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用表格法突破慣性知識的應用問題一、重、難點突破:慣性是從一些生活現象中抽象出來的一個物理概念,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一個較難理解的概念。為了突破此難點,我采用表格法,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促進理解;為了規范作答、培養學生的文字組織能力,我采用“穿針引線”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如何把這些凌亂的文字有條理的連貫起來。具體如下:典例1.輕輕拍打窗簾就能去浮灰,為什么呢? 步驟1:利用下表格對此物理過程進行剖析:研究對象 主要研究對象: 浮灰 次要研究對象: 窗簾 初始運動狀態 靜止 靜止 發生什么變化 拍打 變化后運動狀態 靜止 運動 運動狀態變化或不變原因 由于慣性 由于受到力的作用 典例2.標槍運動員投擲時助跑可以取得好成績,為什么?研究對象 主要研究對象: 標槍 次要研究對象: 運動員 初始運動狀態 運動 運動 發生什么變化 投擲 變化后運動狀態 運動 靜止 運動狀態變化或不變原因 由于慣性 由于受到力的作用 步驟2:由以上二例尋找共性,突破主、次要研究對象的甄別:運動狀態前后沒有發生變化的對象為主要研究對象;運動狀態前后發生變化的對象為次要研究對象。步驟3:按先初始主、次研究對象共同的運動狀態,發生了什么變化,后次要再主要的順序組織文字:即:主要研究對象和次要研究對象初始處于什么運動狀態,發生了什么變化,次要研究對象由于受到力的作用,運動狀態發生了怎樣得改變,主要研究對象由于具有慣性,繼續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學生小試身手:對上述兩例進行文字作答。二、當堂應用:1.洗手后甩甩手上的水就沒有了為什么?研究對象 主要研究對象: 次要研究對象: 初始運動狀態 發生什么變化 變化后運動狀態 運動狀態變化或不變原因 答:2.坐在行駛的汽車上的人在突然緊急剎車時人會向前傾為什么?答:三、知識拓展:( 1 )汽車突然開動、剎車、轉彎時,車內乘客的倒向如何 ? ( 2 )勻速向前行駛的汽車里的乘客,向外跳車時,向哪個方向跳不容易摔倒 ? ( 3 )在勻速向前行駛的車廂里的乘客,分別向前跳遠和向后跳遠,哪一次跳得更遠 ? ( 4 )在勻速向前行駛的車廂里的乘客向外擲石子,以相等的速度分別向前和向后擲出,哪一次擲得更遠 ? ( 5 )在勻速、加速、減速向前行駛的車廂里的乘客,豎直上跳,當他落下時,分別落在原位置的哪一側 ? 說明:上述各例,從慣性知識的單一應用,到慣性與速度知識的綜合應用,從簡單的勻速問題到較復雜的變速問題,層層深入,步步提高.在分析講解中,引導學生掌握解答慣性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不但加深了學生對慣性知識的透徹理解,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