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一輪復習教案課題 專題復習八:走進社會生活考點分析 “走進社會生活”專題考查點涉及內容不多,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參與 社會生活,養成親社會形為,第往往和“承擔社會責任”專題知識結合進行考查。認識網絡,利用網絡’,這一考點為近幾年中考的新增考點。隨著網絡強國建設的提出和網絡的發展,信息化成為社會的發展趨勢。互聯網+、分享經濟、大數據等新詞熱司成為社會的熱點話題,也與青少年的社會生活緊密相連。教學目標 1、理清知識脈絡,掌握考點,夯實基礎。2、掌握解題方法,總結解題規律。 3、感受社會生活的變化,積極參與社會生活,養成親社會形為;感受網絡豐富日常生活,合理利用網絡樹立網絡安全意識等。教學重點 養成親社會行為,認識網絡的利弊,合理使用網絡。教學難點 樹立責任意識;網絡安全意識。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境導入 明確目標 (2分鐘) 1、 視頻導入:《楊科璋——生命最后一刻還在抱緊孩子》2、出示課題 3、出示復習目標和課標要求 學生看視頻,齊讀復習目標和課標要求及考試內容 從視頻導入,切入《走進社會生活》這一課題。考點分析考情回顧(3分鐘) 1、整體分析“走進社會生活”專題考查點涉及內容不多,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參與 社會生活,養成親社會形為,第往往和“承擔社會責任”專題知識結合進行考查。認識網絡,利用網絡’,這一考點為近幾年中考的新增考點。隨著網絡強國建設的提出和網絡的發展,信息化成為社會的發展趨勢。互聯網+、分享經濟、大數據等新詞熱司成為社會的熱點話題,也與青少年的社會生活緊密相連。2、近三年來河北省中考題分析以表格的形式,展示近三年來中考中對這一主題的內容的考查情況。 學生傾聽、回顧。 讓學生從中考的角度和高度認識這一主題在中考中的地位,如何考等相關情況。從而在做到有目的的復習。知識梳理,建構體系 (15分鐘) 請同學們用15分鐘的時間,梳理本專題的知識點,并構建知識體系。 學生自讀課本,梳理知識,繪制知識結構圖。 學生做的知識網絡圖,自薦上臺展示介紹。師生進行糾錯、質疑、點撥。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對知識間相互聯系的認知與構建。 重在培養學生對知識間的聯系的認識。 核心觀點 重點記憶(2分鐘) 1.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2.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3.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要養成親社會行為。4.網絡豐富日常生活,網絡推動社會進步,網絡是把雙刃劍。5.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6.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7.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8.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9.我們要利用網絡傳播正能量。 重點記憶、背誦。 強化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記憶摸底測試 發現問題 (15分鐘) 后附摸底測試卷 學生閉卷做題自我檢測 通過做題,發現問題,師生共同探究。 盤點提升探究規律(3分鐘) 學生做題、判卷、展講、糾錯。 培養學生中考應試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做題方法和做題技巧。 課堂小結 回扣目標 (5分鐘) 師生共建本節課的知識樹。 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內容,說出相關的知識點。回顧在能力與情感方面的提高。 讓學生從知識、能力與覺悟方面進行總結與反思。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八 走進社會生活 摸底測試1、.“中國夢”已成為國人關注的話題,每個人都在追逐自己的夢想,這就構成了“中國夢”一塊塊的基石。“中國夢”的構建,又為個人放飛自己的夢想提供了平臺和土壤。個人為祖國逐夢,國家為國民追夢。上述材料說明 ( )①個人離不開社會②個人的夢想能促進“中國夢”的實現③社會離不開個人④“中國夢”一定能保證每個人都夢想成真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2、親近社會必須養成親社會的行為,包括( )①自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服務社會②克服“看客心理”③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④遵守公德和社會秩序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2009年,常州市第一支 未成年人志愿服務隊成立。