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4.1.2 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32張PPT+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4.1.2 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32張PPT+素材)

資源簡介

4.1.2 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練習)
一、選擇題: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1.(2013·海南卷·3)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擺脫了原先落后停滯的狀態,出現“一歲或稔(豐收),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A.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 B.社會動蕩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D.絲綢之路開辟
2.(2013·江蘇連云港卷·29)右圖(魏晉時期民族流動示意圖)中歷史現象導致的直接后果是( )
A.江南經濟發展
B.北方文化繁榮
C.專制統治加強
D.國家統一完成
3.東晉的建立者是( )
A.司馬炎 B.司馬睿 C.司馬懿 D.司馬昭
4.東晉的都城是( )
A.建康 B.洛陽 C.長安 D.成都
5.東晉時有個叫王弼的人不學無術,卻因出身優越,在人才選拔時被評為上品。這種以門第作為選拔人才依據的制度叫作(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察舉制 D.九品中正制
6.在4世紀后期建立了政權,并統一了北方地區的少數民族是( )
A.匈奴 B.鮮卑 C.氐 D.羌
7.4世紀后期,統一北方地區的是(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A.西晉 B.東晉 C.魏國 D.前秦
8.下列幾次戰役中,與淝水之戰相似的有( )
①圍魏救趙 ②巨鹿之戰 ③官渡之戰 ④赤壁之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戰事與交戰雙方和其所處時代對應有誤的一項是( )
A.官渡之戰—一曹操和袁紹——東漢
B.赤壁之戰——曹操和劉備、孫權——東漢
C.淝水之戰——前秦和東晉——南北朝
10.淝水之戰的作戰雙方是(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A.東晉和西晉 B.西晉和前秦 C.東晉和前秦 D.南朝和前秦
D.牧野之戰一 商紂王和周武王——商朝
11.下列成語與淝水之戰有關的有( )
①揭竿而起 ②風聲鵪唳 ③破釜沉舟 ④草木皆兵 ⑤斬術為兵
⑥紙上談兵 ⑦問鼎中原 ⑧退避三舍 ⑨投鞭斷流
A.①⑦⑧ B.②④⑨ C.③⑤⑥⑦ D.②③⑤⑧
12.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有( )
①東晉和西晉的統治區域相同 ②結束東晉統治的是前秦
③南朝從420年開始 ④南朝包括前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一個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應該受哪個政權的管轄( )
A.東吳 B.西晉 C.東晉 D.東漢
14.下列關于東晉南朝的敘述,正確的有( )
①稻田里開始使用糞肥 ②水稻是主要的作物,小麥的種植得到推廣
③青瓷成為人們日常的生活用具 ④發明了灌鋼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下列地區在南朝時不屬于“糧倉”的是( )
A.太湖地區 B.都陽湖地區 C.洞庭湖地區 D.嶺南地區
16.南朝時,冶鐵技術進步的表現是(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A.用木炭作燃料冶鐵 B.用水排鼓風
C.灌鋼法的采用 D.用煤作燃料
17.“(江南)一歲或稔(豐收),則數郡忘饑。”這一現象開始出現于( )
A.秦朝 B.西漢 C.東晉南朝 D.宋朝
18.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的是( )
A.黃河流域的開發 B.西部地區的開發
C.三國鼎立的確立 D.江南地區的開發.
二、非選擇題: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19.列舉從420年起,此后160多年間,南方先后經歷的朝代。

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贏蛤,不待賈而足……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
——《史記》
材料二:(東晉建立后)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豐收),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宋書》
(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經濟狀況如何?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2)材料二反映的南方經濟有哪些特點?

(3)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

(4)南方經濟的發展對城市發展起了什么作用?

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史記》記載,漢中期以前江南地域遼闊,人煙稀少,生產技術較落后,百姓沒有什么積蓄。
材料二 《宋書》記載,南朝前期江南繁榮昌盛,民戶越來越多,土地遼闊,物產豐富,如果一個郡獲大豐收,就可以解決好幾個郡的糧食問題。
材料三 唐朝《通典》記載,西晉滅亡后,大量文士避難南方。南方的文學、藝術、儒學一下子興盛起來。
(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說說從漢朝到南北朝,江南地區發生了哪些變化。

(2)從自然條件、社會環境、人口、技術等方面,說說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有哪些。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3)結合材料三,說說除人口和生產技術外,北民南遷還給南方帶來了什么。

