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中考社會思品一輪復習品系列西方的興起與近代世界的變遷23.概述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內容及其影響(b)社會八下P98—101、P102—107 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不斷探索救亡圖存、富國強兵的發展道路。這些探索都是向西方學習,是從器物層面到制度層面再到思想層面的深入,都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一定作用。俄國十月革命的消息傳到中國,中華民族最終選擇了新的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在領導紅軍戰爭和根據地建設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通過艱難的探索,到1930年上半年,逐步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國近代化的探索過程):洋務運動 時間 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 背景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內外交困,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的科技,維護清朝的統治,掀起一場向西方學習的運動。 目的 利用西方先進的科技,維護清朝的統治 旗號 “自強”“求富” 領導者 地主階級洋務派 代表人物 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 內容 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器物),創辦近代軍事和民用工業 ①以“自強”為旗號,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至甲午戰爭爆發前夕,建成了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1865年在上海創辦的江南制造總局,是洋務派開設的規模最大的近代軍工企業。官辦的軍事工業采用了機器工業生產方式和雇傭勞動,與傳統官府工業已有重大區別,具有一定的資本主義近代工業的特征。 ②以“求富”為旗號,興辦輪船、鐵路、電報、采礦、紡織等各種新式民用工業。如在上海創辦最大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同時推動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如張謇倡導“實業救國”,被譽為“狀元實業家”。 ③創辦新式學校,選送留學生出國深造,培養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是中國最早的官辦新式學堂 結局 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失敗主要原因 洋務運動只單純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而沒有徹底變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性質 是一場為了維護和加強封建統治而進行的地主階級改革(或自救運動) 影響(作用) 洋務運動使中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許多變化。①引進大量西方科技和機器,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成為中國近代化的開端;②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了一些抵制作用,對傳統自然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③培養了一批對西方事務認識較為深刻的人才,對日后改革大有幫助。 啟示 洋務運動沒有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慘敗的命運,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說明學習西方不能單是引進“堅船利炮”(學習技術),也說明了地主階級改革不可能實現富國強兵的目的,促使一些有識之士開始尋求新的強國之道——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江南制造總局輪船招商局上海總辦事處京師同文館開啟了中國工業(經濟、科技)領域近代化的步伐。▲洋務運動目的:鞏固、強化封建制度,維護清朝統治。▲洋務運動失敗,給我們的啟示: 地主階級不能救中國,只有推翻封建統治,才能實現“自強”、“求富”。▲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有何地位(作用)?戊戌變法 1.背景:①公車上書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了北京,康有為、梁啟超等帶領在京參加科考的舉人,上書光緒皇帝,要求柜和、遷都、變法,史稱“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馬關條約》簽訂是公車上書的直接原因) ②維新變法思想的傳播 維新派組織強學會,宣傳變法;梁啟超在上海《時務報》發文,提出要學習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嚴復在天津《國聞報》上翻譯介紹《天演論》,用“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進化論觀點來闡述變法主張,變則強,不變則亡。創學會、辦報紙的活動啟發了民智、制造了輿論,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改良思想,逐漸形成維新變法新局面。 ③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1897年,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激發維新變法運動迅速高漲。 不只軍事、經濟和教育方面學習西方,政治(制度)上也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從向西方學技術到學制度的轉變)2.領導者: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3.開始: 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詔書,宣布開始變法。這一年是中國舊歷戊戌年,故稱“戊戌變法”。4.主張:▲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的前身5.變法的主要措施:①政治上: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裁并機構,精簡人員,任用維新人士,準許百姓向朝廷上書等;②經濟上:設立農工商總局和鐵路、礦產總局,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等;③軍事上:訓練新式海、陸軍,裁減舊軍隊等;④教育上:廢除八股文(提醒:不是廢除科舉制度哦!科舉制度在1905年才廢除),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派人出國留學等。1898年,設立京師大學堂(近代中國最早的高等學府)。 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也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浪潮。6.結局: 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勢力反對變法,發動政變,囚禁光緒皇帝,捕殺維新派(“戊戌六君子”),變法失敗。共103天,史稱“百日維新”7.性質: 使人們認識到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實行君主立憲制)在中國行不通。要救中國,必須進行革命,推翻清朝統治,仿效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8.