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中考社會思品一輪復習品系列人類文明的發端與農業區域文明考點14 :知道百家爭鳴及其對早期中華文明 形成的重要作用(a) 社會八上P15—17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百家爭鳴 文士階層的出現 社會動蕩和變革 百家爭鳴的社會背景 百家爭鳴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進了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 (根本原因)(一場思想解放運動) (1)春秋戰國時期,原來壟斷在貴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擴展,形成了一個擁有學識的文士階層,為百家爭鳴提供了人才。(2)社會的動蕩和變革帶來了人們思想的解放。1、百家爭鳴出現的背景(3)春秋戰國時期,世人們為了實現自己的治國理想,四處游說、講學。他們針對社會問題提出不同見解,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諸侯展開爭霸, 處于大變革時期經濟上:生產力大發展,封建經濟迅速發展思想文化上:私學興起2、主要代表學派學派 代表人物 時代 主要主張或著作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學派 代表人物 時代 主張(思想觀點) 啟示儒家 孔子(創始人) 春秋晚期 ①其“仁”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就是愛人,也就是關心和愛護他人:“仁”的另一面是“克己復禮”,即加強個人修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范;②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反對殘暴統治和任意刑殺。(▲《論語》一書記載了孔子的言論。后來孔子的思想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對后世的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 以德治國孟子(代表人物) 戰國時期 ①實行“仁政”;②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③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準則。 以人為本道家 老子(創始人) 春秋末期 ①崇尚“自然”,主張“無為”,反對統治者侵擾百姓;②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互相轉化。(▲古代辯證思想)[▲其思想主要體現在《老子》(也稱《道德經》)一書中。 和諧社會尊重自然莊子(代表人物) 戰國時期 種種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大多根源于人性的扭曲。因此,做人也應該順其自然,這樣才能返璞歸真,社會才不會亂象環生。 墨家 墨子(創始人) 戰國前期 ①主張“非攻”,反對非正義的掠奪戰爭;②主張“兼愛”,愛一切人,視人如己,互助友愛。 維護和平法家 韓非子(集大成者) 戰國末期 ①既然社會形勢變化了,就應該“法與時移”。但他同時強調法不能總是在變。②主張“法治”,君主應加強自己的權力和威勢,保證法令的貫徹執行,以鞏固地位。(▲其法治思想后被秦始皇采納。) 依法治國兵家 孫武(杰出軍事家) 春秋晚期 提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等著名軍事思想,著有《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 /孫臏(孫武后代) 戰國時期 著有《孫臏兵法》。(▲孫武和孫臏被后世稱為“兵家”) 儒家學派孔子“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 《論語》——春秋晚期魯國人, 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孔 子(1)孔子的主要思想 ①核心是“仁”, 一是愛人,要求統治者關心和愛護百姓; 二是“克己復禮”,加強個人修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范; ②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孔子學說后來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孔子不但是一位大思想家,也是一位大教育家,被古代中國人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孔子講學圖(3)孔子對世人的影響: 孔子弟子整理的《論語》一書記載了孔子的言論,影響重大。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對后世的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 (2)孔子的教育思想成就 ①廣開私學,“有教無類”; ②留下許多優秀的教學思想和方法, 如“因材施教”、啟發式教學等。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儒家學派主要代表。(4)孟子的主要思想:①主張實行“仁政”,要求統治者輕徭薄賦,減輕對人民的剝削。②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③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準則。 