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中考社會思品一輪復習品系列考點37:描述我國主要的環境問題及解決的途徑(b)歷史與社會九下P103—108和諧世界的追求與可持續發展的選擇1.中國主要的環境問題及影響 近年來,我國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由環境問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巨大。主要環境問題 影響①生態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我國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如:A.我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50多萬平方千米,相當于陸地國土面積的37%;B.每年流失表土約50億噸,相當于全國耕地被剝去1厘米厚的肥沃土層;C.荒漠化土地面積260多萬平方千米,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27%。②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廢氣、廢水及固體廢棄物污染是我國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城市垃圾污染問題突出。如:A.我國主要大江大河都不同程度受到污染;B.超過三分之一的城市河段水質惡化,喪失使用功能;C.大型淡水湖泊和水庫水質也普遍較差。D.北方霧霾天氣困擾(大氣污染);E.南方江河污染嚴重。 環境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它不僅危害人們的健康,還影響社會安定,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我國主要的環境問題 1.水土流失:我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50多萬平方千米,大約相當于陸地國土面積的37%,每年流失表土約50億噸,大約相當于全國耕地被剝去l厘米的肥沃土層。2.荒漠化: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達260多萬平方千米,約占陸地面積的27%。3.環境污染:工業生產中的廢氣、廢水和固體廢棄物,對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城市垃圾污染問題突出。例如,我國主要大江大河都不同程度受到污染;超過三分之一的城市河段水質惡化,喪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和水庫水質也普遍較差。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銳減物種滅絕生態破壞大氣污染固體垃圾污染噪聲污染水 污 染環境污染環境問題的危害 1.近年來,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巨大,嚴重制約了我國的經濟發展。2.環境問題危害到人們的健康,影響到社會安定,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2.解決環境問題的主要措施——實施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1)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因地制宜地進行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并治理環境污染。(2)我國在生態建設方面采取的措施:①開展大規模的防護林工程建設,如:“三北”防護林工程;②把防治沙漠化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中,大力開展治沙工作;③實行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耕還湖和退耕還牧等工程。(3)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采取的措施:治理大江大湖的水體污染以及重工業地區出現的酸雨和城市大氣污染。如:浙江實施“五水共治”。我為保護和重建家園獻計獻策提示:可從科技、法律制度、投入、宣傳、個人行動等方面去思考。宣傳環保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環保意識 環保從自己做起……依靠科技,開發環保產品,建環保設施 開發者、政府要承包環保費用依法保護環境,處罰破壞環境的行為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宣傳:個人行動:科技:資金投入:法律:防治結合:國家: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強立法,打擊破壞環境行為,及時治理環境問題,倡導全民保護環境。企業:遵守國家保護環境的法規,在生產中注重環保,利用科技減少生產中的廢氣廢水等的排放。個人:宣傳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樹立環保意識;遵守環境保護的法規,與破壞環境行為作斗爭;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保護環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 針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你認為國家、企業、公民個人分別應當怎么做?1.環境問題的起因:(1)人口過多→人類排放的廢棄物過多→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污染。(2)人口過多→人類向自然界索取的物質和能量過多→超過了自然界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破壞(最主要的是人為因素)。2.解決環境問題應采取哪些有效措施?(1)國家:制定國策、方針,加強保護環境法制建設,嚴格執法。(2)社會:加強公眾的參與、監督作用。(3)企業: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依靠科學技術,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倡清潔生產,增加環保投入。(4)個人: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積極宣傳,增強環保意識,同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自覺爭當環境衛士。應對我國的資源問題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少。資源分布不平衡。資源利用率低,浪費損失嚴重實施跨區域調配工程積極開發新能源節約和合理利用資源措 施統籌資源分布與區域發展的關系,積極建立開發利用資源的不同模式 (開源)(節流)加強立法,將資源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關鍵:科技資源問題直面我國的環境問題原因:問題影響措施: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和人口持續增長的階段。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較低的技術和管理水平,都使人與環境的關系漸趨緊張。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廢氣,廢水及固體廢棄物污染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影響社會安定危害人民健康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把保護環境列為一項基本國策,因地制宜地進行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并治理環境污染。鞏固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