參考答案
1.C 2.A 3.B 4.A 5.D 6.C
7.D 8.D 9.C 10.C 11.B 12.A
13.C 14.D 15.D 16.C 17.C 18.D
19.
宋、齊、梁、陳。


開篇道: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夏商周
春秋戰國
秦 兩漢
三國 兩晉
南北朝
隋 唐
西晉滅亡以后,南北方出現了什么樣的不同政治局面?
南方政局相對安定: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定都建康(今南京),偏安江南。
北方政局嚴重戰亂:內遷各族和中原漢族先后建立了十六個政權,統稱為“十六國”。4世紀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國王苻堅任用漢人王猛為相,勵精圖治,勢力強大起來,消滅其他政權,統一了黃河流域。
第四單元第一課
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
三國兩晉南北朝: 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
1.東晉的建立:
2.淝水之戰:
4.江南開發
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
表現
興修水利
農業發展
手工業發展
重點區域
長江中下游一帶
福建、廣東等地
時間:317年
建立者:司馬睿
都城:建康(南京)
影響:(劃書)
經過:
背景:
3.南朝政局:
烏衣港

劉禹錫 ( 唐)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古詩欣賞:
1、你知道詩中的“烏衣港”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2、詩中的“王”指的是誰?
3、王導是什么人物?
這里的“王與馬,共天下”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王氏同皇族司馬氏共同掌握了東晉的大權
永嘉之亂后,王氏士族集團輔佐瑯玡王司馬睿,王導的堂兄弟、王羲之的親生父親王曠認為:當時北方夷族太多,建議司馬睿南渡,把首都定在南京,實施戰略轉移;而此前,王導、王曠已經南下“開辟”了根據地。
士族制度形成、發展和衰落
士族的概念:
指地主階級中享有很高的政治、經濟特權的
豪門大族,由東漢以來的豪強地主發展而來
。它是一種腐朽的社會力量,是國家分裂的
因素之一。士族制度是一種腐朽的政治制度
,也是一種以門第為標準的選官制度(九品
中正制)。
形成:魏晉
發展:東晉南朝
衰落:南朝末
滅亡:唐朝末年
腐朽性的表現:
1、 注重門第和身份的高低
2、 不學無術,生活腐化
苻堅重用漢人王猛,統一了黃河流域,試圖統一全國,于公元383年,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
結果: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先后建立了十余個小國。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并且此后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淝水之戰
南朝后期,士族勢力衰弱,庶族勢力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東晉后期,高門士族漸漸喪失執政能力,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
南朝政局
東晉 司馬睿 317年—420年





朝 宋 劉裕 420年—479年
齊 蕭道成 479年—502年
梁 蕭衍 502年—557年
陳 陳霸先 557年—589年
三國
兩晉
南北朝
西晉
(265—316)
短暫統一(280—316)
十六國
東晉
(304—439)
(317—420)
北魏
建立:386
統一:439
東魏
西魏
北齊
北周

宋420



589
北朝
南朝
(前秦)
1、說出淝水之戰的時間、地點、交戰雙方、實力對比和結果。


2、說出你所知道的有關淝水之戰的成語和典故。

3、淝水之戰后,南北方各又出現了怎樣的局勢(影響)
383年;淝水;前秦軍隊和東晉軍隊;前秦強東晉弱;
前秦敗東晉勝(以少勝多)。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
前秦統治瓦解,北方地區重新陷入割據混戰狀態;
東晉在南方取得暫時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仔細看書,回答問題:
淝水之戰和赤壁之戰的類似之處有:
A、統治者企圖南下統一全國
B、戰役在長江及其支流一帶進行
C、結果南方政權獲得勝利
D、導致了北方再度出現分裂局面
(A、C)
想一想:
苻堅擁有八十多萬兵力,卻不能統一江南,這究竟是為什么?
從前秦方面看,前秦軍隊的民族成分復雜,其他民族不滿于前秦的統治,希望秦軍失敗,以擺脫氐族貴族的控制,此外,前秦軍隊指揮不當,戰線過長也是失敗的原因。

