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彈力 力的測量》導學案學習目標:1.知道彈力是由于物體發生形變而產生的力;領悟彈簧測力計的原理。2.認識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和使用方法;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學習過程【活動一:學習彈力】※做一做用力拉彈簧、拉橡皮筋、捏橡皮泥、彎折鐵絲上,然后松開手,觀察它們形變是否相同。(溫馨提示:不能拼命用力!)以上現象的共同點是 ;不同點是 ;1、像橡皮筋、彈簧等受力時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 ,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 ,這種形變叫做_______________2、像橡皮泥、鐵絲,一旦受力變形后,不能再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性質叫做 ,這種形變叫做_______________※想一想:為什么在前面的(1)和(2)中不讓同學們拼命用力?3、彈力是物體發生 ,由于要 ,對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個力叫做彈力。支持力、壓力、拉力從性質上說都是彈力。※畫一畫:畫出物體A靜止受到斜面支持力的示意圖。將鉤碼掛在彈簧上的外力越大,彈簧的形變也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的長度與彈簧受到的拉力成________。【活動二: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填一填:1、測量 的工具叫做測力計。※說一說:2、彈簧測力計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的長度與彈簧受到的拉力成________。3、彈簧測力計的構造 、 、 、 ※寫一寫:(1)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多少?為什么要看量程?(2)彈簧測力計一大格是 N,里面有 小格,分度值(每一個小格)表示 N※做一做:(1)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并認清它的每個小格表示多少牛。(2)檢查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如果不在,應該把指針調節到零刻度線上。(3)用手拉彈簧測力計的掛鉤,并分別使指針指到1 N、2 N的位置,感受1 N、2 N力。(4)測量身邊小物體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 ① 把文具袋懸掛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文具袋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1= N。 ② 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拖動文具袋,測量文具袋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2= N 。(5)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在水平方向上互拉,看看誰對誰的拉力大。(愛心提示:一定要記錄下你的測量結果喲!)4、歸納出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從使用前、使用時、讀數幾方面考慮)三、基礎鞏固1、如圖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彈簧測力計,這個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 ,分度值為 ,此時的測力計的示數為 N。2、 下列事例中,不是應用彈力工作的是( )A、撐桿跳高 B、蹦床 C、玩具彈簧槍射擊子彈 D、守門員用力撲住射向球門的足球 3、在使用彈簧測力計時,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所測的力不能超過測量范圍 B、使用前輕輕拉動掛鉤來回運動幾次C、使用前應校零 D、彈簧測力計必須豎直使用能力提升4.兩位同學使用彈簧拉力器比較臂力的大小,他們拉同一拉力器的三根彈簧,結果都將手臂撐直了,則 ( ) A.手臂粗的同學用的臂力大 B.手臂長的同學用的臂力大C.兩同學用的臂力一樣大 D.無法比較用的臂力大小四、課外討論四、課后反思: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不足? 實驗次數 1 2 3 4 5 6彈簧的長度L/cm 10 彈簧伸長的長度L/cm 0 拉力F/N 0 課題?彈力?力的測量?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彈性、范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2、了解彈力及彈力的方向。?3、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彈力。?2、通過實驗,探究并驗證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系。?3、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制作方案,經歷使用彈簧測力計的過程,學會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勇于探索自然現象、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興趣。?2、體現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教學重點?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教學難點?1、了解彈力的方向?2、了解彈簧伸長的長度與拉力的關系?教學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邊實驗邊總結并應用啟發性的綜合性教學法?教具?教師?彈簧、彈簧秤、拉力器、氣球、鉤碼(10個50g)?多媒體課件?學生?橡皮筋、橡皮泥、彈簧、鐵絲、氣球、彈簧測力計、筆袋?(4人一組)?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導入新課?(2分鐘)???通過撐桿跳高圖片的情景,提問學生能說出與力有關的知識??為什么撐桿跳高比普通跳高跳的高?撐桿對人有力的作用——這個力就是彈力。本節課我們一起探究彈力?力的測量(板書)???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新課教學??(活動1)?用力分別拉彈簧、拉橡皮筋、擠壓橡皮泥、彎折鐵絲;?(活動1)?實驗:用力分別拉彈簧、拉橡皮筋、擠壓橡皮泥、彎折?學生先動手實驗操作交流一、彈力??松手后,物體的形變有什么不同嗎?說出這些現象的共同點(力改變了物體的形狀)和不同點?試著判斷下列物體那些有彈性,哪些有范性??橡皮筋,彈簧受力時發生形變,撤去力后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性質叫做彈性。