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中考社會思品一輪復習品系列西方的興起與近代世界的變遷22.列舉近代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及其影響(a)社會八下P88—97 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及世界 1.清末中國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差距 中國(危機四伏的清朝封建統治) 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迅速崛起和擴張) 時間 鴉片戰爭前(19世紀上半期) 生產水平(經濟發展) 商品經濟得到發展,但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采取傳統的耕作方式,以手工勞動為主,生產水平低下;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導致中國經濟發展緩慢,仍處于農耕文明階段,已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中落伍。 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歐美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也先后發生工業革命,經濟迅猛發展。普遍使用蒸汽動力,已進入工業文明時代。 政治體制 ①實行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專制皇權達到頂峰,政治腐敗。②土地兼并嚴重,社會矛盾尖銳 先后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逐漸由民主政體取代封建專制統治 中國(危機四伏的清朝封建統治) 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迅速崛起和擴張) 思想文化 大興“文字獄”,以“四書”“五經”“八股文”科舉取士,嚴密控制人們的思想.導致文化專制,思想封閉,科技落后 先后經過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人們的思想逐漸從宗教愚昧和專制主義中解放出來,追求自由、平等、民主與科學 對外政策 統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愚昧自大,同時為防范外夷和沿海人民反抗,實行海禁政策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雖然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起了一定作用,但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中國更加閉塞、落后,遠離世界發展潮流 為了占領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加快對外侵略擴張,積極擴大國際貿易,處心積慮地要打開中國市場 軍事實力 主要使用刀、矛、弓箭等老式武器,裝備落后,軍備廢弛,戰斗力弱 使用步槍、火炮,擁有軍艦等先進武器,船堅炮利,戰斗力強 綜合國力 日趨衰落 日趨強盛 結局 落后挨打,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發動對中國的系列侵略戰爭 2.清朝政府面對世界格局的劇變以及外國列強的侵略,采取的對策及后果:(1)對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2)后果: 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使中國遠離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導致近代中國的落后挨打,陷入喪權辱國的苦難深淵。 鴉片戰爭1.英國發動戰爭的原因:A.根本原因: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以后,經濟迅速發展,為了打開中國市場,獲取高額利潤。B.直接原因(導火線、借口):虎門銷煙。虎門銷煙 背景 ①曾創造出“康乾盛世”的清朝,到19世紀上半期已經危機重重。政腐敗不堪,經濟發展緩慢,軍備嚴重廢弛。②此時的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處心積慮地要打開中國這個市場。③在當時的中英貿易中,英國長期處于入超地位。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商人開始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 鴉片危害 吸食鴉片不僅嚴重損害了中國人的身心健康,還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 經過 林則徐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去廣東查禁鴉片。1939年6月,林則徐在廣東虎門主持銷毀外商運到中國的二百多斤鴉片。 影響 沉重打擊了英國鴉片販子,維護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尊嚴。 A.1840年6月,英軍封鎖珠江口,戰爭正式爆發。B.當英軍進攻虎門時,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率兵英勇抵抗,最后戰死在炮臺上。C.英軍按計劃沿海北犯,攻陷浙江定海,直抵天津白河口,威脅北京。道光皇帝派大臣與英軍談判,并將林則徐等革職查辦。D.1841年初,英軍占領香港島,清政府感到有失尊嚴,又同英國作戰。戰斗一年多,清軍節節失利。2.時間:1840~1842年。3.侵略國:英國。4.經過: 1842年8月,英軍艦船闖入南京長江江面,清政府求和,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至此,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而告終。(《南京條約》是近代史第一個不平等條約)5.結果:項目 《南京條約》內容 危害 割地 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賠款 賠款2100萬元。 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開放通商口岸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打開了中國東南沿海的門戶,海關主權受到損害,為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提供了有利條件。 協定關稅 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關稅稅率必須和英國協商等。 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為列強打開中國市場,進行經濟侵略提供了有利條件。 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6.影響:【重要提醒】1.體現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意圖的條約內容是: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關稅稅率必須和英國協商。2.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3.廈門:既是近代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開放最早建立的經濟特區之一。第二次鴉片戰爭1.原因: 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要求修改條約,擴大侵略權益,遭到清政府拒絕。2.時間:1856~1860年。3.侵略國:英國、法國。4.經過:A.1856年,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這場戰爭是鴉片戰爭的延續,故稱“第二次鴉片戰爭”。B.1858年5月,英法聯軍攻陷大沽炮臺,直逼天津。清政府被迫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C.《天津條約》簽訂后,英、法兩國借口來中國換約受到阻礙,于1860年再次出兵,接連攻陷天津、北京。咸豐帝逃亡承德避暑山莊,留下恭親王奕?與英、法議和。D.1860年,英法聯軍野蠻洗劫了北京城,縱火燒毀了有“萬園之園”之稱的皇家園林——圓明園。1860年10月,英法兩國迫使清政府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戰爭結束。