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細 菌 教學目標一導入:你知道破傷風嗎?看視頻二新授(一)介紹細菌發現和研究的三個故事 學生:第一個看到細菌的人不是什么科學家,而是荷蘭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的管理員,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他從小就迷上了自己制作放大鏡,他磨制的鏡片可以將物體放大200到400倍。用這些鏡片,列文虎克觀察了很多東西,他將觀察到的景象繪制成圖畫寄給英國皇家學會。從這些圖畫中人們第一次認識了各種形態的細菌,英國皇家學會還選舉他做會員,相當于我們的科學院院士。學生:很長時間人們一直不知道細菌是從那里來的。人們觀察到腐爛的牛肉湯里有很多細菌,就認為細菌是從肉湯里自然而然產生的。意大利的斯巴蘭扎尼做了一個實驗,他準備了幾個玻璃燒瓶,把它們刷洗干凈,灌進肉湯。把瓶頸放在火上燒,玻璃融化在一起,將瓶口死死封住。這樣一來,不管多么小的細菌也休想鉆進玻璃瓶了。瓶口封好后在沸水里煮了一個多小時,殺死了肉湯中的全部細菌。幾天之后,肉湯沒有變質,證明了細菌是從空氣中進入肉湯里的。可是有的生物學家質疑說:自然生殖有可能需要借助空氣中某些化學物質完成,斯巴蘭扎尼隔絕了空氣,就破壞了生物“自然發生”的條件,因此沒有微生物生出來。這樣的疑問聽上去也是有道理的。(學生紛紛點頭同意) 學生:1860年,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終于設計出了一個新的實驗,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他把肉湯灌進兩個燒瓶里,第一個燒瓶就是普通的燒瓶,瓶口豎直向上;而將第二個燒瓶在火焰上熔化瓶頸,不是將它融合,而是把它拉長,彎曲成鵝頸一樣的曲頸瓶。然后把肉湯煮沸、冷卻。兩個燒瓶都敞開著,外界的空氣可以暢通無阻地與肉湯表面接觸。過了三天,第一個燒瓶里就出現了微生物,第二個燒瓶里卻沒有。直至四年后,第二個曲頸瓶里的肉湯仍然清澈透明,沒有變質。 巴斯德解釋說,因為第一個燒瓶是頂端開口,懸浮于空氣中的塵埃和微生物,可以落人瓶頸直達液體,微生物在肉湯里得到充足的營養而生長發育,于是引起了肉湯的變質。第二個燒瓶雖然也與空氣相通,但瓶頸拉長彎曲,空氣中的塵埃和微生物僅僅落在彎曲的瓶頸上,而不會落人肉湯中生長繁殖引起腐敗變質。巴斯德以令人信服的實驗贏得了輿論的一致支持,后來,他在研究微生物方面獲得了很多成就,被尊稱為“微生物學之父”。 教師:那么巴斯德用顯微鏡觀察到的細菌究竟是什么樣的呢?接下來我們看幻燈片。(二)細菌的形態教師:不要看圖上的細菌好象很大,實際上細菌太渺小了。有人曾經這樣形容細菌的“小” 在一個針眼大小的面積上,竟能容納一億個細菌,同學們去體會一下吧。你能描述一下這種細菌的形態嗎?學生:……。 教師:這種形態的細菌叫桿菌。還有別的樣子的細菌嗎? 教師:請大家根據細菌的形態將它們分成三種:桿菌、球菌和螺旋菌。 學生:根據圖片分類。(三)細菌的結構 教師: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有的細菌一對對地靠在一起(雙球菌)有的細菌聚成一團(葡萄球菌等)或連成一大串(鏈球菌等)但是每個細菌仍然是獨立生活的。沒一個細菌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單位。那么細菌的生命結構是什么樣呢?(出示圖片) 學生:觀察圖片,和書中的示意圖比較。 教師:你感覺細菌細胞結構更像植物還是像動物?為什么? 學生:…… 教師:總結:從營養方式上,大多數細菌和動物一樣必須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但它們和動物又不一樣的地方是:它們會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所以它們在生態系統中屬于分解者。 教師:細菌的結構中有沒有和動物、植物細胞都不一樣的地方? 學生:……(還會答有莢膜、鞭毛等,教師應適時解釋)。教師: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但DNA會聚集到細胞中一個特定的區域,我們把這個區域叫核區。 (四)細菌的繁殖 教師:細菌也是有生命,它是如何繁殖的呢?(展示掛圖) 學生:觀看錄像,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計算一下:你手上現在有1個細菌,每二十分鐘繁殖一代。四個小時后,你手上細菌的數目有多少? 