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科技改變生活 智慧開啟未來 ——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學案一、學習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工業革命后了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歷史進程,學會辯證,理性地看待工業革命對社會進步的貢獻。2.領會工業化,城市化的含義,理解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關系。3.理解工業社會中人們在衣食住行、教育、科技、婦女地位、社會審美、社會結構等各個方面的進步與發展。(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分析和材料的拓展,理解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形成。2.通過分析圖片和結合實際清楚知道今天城市病及文明生活的由來。3.通過思考、辯論、材料閱讀,從而提高了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全面了解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變化的基礎上,學會客觀和理性看待工業化和城市化。樹立全面的觀點和可持續觀念和文明的生活觀。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影響,樹立趨利避害的觀念,科學地看待工業文明的成果。難點: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概念及形成。三,探究活動材料:學生展示一近代早期的英國,對服飾有嚴格的等級區別。 服飾是一種身份.只有貴族才有能力和特權購買穿戴絲綢、天鵝絨、貂皮等價格昂貴,色彩艷麗的服飾,而普通大眾主要穿著厚重的粗呢絨和堅硬的皮革制成的服裝.色彩單調沉悶。 到了18世紀,服飾消費進一步市場化,大眾服飾的質地得以改善,主要由麻、棉等構成,服飾色彩也更加多樣而艷麗,款式也更加新穎時尚。 ——— 王洪斌《18 世紀英國服飾消費與社會變遷 》 17世紀中葉之前,英國人主要穿本國生產的呢絨制品。此后,英國擴大了亞麻布的進口,普通大眾才有機會穿亞麻布,數據如下圖所示。 ——— A H 約翰 :《1700—1760年英格蘭農業生產率和經濟增長》 英國傳統的服飾顏色有特殊的象征含義,從藍色到土褐色就如同從藍天到褐土一樣 ,代表社會地位等級的高低變化。一般的大眾不能穿紫色、深紅色和藍色的服飾 。到了18世紀80年代,即使是平民的服飾也有3/4的外衣是由棉布 、 亞麻布制作,一般是印花的,白色和紫色的比較多。 ——— 王洪斌《18 世紀英國服飾消費與社會變遷 》材料中獲取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生展示二在 《密西拿》中 , 拉比埃利澤本希爾坎說 , “任何人教他的女兒學習《托拉》, 就是教她放蕩以色列 ·亞伯拉罕認為, 中世紀的猶太社團不為猶太女孩提供正規的教育 ——以色列· 亞伯拉罕:《 中世紀的猶太人生活》 英國習慣法規定: “婦女不能擁有財產所有權或訂立契約權,沒有離婚權,寡婦和單身女子得不到社會的保護,寡婦繼承夫業必須付季款給行會,也不能參加行會的會議。”勞動婦女掙來的工資在法律上屬于丈夫,所有丈夫有權處置這些錢。假如丈夫完全靠妻子養活,妻子的收入仍然是丈夫的,丈夫若拿出去喝酒、賭博妻子也不得有任何抱怨。更重要的是,在當時離婚幾乎不可能,因此無論丈夫如何殘忍妻子都逃脫不了他的控制。” ——錢乘旦《第一個工業化社會》 1851年英國女性人口為 10,6959,000 人,其中參加工作的婦女有2,8832,000 人,幾乎每個部門都有女性的存在, 大量的中產階級婦女開始參加慈善活動進行義賣幫助孤兒、學校、探視救濟窮人。在這些活動中,婦女們避免了在家中的附屬地位,同時從事大量社會工作也使她們看到了自己的能力,進而增加了自信心。由于中產階級婦女勇于跨出了封閉的中世紀家庭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工業革命時期婦女地位地下的社會矛盾。中產階級婦女在工業革命的歷史條件下,積極走向社會,從事各項具體職業,勇于抗爭不公平的法律。擺脫了她們依賴他人的觀念,成為了這個時期令人尊敬的新人。 ——夏金嬌《論工業革命背景下英國婦女地位的改變》材料中獲取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生展示三早期歐洲國家對白皙膚色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宗教的影響。“白”代表著圣潔。圣經中的最后一部預言《圣經·啟示錄》(BookofRevelations)1:14中,約翰是這樣描寫基督的: “他的頭與發皆白,如白羊毛,如雪。” 因此,歐洲中世紀宮廷貴婦的畫像無一不是呈面色慘白、毫無血色的模樣。