2017年10月,我市學生志愿服務聯盟成立,學生們為我市成為全國首批文明城市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學生志愿服務( )①是做負責任公民的具體表現②能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③體現了“誠信”的價值準則④履行了公民法定的基本義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泰州市90后兼職消防輔警滕加亮工3年來參與各種滅火救援100余次,挽回群眾失達200余萬元。他多次逆火而行,因抱出噴火化氣罐被贊“抱火哥”。我們應該學習他( )①忠于職守,自覺服務社會②以人為本,自覺維護人民群眾利益③堅強勇敢,臨危不懼,樂于奉獻④愛崗敬業,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小時候,責任是一張暖暖的小床,我在里頭,父母在外頭;長大后,責任是一塊黑板,我在下頭,老師在上頭;后來呀,責任又是一張暖暖的小床,我在外頭,女兒在里頭。”這首詩告訴我們( )①每個人都應該有責任感②責任與人們終身相隨,不會改變,也不會消失③每個人在同一時間段內只有一種社會角色④人的一生扮演著許多不同的角色,也會承擔許多不同的責任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6、九(2)班陳某經常徹夜上網玩游戲,導致精神萎靡。后在老師幫助下,擺脫了游戲的誘惑,利用網絡學習網頁制作,并在市比賽中得二等獎。這說明( )A.網絡交往擴大了我們生活空間B.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學生不應上網C.網絡是把雙刃劍,要合理利用D.網絡規則應遵守,安全防范需加強7、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對個人信息的整理、收集和傳輸變得越來越便捷。網上購物、聊天、發郵件、打印復印材料等行為不經意間會“出賣”姓名、身份證號、電話、住址等個人信息,這啟示我們 ( )①應該認識到網絡是把雙刃劍②在上網時應該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③對待網絡要敬而遠之④網絡使我們的生活更便捷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③8、不妨壓抑道德評判沖動,等一等正在重組的真相。老外和大媽發生刮蹭,一天出現多個版本新聞,從最初大媽訛詐1800元,到被證實的確發生碰撞,老外無證駕駛摩托,并辱罵倒地大媽,再到給予其行政拘留7日并處罰款1500元的處罰。公眾和輿論陷入羅生門。這告訴我們 ( )①網絡是把雙刃劍,莫要相信把錯犯②道德應等待真相,輿論莫急于登場③老外涉及國形象,出現此事也正常④言論自由真是好,堅持事實莫忘掉A.①③ B.①②C.②③ D.②④9、近日(2018年),包頭市昆都侖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案件。 被告通過微信朋友圈辱罵原告,并公布原告的照片和電話,結果被判在微信朋友圈公開道歉三天。此案例說明( )①網絡交往要遵守道德規則②網絡不是濫用自由的天堂③網絡交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④公民的人格尊嚴權受法律保護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10、16歲加拿大留學女孩迷戀網絡直播,三個月內打賞男主播花掉65萬多元。女孩事后告訴母親自己獨自身在異鄉,需要與善解人意的主播溝通交流..對此認識正確的有( )①網絡是把雙刃劍②家庭保護的缺失也是導致事件發生的重要誘因③為了避免類似情況,我們應遠離網絡④我們應提高辨別能力,抵制網絡誘惑A.①②④ B.①③④C.③④ D.②④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圖一 備注: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溝發生地震后, 在亂石飛瀉處,眾人逃離時,武警戰士不顧個人安危,冒著險情逆行沖向塌方地段,被稱作“最帥的逆行者”。圖二 備注:生活中一些弱勢群體,在無助不被周圍人理解時,做出輕生的舉動。一些人不是同情幫助,而是失去人性地“欣賞跳樓”。(1)請從上述兩種行為中任選一 種進行評析。(6分)(2)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們應培養那些意識或素質?(4分)12.材料一:下表是爺孫生活方式的對比情況。人物內容 年輕時的爺爺 上中學的孫子購物 商店 逛淘寶查閱資料 圖書館、書店 瀏覽網頁通信方式 寫信、打電話、發電報 發電郵、聊QQ、刷微信材料二:隨著微信、微博、論壇、博客的興起,網絡成為人們闡述思想、表達訴求的重要平臺。但是、眾多虛假信息魚龍混雜,不少低俗、惡俗信息充斥其中。網友被忽悠、青少年被毒害、是非被扭曲的事時有發生,網絡大環境亦被污染。(1)材料一、二 分別反映了什么?(2)結合兩則材料,談談我們應如何合理利用網絡。(3)網絡需要規則,社會生活也需要規則來保障秩序,在生活中調節我們行為的規則有哪些?參考答案1-5 : C A A D C6—10 C A D C A11.(1) 圖一:①"逆行者們”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②愛崗敬業.