老子主要思想:(1)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且能互相轉化; (辯證思想) 例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2)主張“無為”,順應自然,反對侵擾百姓——春秋道家學派創始人莊子——道家戰國代表道家學派代表作:《老子》也稱《道德經》老 子墨子——戰國時期創始人主要思想:(1)“兼愛”,愛一切人,視人如己,互助友愛;墨子(2)“非攻”,反對掠奪戰爭墨家學派主要思想:(1) 提出“法治”,主張用嚴酷法律統治人們(2)主張強化中央集權和君主權力韓非子韓非子——戰國末期法家集大成者法家學派其法治思想后被秦始皇采納春秋孫武——《孫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戰國孫臏——《孫臏兵法》 “圍魏救趙” 《孫子兵法》根據戰爭的客觀規律,制定比較系統的戰略戰術原則。不僅在我國軍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有極高的聲譽,被譽為“世界古代第一兵書”。兵家學派(1)在百家爭鳴中,各派不僅闡述自己的主張,還相互論爭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進了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2)它們在眾多領域提出的各種思想理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重要源泉。3、百家爭鳴的影響學派 人物 時代 主要思想儒家 孔子 春秋 政治:仁的學說;以德教化,以禮治國,克己復禮。 教育: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學思結合、溫故知新) 孟子 戰國 政治:“仁政”;“民貴君輕”思想。 道德: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 墨家 墨子 戰國 “兼愛”、“非攻”;道家 老子 春秋 對立統一 ;“無為而治”莊子 戰國 (繼承和發揚老子的學說)法家 韓非 戰國 “法與時移、”“法治”、強化中央集權和君主權力。 兵家 孫武 春秋 《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臏 戰國 《孫臏兵法》圍魏救趙、“事備而后動”①創始人:孔子(春秋)。②進一步發展:孟子(戰國)。③秦朝:焚書坑儒,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④西漢,漢武帝采納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的建議。在全國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儒家思想逐漸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⑤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只許在儒家經典“四書”“五經” 范圍內命題,儒家學說達到頂峰。⑥抨擊:新文化運動抨擊儒家,宣稱要打倒“孔家店”(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⑦“文化大革命”中,儒家文化等傳統文化受到嚴重摧殘。⑧現在命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儒家優秀文化得到繼承與弘揚。1.關于儒家學說: 戰國時各國紛紛變法圖強,打擊舊貴族,強化國君專制權力;同時,為了應付戰爭,統治者向老百姓征收沉重的賦稅、兵役、徭役,階級矛盾激化。而法家主張嚴刑峻法、中央集權的思想適應當時社會形勢的需要,自然受到了重視。2.在春秋戰國時期,得到重視和實踐的是什么學派的思想?為什么?法家思想。孔子:“仁”,要求統治者關心和愛護百姓; 主張“有教無類”,不論貧富貴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孟子:實行“仁政”,要求統治者減輕對人民的剝削,輕徭薄賦。老子:主張“無為”,要求人們順應自然,反對統治者侵擾百姓。墨子:主張“非攻”,反對非正義的掠奪戰爭;主張“兼愛”,愛—切人,視人如己,互助友愛。3.我國古代追求“和諧社會”的思想言論:(1)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國”(2)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國”(3)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質教育、職業教育(4)墨家的兼愛、非攻——平等博愛、熱愛和平、反對戰爭(5)老子的“無為”思想——和諧(6)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民主4.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什么借鑒作用?以下當今的思想觀點與古代百家爭鳴哪一家學說相同?孝敬父母,尊敬師長 (儒家,禮)團結友善(墨家,兼愛)主張和平,反對戰爭(墨家,非攻)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儒家,有教無類)廉政、廉潔、自律(儒家孟子,富貴不淫,貧賤不移)依法治國(法家韓非子,法治)以不變應萬變(道家老子,無為而治)了解市場行情,確定投資方向(兵家孫武,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古為今用A孔子B孟子C老子D墨子E韓非子F孫子G孫臏①墨家②法家③道家④儒家⑤兵家a主張“無為”b知彼知已,百戰不殆c”仁政”、“民貴”、“君輕”d“兼愛”、“非攻”e“法治”、中央集權f事備而后動g以德教化人民h有教無類1、以德治國2、人與自然 和諧相處3、平等博愛、 熱愛和平4、依法治國5、教育公平6、以人為本古為今用1.歷史學家錢穆說:中國“學術思想最燦爛的時期是秦以前,政治社會最理想安定時期莫過于漢唐”。秦以前“學術思想最燦爛”是指( ) A.儒家學說成為正統思想 B.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C.鐵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現了儒、道、佛并立局面2.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談到: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產生了儒、道、墨、名、法、陰陽、農、雜、兵等各家學說,涌現了孔子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遺產。