具有彈性的物體發生的形變叫做彈性形變?橡皮泥,鐵絲受力后發生形變,撤去力后不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性質叫做范性。?具有范性的物體發生的形變叫范性形變。?鐵絲;松手后,物體的形變有什么不同嗎???(學生活動)?彈性應用:蹦極、汽車減震、跳水跳板……?塑性應用:揉面團、用橡皮泥做小動物、把紙片揉成團……?然后學生邊演示邊說,由直觀到抽象,從親身的體驗及身邊的現象中歸納出事物的共同特征。明確概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他們的思維。??發生了彈性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來的形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感受彈力:用力壓氣球?直接給出彈力的概念。?演示微小形變???把書放到桌子上,書受到的支持力,和桌子受到的壓力性質上也是彈力。那么書放到桌子上,桌子發生的是微小形變。?讀彈力概念?感受彈力:用力壓氣球。?氣球要恢復原來的形狀對手產生的力,這個力就是彈力。?用力拉彈簧,彈簧對手的拉力就是彈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對彈簧的拉力也是彈力。?了解支持力和壓力的方向。?畫力的示意圖??先演示微小形變,讓學生知道微小形變。接助互動課堂放大微小形變。再利用課件展示桌面發生了微小形變,指明彈力的方向。突出難點。?二、彈簧測力計?利用廢舊彈簧,演示用較大的力拉,使發生較大形變。觀察后一種情況下,撤去力后彈簧不能恢復原狀,引出彈性限度概念。?比一比誰是大力士:?找兩個學生拉拉力器,看誰的力量大。如何判斷??用力拉彈簧,力越大,彈簧伸長的越長。?彈性限度內,那么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有什么關系呢??1、原理:?演示實驗:分別在大彈簧上掛1個、2個、3個、4個、5個50克的鉤碼,并記下指針沒掛鉤碼時及每掛一次鉤碼時的位置。最后測量每次彈簧的長度及伸長的長度。并將結果填表:?圖像說明什么??在彈性限度內,彈簧伸長的長度與拉力成正比。?根據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的原理,制成一種制成測量力大小的儀器―――彈簧測力計。?拉力?????彈簧伸長的長度??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彈簧,觀察彈簧伸長的長度有什么不同??????????????分析表格數據,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生:①拉力越大,彈簧越長。???②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彈簧伸長的長度與拉力成正比)???????????實驗簡單易行,學生能夠參與教學,提高興趣和探究能力。?????利用excel做圖,幫助學生理解彈簧伸長的長度與拉力成正比。突破難點。?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多媒體展示其它形式的測力計。?2、構造:?學生試著說出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利用放大鏡功能幫助學生認識量程,分度值。??3、使用:觀看視頻:???幫助學生解惑并收集數據????????????????????完成學案活動2:??學生以組討論:認識彈簧測力計結構,并能準確的說出并寫出量程,分度值。?????學生完成做一做:并總結彈簧測力計的使用:?(1)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并認清它的每個小格表示多少牛。?(2)檢查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如果不在,應該把指針調節到零刻度線上。?(3)用手拉彈簧測力計的掛鉤,并分別使指針指到1?N、3?N、5?N的位置,感受1?N、3?N、5?N的力。?(4)測量身邊小物體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①?把文具袋懸掛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文具袋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1=?????N。???②?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拖動桌面上的文具袋,測量?利用放大鏡讓更多學生會讀量程、分度值???????采用(5mim)?倒計時,限制時間,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通過對彈簧測力計的作用、結構、使用方法的探究與認識,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突出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播放學生實驗視頻:?兩個測力計示數相等。??總結:??找一名學生演示測量石頭對測力計的拉力,其它學生做一補充。?1、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時不能測量超過量程的力。?2、檢查指針是否還在零刻度處,若不在,應調零。?3、測量時,要使彈簧測力計受力的方向沿彈簧的軸線方向;?4、讀數時,視線必須與刻度盤垂直。?文具袋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2=?????N?。?(5)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在水平方向上互拉,看看誰對誰的拉力大。??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注意事項:(1)要先輕輕拉秤鉤幾次,以避免測量時指針被刻度盤卡住;?(2)被測的力要施加在秤鉤上,被測力的方向要沿彈簧的軸線方向,以防摩擦或其它阻礙;?(3)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最大量程;?(4)當指針相對于刻度盤靜止時方可讀數,讀數時視線必須和刻度盤垂直。???復習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鞏固上節課難點。????突出重點。???????基礎達標?能力提升?通過4道典型練習檢測學生掌握情況。?完成練習?部分學生分享答案?促進知識的鞏固掌握。提升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課堂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在實驗探究中又存在哪些問題?還有什么想探究的問題??學生可以個別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2彈力力的測量》導學案.doc 二、彈力力的測量.pptx 彈簧伸長的長度與拉力的關系.xlsx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mp4 課題?彈力?力的測量?.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