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認識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1)生長:指生物體體積由小到大,也就是細胞數目增多和體積增大的結果。(2)發育:指生物體中各種器官逐漸達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3)生殖:指生物體產生下一代的現象,通過繁殖保持種族的延續。6.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病毒除外) 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它是由蛋白質和遺傳物質構成的。但病毒作為一種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二、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1.調查的步驟:①明確調查目的; ②確定調查對象; ③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 ④調查記錄;⑤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⑥撰寫調查報告。2.生物的分類(1)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將生物分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三大類。(2)按照生活環境不同,將生物分為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3)按照用途不同,將生物分為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等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生物圈中的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的劃分只是大體的劃分,三者并不是截然分開)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二、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兩類。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探究的過程:1、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制定計劃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和交流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單一變量)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如:沙漠中的駱駝刺對干旱缺水環境的適應、海豹對寒冷環境的適應旗形樹對大風環境的適應)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如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3.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4.生物適應環境的同時,又會對環境造成影響;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5.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是與它們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的。四、生態系統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溫度等 綠色植物——生產者(能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制造有機物) 生物部分 動物————消費者(不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機物,只能吃現成的動物和植物)細菌、真菌—分解者(能把動植物的遺體和糞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3.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4.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最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5.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6.食物鏈不包括分解者。7.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多條食物鏈相互交錯構成了食物網。8.食物鏈和食物網: ①物質和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②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 ③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 ④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積累的越多。9.在生態系統的食物網中,凡是以相同的方式獲取相同性質食物的植物類群和動物類群可分別稱作一個營養級。10.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的調節功能越強,生態系統就越穩定。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2.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各個生態系統之間是彼此互相影響的,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第一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一、練習使用顯微鏡1.顯微鏡的結構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于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使用凹面鏡。)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后方有準焦螺旋。 準焦螺旋:①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②細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很小。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2.顯微鏡的使用 ①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物像的移動方向相反。②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顯微鏡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③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制成玻片標本。3.目鏡長的放大倍數低,物鏡長的放大倍數高。顯微鏡放大倍數越高,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少且變暗。二、觀察植物細胞 1.常用的玻片標本有三種:切片——用生物體上切取下來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如細菌培養液、血液)經過涂抹制成裝片——用生物體上撕下來的或直接用個體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螅、青霉等制成以上三種玻片,都可以制成永久的(永久玻片)和臨時的(臨時玻片)2.《觀察植物細胞》實驗制作的是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 3.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①細胞壁:支持、保護 ②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③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④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⑤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⑥液泡:在細胞質中,含有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4.實驗避免出現氣泡的方法: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5.《觀察植物細胞》實驗中使用稀碘液的作用:便于尋找和觀察細胞,可使細胞結構看得更清楚。三、觀察動物細胞 (P47 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1.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2.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3.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4.《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使用生理鹽水的作用:保持細胞的正常生理狀態。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一、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1.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2.細胞中的物質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燃燒):如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3.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4.細胞質中的能量轉換器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二者聯系: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二者區別: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葉綠體葉綠體: 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 (光合作用) 光線粒體線粒體: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二、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1.遺傳信息:受精卵內具有指導身體發育的全部信息,這些信息是由父母傳下來的,因而叫做遺傳信息2.遺傳信息在細胞核中 ①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種叫做DNA的有機物,存在于細胞核中,具有雙螺旋結構 ②DNA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3.染色體 ①染色體位于細胞核中,由于易被堿性染料染色而得名 ②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的③每一種生物的細胞核中內,染色體的數量是一定的④染色體數量的恒定對生物正常的生活和傳種接代都是非常重重要的⑤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的,每條染色體上有一個DNA分子,每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基因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之間的關系圖:5.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6.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整體三、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的細胞1.生物體由小長大是由于:細胞的分裂和細胞的生長2.細胞的分裂使細胞的數目增多,細胞的生長使細胞的體積增大。3.細胞分裂的過程①染色體進行復制 ②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③細胞質分成兩份④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形成兩個新細胞4.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而且新細胞核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也是一樣的。第三章 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一、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1.新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多細胞動物和人體的生長發育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這個細胞就是受精卵。)2.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3.組織: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組織的形成:細胞分化的結果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4.器官: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一起構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5.系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成在一起構成系統。