項目 《天津條約》內容 《北京條約》內容 割地 / 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屬于香港地區) 開放通商口岸 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 增開天津為商埠。 賠款 英、法兩國得到巨額賠款。 增加大量賠款。 其他 外國公使可進駐北京;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通航。 承認《天津條約》繼續有效。 5.結果: 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趁火打劫,從1858年開始,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先后割占了中國東北、西北1 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成為這場戰爭最大的贏家。6.影響: 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開始擴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重要提醒】甲午中日戰爭 1.背景: 日本明治維新后強大起來,開始圖謀侵略中國,并選擇朝鮮作為跳板。日本利用朝鮮爆發起義之機,先是引誘清軍入朝,繼而以反對清軍入朝為借口,派遣大批日軍入朝挑起戰端,中日戰爭正式爆發。2.時間:1894~1895年。(因1894年為農歷甲午年,故稱這場戰爭為甲午戰爭)3.侵略國:日本。4.經過:A.黃海海戰: 1894年9月,日本艦隊與中國北洋艦隊在黃海上激戰,重創日軍。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壯烈犧牲。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遭受損失,但主力尚存。李鴻章命令艦隊躲進威海衛軍港,將制海權拱手讓敵。B.旅順大屠殺:戰火很快燒到中國境內,日軍接連占領大連、旅順等,地。在旅順,日軍對當地居民實行大屠殺,死難者有18000余人。C.威海衛戰役:1895年初,日軍進攻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清政府派李鴻章到日本求和。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談判,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項目 《馬關條約》內容 危害 割地 把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 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賠款 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等。 加重了人民負擔。 開放通商口岸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侵略勢力深入內地,進一步便利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設廠 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 經濟侵略方式從商品輸出為主轉變為資本輸出為主,阻礙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5.結果:A.《馬關條約》是《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B.甲午戰爭的慘敗徹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與虛弱。從此,中國被視為可以任人宰割的獵物。隨后幾年中,列強以開設銀行、強迫貸款、投資鐵路、開礦設廠等方式,加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C.列強紛紛在中國強租土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見《時局圖》)。中華民族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6.影響: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 美國承認各國在華的勢力范圍和它們已取得的特權,同時要求列強開放在華的租借地以及勢力范圍,使美國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機會。列強接受此政策,從此,美國在中國的侵略勢力日益擴大。1.時間:19世紀末。2.方式:A.強租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7年冬,德國強占膠州灣,1898年,清政府被迫將膠州灣“租借”給德國,山東成了德國的“勢力范圍”。其余列強競相效仿。B.美國“門戶開放”政策: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背景: 列強劃分勢力范圍后,外國傳教士在各地胡作非為,引起人民大眾的激烈反抗。19世紀末,爆發了義和團運動。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列強對此極為不安,決定聯合鎮壓。2.時間:1900~1901年。3.侵略國: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C.八國聯軍不斷增兵,攻占了天津、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和親信大臣,倉皇逃亡西安。4.經過:A.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從天津租界出發向北京進攻,但沿路遭到義和團頑強阻擊,被迫退回。 (聯軍統帥:德國人瓦德西)B.清政府對各國宣戰,試圖利用義和團對付列強,同時達到削弱義和團的目的。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與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等國簽訂《辛丑條約》。5.結果:《辛丑條約》內容 危害 賠償白銀4.5億兩。 賠款最多的條約,加重了人民負擔。 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區,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嚴重損害了國家主權;1901年之后的很長時間內,中國人是不可能居住在東交民巷的。 拆毀大沽炮臺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各個炮臺。 嚴重損害了國家主權。 從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重要地區允許外國軍隊駐守。 清政府保證永遠禁止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者的行為。 最能體現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 A.《辛丑條約》是列強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鎖,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B.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6.影響:資本主義國家發動的侵華戰爭比較戰爭名稱 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甲午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起訖時間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1894—1895年 1900—1901年 侵略者 英軍 英法聯軍 日軍 八國聯軍 戰爭起因 直接原因(借口) 虎門銷煙 “修約”遭拒 朝鮮爆發起義 鎮壓義和團運動 根本原因 打開中國市場 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圖謀侵略中國 進一步侵略瓜分中國 中國人民的抗爭 關天培血染虎門炮臺 鄧世昌率致遠艦殺敵;徐驤率臺灣義軍抗日 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拓展提升戰爭名稱 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甲午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簽訂的條約 名稱 《南京條約》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馬關條約》 《辛丑條約》 突出特點 ①第一個不平等條約;②割占香港島;③五口通商(包括寧波) ①割占九龍司一區;②增開口岸(11個) ①割占臺灣(包括釣魚島);②開設工廠;③開四口岸(包括杭州) ①賠款最多;②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③外國列強駐軍 影響 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大大加重了中國的民族災難,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封閉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是硬道理。