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教學資源第一課 文化與社會 1.2文化與經濟、政治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對經濟、政治有重大影響,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分析:(1)經濟和政治決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經濟和政治的反映(2)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產力(3)文化對政治文明建設的推動作用及對公民政治素質和權利意識的作用(4)文化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能力目標】(1)通過全面、準確理解文化的內涵,培養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2)通過分析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培養辯證分析能力【情感及態度目標】(1)增強培養文化素養的意識和自覺性(2)懂得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學習將來為增強綜合國力貢獻力量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經濟、政治、文化三者的關系2、文化與綜合國力的關系【教學難點】文化與政治、經濟的相互關系三、教學設計【知識體系】【知識要點】1、經濟、政治和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領域 經濟指在一定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進行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活動,以及在這些活動中結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政治指人們在特定的經濟基礎上,通過奪取或運用公共權力而實現和維護特定階級和社會利益要求,處理和協調各種社會利益要求的社會關系文化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的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2、經濟、政治、文化三者的關系:(相互影響)3、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科學技術;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文化產業、文化生產力。(2)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①對個人(國內):人們為了參加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②對國家(國際):世界范圍內的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4、文化與綜合國力:(1)文化在當代國際競爭中的作用和地位:①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②文化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③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2)措施: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常考、易錯點提示】1、有人認為:“經濟是基礎,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所決定,因此,只要物質條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會好起來,物質條件差一點,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 辨析: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但這并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始終與經濟的發展亦步亦趨,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相對獨立性。(1)在資本主義國家,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提出了先進的共產主義思想,體現了文化先于經濟政治的發展。(2)在當今社會仍舊還存在黃賭毒的落后腐朽文化,這又說明文化落后于經濟政治的發展。2、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社會的發展起促進作用。辨析:文化有先進與落后,健康與腐朽之分。先進、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淵源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它反映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基本特征,有對經濟和政治的發展起到巨大促進作用”。四、本課使用的資源1、奧運夢圓:2015年7月3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布:中國北京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權。北京也創造歷史,成為第一個既舉辦過夏奧會又舉辦冬奧會的城市。 1908年倫敦奧運會后,天津一家刊物介紹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提出“中國何時才能派一位選手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派一支隊伍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舉辦一屆奧運會?”三個問題。這樣簡單的三個問題,讓國人整整等待了百年才最終得到完滿的答案: 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田徑選手劉長春成為第一個參加奧運會比賽的中國人;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新中國首次派出40人的代表團參賽;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中國北京舉辦。 中國2008北京奧運會共投資420億美元;這一數字創下了歷屆奧運會投資之最。? (1)思考:中國舉辦奧運會具備哪些條件? 經濟: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具備必要的經濟實力 政治: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可以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領域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充分彰顯了中國的實力。從2003年至2010年,北京奧運會產生的總體經濟影響將達717,06億美元,其中直接影響為419.32億美元。“綠色奧運”還推動了全社會的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調整,旅游業、休閑業、金融業都保持著高速增長。 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文明、開放、團結的中國,也顯示了中國政府的的強大的組織能力。每一個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了,社會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迎奧運,樹新風”,社會風氣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思考:中國舉辦奧運會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經濟: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政治:展現了中國形象,改善了社會風氣 2、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材料一:我國著名水稻專家袁隆平,利用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成功的完成了雜交水稻的試驗和推廣,解決了在外國人眼里中國人自己永遠也解決不了的難題——12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材料二:在我國農村還有相當一部分貧困地區,仍舊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莊稼生蟲子了,才知道打藥。藥劑的勾兌也沒個比例,蟲子是死了,莊稼也黃了。材料三:美國的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20年前還居于第12位,現已上升到第4位,美國的影視業,已成為全美居于前列的創匯產業,與其航天航空業和現代電子業并駕齊驅。在美國400家實力最強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企業。 3、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材料一:(個人層面) 一方面,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包括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政治體制.政治思想文化等內容。政治文明的發展受一定的經濟.文化發展的制約和影響,巾目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政治文明建設提供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文化素質影響公民政治權利的行使。隨著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發展,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 材料二:(國家層面) 根據對美國政府決策有著強大影響的智囊庫蘭德公司于1999年6月份向美國政府提出的建議報告:美國的對華戰略應該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西化、分化中國,使中國的意識形態西方化,從而失去與美國對抗的可能性;第二步是在第一步失效或成效不大時,對中國進行全面的遏制,并形成對中國戰略上的合圍;第三步就是在前兩招都不能得逞時,不惜與中國一戰,當然作戰的最好形式不是美國的直接參戰,而是支持中國內部謀求獨立的地區或與中國有重大利益沖突的周邊國家。 美國中央情報局《十條誡令》部分內容: 盡量用物質來引誘和敗壞他們的青年,鼓勵他們藐視、鄙視、進一步公開反對他們原來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別是共產主義教條。……讓他們不以膚淺、虛榮為羞恥。一定要毀掉他們強調過的刻苦耐勞精神;?一定要盡一切可能,做好傳播工作,包括電影、書籍、電視、無線電波……和新式的宗教傳播。 讓他們的頭腦集中于:體育表演、色情書籍、享樂、游戲、犯罪性的電影,以及宗教迷信;要利用所有的資源,甚至舉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壞他們的傳統價值。 我們要利用一切來毀滅他們的道德人心。摧毀他們的自尊自信的鑰匙,就是盡量打擊他們刻苦耐勞的精神。4、文化與綜合國力的競爭:《功夫熊貓》是由美國導演馬克的一部動畫片,以中國的國寶大熊貓為原型,利用中國的傳統武術文化作為主題,一舉拿下了36屆安妮獎的最佳動畫長片、最佳導演、最佳故事版等15項大獎。該影片在中國內地上映三周時間就獲得了超過1.35億的票房。同樣的還有美國人根據我國歷史傳說《花木蘭》制作的大片也讓我們國人五味雜陳。探討:這說明了什么?怎樣實現我國由文化資源大國向文化產業強國轉化? 五、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