古羅馬詩人奧維德在《愛情療法》中提到了一系列可令男性反感的方法,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即盡可能地歪曲丑化對方——“假如她膚色不太白皙,你就說她黑不溜秋”。 ——徐夢婷 黃芳《從歐洲女性膚色審美歷時研究看經濟發展》在《性格》一書中,拉布呂耶爾把這些人比作“在鄉下隨處可見的、被太陽曬傷的黢黑的牲畜。” ——安娜·德·瑪爾納克(法) 《.南溪譯.夢露的雀斑:你不知道的西方美容史》自18世紀后期開始,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社會的日趨現代化,歐洲人的審美標準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1841年,在《神經質女性的衛生保健》中, 奧貝爾(Auber)寫到: “……面色蒼白,像垂死者一樣萎靡不堪,膚色鉛白,臉頰凹陷……”“紫銅色的皮膚,珍珠般透明的皮膚,碧綠的眼睛閃爍著野性的光芒,兩只鼻翼好像在兇狠下不屈地動著。” ——選自《橙園春夢》西班牙 維·布· 伊巴涅斯材料中獲取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生展示四1760年,住在倫敦的一個糖商約瑟夫·馬西(J hP Ma濟扣 )給伐們留下了英國工業革命前夕社會結構的資料。 ——徐跳 成德寧《17世紀英國的社會流動與結構變遷》 1760—1850年 英國被調查的266位工業家在創建其大型工業企業前所屬的社會階層分布表 材料中獲取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我們以青春的名義宣誓:我將用智慧培育理想,不辜負祖國的期盼。我將用勤奮實現夢想,去擔當祖國的棟梁。把握每一天,讓科技創新在未來張開翅膀。充實每一天,讓雄心和智慧在歲月里閃光。長風破浪,直濟滄海;為國爭光,舍我其誰?科技改變生活 智慧開啟未來 ———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3D打印改變生活回望 工業革命的腳步1、工業化的定義 即工業產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比重不斷上升,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三大產業:農業——“第一產業” (農業、手工業)工業——“第二產業”農業、工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第三產業”英國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的變化英國的農業、工業、商業運輸業占其國民總收入比例的變化圖一圖二圖三工人的數量超過農民工業成為主要生產部門工業革命帶動農業變革曼徹斯特:小鎮大型城市19世紀末的上海外灘景象上海浦東新貌英國鄉村小鎮工業革命后的倫敦2、城市化的定義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不斷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取代農村生活方式材料一:聯合國報告:中國處于城市轉型高峰期,每年大約有1800萬來自農村地區的人口進入城市。按計劃,在不到十年里,中國人口的一半以上約8.7億人將成為城市居民。材料二:1841年和1851年倫敦的人口普查顯示,在這十年間,就有33萬移民涌入首都,占全市人口的六分之一以上。城市規模快速發展的倫敦在經濟上變成了一個漩渦的中心,每個人都夢想成為它的一份子。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材料三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特點及關系1、工人的數量超過農民;2、工業成為主要生產部門;3、工業革命帶動農業變革;工業化1、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不斷上升;2、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3、城市生活方式取代農村生活方式;城市化關系:工業化必然促進城市化;城市化又進一步推進工業化 資料一:印度首都新德里,大約每年有30萬涌進城市,20世紀80年代初,其總人口僅600萬,21世紀進一步增至1400萬,而成為世界上最擁擠的城市之一。目前城市有650個貧民窟,全市現有480人生活在不衛生的環境里。 資料二:20世紀四五十年代,倫敦城市環境問題十分突出。大氣污染嚴重,號稱“霧都”。倫敦太晤士河水生生物絕跡,發黑發臭,被稱為“死河”。 經過處理后,據稱現在是歐洲最干凈的城市河流。倫敦下水道由磚砌成,大部分追溯到1840年代,2004年8月3日,由于下水道難以承受突降的暴雨,60萬噸未經處理的污水流入了泰晤士河,導致泰晤士河中幾萬條魚的死亡。 “城市病”資料三3、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弊資料1、2、3說明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怎樣的弊病?又有哪些好處?壞處:化工業污染、交通堵塞、人口膨脹、環境惡化等。