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6.動物器官一般由四種基本組織構成,并且以某種組織為主。器官的結構特點與它的生理功能相適應。二、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1.植物體與動物體相似,生長發育也是從受精卵開始的。2.植物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3.植物的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4.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營養器官:根、莖、葉;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三、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P70 草履蟲的結構示意圖)1.單細胞生物: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被稱為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2.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有益也有害益處:①魚的餌料;②凈化污水 害處:①引發疾病;②形成赤潮第四章 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沒有細胞核,比細胞小得多,不能獨立生活,必須生活在其它生物的細胞內。2.病毒的種類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3.病毒的結構 :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4.病毒的生活:寄生在活細胞里,離開活細胞,通常變成結晶體。一有機會侵入活細胞,生命活動就會重新開始。5.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1)有害:給人類、動物、植物帶來極大危害。使人類和其它生物得病:乙肝、甲肝、流感、非典、禽流感、艾滋病、狂犬病、麻疹等(2)有利:利用病毒為人類造福。如疫苗生產、生物防治、基因工程、創造花卉品種。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一、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1.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可以分為四大類: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2.藻類植物①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②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在陸地陰濕處;③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④全身能從環境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⑤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無根、莖、葉結構);3.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意義:(1)釋放氧氣(占整個綠色植物釋放氧氣的95%);(2)做魚類餌料;(3)食用;(4)藥用4.苔蘚植物①大多生活在潮濕陸地;②一般具有莖(無導管)、葉(無葉脈)、假根;5.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的植株長得十分矮小,且苔蘚植物的生命活動不能離開水。6.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作用。 7.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8.蕨類植物①生活在潮濕環境中;②有根、莖、葉,有輸導組織;③孢子繁殖(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9.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意義:(1)食用;(2)藥用;(3)作為綠肥和飼料;(4)形成煤炭10.藻類、苔蘚、蕨類植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都不產生種子,可以進行孢子生殖。二、種子植物 1.種子的結構 (P85 種子的結構) 種皮:保護種子內部結構 胚芽 (1)菜豆種子 胚軸 胚 胚根 子葉:2片,儲存營養 種皮和果皮:保護果實種子內部結構胚芽 (2)玉米種子 胚軸 胚 胚根 子葉:1片,轉運營養 胚乳:儲存營養2.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兩大類。裸子植物:種子裸露,外面沒有果皮包被。如松、柏、云杉、銀杏、蘇鐵種子植物 被子植物:種子的外面有果皮,種子被包在果實中。如桃、花生3.果實常有一些適于傳播的特點。(如楊和柳的果實,表面有翅或毛,適于隨風飄揚)4.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一、種子的萌發1.種子萌發的條件:(1)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與光照無關)(2)自身條件: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2.種子的發芽率 (1)抽樣檢測:從檢測對象總體中抽取少量個體作為樣本,對樣本進行檢測的結果能夠反映總體的情況,這種方法叫做抽樣檢測。 (2)發芽率的計算公式: (3)重復測定1~2次,取幾次的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3.種子萌發的過程 (1)吸水;(2)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3)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4)胚軸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分,胚芽發育成莖和葉(注意:首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軸發育來的)二、植株的生長1.根包括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期四部分。2.幼根的生長 ①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②分生區的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不斷補充伸長區的細胞數量;③伸長區的細胞不斷長大,長成為成熟區的細胞;④根的生長主要是靠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和伸長區細胞的增大的結果。3.枝條是由芽發育而成的。4.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水、無機鹽(主要是:氮、磷、鉀)、有機物(葉的光合作用制造)三、開花和結果1.花由花芽發育而來2.花的結構 3.花的結構中最重要的是雌蕊和雄蕊,它們與形成果實和種子有關。4.傳粉:花粉從花藥落倒雌蕊柱頭上的過程。5.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卵細胞 受精卵 胚 胚珠 發育為 種子 珠被 種皮 子房 果實 發育為子房壁 果皮 6.人工輔助授粉:是為了彌補在自然狀態下植物傳粉的不足而給植物進行的輔助授粉。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一、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1.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①水是植物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②水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葉片因有水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③水有助于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體吸收;④水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2)水影響植物的分布(3)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二、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1.根適于吸水的特點:①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 ②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表面積,提高根吸水的效率;2.植物運輸物質的途徑 導管:從下往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從上往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3.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有形成層,形成層的細胞能不斷分裂,形成新的木質部細胞和韌皮部細胞,使莖不斷長粗。三、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1. 葉片的結構 2.氣孔:①保衛細胞吸水膨脹,內壁伸展拉長,牽動外壁向內凹陷,使氣孔張開;②保衛細胞失水收縮,內外壁都拉直,使氣孔關閉。 3.蒸騰作用的意義: ①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傷;②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③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④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一、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1.天竺葵的實驗 ①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 (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淀粉全部轉運和消耗。) ②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部分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然后移到陽光下照射?(目的:做對照實驗,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產生淀粉。) ③脫色:幾個小時后把葉片放進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目的:脫色,溶解葉片中葉綠素便于觀察。)④染色:用清水漂洗葉片,再用碘液染色。(現象:由于淀粉遇碘變藍,觀察到見光部分變藍色,不見光部分不變色)結論:說明光照部分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2.光合作用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4.光合作用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 二、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1.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①用來構建植物體;②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2.呼吸作用的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意義: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等)不可缺少的動力,一部分轉變成熱量散發出去。 4.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線粒體中進行的。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光合作用與生產生活關系:①要保證農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②合理密植,使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3.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系:①中耕松土、及時排澇都是為了使空氣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進行呼吸作用;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機物,因此在儲存植物的種子或其他器官時,要設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溫度、減少含水量、降低氧氣濃度、增大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部位葉綠體線粒體條件光有光、無光均可原料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產物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變化儲存能量釋放能量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1.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2.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①植被覆蓋率低;②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③過度放牧使草場退化、沙化。3.我國森林覆蓋率:16.55% 4.我國植樹節:每年3月12日5.熱帶雨林——地球的“肺”6.生物圈的“綠色工廠”——綠色植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