊嚴,破壞人際關系,應予以道德譴責。(2)答:①人格得到了尊重; ②規則得到了維護;③公平正義得到了彰顯。(3)答: ①安全意識;②規則意識;③生命意識等。(2分)(4)答:①在社會生活中要懂規矩、守規則。②要明辨是非,做有正義感的人。③對人要友善,要尊重他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專題復習十五崇尚法治精神時政導入 明確目標 視頻:《昆山 “反殺案”騎車男子屬于正當防衛 不負刑責》 復習目標1、理清知識脈絡,掌握考點,夯實基礎。2、掌握解題方法,總結解題規律。3、知道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含義、要求、重要性及如何做;培養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知識能力目標:1.自由的內涵、體現 及其重要性。(理解)2.法治與自由的關 系。(理解)3.平等的含義及其價 值。(理解)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 律平等。(理解)5.珍視自由。(評價)6.踐行平等。(評價)7.公平的內涵及其意 義。(理解)8.正義的內涵及其意 義。(理解)9.堅守公平。(評價)10.守護正義。(評價)課標要求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正確認識自由和平 等,樹立正確的自由觀和平等 觀,增強平等意識和珍視自由 的意識,做一個富有法治精神 的人。2.感受公平正義的價值 追求,樹立維護公平正義的責 任意識,養成追求公正的品 質,做有正義感的人。●知道自由的含義,領會法治與自由的關系。●理解平等在法律意義上的含義。●理解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樹立自由平等的理念,珍視自由,踐行平等。●理解公平的內涵,體會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穩定和的重要基礎。●理解制度保障公平。●做公平的維護者。●理解正義的要求,懂得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理解制度保障正 義,司法維護正義。●能夠辨別正 義行為與非正義行為,守護正義,做有正 義感的人●體會法治是實現自由平等 、公平正義的保證,領悟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 ,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2019年河北省中考考試內容 “崇尚法治精神”這一專題內容,主要集中在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七、八課,“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 層面的價值取向,一般結合平等、責任、法治、道德、規則等知識點進行綜合考查。本課時多選取社會中出現的不公平現象、違規行為、正義非正義行為,以及國家和社會致力于社會公平的相關法律、政策措施等。(高鐵霸座行為、重慶公交墜江事故等)常見的題型形式包括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設問類型主要有認識、意義、原因評析類等。 考點分析 考情回顧考點 年份 題號 題型 考查點 設問類型 材料類型 設題材料 崇尚法治精神 2018 3 選擇題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啟示類 社會熱點 交警不遵守交通法規也受罰 2017 26.(3) 實踐探究題 公平正義 說明類 社會熱點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被法律制裁 2016 3.4.25. 選擇題 1.平等待人2.法治建設、社會公正、誠信建設3.非正義行為 認識意義評價 常規材料社會熱點 1.社會生活中體現平等觀念的一些事例。2.考試作弊行為列入《刑法》3.車輛剮蹭事故,司機辱罵并抽打快遞員耳光;另外兩起剮蹭事故的不同解決方式 近年來河北省近三年中考題分析知識梳理 建構體系 第七課自由平等內涵尊重自由平等有限制的相對的、法律之內的自由法治規范保障自由法律角度上的平等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平等地承擔法律責任踐行平等在法律上的體現與法治的關系真諦珍視自由含義平等對待他人的合法權利敢于抵制不平等行為反對特權珍惜憲法法律賦予的權利依法行使權利第八課公平內涵要求維護公平正義正義內涵作用權利公平規則公平機會公平生存發展的重要保障制度保障正義守護正義司法維護正義個人如何堅守作用個人維護公平穩定進步的重要基礎做有正義感的人社會制度保障公平核心觀點 重點記憶1.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2.法治與自由相互依存,不可分割。3.平等從法律角度講,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不同情況差別對待。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平等的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違法犯罪后平等地受到法律地制裁。5.公平包括權利公平、規則公平、機會公平。6.公平是個人生存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7.正義行為都是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8.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9.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1. 2018年5月,田某在微博上公然侮辱英雄烈土,面對網友“這事犯法”的善意提醒,田某回應“我就是看看我發這個話會不會被抓,把我抓了就說明公民沒有言論自由”。帖子一經發出,立即引起全民激憤,隨后當地警方依法對田某進行行政拘留10日并罰款500元。該事件中( ) ①田某未在法律允許范圍內行使言論自由權 ②善意提醒田某的網友履行了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③瞥方對田某進行處罰維護了英烈的姓名權 ④田某做出法律所禁止的事情必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摸底測試 發現問題 2.某地執勤民警發現一駕駛員沒有隨車攜帶滅火器,依法對其開具處罰決定書。此時,被罰駕駛員發現并指出警車同樣沒放置滅火器。次日,當地交警支隊發布“知錯能改”通告,對警車駕駛員也依法進行了處罰。以此事件作為論據,能夠證明的觀點是 ( ) ①公民的財產權受法律保護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執法者應成為守法的標桿 ④法律的權威只能靠警察維護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B3.平等觀念,是照亮現代文明的道亮光,讓我們與之同行。