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期末復習提綱 1 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赤道略鼓、兩極稍扁的球體。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徑6 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3.地球儀:地球儀是一個正圓的球體。4.經度與和緯度的比較比較項目緯度經度標注起點赤道(0°緯線)本初子午線(0°經線)表示符號南緯S,北緯N東經E,西經W圖示//5.緯度的劃分: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6.半球的劃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線為赤道;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東西半球的分界線為20 °W和160 °E;從20°W向東至160°E為東半球;從20°W向西至160°E為西半球。?7.東、西經和東西半球的區別/圖J1-12 地球的運動 /1.比較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比較項目自轉公轉旋轉的中心軸地軸太陽運動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方向;從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天(或24小時)一年地理現象 晝夜更替、時差、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四季變化(各地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和五帶2.地球公轉及四季的形成/圖J2-1南半球與北半球的季節相反。3.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圖J2-24.地球上的五帶(記住五帶的名稱,分界線的名稱、度數以及五帶的特點)/圖J2-33 地圖的閱讀 /1.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2.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3.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的大小取決于分母,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地圖舉例//結論 比例尺小,實際范圍大,內容簡略 比例尺大,實際范圍小,內容詳細4.地圖上的方向(1)一般定向法: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2)指向標定向法:按指向標判別方向,一般指向標箭頭指向正北方向。(3)經緯網定位法:有經緯網的圖,按經緯線判別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5.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圖J3-16.根據等高線的形態判斷山體的不同部位(學會在地形圖上判斷)/圖J3-27.地形類型陸地表面的地形類型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海拔>500米>500米<200米200~500米不定起伏程度 面積較大,外圍較陡,內部起伏較為和緩 地勢陡峭,具有聳立的山峰地勢平坦起伏和緩四周高,中間低 /4 大洲和大洋 海陸的變遷 /1.海陸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概括的說是七分海洋、三分陸地。2.大洲大洋的分布(記住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洲界)/圖J4-13.洲界大洲亞洲和歐洲亞洲和非洲南北美洲亞洲和北美洲洲界 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白令海峽4.輪廓/圖J4-25.世界之最(能夠在世界地形圖中找出并記住它們的分布)世界之最名稱世界之最名稱世界之最名稱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最大的大洲亞洲最小的大洲大洋洲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6.海陸變遷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人類活動如填海造陸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7.板塊構造學說/圖J4-3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被海洋占據)、印度洋板塊(注意: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和澳大利亞大陸都處在印度洋板塊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在不斷地運動著。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8.板塊運動在板塊交界處,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易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塊發生碰撞擠壓時易形成山脈。9.世界的火山地震帶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如環太平洋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帶。10.用板塊運動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1)紅海面積在擴大:由于紅海位于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兩個板塊發生張裂運動。(2)地中海面積在縮小:由于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兩個板塊發生碰撞擠壓運動。(3)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在升高):由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地殼隆起造成的。(4)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由于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地殼隆起造成的。(5)日本多火山地震:因為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5 多變的天氣 氣溫和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1.常用天氣符號//圖J5-12.風向與風力符號(見圖J5-1)3.氣溫的變化(1)日變化與日較差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14時(午后2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日較差=一天最高氣溫-最低氣溫。(2)年變化與年較差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年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4.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圖J5-2氣溫分布規律影響因素世界氣溫大致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基本規律)緯度因素同緯度的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海陸因素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地形因素5.降水的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圖J5-3降水分布規律影響因素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緯度因素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緯度因素、海陸因素溫帶地區,沿海降水多,內陸降水少海陸因素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地形因素6 世界的氣候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及特點(詳見正文第6課時核心考點聚焦考點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圖J6-1 / 背記7 人口與人種 語言和宗教 /1.人口的基本概念及計算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數÷總人口數×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數÷總人口數×100%。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某區域人口數÷該區域面積(單位:人/平方千米)。2.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圖J7-1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布地區較低歐洲、北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較高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最高非洲最低歐洲3.人口分布的地區差異/圖J7-2分布地區分布原因分布規律人口稠密區亞洲東部和南部 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 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歐洲、北美洲東部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人口稀疏區沙漠地區極端干旱自然條件惡劣雨林地區過于濕熱高緯度地區終年嚴寒高原、山區寒冷、交通不便4.人口問題及產生的影響人口狀況人口問題影響數量過多,增長過快 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困難、饑餓貧困、環境惡化、資源短缺等數量過少,增長過慢 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社會養老的負擔加重等5.解決措施:人類必須做到計劃生育,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6.三大人種的分布/圖J7-2三大人種主要分布地區白種人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中東和北非、亞洲南部黃種人亞洲東部和東南部、美洲地區(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黑種人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西北部7.世界主要的語言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英語(注:葡萄牙語、日語、德語都不是聯合國工作語言)。/圖J7-3主要語言主要分布地區漢語中國、東南亞等地英語歐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及亞洲南部等西班牙語西班牙及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原屬于西班牙的殖民地)阿拉伯語中東和北非8.世界三大宗教三大宗教起源地分布區建筑名稱基督教阿拉伯半島歐洲、美洲和大洋洲教堂伊斯蘭教阿拉伯半島中東和北非清真寺佛教古印度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寺廟9.主要地區的人種、語言和宗教主要地區主要人種主要語言信仰宗教歐洲、白種人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基督教大洋洲白種人英語基督教北美 以白種人為主,還有少數黃種人和黑種人英語基督教拉丁美洲 以白種人和混血種人為主,還有少數黃種人和黑種人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基督教中東白種人阿拉伯語伊斯蘭教 /8 聚落 發展與合作 /1.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有利條件(1)水源充足;(2)地形平坦;(3)土壤肥沃、適宜耕作;(4)交通便利;(5)自然資源豐富等。2.聚落的分布聚落集中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或河口、沿海地區。原因是這里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而在高山荒漠地區,則少有或沒有聚落。3.地域發展差異/圖J8-1在圖中記住歐洲西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的位置分布。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主要有: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洲西部國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是發展中國家,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4.國際合作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