好處:雖讓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更加豐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類文明不斷進步。從衣食住行、教育、科技、婦女地位、社會審美、社會結構探究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生活的變化如何?幾方面探究 工業革命的影響?衣食食 近代早期的英國,對服飾有嚴格的等級區別。 服飾是一種身份.只有貴族才有能力和特權購買穿戴絲綢、天鵝絨、貂皮等價格昂貴,色彩艷麗的服飾,而普通大眾主要穿著厚重的粗呢絨和堅硬的皮革制成的服裝.色彩單調沉悶。 到了18世紀,服飾消費進一步市場化,大眾服飾的質地得以改善,主要由麻、棉等構成,服飾色彩也更加多樣而艷麗,款式也更加新穎時尚。 ——— 王洪斌《18 世紀英國服飾消費與社會變遷 》 英國傳統的服飾顏色有特殊的象征含義,從藍色到土褐色就如同從藍天到褐土一樣 ,代表社會地位等級的高低變化。一般的大眾不能穿紫色、深紅色和藍色的服飾 。到了18世紀80年代,即使是平民的服飾也有3/4的外衣是由棉布 、 亞麻布制作,一般是印花的,白色和紫色的比較多。——— 王洪斌《18 世紀英國服飾消費與社會變遷 》單位:萬匹 17世紀中葉之前,英國人主要穿本國生產的呢絨制品。此后,英國擴大了亞麻布的進口,普通大眾才有機會穿亞麻布,數據如左圖所示。 工業化的發展,促進歐美各國大力發展教育,使人們的整體文化水平得到提高歐美的義務教育看報材料:19世紀后半期,歐美國家紛紛調整教育政策,工業文明發達的英國、法國等,率先實行了小學義務教育制,人們的整體文化水平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教育1851年,倫敦水晶宮博覽會上,洗衣機第一次展出1851年,倫敦水晶宮博覽會上,洗衣機第一次展出 婦女加入了動勞者的隊伍,掀起了爭取平等權利的斗爭。1910年,國際婦女節得以確立。婦女要求參政婦女地位 在《密西拿》中 , 拉比埃利澤本希爾坎說 , “任何人教他的女兒學習《托拉》, 就是教她放蕩。以色列 ·亞伯拉罕認為, 中世紀的猶太社團不為猶太女孩提供正規的教育 ——以色列· 亞伯拉罕:《 中世紀的猶太人生活》 英國習慣法規定: “婦女不能擁有財產所有權或訂立契約權,沒有離婚權,寡婦和單身女子得不到社會的保護,寡婦繼承夫業必須付季款給行會,也不能參加行會的會議。”勞動婦女掙來的工資在法律上屬于丈夫,所有丈夫有權處置這些錢。假如丈夫完全靠妻子養活,妻子的收入仍然是丈夫的,丈夫若拿出去喝酒、賭博妻子也不得有任何抱怨。更重要的是,在當時離婚幾乎不可能,因此無論丈夫如何殘忍妻子都逃脫不了他的控制。” ——錢乘旦《第一個工業化社會》 大量的中產階級婦女開始參加慈善活動進行義賣幫助孤兒、學校、探視救濟窮人。在這些活動中,婦女們避免了在家中的附屬地位,同時從事大量社會工作也使她們看到了自己的能力,進而增加了自信心。由于中產階級婦女勇于跨出了封閉的中世紀家庭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工業革命時期婦女地位地下的社會矛盾。中產階級婦女在工業革命的歷史條件下,積極走向社會,從事各項具體職業,勇于抗爭不公平的法律。擺脫了她們依賴他人的觀念,成為了這個時期令人尊敬的新人。 ——夏金嬌《論工業革命背景下英國婦女地位的改變》1851年英國女性人口為 10,6959,000 人,其中參加工作的婦女有2,8832,000 人,幾乎每個部門都有女性的存在, 早期歐洲國家對白皙膚色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宗教的影響。“白”代表著圣潔。圣經中的最后一部預言《圣經·啟示錄》 (BookofRevelations)1:14 中, 約翰是這樣描寫基督的: “他的頭與發皆白, 如白羊毛, 如雪。” 因此, 歐洲中世紀宮廷貴婦的畫像無一不是呈面色慘白、毫無血色的模樣。古羅馬詩人奧維德在《愛情療法》中提到了一 系列可令男性反感的方法,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即 盡可能地歪曲丑化對方——“假如她膚色不太白皙,你就說她黑不溜秋” ——徐夢婷 黃芳《從歐洲女性膚色審美歷時研究看經濟發展》 在《性格》一書中,拉布呂耶爾把這些人比作“在鄉下隨處可見的、被太陽曬傷的黢黑的牲畜。” ——安娜·德·瑪爾納克(法) 《南溪譯.夢露的雀斑:你不知道的西方美容史》 1841年, 在《神經質女性的衛生保健》中, 奧貝爾(Auber)寫到:“……面色蒼白,像垂死者一樣萎靡不堪,膚色鉛白,臉頰凹陷……” “紫銅色的皮膚, 珍珠般透明的皮膚, 碧綠的眼睛閃爍著野性的光芒,兩只鼻翼好像在兇狠下不屈地動著。” ——選自《橙園春夢》西班牙 維·布· 伊巴涅斯 1760 年 , 住在倫敦的一個糖商約瑟夫 · 馬西 ( J , hP Ma ) 給伐們留下了英國工業革命前夕社會結構的資料。 ——徐跳 成德寧《17世紀英國的社會流動與結構變遷》 1760—1850年 英國被調查的266位工業家在創建其大型工業企業前所屬的社會階層分布表 ——百度文庫社會階層 占總家庭數的百分比% 收入占國民收入百分比%上層貴族 2 4.3中等階層 58.8 74下層 40 11.3社會階層 所占比例% 劃分數量上等階級 3 83中等階級 53.3 142底層和勞工階級 43.7 116展望 工業革命的未來我將用智慧培育理想,不辜負祖國的期盼。