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草原人家草原人家草原人家第1課時非洲熱帶草原非洲熱帶草原的自然環境思考:根據地圖說說非洲熱帶草原主要分布在非 洲的什 么位置?主要的地形是什么?該地區屬于哪一氣候類型?熱帶草原氣候1、非洲有哪些氣候類型?2、氣候的分布有什么規律?以赤道為對稱軸南北對稱分布3、非洲赤道東部地區為什么不是熱帶雨林氣候?地勢高、氣溫低思考:非洲熱帶草原的氣候有何特點?終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兩季。提示:要重視看圖方法的指導和南北半球季節之間的相反 關系,有助于對氣候特點的科學解讀。說一說:熱帶草原上的降水在時間上有怎樣的變化?根據圖片描述熱帶草原旱季和雨季自然景觀的差異?旱季植物繁茂郁郁蔥蔥草木稀疏一片枯黃視頻:非洲熱帶草原動物大遷徙(馬拉河之渡) 一年一度的大遷徙,數百萬頭角馬 經過馬拉河從坦桑尼亞來到肯尼亞思考:1.動物為什么要大遷徙?2.什么季節遷移到什么地方?讀圖:找出肯尼亞和坦桑尼亞馬賽人(Maasai),是東非現在依然活躍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個游牧民族,人口將近100萬,主要活動范圍在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 他們會在草原上干什么?馬賽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1、從緯度位置看,基塔萊和多多馬分別位于什么半球? 猜猜屬于哪個國家?基塔萊位于北半球 多多馬位于南半球 基塔萊屬于肯尼亞 多多馬屬于坦桑尼亞馬賽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2、基塔萊和多多馬的降水各主要集中在哪些月份?它們降水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基塔萊:4—11月多多馬:11月—次年4月兩地半球位置不同馬賽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3、根據圖中的游牧路線、基塔萊、多多馬降水柱狀圖,說說馬賽人這樣遷徙的理由?馬賽人的著裝有什么特點?他們為什么這樣穿?他們平常吃什么?為什么呢?他們的住房有什么特點,和當地環境有什么關聯呢?馬賽人的風俗習慣還有哪些?為什么會這樣呢?馬賽人獨特的生活方式找找4幅圖的相同點衣服:色彩都以紅色為主。他們認為紅色可以驅趕野生動物,既保護自身、又可以保護牛群。款式:斗篷式赤道有利于防曬和防止水分的蒸發陽光照射猛烈,紫外線強衣食牛是馬賽人主要的食物來源,以肉、乳為食,喜歡直接飲用牛奶、鮮牛血。馬賽人房屋的材質?馬賽人的房屋的整體構造?茅草房、牛糞房大草原就地取材原材料多;通風透氣,散熱快安全圓環+四周環繞荊棘敵人野獸住 馬賽人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人之一,牛是他們的全部財產為了給牛群尋找豐美的牧草和水,他們甚至能連續走上5天4夜。帶著牛羊放牧行馬塞人的熱情是以跳得高來表示的,他們彈跳能力驚人,原地可以跳1米多高。這是與野獸打交道訓練出來的生存技能,并且你跳得越高,就會有越多女孩子喜歡你。馬賽人與眾不同的一個特點是:男子蓄發,而女子卻常常光頭。馬塞男子12歲、女子9歲時一律要穿耳洞,掛上重達半斤以上的皮飾耳環,任其下墜,直至將耳洞撕裂成一條長口子,一般的可以齊肩。 她們喜歡將五光十色的串珠套在脖子上,年齡越大,層數越多。她們認為這是最美麗的裝飾。鉆木取火衣:食:住:行:民俗(部族文化):紅色的披風用來驅趕野生動物、防身牛制品…飼養牛羊茅草房、牛糞房就地取材、便于遷徙帶著牛羊步行…(部分定居)便于游牧生活立定跳高、鉆木取火等草原自然環境生產生活方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肯尼亞勝景納庫魯湖(火烈鳥天堂)馬賽馬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 養育牛群的草原成為馬賽人心目中中的神靈,他們視草原為家園,自己也是草原的一部分。游牧生活(以東非草原為例)自然環境牧民的衣食住行逐水草而居(東非草原馬賽人)逐水草而居牧民的遷移路線1、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草原分布在( )A、亞洲 B、非洲C、大洋洲 D、南美洲2、熱帶草原的氣候特點是( )A、終年高溫,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B、終年高溫多雨C、終年炎熱干燥,降水極少D、終年高溫,旱雨季不明顯3、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以下四個地方呈現“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的是( )A、湄公河平原 B、安第斯山區C、日本的北海道 D、非洲熱帶草原4、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北部的熱帶草原是 的家園( )A、馬賽人 B、印第安人C、吉普賽人 D、黑人5、馬賽人的居所是( )A、蒙古包 B、氈房C、茅草屋 D、水泥房6、讀圖回答:(1)基塔萊和多多馬的降水各主要集中在哪些月份?