學生:計算;212=4096個! 教師:如果繼續計算下去: 48小時后呢? 學生:搶著按計算器:2.23007451×1043個! 教師:我雖然不能告訴你一個細菌有多重,但是我可以保證:2.23007451×1043個的細菌的重量大約和4000個地球差不多,也就是說:理論上講,如果你手上有1個細菌,兩天后它能變成4000個地球那么多。 學生: 笑,不可能! 教師:為什么不可能? 學生:我們會洗手。 教師:對。洗手的肥皂和洗滌劑都可以殺死細菌,甚至只是用流水沖洗也可以減少很多細菌。但是洗完手以后,手上的細菌是不是都殺死了呢?我們來看看細菌對付惡劣環境的方法(展示掛圖)。 學生:觀看。 教師:同學們能不能根據看到的掛圖內容回答幾個問題?1、細菌能不能依靠芽孢繁殖?2、芽孢是細菌細胞里的結構嗎? 學生:一個細菌只產生一個芽孢,數目沒有增長,不是繁殖;芽孢只在休眠時才出現,芽孢出現時,細胞就解體了,所以芽孢不是細菌的細胞結構。 教師:芽孢的抵抗惡劣環境的本事可能高得出乎我們的想象。有一個真實的事情:在人類登上月球之前,1967年,美國宇航局向月球發射了一顆人造衛星,并且在月球表面進行了軟著陸,衛星上攜帶了一臺電視攝像機,為科學家拍攝了很多影像。兩年半后,美國的阿波羅12號飛船到達了月球,宇航員把這臺攝像機帶了回來。科學家在嚴格的無菌條件下,把攝像機的一小塊塑料隔離板放在營養液中,幾小時后用顯微鏡觀察,在培養液中發現了一串串鏈球菌。鏈球菌25分鐘繁殖一代,據此科學家們可以推算出,至少有一個鏈球菌生活在這個攝像機上。在人類登上月球以前,這個鏈球菌竟然在月球那么嚴酷的物理環境下不吃不喝生活了兩年半!我們不得不佩服細菌的生活能力呀!三小結 情境表演 相聲教師: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細菌,細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請同學們回家思考一下,在我們家里生活著哪些好細菌?哪些壞細菌?四檢測效果 基訓知識清單 教師:請大家根據細菌的形態將它們分成三種:桿菌、球菌和螺旋菌。 學生:根據圖片分類。(三)細菌的結構 教師: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有的細菌一對對地靠在一起(雙球菌)有的細菌聚成一團(葡萄球菌等)或連成一大串(鏈球菌等)但是每個細菌仍然是獨立生活的。沒一個細菌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單位。那么細菌的生命結構是什么樣呢?(出示圖片) 學生:觀察圖片,和書中的示意圖比較。 教師:你感覺細菌細胞結構更像植物還是像動物?為什么? 學生:…… 教師:總結:從營養方式上,大多數細菌和動物一樣必須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但它們和動物又不一樣的地方是:它們會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所以它們在生態系統中屬于分解者。 教師:細菌的結構中有沒有和動物、植物細胞都不一樣的地方? 學生:……(還會答有莢膜、鞭毛等,教師應適時解釋)。教師: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但DNA會聚集到細胞中一個特定的區域,我們把這個區域叫核區。 (四)細菌的繁殖 教師:細菌也是有生命,它是如何繁殖的呢?(展示掛圖) 學生:觀看錄像,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計算一下:你手上現在有1個細菌,每二十分鐘繁殖一代。四個小時后,你手上細菌的數目有多少? 學生:計算;212=4096個! 教師:如果繼續計算下去: 48小時后呢? 學生:搶著按計算器:2.23007451×1043個! 教師:我雖然不能告訴你一個細菌有多重,但是我可以保證:2.23007451×1043個的細菌的重量大約和4000個地球差不多,也就是說:理論上講,如果你手上有1個細菌,兩天后它能變成4000個地球那么多。 學生: 笑,不可能! 教師:為什么不可能? 學生:我們會洗手。 教師:對。洗手的肥皂和洗滌劑都可以殺死細菌,甚至只是用流水沖洗也可以減少很多細菌。但是洗完手以后,手上的細菌是不是都殺死了呢?我們來看看細菌對付惡劣環境的方法(展示掛圖)。 學生:觀看。 教師:同學們能不能根據看到的掛圖內容回答幾個問題?1、細菌能不能依靠芽孢繁殖?2、芽孢是細菌細胞里的結構嗎? 學生:一個細菌只產生一個芽孢,數目沒有增長,不是繁殖;芽孢只在休眠時才出現,芽孢出現時,細胞就解體了,所以芽孢不是細菌的細胞結構。 