下列思想家屬于儒家學派的是( )21cnjy.com ①孔子 ②老子 ③孟子 ④莊子 ⑤董仲舒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⑤3.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下列主張屬于儒家學派的是( ) A.“無為” B.“仁” C.“法與時移” D.“兼愛”、“非攻”4.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發表意見,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學術局面。下列選項,體現了孟子思想的是( ) A.“兼愛”“非攻” B.要求統治者用“仁政”,輕徭薄賦 C.“無為而治” D.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主義,提倡法治1 2 3 4B A B B5.提出“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后相隨”觀點的中國古代思想家是( )21·cn·jy·com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韓非子6.反對戰爭,珍愛和平是人類的共同追求。我國戰國時期,提出“兼愛”“非攻”,反對侵略戰爭,支持正義戰爭的是( )2·1·c·n·j·y A.墨子 B.孟子 C.莊子 D.韓非子7.在美國西點軍校,一個2000多年前的中國人提出的“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軍事思想受到了學員的追捧。這個人是( )【來源:21·世紀·教育·網】 A.孫臏 B.孔子 C.韓非子 D.孫武8.史明智同學在剛結束的模擬考試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說要“家法伺候”,媽媽趕緊說:“我們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進步。”爺爺慢吞吞地說:“這次考差了不全是壞事,知道差在哪兒,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嘛!”其中爺爺的言論與我國古代 ▲ 學派的主張最接近( )21·世紀*教育網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9.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下列學派受到秦國統治者青睞的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5 6 7 8 9B A D C D10.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學關于中國古代百家爭鳴的表述正確的是( ) A.乙 B.丙 C.甲、乙 D.甲、丙A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民生問題是每年兩會的焦點,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提出:“民生工作要面廣量大,具有穩定性、連續性、累積性等特點,要堅持不懈,一件接著一件辦。要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優化醫療服務,減輕群眾負擔,放大投入效應……”www.21-cn-jy.com材料二:材料三:儒家學說從創立到作為封建社會正統思想,經歷了艱難的歷程。(1)材料一最能體現出百家爭鳴中哪一學派的思想?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說明。(4分)(2)材料二中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張受到當時統治者的青瞇?請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說一說為什么該學派會受到青睞。(3分)www-2-1-cnjy-com(3)請你用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三觀點的正確性。(3分)儒家。( “要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優化醫療服務,減輕群眾負擔,放大投入效應”(結合材料 1分)體現了孔子提出統治者應該體貼民情、愛惜民力或者孟子提出仁政。C或韓非子原因:當時社會是一個動蕩和變革的時代。需要嚴刑峻法,中央集權的思想來維護統治。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沒有得到統治者的青睞;(意思相近即可 1分)秦朝:秦始皇焚書坑儒;(1分)西漢: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在全國大力推行儒學教育。12.某校開展“話說孔子及儒家思想”專題學習活動。 【思想再現】春秋時期,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對中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1)寫出孔子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主張。 【求同存異】秦朝、西漢的統治者對儒家思想采取的政策不同,但目的相同。(2)填表【方法運用】對孔子思想的評價,劉斌和曾平的觀點截然不同。(3)客觀評價歷史人物的思想應當遵循哪些方法?為政以德;仁和禮;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充分運用有價值的歷史資料,論從史出;把歷史人物放在特定歷史環境中去看待;全面、客觀、辯證地看待。控制思想,維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皇帝名稱 對儒家學說的政策 共同目的秦始皇 焚書坑儒 ②___________________漢武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