(2)該游牧活動需要( )A.穿越熱帶雨林B.隨著雨季南北移動C.向南可至南回歸線D.易受颶風災害侵擾(3)說說馬賽人這樣遷移的理由。基塔萊的降水主要集中在4月—10月;多多馬的降水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4月。課 題:第三單元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第四課 草原人家 [第一課時] 逐水草而居教學要求知識與技能:能夠根據圖片和示意圖,說明非洲熱帶草原上降水的變化。過程與方法:能夠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并能描述馬賽人游牧生活的特點,并說明這種生活特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非洲熱帶草原的牧業生產生活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關系,感受牧民對草原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感受非洲熱帶草原的馬賽人傳統牧業中生產和生活特色,分析總結得出非洲熱帶草原牧業的自然。教學難點:初步學會利用地圖和圖表獲取有用的信息,分析和描述馬賽人游牧生活的特點,并說明這種生活特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教學方法創設情景法、合作探究法、比較發現法。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預習,課前收集澳大利亞主要自然風光圖片,了解當地的主要原有動物,搜集美利奴羊的生活習性。教師準備:收集澳大利亞注重草原保護的材料。制作課件。教學過程復習引入:現在我們已經出發來到了非洲大草原,我們的第一站是位于北半球的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在這里我們見到了動物世界最壯觀的一幕……活動1、非洲熱帶草原的自然環境出示:非洲熱帶草原分布圖思考:根據地圖說說非洲熱帶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什么位置?主要的地形是什么?該地區屬于哪一氣候類型?出示:非洲氣候分布圖補充問題:1、非洲有哪些氣候類型?2、氣候的分布有什么規律?(以赤道為對稱軸南北對稱分布)3、非洲赤道東部地區為什么不是熱帶雨林氣候?(地勢高、氣溫低)思考:非洲熱帶草原的氣候有何特點?(終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兩季。)提示:要重視看圖方法的指導和南北半球季節之間的相反關系,有助于對氣候特點的科學解讀。出示:非洲熱帶草原降水在時間上變化圖說一說:熱帶草原上的降水在時間上有怎樣的變化?根據圖片描述熱帶草原旱季和雨季自然景觀的差異?(雨季——植物繁茂郁郁蔥蔥;旱季——草木稀疏一片枯黃。)看過北半球熱帶草原的風景后,我們決定一路南下,去南半球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游學,驚喜的是在路上我們碰到了正在放牧的馬賽人……活動2、非洲熱帶草原動物大遷徙視頻:非洲熱帶草原動物大遷徙(馬拉河之渡)一年一度的大遷徙,數百萬頭角馬經過馬拉河從坦桑尼亞來到肯尼亞思考:1.動物為什么要大遷徙?2.什么季節遷移到什么地方?讀圖:找出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他們會在草原上干什么?馬賽人(Maasai),是東非現在依然活躍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個游牧民族,人口將近100萬,主要活動范圍在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 經介紹馬賽人得知天天兄弟是中國游客,于是邀請天天兄弟去馬賽村作客,聽說馬賽人至今還保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不知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為此天天兄弟充滿了期待……活動3、馬賽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出示:非洲熱帶草原降水在時間上變化圖1、從緯度位置看,基塔萊和多多馬分別位于什么半球?猜猜屬于哪個國家?