我將用勤奮實現夢想,去擔當祖國的棟梁。把握每一天,讓科技創新在未來張開翅膀。充實每一天,讓雄心和智慧在歲月里閃光。長風破浪,直濟滄海;為國爭光,舍我其誰?科技改變生活??智慧開啟未來??????????????????——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工業革命后了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歷史進程,學會辯證,理性地看待工業革命對社會進步的貢獻。?2.領會工業化,城市化的含義,理解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關系。?3.理解工業社會中人們在衣食住行、教育、科技、婦女地位、社會審美、社會結構等各個方面的進步與發展。?(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分析和材料的拓展,理解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形成。?2.通過分析圖片和結合實際清楚知道今天城市病及文明生活的由來。?3.通過思考、辯論、材料閱讀,從而提高了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全面了解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變化的基礎上,學會客觀和理性看待工業化和城市化。樹立全面的觀點和可持續觀念和文明的生活觀。?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影響,樹立趨利避害的觀念,科學地看待工業文明的成果。?難點: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概念及形成。?三、教學策略?1.采用探究──研討的模式進行教學,貫穿講授法、討論法,指導學生開展小組探究和合作討論。?2.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學圖表。?3.學生準備:預習課本,并通過網絡圖書館查找資料,準備小組匯報資料。?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第三次工業革命(視頻)?師:????比起我們所學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單一發明創造,第三次工業革命是多方面多專業的協同促進創新,空間技術的進步促進了信息處理的技術提升,而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躍,又反饋促進空間技術的突破,各個科技領域之間相互滲透,相互合作,共同促進了科學技術朝著綜合性方向發展,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也是方方面面的,不僅僅只是提高勞動生產力,還影響人類社會的吃穿住行生活體驗等方面。它的標志:原子能和計算機的發明。發源地:美國。起源時間:20世紀四五十年代至今。人類從此進入信息時代。代表發明家:愛因斯坦,馮·諾伊曼。代表作品:現在我們用到的高科技電子產品,“好奇號”火星探索,基因改造等科學技術,都是建立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技術基礎上的。??現在我們就以時下應用范圍最廣,影響生活至深的3D打印技術來幾個例子。讓我們觀察以下圖片:?1、英國倫敦Softkill?Design建筑設計工作室于2013年夏天建造了一個3D打印房屋,不僅能住人,還能抗八級地震。?2、一位83歲的老人由于患有慢性的骨頭感染,因此換上了由3D打印機“打印”出來的下顎骨,這是世界上首位使用3D打印產品做人體骨骼的案例。?3D打印技術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范圍很廣,除此之外,還有3D打印的食物、汽車零部件原型、鞋子、都可以為客戶提供完全定制的服務,并大幅節約研發時間和成本。?可見,第三次工業革命是如此迅速而又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回望前兩次工業革命,社會生活又是如何在當時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呢?是什么因素在一次又一次地改變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在傳統和未來的交融中尋找答案吧!??二、新課學習?(一)回望?工業文明的腳步?1.?工業化?(1)工業化的定義:?師:想要明白工業化的定義,首先讓我們明確三大產業的含義。?三大產業:?農業——“第一產業”?(農業、手工業)?工業——“第二產業”?農業、工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第三產業”??