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第八課第二框的內容。本節課設兩目:一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二是做好量變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課程標準》對本節教學內容規定為:(1)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辯證關系原理以及理解新生事物為什么是不可戰勝的和新事物的發展為什么不是一帆風順的。(2)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量變與質變的辯證統一原理。二、學情分析高二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廣泛,同時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他們已經學習了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并且也認識了世界是永恒發展的,具備了一定的理論基礎。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學生的思維也比較活躍,分析、理解能力較強,具備一定的辯證思維能力。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有限和辯證思維能力較差, 對一些問題的理解較難。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識記新事物、量變、質變的含義,理解新舊事物的區別,理解前進性與曲折性、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以生態文明的相關事例為主線,引導學生探究事物發展的趨勢和狀態。從而正視人生,為實現理想踏實奮斗。3、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樹立發展的觀點,增強學生對社會發展的信心,將樹立遠大理想與腳踏實地、艱苦奮斗結合起來。四、重點難點重點: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及方法論 難點: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五、教學方法情境教學、合作探究、啟發引導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顧憲成曾撰寫了一幅千古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新時代的我們不僅要學好知識,更要關心國家大事。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他曾談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睆恼軐W的角度來看,總書記堅持了什么觀點?(學生回答)本節課我們一起探討《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二)講授新課【展示學習目標】◎識記新事物、量變、質變的概念。◎理解新舊事物的區別;理解并運用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量變與質變辯證關系及方法論。◎樹立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要把遠大理想和腳踏實地的精神結合起來。【反饋預習情況】從課前預習的情況來看,基本上都能認真地完成預習案,對課本上的知識有了初步了解,下面我們進一步深入學習。一、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教師:建設美麗中國,就要天更藍。我們一起來關注新能源汽車。(展示新能源汽車圖片)新能源汽車是指除汽油、柴油發動機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車,其廢氣排放量比較低。目前中國市場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車多是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課堂活動:新能源汽車VS傳統汽車學生討論:新能源汽車、傳統汽車的優缺點。(可以從續航能力、消費成本、節能減排、短時加速等方面思考)學生活動:自由發言,質疑補充。新能源汽車的優勢:1.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使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減少石油消耗;減少傳統汽車尾氣中的污染物的排放,減少環境污染。2.用車成本低,充電比耗油花費更少的資金。3.有國家的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購車價格低。4.噪音小,服務優質,智能服務等。新能源汽車的不足: 1.技術的發展處于完善階段,不夠完全成熟。 2.一般的新能源汽車爬坡等動力不足。 3.充電基礎設施不完善,充換電服務仍不夠快捷方便。 4.續航里程比較短等。重點一: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趨勢)學生活動:結合導學案上的材料和問題,分組進行討論,然后自由發言,口頭展示。【探究一】面對汽車發展帶來的能源和環境壓力,新能源汽車應運而生。目前,世界主要汽車生產企業都把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重大戰略舉措,我國眾多汽車生產廠家也加大了新能源汽車研發的力度。但據一項調查顯示,盡管新能源汽車耗能成本低,但鑒于其充電等配套設施不完善、技術還不夠成熟等原因,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面臨諸多制約。問題1.你認為新能源汽車前景如何?屬于新事物嗎?試概括新事物的特征。問題2.盡管國家大力支持推廣新能源汽車,但觀察我們的周圍,傳統汽車依然占據主流,說明了什么?為什么?問題3.試總結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通過討論,得出結論:1、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2)原因: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②新事物具有舊事物無可比擬的優越性;③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必然趨勢,符合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利益。注意: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不是全盤否定,而是否定之中有肯定,肯定之中有否定。2、道路是曲折的(原因)(1)從新事物本身看:事物總是會經歷一個從小到大,從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2)從人們的認識過程看: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理解和接受, 需要有一個過程。(3)從舊事物本身看:舊事物在開始時往往比較強大, 因而總是頑強抵抗和竭力扼殺、摧殘新事物,阻止新事物的成長壯大。總之,新事物戰勝舊事物,必然經歷一個漫長和曲折的過程。3、方法論總結原理: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論:既要對未來充滿信心, 熱情支持和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壯大,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迎接挫折與考驗。過渡:美麗中國,不僅天要更藍,而且草要更綠。接下來讓我們將目光轉移到呼倫貝爾大草原。二、做好量變的準備 促進事物的質變教師:(展示呼倫貝爾草原濫墾濫采前后的對比圖片)之前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之后是草原變荒漠。重點二:事物發展的量變與質變(狀態)學生活動:結合導學案上的材料和問題,分組討論以下問題,然后派代表展示和點評。(任務安排:1、2、5、6組分別展示1、2、3、4題,5組點評1、2題,6組點評3、4題。)【探究二】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場,被譽為“綠色凈土”和“北國碧玉”。然而近年來草原沙化退化嚴重。其中濫墾濫采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濫墾濫采會在草原上形成坑洞。從最初的一個坑、兩個坑……直至變為無數的坑,最終導致草原沙化,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問題1.當第一個坑在草原出現時,草原是否還能被稱為草原?這是一種什么變化?問題2.若草原由一個坑發展到無數的坑,直至最后變成沙漠,這是一種什么變化?問題3.當地濫墾濫采能立即引起草原變成沙漠嗎?這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問題4.面對千瘡百孔、慘不忍賭的草原,我們應該怎么做? 通過討論,得出結論:1、量變與質變的區別量變質變含義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特點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根本的、顯著的變化狀態統一、相持、平衡、靜止統一物分解、平衡和靜止的破壞結果根本性質未變,一事物仍是一事物根本性質變化,一事物變為它事物學生活動:判斷下列哪些屬于量變,哪些屬于質變?(在電子白板上操作)(1)水的溫度由10℃到90℃ (2)食物發霉 (3)英文字母拼寫位置的變化(4)雞蛋變成小雞 (5)小樹一天天長大2、量變與質變的關系(1)事物的發展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引起質變。(3)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事物在新質基礎上開始量變。3、方法論總結既要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又要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當需要使事物的性質保持穩定時,就要堅持適度原則。學生活動:指點迷津。自主糾錯,并解釋。(在電子白板上操作)(1)新出現的、形式上新穎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2)要使事物發生量變必須在數量上變化到一定程度。( )(3)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4)質變就是發展。( )(三)課堂小結展示:知識框架圖教師:建設美麗中國,人人需要行動起來。(展示綠化圖片)塞罕壩人工林場的建設歷時55年,克服艱難險阻,從一棵樹到一片森林,再到百萬畝林海。無不說明著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量變與質變的關系。我們的學習過程就是克服困難的過程、量的積累的過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我們終會到達光明的明天,實現質變,跨入大學的校門。祝愿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前程似錦。(四)課堂作業美麗中國,人人行動。用個人小夢鑄就中國大夢。你有夢想嗎?結合本節課所學知識,說明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七、教學反思本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實際出發,遵循“從情景導入到情景分析又回到情景回歸”的要求,重點從挖掘學生的探討、合作、交流和自主學習能力出發,設置許多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中開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體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教師為主導作用”的新課程理念,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中感知知識和能力,讓學生在參與教學過程中體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