盡職盡責;③積極承擔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 ④懂得關愛他人生命;⑤這樣做有利于我們的生活更加安全、更加溫暖;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構建和諧社會;圖二:①"欣賞跳樓’’的行為是缺乏責任意識和道德觀念的表現;②這樣做損害了自身形象,損害了他人利益,敗壞了社會風氣,應當受到道德譴責。(2)法律意識、道德意識、責任意識、生命意識等。12.(1)材料一反映了現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與以前相比更多的是通過網絡來完成的;材料二反映了網絡信息良莠不齊,青少年極易受害。(2)理性參與網絡生活:①利用網絡學習、工作,不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②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③文明上網,遵守道德和法律。傳播網絡正能量:①通過網絡平臺就身邊的一些公共事務向有關部門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3)道德、法律 、紀律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專題復習八走進社會生活時政導入 明確目標 視頻:《楊科璋——生命最后一刻還在抱緊孩子》 復習目標1、理清知識脈絡,掌握考點,夯實基礎。2、掌握解題方法,總結解題規律。3、感受社會生活的變化,參與社會活動,養成親社會行為;感受網絡豐富日常生活,合理利用網絡等。知識能力目標:1.社會生活絢麗多 彩。(識記)2.個人與社會的關 系。(理解)3.人的成長離不開社 會。(理解)4.親社會行為的表 現、意義及養成。(評價)5.網絡是把雙刃劍。(評價)6.合理利用網絡。(探 究) 課標要求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依據生活經驗,感受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2.增進關心社會的感情,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有了解、關心、 融入、服務、奉獻社會的意識和愿望,養成親社會行為。3.正確認識互聯網,培養對網絡生活的正確態度,不沉迷于網絡,也不回避網絡生活,享受健康的網絡生活帶來的便利和樂趣。4.樹立遵守網絡規則、 凈化網絡環境的責任意識,養成利用網絡為我服務的意識。5.在網絡上傳播正能 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 共同培育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 關心社會,承擔責任 ●了解、感受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 ●體會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積極參與公共生活 、公益活動。認識網絡,利用網絡 ●感受網絡豐富日常生活。 ●認識網絡應用的利弊。 ●遵守網絡規則,合理利用網絡。2019年河北省中考考試內容 ‘走進社會生活”,這一專題,往往結合“承擔社會責任”的知識 進行考查,命題人通常選擇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及重大會議表彰人物(感動中國人物、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等,引導和培養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并在學習和生活中學會承擔責任;也可以負面形象為反例(重慶公交墜江事故)考查增強責任意識,怎樣做負責任公民的知識點。 “認識網絡,利用網絡’,這一考點為近幾年中考的新增考點。隨著網絡強國建設的提出和網絡的發展,信息化成為社會的發展趨勢。互聯網+、分享經濟、大數據等新詞熱司成為社會的熱點話題,也與青少年的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因此,本部分內容為2019年中考的熱點,學生在復習時可結合社會生活了解網絡的利弊,以及學會如何利用網絡,如何增強安全意識,同時也要結合世界互聯網大會等社會熱點了解網絡的發展趨勢。選材方面,可以是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便利,也可以選取生活中不遵守網絡規則的事例,還可以是互聯網帶來的負面影響。題型形式,包括選擇題、簡答題、分析說明題等多種題型。設問類型可以是評析類、啟示類、認識類、做法類等。考點分析 考情回顧考點 年份 題號 題型 考查點 設問類型 材料類型 設題材料 走進社會生活 2018 4.9. 1.組合式選擇題 1.網絡議論不是法外之地2.親社會行為 認識類原因類假設類 社會熱點國計民生 1.房產中介中介業人員在網絡中詆毀他人2.春運的變化 2017 25.(3) 分析說明題 公民個人信息在網絡上受法律保護 探究類做法類 社會熱點 近年來,泄露、盜取、販賣、濫用公民個人信息事件頻發,帶來嚴危害;我國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法律規定;韓某盜取新生兒信息被法院判刑 2016 25.