所謂工業化,即工業產值(第二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比重不斷上升,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2)展示英國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的變化;英國的農業、工業、商業運輸業占?????其國民總收入比例的變化;?農業工具革新圖。(教師引導讀圖和找關鍵詞技巧)?師問:工業化的特點??生:1、工人的數量超過農民(圖1);2、工業產值所占比例越來越重(工業成為主要生產部門)(圖2);3、工業革命帶動農業變革(圖3)??2.城市化。?(1)城市化的定義?師:隨著工業化的腳步,城市也日益展現出新的面貌(展示倫敦、曼徹斯特、上海的變化),那什么是城市化呢??(展示聯合國報告;1841年和1851年倫敦的人口普查;城市生活方式取代農村生活方式圖)?生(自行讀圖并尋找關鍵詞):1、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不斷上升(圖1)2、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圖2);3、城市生活方式取代農村生活方式(圖3)?3.?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特點及關系?師問:我們總結了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特點,現在我們來思考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關系??生:工業化必然促進城市化;城市化又進一步推進工業化。?(3)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利弊??資料一:印度首都新德里,大約每年有30萬涌進城市,20世紀80年代初,其總人口僅600萬,21世紀進一步增至1400萬,而成為世界上最擁擠的城市之一。目前城市有650個貧民窟,全市現有480人生活在不衛生的環境里。??資料二: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國家,其首都倫敦一度城市規模不斷擴大。至20世紀四五十年代城市環境問題十分突出。大氣污染嚴重,號稱“霧都”。倫敦太晤士河水生生物絕跡,發黑發臭,被稱為“死河”。?經過處理后,據稱現在是歐洲最干凈的城市河流。倫敦下水道由磚砌成,大部分追溯到1840年代,2004年8月3日,由于下水道難以承受突降的暴雨,60萬噸未經處理的污水流入了泰晤士河,導致泰晤士河中幾萬條魚的死亡。?資料三:城市病?師問1:資料1、2、3說明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怎樣的弊病??生:壞處:化工業污染、交通堵塞、人口膨脹、環境惡化等。?師:工業化和城市化不僅僅帶來危害,更多的是帶來了革新和進步,請大家結合課本84頁資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思考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的好處??生:?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更加豐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類文明不斷進步。?師問2:從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影響又說明了什么?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看待工業化和城市化??生:我們應該科學、理性地對待工業化和城市化,順應其發展;同時又應該有科學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美化我們的城市,改善我們的生活。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習近平曾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足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所在。??(二)探究??工業文明的影響?老師展示:衣食住行變遷的圖片、教育變遷、科技變遷。?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服飾變遷、女性審美變遷、婦女地位變遷、社會結構變遷。?師:工業化在改變社會生產的同時,對人類生活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就從衣食住行、教育、科技、婦女地位、社會審美、社會結構等方面來認識一下。之前讓同學們分成四大組通過圖書館和互聯網搜集材料,現在我們將其一一展出,分四大組進行討論。討論的過程中,我們要銘記:在得出歷史結論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堅持論從史出的觀點。?