意義(或影響):①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浪潮,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和進步(即思想啟蒙作用);②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初次登上政治舞臺,并顯示了資產階級的力量,成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前奏。9.教訓及啟示:▲標志著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戊戌變法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有何地位(作用)?戊戌變法。五四運動。開啟了中國政治制度領域近代化的步伐。京師大學堂校牌康有為梁啟超刑場上的譚嗣同1.19世紀,在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中,國人相繼走過了自救之路、維新之路,但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遠。此文中“自救之路”,“維新之路”分別是指( )A.洋務運動、辛亥革命 B.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C.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D.五四運動、戊戌變法 2.某小組確定的學習主題是“洋務運動”。下列與該主題直接相關的有( )①打著“自強”“求富”的旗號 ②廢除科舉制,創辦京師大學堂③代表人物有曾國藩、李鴻章 ④建成了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洋務派的中央代表奕訴提出:“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由此可看出洋務運動的側重點在于學習西方的( )A.思想文化 B.軍事技術 C.教育制度 D.政治制度1 2 3 C D B 4.汪林茂在《層次遞進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評論某一歷史事件時說:“其最大的意義并不是產生了‘自強’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義的‘體’上撕開了一道口子,開動了近(現)代化的這輛列車。”據此可見,他認為( )A.洋務運動的進步作用主要體現在開辟了近代化道路B.戊戌變法沖擊了陳舊腐朽的舊文化,具有啟蒙意義C.辛亥革命乃是中國社會近代化進程中顯著的里程碑D.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5.近代中國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變舊法,遂為六大國割地廢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島夷耳,能變舊法,乃能滅我琉球,侵我大國。前車之撤,可以為鑒。”“伏惟皇上……破除舊習,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張( )A.學習西方、發展科技 B.變法維新、救亡圖存C.解放思想、宣揚民主 D.發動民眾、進行革命6.改革勢必觸動部分人的利益,難免遭遇阻力,困難重重。戊戌變法中有一項改革措施涉及“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和數百萬童生”的榮譽和晉升之道。該措施是( )A.獎勵發明 B.廢除八股 C.精減機構 D.裁汰冗員4 5 6 A B B ? 史實 推論 A 《南京條約》 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B 《馬關條約》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C 洋務運動 開啟了中國政治領域近代化的步伐 D 《辛丑條約》 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7.“舉國鼓舞歡蹈,爭求上書,民間疾苦,悉達天聽”。與材料現象直接關聯的戊戌變法的措施是( )A.準許百姓向朝廷上書 B.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C.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D.裁并機構,精簡人員8.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一種基本方法。下列推論與史實不相符的一項是( )9.梁啟超認為“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歷史事件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①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簽訂 ②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史的開端③《馬關條約》簽訂——公車上書 ④戊戌變法——廢除封建君主專制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0.中國戊戌變法與日本明治維新相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者都是為了挽救民族危機,都主張向西方學習B.兩者都改變了國家落后的面貌,走上了工業化道路C.兩者都是資產階級革命運動,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D.前者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后者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7 8 9 10 A C A A 11.英國、日本兩個面積不大的島國,中國的歷史卻因為有了它們而變得更加豐富和曲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材料一:英國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工業生產情況(部分)。注:到19世紀50年代,英國壟斷了世界工業和海外貿易,被稱為“世界工廠”。(1)根據材料一,概述英國工業發展狀況,并指出與此密切相關的歷史事件。該歷史事件與鴉片戰爭有何聯系?(6分)21教育網英國工業發展迅速。(2分)英國工業革命。(2分)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處心積慮地要打開中國市場,悍然發動鴉片戰爭。(2分) 教育網材料二:鴉片戰爭后,西方傳教士帶來的這些西方文明的樣本在一小部分較進步的中國士大夫中間隱約閃亮,他們開始探索救亡圖存、富國強兵的發展道路。(2)“西方傳教士帶來的這些西方文明的樣本在一小部分較進步的中國士大夫中間隱約閃亮”反映了哪一歷史現象?(2分)21·cn·jy·com(3)圖A、圖B反映的是中國哪次工業化嘗試?兩幅圖反映了這次嘗試的前期和后期追求的目標有何不同?哪一個國家的侵略得逞宣告了這次嘗試的破產?(5分)www.21-cn-jy.com西學東漸洋務運動。(2分)前期“自強”、后期“求富”。(2分)日本。(1分)材料三:假使我們是甲午到戊戌那個時代的人,眼看見我們的國家被小小的日本打敗了,打敗了以后又要割地賠款,我們還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國嗎?……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變法派和光緒帝…… ——摘編自蔣廷黻《中國近代史》(4)請根據材料三概括戊戌變法的背景。(2分)(5)與材料二反映的嘗試相比,戊戌變法是如何進一步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的?(4分)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強調從政治制度方面去變革(在政治上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2分)從器物層面上升到制度層面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