(基塔萊屬于肯尼亞 多多馬屬于坦桑尼亞;基塔萊位于北半球 多多馬位于南半球)2、基塔萊和多多馬的降水各主要集中在哪些月份?它們降水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基塔萊:4—11月;多多馬:11月—次年4月;兩地半球位置不同)3、根據圖中的游牧路線、基塔萊、多多馬降水柱狀圖,說說馬賽人這樣遷徙的理由?活動4、馬賽人獨特的生活方式1、閱讀教材相關段落,分小組自主探究:馬賽人的著裝有什么特點?他們為什么這樣穿?(衣服:色彩都以紅色為主。他們認為紅色可以驅趕野生動物,既保護自身、又可以保護牛群;陽光照射猛烈,紫外線強。有利于防曬和防止水分的蒸發)他們平常吃什么?為什么呢?(牛是馬賽人主要的食物來源,以肉、乳為食,喜歡直接飲用牛奶、鮮牛血。)他們的住房有什么特點,和當地環境有什么關聯呢?(茅草房、牛糞房)馬賽人房屋的材質?大草原——就地取材;原材料多;通風透氣,散熱快馬賽人的房屋的整體構造?圓環+四周環繞荊棘——安全,野獸、敵人。馬賽人的風俗習慣還有哪些?為什么會這樣呢?馬賽人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人之一,牛是他們的全部財產為了給牛群尋找豐美的牧草和水,他們甚至能連續走上5天4夜。馬塞人的熱情是以跳得高來表示的,他們彈跳能力驚人,原地可以跳1米多高。這是與野獸打交道訓練出來的生存技能,并且你跳得越高,就會有越多女孩子喜歡你。馬賽人與眾不同的一個特點是:男子蓄發,而女子卻常常光頭。馬塞男子12歲、女子9歲時一律要穿耳洞,掛上重達半斤以上的皮飾耳環,任其下墜,直至將耳洞撕裂成一條長口子,一般的可以齊肩。 她們喜歡將五光十色的串珠套在脖子上,年齡越大,層數越多。她們認為這是最美麗的裝飾。鉆木取火總結歸納:衣:紅色的披風——用來驅趕野生動物、防身食:牛制品——飼養牛羊住:茅草房、牛糞房——就地取材、便于遷徙行:帶著牛羊步行…(部分定居)——便于游牧生活民俗(部族文化):立定跳高、鉆木取火等自然環境—決定—生產生活方式2、想象馬賽人會怎樣招待天天兄弟?活動5、人與自然和諧相處1、自學閱讀卡2、馬賽馬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納庫魯湖(火烈鳥天堂)養育牛群的草原成為馬賽人心目中中的神靈,他們視草原為家園,自己也是草原的一部分。課堂小結到了南半球的塞倫蓋蒂,我們果然看到了跟北半球的馬賽馬拉不一樣的風景。而看完塞倫蓋蒂野生動物園,我們在非洲大草原的游學也即將結束,因為我們得回去錄節目了,親愛的同學們,可別忘了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哦!板書設計逐水草而居(東非草原馬賽人) (決定) (影響)一、自然環境 二、生產方式 三、生活習俗1、地理位置 1、游牧生活 牧民的衣食住行2、地形 逐水草而居(東非草原馬賽人)3、氣候 2、牧民的遷移路線當堂檢測1、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草原分布在( )A、亞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2、熱帶草原的氣候特點是( )A、終年高溫,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 B、終年高溫多雨C、終年炎熱干燥,降水極少 D、終年高溫,旱雨季不明顯3、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以下四個地方呈現“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的是( )A、湄公河平原 B、安第斯山區 C、日本的北海道 D、非洲熱帶草原4、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北部的熱帶草原是 的家園( )A、馬賽人 B、印第安人 C、吉普賽人 D、黑人5、馬賽人的居所是( )A、蒙古包 B、氈房 C、茅草屋 D、水泥房6、讀圖回答:(1)基塔萊和多多馬的降水各主要集中在哪些月份?基塔萊的降水主要集中在4月—10月;多多馬的降水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4月。(2)該游牧活動需要( )A.穿越熱帶雨林 B.隨著雨季南北移動C.向南可至南回歸線 D.易受颶風災害侵擾(3)說說馬賽人這樣遷移的理由。布置作業1、完成作業本和圖冊相應練習;2、課外搜索:爺爺:在我國有沒有類似于馬賽人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呢?阿毛,這個問題你讓同學們來回答吧!教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4.1逐水草而居.ppt 教案.docx 狂野非洲之馬拉河之渡.flv 肯尼亞現代社會中堅持傳統的馬賽人.fl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