衣食住行:?衣:工業革命前的服裝都是手工生產,工業革命后改為機器生產,衣服的價錢比以前更便宜了,樣式也多了,剪裁生也更加合體、新穎。?食:工業革命前糧食加工用的是石磨,碾子,且食品樣式單一,工業革命后用的都是機器。米面磨得更細了,更有利于人的消化吸收,種類多樣,營養更為豐富。?住:工業革命前的房屋大多都是石木結構,工業革命后由于鋼鐵產量的大幅提升,鋼筋取代木材成為主要建筑材料。?行:工業革命前人們出行主要的代步工具就是馬和帆船,以人力和畜力為主,工業革命后出現了火車,輪船等機械力交通工具。?學生展示一?近代早期的英國,對服飾有嚴格的等級區別。?服飾是一種身份.只有貴族才有能力和特權購買穿戴絲綢、天鵝絨、貂皮等價格昂貴,色彩艷麗的服飾,而普通大眾主要穿著厚重的粗呢絨和堅硬的皮革制成的服裝.色彩單調沉悶。??到了18世紀,服飾消費進一步市場化,大眾服飾的質地得以改善,主要由麻、棉等構成,服飾色彩也更加多樣而艷麗,款式也更加新穎時尚。??????????????????????———?王洪斌《18?世紀英國服飾消費與社會變遷?》????17世紀中葉之前,英國人主要穿本國生產的呢絨制品。此后,英國擴大了亞麻布的進口,普通大眾才有機會穿亞麻布,數據如下圖所示。???????———??A?H?約翰?:《1700—1760年英格蘭農業生產率和經濟增長》?????英國傳統的服飾顏色有特殊的象征含義,從藍色到土褐色就如同從藍天到褐土一樣?,代表社會地位等級的高低變化。一般的大眾不能穿紫色、深紅色和藍色的服飾?。到了18世紀80年代,即使是平民的服飾也有3/4的外衣是由棉布?、?亞麻布制作,一般是印花的,白色和紫色的比較多。??????????????????———?王洪斌《18?世紀英國服飾消費與社會變遷?》?生:工業革命改善了人們的穿著水平。其一,由于服飾消費進一步市場化,服飾從等級差異明顯到材質、顏色的平民化、普及化。(原來只有貴族才能穿質地優良、價格昂貴、色彩斑斕、款式新穎的衣服,工業革命后服飾消費進一步市場化,平民的服飾也可以與上層階級相媲美。)其二,服飾材質從本國的呢絨制品到進口的棉麻布。(亞麻布的大量進口改善了英國民眾的衣著質地。)?(2)、教育:?工業革命逐漸普及了大眾教育,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大機器化操作使解決普及初等教育的問題更為迫切。這一時期初等教育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社會滋生對操作能力的更高目標,提出了普及初級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業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級中等教育的要求。?(3)、科技:?工業革命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發明出許多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如洗衣機、熨斗、電風扇、冰箱、吸塵器等。這使得人們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還進一步解放了婦女,使得廣大婦女從繁重的家務中解脫出來,爭取自己的經濟和政治地位。?(4)、婦女地位:?學生展示二?在?《密西拿》中?,?拉比埃利澤本希爾坎說?,?“任何人教他的女兒學習《托拉》,?就是教她放蕩以色列?·亞伯拉罕認為,?中世紀的猶太社團不為猶太女孩提供正規的教育???????????????????????????????——以色列·?亞伯拉罕:《?中世紀的猶太人生活》??英國習慣法規定:?“婦女不能擁有財產所有權或訂立契約權,沒有離婚權,寡婦和單身女子得不到社會的保護,寡婦繼承夫業必須付季款給行會,也不能參加行會的會議。” 勞動婦女掙來的工資在法律上屬于丈夫,所有丈夫有權處置這些錢。假如丈夫完全靠妻子養活,妻子的收入仍然是丈夫的,丈夫若拿出去喝酒、賭博妻子也不得有任何抱怨。更重要的是,在當時離婚幾乎不可能,因此無論丈夫如何殘忍妻子都逃脫不了他的控制。”??????????????????????????????????????????????——錢乘旦《第一個工業化社會》????1851年英國女性人口為?10,6959,000?人,其中參加工作的婦女有2,8832,000?人,幾乎每個部門都有女性的存在,??大量的中產階級婦女開始參加慈善活動進行義賣幫助孤兒、學校、探視救濟窮人。在這些活動中,婦女們避免了在家中的附屬地位,同時從事大量社會工作也使她們看到了自己的能力,進而增加了自信心。由于中產階級婦女勇于跨出了封閉的中世紀家庭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工業革命時期婦女地位地下的社會矛盾。中產階級婦女在工業革命的歷史條件下,積極走向社會,從事各項具體職業,勇于抗爭不公平的法律。擺脫了她們依賴他人的觀念,成為了這個時期令人尊敬的新人。?????????????????????????????——夏金嬌《論工業革命背景下英國婦女地位的改變》??生:工業革命提高了婦女地位。第一則材料說明傳統的英國男尊女卑,婦女是男士的附庸。婦女沒有受教育權、財產所有權、訂立契約權、離婚權。