從東晉方面看,廣大將士在保衛江南、恢復中原思想的激勵下,士氣高昂;將領足智多謀,指揮得當。
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戰術的得當等等。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十一月,謝玄派遣劉牢之率領精兵五千前往洛澗,沒有到十里,梁成以澗為阻列陣以等待他。劉牢之向前渡水,攻擊成功,大破對方,斬梁成及弋陽太守王詠;又分兵截斷他們歸途中必經的渡口,前秦的步騎崩潰,爭著趕往淮水,士兵死去一萬五千人,捉獲前秦揚州刺史王顯等,全部收繳對方軍用器械及糧草之類。于是謝石等各路軍隊,水路繼續前進。秦王符堅與陽平公符融等上壽陽城眺望他們,發現晉兵布陣嚴整,又望見八公山上草木,都以為是晉兵,回頭看符融說:“這也是強敵,怎么說弱小呢?”惆悵失意開始有恐懼的神色。
前秦軍隊緊靠肥水(也作“淝水”)而擺開陣勢,晉軍不能渡河。謝玄派遣使臣對平陽公苻融說:“您孤軍深入,而布置陣勢又逼近水邊,這是準備持久作戰的打算,不是想要速戰的作法。如果移動陣勢稍微后退一點兒,讓晉國軍隊得以渡河,以此來決定勝負,不也很好嗎?”秦國的眾將都說:“我們兵多,他們兵少,不如阻止他們,使他們不能攻上來,可萬分安全。”苻堅說:“只是率領軍隊稍微后退,讓他們渡過一半,我們以精銳騎兵逼迫上去殺死他們,沒有不勝利的?!避奕谝舱J為可以這樣,于是指揮軍隊讓他們撤退。
前秦軍隊就撤退,不能再制止。謝玄、謝琰、桓伊等人率領軍隊渡過淝水進擊前秦軍。符融騎馬在陣地上飛跑巡視,想統帥約束那些退卻的士兵,戰馬倒了,被晉兵所殺,前秦軍隊于是潰敗。謝玄等人乘勝追擊,到達青岡。秦兵大敗,自己互相踐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敗逃的秦兵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以為是東晉的追兵即將趕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軍,露水中睡覺,加上挨餓受凍,死去的人十之七八。
江南地區的開發
閱讀課文,歸納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表現:
農業方面:
1、開墾出大量良田;
2、水稻栽培技術有了很大提高(開始使用糞肥);
3、江南開始種植小麥;
4、廣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
手工業方面:
1、養蠶技術提升(絲織品產量增長);
2、冶鑄技術(灌鋼法);
3、制瓷業發展迅速(青瓷燒制)。
今日太湖
荊江大堤
興修水利
南方以種植水稻為主,稻田里開始使用糞肥,
小麥的種植也推廣到江南。
農業
水磨模型
利用水利加工谷物的生產工具,在這個時期也應用的更為廣泛。
水 碓
手工業
錦質護膊
紅地云珠日天錦
絲織業
南朝時發明灌鋼法
用生鐵的溶液灌入未經鍛打的熟鐵中,然后反復鍛打,能大大提高鋼的質量。
冶鑄業
南朝青瓷蓮花尊
南朝青瓷雙柄雞首壺
制瓷業
材料一:江南地廣或火耕水耨。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嬍尺€給,不憂凍餓,亦亡千金之家。
---《史記》

材料二: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 ……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宋書》
想一想:
1、《宋書》里描寫的江南與《史記》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2、《宋書》中認為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你能從這一時期歷史的角度來分析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嗎?
讀史明智
社會狀況:
江南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優越
北方戰亂,南方相對穩定,統治者重視生產
北人南遷,帶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經過南北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自然條件:
人口和技術:
江南的 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
合作探究:
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因素有那些呢?
李富:世世代代生活在江南,是長江下游的務農家庭。東漢時他的太祖父以種稻為生,種稻方法為“火耕水耨”即:先縱火燒草,然后深耕,耕作時以水澆灌。雖辛勤耕作,但家里仍然沒有什么積蓄,只是勉強不餓肚子。而李富也是務農,精通農活,用二牛抬杠耕田,深耕細作,懂得積肥糞田技術。每年糧食都有好的收成,生活較為殷實。
串門“東晉十六國時的李富家”
討論:從東漢到東晉十六國,李富家況發生了什么變化?
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想一想:今天,針對西部相對落后的局面,中央從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出發,實行了西部大開發。對比當時江南經濟的開發,你認為當時哪些做法能為我們現在的西部大開發所應用。為什么?
(例)南北朝時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特點是
A、新興封建城市開始出現
B、南北經濟發展趨于平衡
C、經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D、農作物引進新品種并廣泛種植
(B)
(例) 南朝時期江南經濟開始趕上北方
的最重要的客觀因素是
A、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
B、水利工程的興建,大批良田的開辟
C、南北方對峙局面的形成
D、北方先進生產工具和技術的南傳
(D)
(例)三國和南朝時,江南經濟得以開發,其共同原因有:
A、大批農民南遷
B、南遷農民帶來先進生產工具和技術
C、實行均田制
D、南遷農民和江南人民的共同開發
(A、B、D)
南方的開發