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四次侵華戰爭的共同點:發動目的:都是為掠奪中國而發起。失敗原因:都是清政府腐敗無能、中國國力的貧弱。列強軍事上占有優勢,沒有科學的革命理論指導等。結果方面:都是中國戰敗,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影響方面:都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斷加深。共同啟示:1.右圖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國人民禁煙運動的偉大勝利,其主題是“怒折煙槍”。整個槍桿兩頭朝下、中間向上,裂開的一側形成犬牙狀的尖銳裂口,憤怒地直刺藍天。該城市是( )www.21-cn-jy.com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門2.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關閉已久的大門,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得出此結論的主要依據是( )A.中國市場大門被列強完全打開 B.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C.民族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了 D.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3.閱讀右圖,導致清朝這一時期幾種主要進口貨物稅率(關稅)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B.中國手工業紡織技術弱C.中英《南京條約》簽訂D.英國機器棉紡織業發達1 2 3 D D C 4.下圖是道光帝給參與談判大臣所下達諭旨的部分內容,該諭旨頒發于( )A.鴉片戰爭期間 B.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C.虎門銷煙期間 D.甲午中日戰爭期間5.法國大文豪雨果曾這樣譴責戰爭的侵略者:“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了東西,一個放了火……”這“兩個強盜”指的是( )2·1·c·n·j·yA.英國、德國 B.英國、法國 C.德國、法國 D.英國、俄國6.“1894年9月17日,雙方在黃海發生激戰……致遠艦彈藥將盡時,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猛沖敵艦,不幸被敵人魚雷擊中,全體將士壯烈殉國。”這一戰斗場面出現在( )【來源:21·世紀·教育·網】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中日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7.右圖是20世紀著名漫畫家何劍士的漫畫《小磨香油》,漫畫反映了( )A.清朝頑固派拒絕接受西方新技術B.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C.中華民國政府遭到反動勢力攻擊D.北洋軍閥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4 5 6 7 A B C B 8.歷史學家章開沅曾說:“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變法,孫中山選擇革命……”他們做出人生重要選擇的原因是這一年( )21·世紀*教育網A.《馬關條約》簽訂,大大加重了中國的民族災難B.《南京條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辛丑條約》簽訂,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D.洋務運動興起,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9.下列是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有關賠款的規定,其簽訂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賠款2100萬元 ②賠償白銀4.5億兩 ③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10.對下列圖示解讀最為準確的是( )A.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歷程 B.中國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C.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 D.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8 9 10 A C D 11.在近代,列強接連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進行了英勇的抗爭。觀察下列年代尺,回答問題。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1)習近平在比利時演講中說:“中國是經歷了深重苦難的國家…… ① 則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請用所學知識說明戰爭①為何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2分)www-2-1-cnjy-com(2)法國作家雨果曾撰文譴責發動戰爭②的國家為“兩個強盜”。“兩個強盜”指的是哪兩個國家?試用一例證明其強盜行為。(3分)2-1-c-n-j-y(3)哪場戰爭后我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請寫出相關條約名稱。(2分)(4)請結合其中的兩場戰爭說說臺灣的命運。(4分)(1)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英國、法國。(2分)火燒圓明園。(1分)(3)戰爭④(或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4)戰爭③中,中國戰敗,臺灣被割讓給日本;(2分)戰爭⑤中,中國獲勝,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2分)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簡述開放通商口岸的歷史背景。(2分)(2)材料二圖中A段“開始下降”與“降到谷底”分別是源于哪兩個歷史事件?導致“降到谷底”的歷史事件對當時中國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分)背景: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1842年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條約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鴉片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分)。影響: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分) 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三: (3)有觀點認為:甲午一役,是民族之痛,同時還是民族之幸。對此,你持怎樣的觀點?請聯系材料三,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加以說明。(4分)本題回答有一定的開放性。答案一:這是民族之痛。因為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隨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重了中國的民族災難。答案二:這是民族之痛,同時還是民族之幸。因為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重了中國的民族災難。但同時也喚起了中國有識之士的覺醒,他們開始尋求新的強國之道。(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