婦女憑自己努力所取得的一切都不屬于自己,也無法擁有獨立自主權。從第二、三則材料中可以看出,隨著工業革命中女性在在生產中地位的提高,她們有自我解放的需要和訴求,工業革命為英國婦女提供了自由解放和展示自我的歷史舞臺。??(5)、大眾審美:????學生展示三?早期歐洲國家對白皙膚色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宗教的影響。“白”代表著圣潔。圣經中的最后一部預言《圣經·啟示錄》(BookofRevelations)1:14中,約翰是這樣描寫基督的:?“他的頭與發皆白,如白羊毛,如雪。”?因此,歐洲中世紀宮廷貴婦的畫像無一不是呈面色慘白、毫無血色的模樣。古羅馬詩人奧維德在《愛情療法》中提到了一系列可令男性反感的方法,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即盡可能地歪曲丑化對方——“假如她膚色不太白皙,你就說她黑不溜秋”。???????????????????——徐夢婷?黃芳《從歐洲女性膚色審美歷時研究看經濟發展》?在《性格》一書中,拉布呂耶爾把這些人比作“在鄉下隨處可見的、被太陽曬傷的黢黑的牲畜。”?????——安娜·德·瑪爾納克(法)?《.南溪譯.夢露的雀斑:你不知道的西方美容史》?自18世紀后期開始,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社會的日趨現代化,歐洲人的審美標準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1841年,在《神經質女性的衛生保健》中,?奧貝爾(Auber)寫到:?“……面色蒼白,像垂死者一樣萎靡不堪,膚色鉛白,臉頰凹陷……”?“紫銅色的皮膚,珍珠般透明的皮膚,碧綠的眼睛閃爍著野性的光芒,兩只鼻翼好像在兇狠下不屈地動著。”??????????????????????????????——選自《橙園春夢》西班牙??維·布·?伊巴涅斯??生:工業革命改變了大眾審美。第一、二則材料說明在工業革命以前,在歐洲由于社會地位較高的女性通常不用下地勞作,能幸免于“鋤禾日當午”的耕耘生活,膚色較為白皙,所以白皙的膚色也就成為了貴婦養尊處優、高人一等的有力佐證,象征著女性的社會身份。誠然,在街上或者鄉間可以看到被太陽曬成黃褐色的皮膚,但是擁有這樣膚色,也就意味著來自勞動階層,需要在露天的環境中從事艱辛的工作。??自?18?世紀后期開始,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社會的日趨現代化,歐洲人的審美標準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工業革命的爆發導致歐洲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流入城市,從事大機器生產活動,勞動者的工作場所也由戶外轉移到了室內,白皙的膚色不再是區分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標簽。?1936年出現了帶薪假,“享受日光,曬黑皮膚”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海灘或者山區的日光浴時代正式開啟。熱愛運動,告別怠惰,女性們以此彰顯她們的獨立與活力。黝黑的膚色改變了象征意義,它不再等同于田野間的辛苦勞作。正相反,它代表了悠閑懶散的假期時光。由材料三可以看出,人們對女性膚色的審美標準發生了轉變,蒼白的膚色逐漸成為一種病態表現,充滿夢幻般焦糖色和金色的黝黑皮膚被看作健康魅力的象征,成為女性審美的新寵。?(6)、社會結構?學生展示四?1760年,住在倫敦的一個糖商約瑟夫·馬西(J?hP?Ma濟扣?)給伐們留下了英國工業革命前夕社會結構的資料。???????????????——徐跳?成德寧《17世紀英國的社會流動與結構變遷》???1760—1850年?英國被調查的266位工業家在創建其大型工業企業前所屬的社會階層分布表????????????生:工業革命改變了社會結構。第一則材料顯示上等貴族占比為2%,而工業革命后上升為3%;中等階級從58.8%下降至53.3%;下層從40%上升至43.7%。從兩則材料的對比中可以看出,上層階級和下層階級的所占比例在變大,中層在不斷萎縮。這就印證了書本的內容:工業革命使得社會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分為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三)結語:展望?工業文明的未來?播放視頻:第四次科技革命?師:光陰荏苒,時光如梭,但人類歷史上最精彩的一場科技大戰正徐徐拉開序幕。每一次工業革命依靠的都是科技水平的飛躍。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初期,德國憑借自身強大的機器制造業水平適時提出了工業4.0計劃。并準備上升成為德國的民族戰略。可謂國家發展,時不我待!中國政府也提出了成為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計劃顯示: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與此同時,美國的科技業正在一旁虎視眈眈,準備隨時一網打盡。