(1)秦漢:黃河流域關中地區是全國經濟中心
南方開始正式開發
(遷徙、靈渠、設郡、派官)
(2)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時期,南方經濟開始發展;
西晉末年,南方經濟呈上升趨勢,但整體水平不高;
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經濟有了較大發展,南北經濟差距縮小,開始趕上北方;
讓思想自由激蕩:請閱讀下面的表格并思考這個表格使你發現了什么問題?
北農南遷
外 族 內 遷
自東漢末年以來,社會處在一個巨大動蕩的旋渦之中。在戰亂中,北方黃河流域人們的生活是那樣的慘不忍睹,那南方人們的生活狀況又如何呢?
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三國至南北朝歷史的大概脈絡:西晉的滅亡、少數民族的內遷、東晉和十六國的簡單概念、淝水之戰、南朝的簡單概念。了解這一時期,我國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狀況。
能力培養目標:
1、使學生學會從整個社會狀況去分析局部經濟發展情況的能力,從社會狀況,勞動力,生產技術等方面去分析經濟發展狀況的能力。
2、通過學生利用示意圖整理歷史線索,培養學生動力的能力和利用歷史圖表學習復習歷史知識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基本掌握西晉的興亡、五族內遷和淝水之戰的大概內容。同時,讓學生自我歸納西晉迅速滅亡的原因,以及淝水之戰中前秦戰敗的原因。鍛煉自主學習能力。
2、利用圖示法幫助學生理清這一階段的歷史發展線索。
3、組織學生探究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另一方面用“問題解決” 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關歷史知識,自主解決問題。
4、通過創設歷史情境話題:“假如我生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了逃避戰亂,我會怎么做?”讓學生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的嚴重程度,并對新知識進行遷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淝水之戰史實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不畏強暴、勇于抗敵的精神,同時也要汲取驕傲自滿帶來的教訓
2、學生在探究江南地區的開發原因的過程中,認識到和平、安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認識不同地區之間經濟交流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勞動人民對于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
重點和難點:
“淝水之戰”和“江南地區的開發”是本課的重點內容
“江南地區的開發”還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方法:討論法、問題導學法和圖示法
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上節內容:三國建立的基本情況(學生回答,教師圖示于黑板)
2導入新課:
三國中,哪個國家的實力最強大?哪國實力最弱???據此推測哪個國家最以可能?西晉滅亡以后,南北方出現了什么樣的不同政治局面?
(學生各抒己見)歷史的事實怎么樣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江南地區的開發》
3講授新課:
請大家根據黑板上的要求,先用材8分鐘的時間預習課文。教師板書要求:
一、東晉的建立:
1、時間:317年
2、建立者:司馬睿
3、都城:建康(南京)
古詩欣賞:烏衣港
這里的“王與馬,共天下”是什么意思?
苻堅重用漢人王猛,統一了黃河流域,試圖統一全國,于公元383年,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
二、淝水之戰
1、 背景:
2、 時間:383年;
3、 地點:淝水;
4、 雙方:前秦軍隊和東晉軍隊;
5、 經過:
6、結果:前秦強東晉弱;前秦敗東晉勝(以少勝多)。
7、影響:前秦統治瓦解,北方地區重新陷入割據混戰狀態;東晉在南方取得暫時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南朝政局
東晉后期,高門士族漸漸喪失執政能力,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
南朝后期,士族勢力衰弱,庶族勢力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4、 江南地區的開發
江南地區開發的條件(原因)、表現(成就)、重點區域、影響
1、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因素有那些呢?
自然條件:江南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優越
社會狀況:北方戰亂,南方相對穩定,統治者重視生產
人口和技術:北人南遷,帶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經過南北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2、閱讀課文,歸納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表現:
農業方面:
1)、開墾出大量良田;
2)、水稻栽培技術有了很大提高(開始使用糞肥);
3)、江南開始種植小麥;
4)、廣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
手工業方面:
1)、養蠶技術提升(絲織品產量增長);
2)、冶鑄技術(灌鋼法);
3)、制瓷業發展迅速(青瓷燒制)。
3、影響:江南的 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
學生看完書后,教師一邊與學生一道畫出這一時期的歷史發展線索圖示,一邊要求解決以下問題:
1、為什么西晉是個短命王朝?(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
A、統治集團非常腐朽:奢侈之風盛行,在位皇帝弱智;
B、統治集團發生內亂:皇族爭奪帝位,破壞統治秩序,耗竭西晉國力;
C、民族矛盾激化:內遷的少數民族受欺壓,其上層人物起兵反晉,最終推翻西晉。)
2、民族內遷的有什么意義。(課外延伸)
3、苻堅擁有八十萬兵力,卻不能統一江南,這究竟是為什么?
(A、從前秦方面看:
a、軍隊的民族成分復雜,當時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滿于前秦氐族貴族的統治,希望秦軍失敗,秦軍中的漢人更是希望東晉的漢族軍隊獲勝。 b、秦軍勞師遠征,戰線過長,苻堅指揮失誤。
B、從東晉方面看: a、廣大將士在保衛江南、恢復中原的思想激勵下,士氣高昂,團結作戰;b、將領足智多謀,指揮得當。)
4、“假如我生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了逃避戰亂,我會怎么做?”
5、根據你的所見所聞,你認為中國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個地區經濟更發達?南方是不是自古以來就是比北方發達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經濟的發展情況。
1)《史記》怎樣描述漢朝的江南經濟?(地廣人稀,生產生活水平落后,商業很不發達,貧富分化程度很低。)
2)《宋書》怎樣描述漢朝的江南經濟?(物產豐富,在豐收的年分,一年的糧食收成可以滿足幾個郡人口的需要,出產的絲綿布帛可以供給天下人穿用。)
3)漢朝與南朝的江南經濟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因為漢朝的江南尚未開發,南朝的江南已經過三國、西晉、東晉的長期開發。)
6、南方的開發
(1)秦漢:黃河流域關中地區是全國經濟中心
南方開始正式開發
(遷徙、靈渠、設郡、派官)
(2)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時期,南方經濟開始發展;
西晉末年,南方經濟呈上升趨勢,但整體水平不高;
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經濟有了較大發展,南北經濟差距縮小,開始趕上北方;
? 教師所畫的圖示如下:







