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中考社會思品一輪復習品系列20世紀的革命與戰爭年代31.知道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理解大戰的起因、性質和后果(b)歷史與社會九上P81—95 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1) 1922年,墨索里尼領導的法西斯黨奪取意大利政權,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2)1934年,希特勒成為德國國家元首及總理,集黨、政、軍大權于一身,建立起專制獨裁的反西斯專政。(3)希特勒為發動戰爭進行的準備經濟 通過興建大規模公共工程解決失業問題,確立了戰爭經濟體制:大力發展以軍備工業為基礎的重工業,擴大戰略原料代用品生產,增加戰前儲備 軍事 在“要大炮不要黃油”的口號下,德國公開撕毀《凡爾賽和約》限制德國軍備的條款,宣布實行普遍兵役制,在很短的時間內把軍隊人數擴張數倍,并大量增加軍費開支 政治 希特勒上臺后推行反猶、排猶政策,表示要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 1.戰爭策源地的形成(4)納粹德國成為主要的和最危險的歐洲戰爭策源地。1936年,德、意兩國簽訂協定,形成柏林——羅馬軸心,意大利成為歐洲戰爭策源地的組成部分。日本成為亞洲戰爭的策源地。(5) 1937年,德、意、日三國結成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又稱“軸心國集團”。背景 面對德國的不斷擴張,英國和法國采取了容忍、退讓的綏靖政策,決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當作犧牲品,用來換取德國不侵略自己的保證 過程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在德國簽訂了《慕尼黑協定》,將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區割讓給德國——綏靖政策達到頂峰 結果 協定沒有滿足德國的野心。1939年3月,德國出兵占領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3)為了避免自己在東西方向同時作戰,德國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2.德國在戰前的對外擴張(1)1938年,德國占領奧地利,又將矛頭指向捷克斯洛伐克。(2)慕尼黑會議3.“二戰”爆發:德國突襲波蘭(1)標志: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閃電戰”)。英國和法國不得不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2)結果:英、法兩國雖然已經對德宣戰,但并沒有發動大規模進攻。孤軍奮戰的波蘭很快被德國占領。 1940年,德國在突襲丹麥、挪威后,開始了法國戰役。德國繞過了法國布置在法德邊境上的堅固防線——馬奇諾防線,直接進入法國境內。1940年5月,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1940年6月,法國被迫與德國簽訂了屈辱的停戰協定。法國淪陷后,在英國的支持下,戴高樂組織了“自由法國”運動,繼續開展反德斗爭。4.法國淪陷阿登山區 馬奇諾防線5.不列顛空戰背景 在希特勒的軍隊橫掃歐洲之際,英國首相張伯倫下臺。主戰派丘吉爾臨危受命,肩負起戰時首相的重任。面對希特勒的進攻,丘吉爾領導英國人民堅決抵抗德國的入侵。法國投降后,德國曾向英國發動“和平攻勢”,遭到拒絕 過程 1940年7月,德國開始進攻英國,利用空軍優勢對英國發動大規模空戰。在丘吉爾的領導下,英國人民以高昂的士氣和大無畏的精神,對入侵者進行了堅決的抵抗 結果 不列顛之戰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 影響 這是希特勒發動世界大戰以來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6.軸心國軍事同盟的形成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締結《三國同盟條約》,這標志著軸心國軍事同盟正式形成。(▲注意與軸心國集團的區別)7.德國進攻蘇聯(1)蘇德戰爭爆發:1941年6月22日拂曉,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二步擴大。(2)莫斯科保衛戰:1941年9月下旬,德軍逼近蘇聯首都莫斯科,發動強大攻勢,遭到蘇軍的頑強抵抗。11月中旬,德軍再次向莫斯科發動進攻。經過五個多月鏖戰,蘇聯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這一戰役是德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敗,宣告希特勒閃電戰的破產。8.日本偷襲珍珠港背景 正推行全面侵華戰爭的日本,已經開始將擴張的步伐邁向英、美控制下的東南亞地區。為了排除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對日本進行武力干預的可能,日本決定除掉美國的太平洋艦隊 過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重創毫無準備的太平洋艦隊 影響 珍珠港事件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本土遭到入侵,該事件震驚了美國,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情緒一掃而光。美國隨后對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使亞歐大陸上不同地區和民族的反法西斯戰爭連在了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大戰 (1)奠定基礎:1941年8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發表聯合聲明《大西洋憲章》,得到蘇聯和中國的贊同,它為后來反法西斯國家的聯合奠定了基礎。(2)建立的標志:1942年1月1日,美、蘇、英、中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這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3)作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大大增強了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志,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9.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0.三大戰場的轉折點戰役戰役 戰場 雙方 影響 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 蘇德戰場 蘇——德 不僅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使軸心國損失了大批主力部隊,其信心也隨之嚴重受挫。