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最缺的是什么?是對科技的信仰、對創新的沖動!?所以,在座的莘莘學子,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社會主義事業的排頭兵,你們站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風口上,肩負著建設祖國未來的重任,你們才是祖國科技事業最殷切的期盼!在此我們以青春的名義宣誓:?我將用智慧培育理想,不辜負祖國的期盼。?我將用勤奮實現夢想,去擔當祖國的棟梁。?把握每一天,讓科技創新在未來張開翅膀。?充實每一天,讓雄心和智慧在歲月里閃光。?長風破浪,直濟滄海;為國爭光,舍我其誰?科技改變生活 智慧開啟未來 ——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的課后反思成功之舉其一,讓學生自我展示。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去獲取知識。在數學課堂教學上,教師應給學生留下一片空間來,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動手操作、討論、質疑問難、自學、暴露自我,以取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本節探究課用了近五分之三節課的時間讓學生根據自身收集、選取的材料來展示自我,呈現信息。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尋找材料、發現信息、呈現信息的能力。其二,有效利用學案來提高課堂效率。利用學案可以有效指導學生的課前預習。同時也了極大提高課堂效率,還有利于學生課后進行后續的總結復習。敗筆之處其一,語言表述上有失妥當。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時候,我表述的語言為:“請大家根據老師剛才教會大家的從關鍵字詞中去尋找答案,并將答案總結,待會由小組長上來闡述觀點。”此處如若改為:“請大家根據老師剛才教會大家的從關鍵字詞中尋找答案的方法,再將關鍵詞句總結并呈現出來,由小組長代為闡述”則更貼合核心素養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其二,教學過程中漏掉了一個教學設計環節。在講完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關系及利弊后,應該再拋出“如何正確地看待工業化和城市化”這個問題,以提升學生對可持續發展觀念的認識,同時結合十九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闡述,加強學生的政治素養。由于錄制過程中較為緊張,將此環節遺漏。其三,在學生討論環節中沒有深入學生討論。雖然該討論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討論,但是教師的參與并給出意見對學生而言或許是至關重要的。教師的參與不僅可以起到活躍氣氛,增加學生討論積極性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在關鍵時刻起到提點的效果。三、再教設計其一,如若時間來得及,可以在導入部分回憶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間、代表人物、代表發明、進入時代,也可以讓學生自我復習,以達到復習的效果。同時也更突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導入加入內容如下:讓我們一起回憶第一次工業革命: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標志:珍妮紡紗機的發明。發源地:英國。人類從此進入蒸汽時代。代表發明家:瓦特,富爾頓,史蒂芬孫等。代表作品:改良蒸汽機,蒸汽輪船,蒸汽機車等。第二次工業革命:標志:電力和內燃機的發明。發源地:美國。起源時間: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期。人類從此進入電氣時代。代表發明家:愛迪生,西門子,貝爾等。代表作品:電話,發電機,燈泡。其二,可以將尋找關鍵詞、如何解讀圖表和圖片信息也作為探究內容,如在闡述工業化和城市化特點的時候,就可以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解讀老師給出的圖標、圖片、文字更為有效。讓學生自行尋找方法,再經過老師的加工總結,可以讓學生的印象更為深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學案.docx 科技改變生活??智慧開啟未來——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docx 科技改變生活智慧開啟未來——感悟工業革命的社會變遷.ppt 視屏.mp4 課后反思.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