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說課稿)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程序五個方面談談自己對本課的教學設想。首先:說教材本節內容是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第九課(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的第二節(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的第一框題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第一節(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為本節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同時,本節內容是唯物辯證法中三大方法論之一,在哲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也是其重難點,所以學好本節知識,為其他章節的理解和學習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本課程開設對象為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在17歲左右,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加之,在學習了之前章節之后,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通過調查發現,學生普遍認為,哲學較之于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難以掌握,存在畏難心理。所以,在講解中,老師要盡量將哲學與生活貼近,縮同學們的距離感。三: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內容,再結合高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分別是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價值情感目標。1:知識目標(1)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含義和聯系,這是一個基礎知識,理解容易,掌握簡單。(2)、能夠記背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兩個辯證關系(原理+方法論)并能夠解答相應的題,這是本課的重點依據:兩個辯證關系在高考中出現的頻率很高,特別是在分析題中,所以,要想靈活運用,首先要能夠準確的表述其內容。(3)、理解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區別,并能區分。這是本節的難點。 依據:經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具有一定的哲學思維,但是本節內容尤為抽象,以往學生在做題中,很難做到準確區分,所以要運用多種方法講解怎樣區分兩種矛盾 ,因此,將其定為本課的難點。 2:能力目標?通過教材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比較分析能力和運用哲學基本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用哲學思想來指導生活。3:價值態度目標1 、引導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使學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有重要和主次之分,樹立重點論和兩點論相統一的觀念。三 :教學方法要實現以上目標,合理的教學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本框題的特點,采取以下教學方法。以講授法為主,由于本節課內容較為抽象,學生的辯證思維有限,所以需要教師通過語言,主動而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其次問答式、討論法、演示法等為輔助教學手段。教育家陶行之也有一句名言:“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所以我會提出一些與生活相關的示例,引發同學們的討論和思考。五:教學程序及設想以上四個方面都將在我的第五個方面教學程序中得以實現,因此我設計了一下七個內容復習知識:通過對上節課內容的回顧,加深同學們的印象,也便于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自行看書或者小組討論 ,看能否歸納本節課的主要框架內容導入新課:講《賭餅破財》的故事,結合剛才同學自己的總結,分析故事與知識的聯系。講授新課: 深刻理解矛盾的含義,進一步分析矛盾有分為主次矛盾,并且同一矛盾又具有主次方面,從內涵、作用、方法論及實踐方面深入剖析兩個辯證關系,掌握關鍵詞辨析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方法。學習完基本知識,要了解同學們的掌握情況,就需要講練結合高考鏈接:從選擇題和分析題兩個題型入手,將知識運用于真題課堂小結:簡明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在本節課學到的知識得到全面提升,形成系統的理論框架,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結合社會實際和考點內容,設計了不同難度的課外練習題,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本節課教學內容承上啟下,結合生活,拉近哲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識,也映射出哲學源于生活,更用于生活得內容,讓之前和本節的知識得到再一次的升華以上便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