教師:芽孢的抵抗惡劣環境的本事可能高得出乎我們的想象。有一個真實的事情:在人類登上月球之前,1967年,美國宇航局向月球發射了一顆人造衛星,并且在月球表面進行了軟著陸,衛星上攜帶了一臺電視攝像機,為科學家拍攝了很多影像。兩年半后,美國的阿波羅12號飛船到達了月球,宇航員把這臺攝像機帶了回來。科學家在嚴格的無菌條件下,把攝像機的一小塊塑料隔離板放在營養液中,幾小時后用顯微鏡觀察,在培養液中發現了一串串鏈球菌。鏈球菌25分鐘繁殖一代,據此科學家們可以推算出,至少有一個鏈球菌生活在這個攝像機上。在人類登上月球以前,這個鏈球菌竟然在月球那么嚴酷的物理環境下不吃不喝生活了兩年半!我們不得不佩服細菌的生活能力呀!三小結 情境表演 相聲教師: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細菌,細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請同學們回家思考一下,在我們家里生活著哪些好細菌?哪些壞細菌?四檢測效果 基訓知識清單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課題引入 展示日寇侵華時曾對中國平民百姓實施細菌戰的歷史事件,引入本節知識的學習。 從歷史事件的了解中,激發學習細菌相關知識的興趣。細菌的發現 講述列文虎克發現細菌的過程和巴斯德的實驗,幫助學生分析巴斯德實驗的歷史突破,從而引入本節課題。 聽故事,了解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對微生物學的貢獻,體會科學家嚴謹求實的作風以及技術進步對科學發展的推動作用,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細菌的形態結構?大小:個體十分微小。只 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子顯微 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形態:桿狀、螺旋狀、球狀。?結構:單細胞個體;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區域;有的細菌有莢膜、有的有鞭毛。 出示圖片:針尖上不同放大倍數的細菌;? ?出示細菌三種形態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學生對圖片進行分類,并進行信息交流。 ?提供圖片資料,讓學生結合課本60頁的圖片,學習細菌的結構。 觀察細菌的放大圖片,了解細菌十分微小。? ? ?觀察細菌形態圖片,對圖片進行分類,認識細菌的三種形態。? ? ?觀察細菌結構的圖片,認識細菌的結構。細菌的營養方式:?大多數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并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分解者。 由細菌結構的學習,引導學生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 ? ? 認識細菌的結構,推測出細菌的營養方式為異養。 ? ?活動: ?比較細菌細胞和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 提供圖片資料,讓學生回憶動植物細胞的結構,組織學生分小組比較、分析、討論細菌細胞和動植物細胞結構上的區別,然后將學生的討論結果在全班進行交流。 回憶動植物細胞的結構,比較細菌細胞和動植物細胞結構上的區別。分小組分析、討論,達成一致意見,完成表格的填寫,并將小組答案提交全班交流。細菌的繁殖方式:分裂生殖 ?芽孢: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出示圖片及錄像資料,對細菌的生殖及芽孢的形成給以適當的講解。 了解細菌的繁殖方式、速度和芽孢對細菌的意義,理解細菌分布廣泛的原因。技能訓練 組織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對學生進行衛生習慣養成教育。 完成61頁的計算,深刻理解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的意義。小結 小結本節知識,使學生通過練習活動,完成知識技能的鞏固。 積極參與歸納、總結。并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回答問題,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