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各國人民則受到巨大鼓舞。蘇聯迅速轉入反攻,開始收復淪陷的領土 中途島戰役 太平洋戰場 美——日 日軍慘敗,從此喪失了太平洋戰場的戰略主動權。太平洋戰爭出現轉機 阿拉曼戰役 北非戰場 英——德、意 將德、意軍隊趕出埃及。1943年5月,盟軍徹底消除了北非地區的德、意軍隊,北非戰事結束 11.軸心國集團瓦解 1943年7月,盟軍在意大利登錄。墨索里尼政權被推翻,新組建的意大利政府對德宣戰。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12.開羅會議與德黑蘭會議的召開會議 時間 參與國 主要內容 影響 開羅會議 1943年11月下旬 美、英、中 (1)討論美、英、中三國在緬甸配合作戰和戰后處置日本的問題(2)會后,三國發表了《開羅宣言》,聲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宣言聲稱,三國將堅持長期作戰以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 加速了戰爭進程,加強了盟國的團結,促進早日實現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德黑蘭會議 1943年11月下旬 蘇、美、英 (1)討論如何進行對德作戰及戰后歐洲安排的問題(2)三國達成協議,美、英將于1944年在法國北部登陸作戰,開辟歐洲第-戰場;蘇聯到時將在蘇德戰場發動大規模的攻勢進行配合 13.諾曼底登陸背景 根據德黑蘭會議的決定,美、英兩國著手開辟第二戰場的準備工作并進行了周密的計劃 過程 1944年6月6日,以美、英為主力的盟軍橫渡英吉利海峽,成功在法國諾曼底登陸,建立起向德國腹地進攻的戰線 意義 (1)這是世界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戰役(2)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德國不得不同時在東西兩個方向分別與蘇、美、英進行戰斗,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3)極大地打擊了德國的軍事力量,加快了戰爭的最后勝利 14.雅爾塔會議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局已經大大有利于盟國,德國的崩潰指日可待 時間 1945年2月 地點 蘇聯的雅爾塔 參與國及人物 蘇(斯大林)、美(羅斯福)、英(丘吉爾) 內容 (1)決定三國將共同擊敗德國,迫使它無條件投降(2)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后兩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對日作戰(3)就戰后成立聯合國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影響 是二戰中最重要的會議。規劃了戰后世界和平,確立了三大國合作原則,又有三大國主宰世界的色彩,對戰后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45年4月,對德國的最后一戰——柏林戰役打響。4月30日,蘇軍戰士沖入德國國會大廈,將勝利的紅旗插上了大廈屋頂。柏林戰役宣告了法西斯德國的失敗。5月8日,德國宣布投降,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事結束。5月9日成為歐洲解放勝利日。15.柏林戰役16.波茨坦會議時間 1945年7月 地點 德國柏林附近的波茨坦 參與國 蘇、美、英 內容 會議重申了雅爾塔會議關于處理德國的精神,商討對日作戰和解決歐洲其他問題。以中、美、英三國名義發表了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后來蘇聯也加入 17.加速日本投降的事件(1)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后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各投了一顆原子彈,造成重大人員傷亡;(2)蘇聯紅軍對日宣戰;(3)中國對日本的猛攻。18.日本投降,二戰結束1945年8月15,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軍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勝利宣告結束。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二戰”的起因、性質及后果起因 (1)根本原因:帝國主義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2)直接原因:為了應對經濟危機,一些國家(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專政,成為發動戰爭的策源地(3)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德國的侵略氣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 性質 是一場法西斯侵略與反法西斯侵略的戰爭,是邪惡與正義的戰爭 后果 (1)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戰爭浩劫,它的規模和破壞程度遠遠超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2)深刻改變了世界格局,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被徹底打敗,曾經是世界一流強國的英、法受到嚴重削弱,美、蘇兩國崛起。世界歷史在戰后進入一個新階段(3)1945年10月24日,反法西斯同盟國家創立了聯合國 1.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進行正義的戰爭。2.“二戰”中形成的世界人民團結的戰線: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國抗日戰爭中形成的人民團結的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3.科技的應用使戰爭傷亡和損失巨大:美國向日本投擲了原子彈。啟示:應把科技應用到造福人類、推動社會發展上,而不是應用于戰爭(1)要不忘歷史,珍惜和平;(2)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3)熱愛和平的國家和人民要團結起來,維護和平;(4)要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5)要構建和諧世界等。4.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警示圖A是張伯倫,圖B是丘吉爾。張伯倫采取容忍、退讓的綏靖政策。丘吉爾要與德國決戰到底。蔣介石、羅斯福、丘吉爾為“二戰”中最重要的會議。規劃了戰后世界和平,確立了三大國合作原則,又有三大國主宰世界的色彩,對戰后世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與法西斯德國決戰到底的態度使德國遭遇重大挫折;《大西洋憲章》的簽署為后來的反法西斯國家的聯合奠定了基礎;《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