4、全課
小結:指導動手學生用圖示法整理本課的歷史線索。
5、作業設置:
1)想一想,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能得到開發?
圖示:

文字:
第一,江南地區發展經濟的自然條件比較優越;
第二,大量的北方勞動人民遷往江南,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技術;
第三,江南地區的戰亂比較少,社會秩序比較穩定。
2)完成提綱,并寫在作業本上。
6、活動與探究:淝水之戰同在此以前歷史上的哪幾次戰爭相似?這些戰爭所取得的經驗、教訓,對現代戰爭是否有借鑒意義?為什么?(從以少勝多的特點來看,淝水之戰同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相似。它們對于今天仍有借鑒意義。因為戰爭的形式和手段(武器等)雖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但是戰爭的本質、規律和決定勝負的基本因素不會變,所以用于指導戰爭的基本原則就不會變。如,《孫子兵法》至今仍為各國將帥所重視,成為他們經常學習的經典著作,就是一個例證。)






北朝

前秦



西










南朝

東晉



南穩
北亂

中原 江南

1、 勞動力
2、 先進的生產技術
3、先進的生產工具


1、優越的自然條件

2、南方穩定

江南地區的開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河县| 景泰县| 永州市| 青铜峡市| 汤阴县| 南雄市| 安宁市| 新化县| 周口市| 韶关市| 大丰市| 石林| 乌恰县| 包头市| 岗巴县| 昌黎县| 宜兴市| 抚州市| 北碚区| 渝中区| 平昌县| 桂东县| 巴彦淖尔市| 崇礼县| 特克斯县| 乌恰县| 田阳县| 东海县| 承德市| 上思县| 通榆县| 团风县| 孙吴县| 甘德县| 霍山县| 渑池县| 冷水江市| 屯昌县| 濮阳市| 烟台市| 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