(2)(3) 分析說明題 網絡侵權行為、法治、正義、 評析類 社會熱點 剮蹭事件后,網友的“義憤”之舉 近年來河北省近三年中考題分析知識梳理 建構體系 第一課我與社會在社會中成長感受社會生活在社會課堂中成長養成親社會行為豐富多彩社會關系多樣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個人在社會中的角色豐富的社會生活離不開社會意義如何養成第二課網絡改變世界合理利用網絡網絡豐富日常生活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網絡傳播正能量網絡推動社會發展學會信息節食科技文化網絡生活新空間信息傳遞、交流提高媒介素養人際交往休閑娛樂等經濟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民主政治網絡是把雙刃劍弊端不良信息侵犯隱私沉迷網絡辨析網絡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傳播正能量核心觀點 重點記憶1.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2.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3.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要養成親社會行為。4.網絡豐富日常生活,網絡推動社會進步,網絡是把雙刃劍。5.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6.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7.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8.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9.我們要利用網絡傳播正能量。1.“中國夢”已成為國人關注的話題,每個人都在追逐自己的夢想,這就構成了“中國夢”一塊塊的基石。“中國夢”的構建,又為個人放飛自己的夢想提供了平臺和土壤。個人為祖國逐夢,國家為國民追夢。上述材料說明 ( ) ①個人離不開社會 ②個人的夢想能促進“中國夢”的實現 ③社會離不開個人 ④“中國夢”一定能保證每個人都夢想成真 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C摸底測試 發現問題 2.親近社會必須養成親社會的行為,包括( )①自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服務社會②克服“看客心理”③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④遵守公德和社會秩序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A3. 2009年,常州市第一支 未成年人志愿服務隊成立。2017年10月,我市學生志愿服務聯盟成立,學生們為我市成為全國首批文明城市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學生志愿服務( )①是做負責任公民的具體表現②能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③體現了“誠信”的價值準則④履行了公民法定的基本義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4.泰州市90后兼職消防輔警滕加亮工3年來參與各種滅火救援100余次,挽回群眾失達200余萬元。他多次逆火而行,因抱出噴火化氣罐被贊“抱火哥”。我們應該學習他( )①忠于職守,自覺服務社會②以人為本,自覺維護人民群眾利益③堅強勇敢,臨危不懼,樂于奉獻④愛崗敬業,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D5. “小時候,責任是一張暖暖的小床,我在里頭,父母在外頭;長大后,責任是一塊黑板,我在下頭,老師在上頭;后來呀,責任又是一張暖暖的小床,我在外頭,女兒在里頭。”這首詩告訴我們( )①每個人都應該有責任感②責任與人們終身相隨,不會改變,也不會消失③每個人在同一時間段內只有一種社會角色④人的一生扮演著許多不同的角色,也會承擔許多不同的責任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C6.九(2)班陳某經常徹夜上網玩游戲,導致精神萎靡。后在老師幫助下,擺脫了游戲的誘惑,利用網絡學習網頁制作,并在市比賽中得二等獎。這說明( )A.網絡交往擴大了我們生活空間B.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學生不應上網C.網絡是把雙刃劍,要合理利用D.網絡規則應遵守,安全防范需加強C7.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對個人信息的整理、收集和傳輸變得越來越便捷。網上購物、聊天、發郵件、打印復印材料等行為不經意間會“出賣”姓名、身份證號、電話、住址等個人信息,這啟示我們 ( )①應該認識到網絡是把雙刃劍②在上網時應該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③對待網絡要敬而遠之④網絡使我們的生活更便捷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③A8.不妨壓抑道德評判沖動,等一等正在重組的真相。