當今社會生活中,與這一要求相符的是( )①尊重從事臟活重活苦活的人②盜版者與版權所有者收益相同③解決農民工子女人學難問題④保證農村考生都能被大學錄取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①A4.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根據新法,個稅起征點由現行3 500元/月提高至5 000元/月。這一新規( )①提高了中低收人者的收人②體現了 公正、法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③將阻 礙國家的經濟發展④縮小了社會收人差距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B5.很多人打官司前會通過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來了解與自己經歷類似的案件的審判情況。近日,黃先生因銀行卡被盜刷80萬元,與銀行打起了官司,他在網上找到了類似的案例,明確了自己案子的法律依據,通過自身的努力打贏了此官司。據此可知,裁判文書網產生的社會效應是( )①普及法律知識②降低維權成本 ③宣 傳司法公正④擴大公民權利 A.①③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②③④B6.身份證異地辦理、公積金全國聯通、開單位發票須填“稅號....017年7月1日起,這些新規開始實施。這一系列新的規定( )①是以正義的制度維護社會公平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③能避免非正義行為的發生④有利于促進社會健康、持續發展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D 7.呼格案、趙作海案、于英生案、趙氏叔侄案、余祥林案五起重大冤案昭雪,深刻影響著中國的司法進程。這表明 ( )①公正司法就能實現絕對公平②公平是社會生活追求的一個重要主題③不公平事件推動著社會進步④社會生活中,不公正的事情時有發生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B8.一位騎摩托車的小伙子跟隨車流等紅燈時,發現一輛黑色轎車上有人隨手扔出一個包裝袋。小伙子立刻下車,俯身撿起了包裝袋,輕敲車窗,并舉起包裝袋。最終,車上的人慚愧地收回了包裝袋。鏡頭中小伙子的行為 ( ) ①守護了正義,傳遞了正能量 ②展示了自身良好的素質和形象 ③彰顯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④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D9.公平是社會穩定的“天平”。下列舉措能體現公平的有 ( )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②改革收入制度,實現均等分配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④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B10.杭州圖書館從2003年開始,允許乞討和拾荒者入內閱讀,已有10多年。當有人質疑圖書館向乞討者開放有礙觀瞻時,館長回答:“我無權拒絕他們來讀書,但您有權選擇離開。”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得出的正確認識是 ( )①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②社會需要公平③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④司法維護正義 A.①④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③④ C11. 觀察漫畫《開心事》,簡要回答向題。(10分)(1)請任選其中一件開心事,從社會公平的角度分析政府這樣做的合理性。(4 分)(2)結合上述材料,談談為促進社會公平,我們中學生應該怎樣做。(6分)答:開心事一:我國目前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現象。政府的做法有利于維護教育公平,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權,保障人們的生存和發展;有利于滿足人們的合理期望,緩解社會矛盾;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推動社會持續發展。開心事二:我國目前存在收人分配不公的現象。政府的做法能為人的發展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保障人們的生存和發展;有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緩解社會矛盾;有利實現共同富裕,推動社會持續發展。(4 分)答:樹立社會公平意識及承擔社會責任;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侵害他人、集體和國家的利益;通過合法手段同不公平的現象作斗爭。12.透視社會事件。(11分) 某市一位老人拉著孫女猛拍公交車門,要在路口上車,車長示意他們到站牌坐車。可沒想到老人剛一上車,就開始對車長破口大罵!這時,站在一邊的8歲小孫女說:“爺爺!是你不對!車沒進站不能攔門上車!”然后轉身對車長說:“阿姨,對不起,是我爺爺不對。”車長聞言流出了感動的淚水,并感嘆:“孩子向我道歉我覺得又感動又委屈,真沒想到孩子比大人做得還好”。 (1)請從規則的角度對爺爺的做法進行點評。 (4分)(2)結合材料中的信息,剖析“車長掉淚”的原因。 (3分)(3)車沒進站不能擋門上車"這是具備哪些意識的體現? (2分) (4)請寫出該事件給你的點啟示。(2分)答:①爺爺的做法是漠視規則、不尊重他人人格尊嚴的行為。②此行為影響公共秩序,敗壞社會風氣,踐踏他人尊嚴,破壞人際關系,應予以道德譴責。答:①人格得到了尊重; ②規則得到了維護; ③公平正義得到了彰顯。答:①安全意識;②規則意識;③生命意識等。(2分)答: ①在社會生活中要懂規矩、守規則。 ②要明辨是非,做有正義感的人。 ③對人要友善,要尊重他人。一、題型特點: 選擇題,主要依托時政材料作為命題素材,這類題目通過時政與課本重要知識點相結合,之后設置問題考查。二、答題技巧 :1、認真審題 : 弄清題意,注意限定詞,明確要求,知道問什么。2、尋找關鍵詞: 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將關鍵詞與問題相結合。3、回歸教材:聯系教材知識點,確定用什么考點回答4、組織答案:全面,語言表述簡潔明確,使用學科術語。盤點提升 探究規律 小結能力方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識方面課堂小結 回扣目標樹立……觀念、意識做題方法解題規律自由平等公平正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十五崇尚法治精神摸底測試.doc 專題十五崇尚法治精神教案.doc 專題十五崇尚法治精神課件.pptx 昆山“反殺案”騎車男子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責.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