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教學設計第四課 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 4.1 傳統文化的繼承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理解傳統文化的繼承性;分析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解析中華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闡述繼承傳統文化,發貨傳統文化積極作用的正確態度。2、能力目標:探究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的能力;分辨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悟我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樹立正確認識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傳統文化的繼承性;2、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教學難點】傳統文化的雙重性作用三、教學設計【知識體系】【知識要點】1、傳統文化的含義: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2、傳統文化的表現:傳統習俗: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傳統建筑: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傳統文藝: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思想:中華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3、傳統文化的特點:(1)繼承性(2)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而具體內容因時而變。(3)鮮明民族性: 傳統文化作為特定歷史發展的產物,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4、傳統文化的作用:5、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在批判中繼承四、本課使用的資源1、三大國粹:京劇、中國書畫、中醫材料一:京劇,清朝光緒年間形成于北京。其前身為徽劇,通稱皮簧戲,同治、光緒兩朝,最為盛行。同治、光緒年間皮簧班中陸續出現了一批著名演員,他們善于吸取其他地方戲的各種優點,并在藝術形式方面敢于革新嘗試,迅速促進了皮簧戲的發展,終于形成一個嶄新的劇種——京劇。近百年來,這個劇種遍及全國,已成為中國影響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劇種。材料二:中國畫簡稱“國畫”,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具有悠久歷史與鮮明民族特色的繪畫。中國畫以線條為造型的主要手段,講究用國畫筆,用墨,使線、墨、色交相輝映,達到“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為"托物喻情,畫中有詩",情、畫、印融為一體。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征。材料三:中醫指中國傳統醫學,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漸漸開始深受世界人民的熱愛和歡迎。中醫的最高境界是“中和”,即世界萬物存在的理想狀態,通過各種方法達到這一理想狀態就是致中和。中醫是用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來具體解釋生命的秘密。中醫診察疾病的手段主要為望、聞、問、切“四診”;中醫透析疾病主要以八綱來辨證,就是指從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個方面來歸納和概括病變的部位、性質以及印證彼此力量消長等情況。2、傳統思想:傳統文化中有“和為貴”思想——構建“和諧社會”;傳統文化崇尚“浩然正氣”——領導干部要“講正氣”;“勤儉節約”是傳統美德——創建“節約型社會”。3、被“刪除”的二十四孝故事:埋兒奉母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后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br/>【分析】“孝”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方面:在封建社會,“孝”是封建統治階級統治人民、維系政權的一個重要的工具;一切聽命于“一家之長”的觀念,使人們往往屈從于獨斷的權威或傳統的家庭禮教,失去了獨立的人格,形成了家庭關系中的不平等,這種不平等的關系又被逐漸推廣到整個社會。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養老,以及愛國主義等思想,是中華民族家庭和睦、鄰里相親、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五、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