老外和大媽發生刮蹭,一天出現多個版本新聞,從最初大媽訛詐1800元,到被證實的確發生碰撞,老外無證駕駛摩托,并辱罵倒地大媽,再到給予其行政拘留7日并處罰款1500元的處罰。公眾和輿論陷入羅生門。這告訴我們 ( )①網絡是把雙刃劍,莫要相信把錯犯②道德應等待真相,輿論莫急于登場③老外涉及國形象,出現此事也正常④言論自由真是好,堅持事實莫忘掉A.①③ B.①②C.②③ D.②④D9.近日(2018年),包頭市昆都侖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案件。 被告通過微信朋友圈辱罵原告,并公布原告的照片和電話,結果被判在微信朋友圈公開道歉三天。此案例說明( ) ①網絡交往要遵守道德規則 ②網絡不是濫用自由的天堂 ③網絡交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公民的人格尊嚴權受法律保護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C10. 16歲加拿大留學女孩迷戀網絡直播,三個月內打賞男主播花掉65萬多元。女孩事后告訴母親自己獨自身在異鄉,需要與善解人意的主播溝通交流...對此認識正確的有( )①網絡是把雙刃劍②家庭保護的缺失也是導致事件發生的重要誘因③為了避免類似情況,我們應遠離網絡④我們應提高辨別能力,抵制網絡誘惑A.①②④ B.①③④C.③④ D.②④A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備注: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溝發生地震后, 在亂石飛瀉處,眾人逃離時,武警戰士不顧個人安危,冒著險情逆行沖向塌方地段,被稱作“最帥的逆行者”。 備注:生活中一些弱勢群體,在無助不被周圍人理解時,做出輕生的舉動。一些人不是同情幫助,而是失去人性地“欣賞跳樓”。(1)請從上述兩種行為中任選一 種進行評析。(6分)(2)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們應培養那些意識或素質?(4分) 答:圖一:①"逆行者們”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②愛崗敬業.盡職盡責; ③積極承擔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 ④懂得關愛他人生命; ⑤這樣做有利于我們的生活更加安全、更加溫暖; 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構建和諧社會; ⑦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積 極承擔責任。 圖二:①"欣賞跳樓’’的行為是缺乏責任意識和道德觀念的表現; ②這樣做損害了自身形象,損害了他人利益,敗壞了社會風氣,應當受到道德譴責。法律意識、道德意識、責任意識、生命意識等。12.材料一:下表是爺孫生活方式的對比情況。材料二:隨著微信、微博、論壇、博客的興起,網絡成為人們闡述思想、表達訴求的重要平臺。但是、眾多虛假信息魚龍混雜,不少低俗、惡俗信息充斥其中。網友被忽悠、青少年被毒害、是非被扭曲的事時有發生,網絡大環境亦被污染。(1)材料一、二 分別反映了什么?(2)結合兩則材料,談談我們應如何合理利用網絡。(3)網絡需要規則,社會生活也需要規則來保障秩序,在生活中調節我們行為的規則有哪些?道德、法律 、紀律等。材料一反映了現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與以前相比更多的是通過網絡來完成的;材料二反映了網絡信息良莠不齊,青少年極易受害。人物內容 年輕時的爺爺 上中學的孫子 購物 去商店 逛淘寶 查閱資料 去圖書館、書店 瀏覽網頁 通信方式 寫信、打電話、發電報 發電郵、聊QQ、刷微信 理性參與網絡生活:①利用網絡學習、工作,不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②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③文明上網,遵守道德和法律。傳播網絡正能量:①通過網絡平臺就身邊的一些公共事務向有關部門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一、題型特點: 選擇題,主要依托時政材料作為命題素材,這類題目通過時政與課本重要知識點相結合,之后設置問題考查。二、答題技巧 :1、認真審題 : 弄清題意,注意限定詞,明確要求,知道問什么。2、尋找關鍵詞: 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將關鍵詞與問題相結合。3、回歸教材:聯系教材知識點,確定用什么考點回答4、組織答案:全面,語言表述簡潔明確,使用學科術語。盤點提升 探究規律 做題解題方法規律小結能力方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識方面樹立……觀念、意識 社會責任網絡的認識與應用 課堂小結 回扣目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八走進社會生活摸底測試.doc 專題八走進社會生活教案.doc 專題八走進社會生活課件.pptx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科璋生命最后一刻還在-_高清.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