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自制聽診器》教學設計愛牛拓展性課程開發團隊活動目標:1.初步了解聽診器的發展歷史,學習聽診器的基本原理。2.制作聽診器,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3.通過討論和交流,提高孩子們的問題意識,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器材說明:愛牛配器材:氣球,塑料漏斗,雙面膠,塑料片,橡皮管自備器材:剪刀活動要點:1.在制作聽診器之前,一定要讓學生進行充分思考和討論,提出自己有關聽診器的問題和想法。2.如果可以使用醫院里常用的聽診器讓學生提前使用體驗,一定能極大激發學生的興趣。3.聽診器的使用也是一大難點,需要教師進行引導,聽筒要把耳朵罩著緊密貼合。活動過程:一、談話導入1.出示佩戴有聽診器的醫生的圖片,提問:你知道這是什么嗎?它的功能和用途?學生自由發言,適時引出課題《自制聽診器》。2.出示多種聽診器的圖片和名稱,并且出示聽診器,讓學生嘗試使用聽診器,激發學生探究聽診器的興趣。二、了解聽診器1.組織學生學習聽診器的發展歷史。聽診器的發明:聽診器是內外婦兒醫師最常用的診斷用具,是醫師的標志,現代醫學即始于聽診器的發明。1816年,法國醫生雷奈克發明了聽診器,并于1817年3月8日開始用于臨床診斷使用。聽診器的改進:1840年,英國醫師喬治·菲力普·卡門改良了雷內克設計的單耳聽診器。1937年,凱爾再次改良卡門的聽診器,增加了第二個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可產生立體音響的效果。近來又有新型聽診器如電子聽診器、拍攝聽診器、胎兒聽診器、多普勒聽診器等問世。2.提問:你了解聽診器了嗎?為什么聽診器能聽到聲音呢?它有哪幾部分組成? 學生自由發言。聽診器的組成:耳具,胸具,皮管。三、制作和使用聽診器1.提問:想不想試一試自制聽診器?引出制作聽診器活動。2.出示器材:1-氣球,2-塑料漏斗,3-雙面膠,4-塑料片,5-橡皮管,(剪刀)提問:聽診器的耳具你可以用什么代替?胸具呢?學生討論3.制作聽診器的步驟指導(1)找出塑料漏斗和橡皮管,將它們連接起來。(2)沿著塑料漏斗的邊緣將塑料片剪好,并用雙面膠把它們粘在一起。(3)將氣球的小口剪掉,再把它套在另一個塑料漏斗上,形成一層膜。4.學生自行制作聽診器,教師巡回指導。5.實踐使用聽診器,兩人一組,記錄使用聽診器聽到的心率(每分鐘心跳次數),并進行展示和交流。四、拓展活動想一想怎樣改進聽診器,讓我們聽到的聲音更加清晰?運用今天所學知識,改進設計我的聽診器,設計要求如下:項目名稱:科學原理:所需材料:改進之處:設計草圖:2.學生進行書面設計,教師巡回指導。3.部分學生設計圖紙展示。課件15張PPT。自制聽診器你知道這是什么嗎?聲學聽診器電子聽診器拍攝聽診器不同類型的聽診器“聽診器”大討論……聽診器的發明聽診器是內外婦兒醫師最常用的診斷用具,是醫師的標志,現代醫學即始于聽診器的發明。1816年,法國醫生雷奈克發明了聽診器,并于1817年3月8日開始用于臨床診斷使用。聽診器的改進1840年,英國醫師喬治·菲力普·卡門改良了雷內克設計的單耳聽診器。1937年,凱爾再次改良卡門的聽診器,增加了第二個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可產生立體音響的效果。近來又有新型聽診器如電子聽診器、拍攝聽診器、胎兒聽診器、多普勒聽診器等問世。皮管胸具耳具聽診器的組成想不想試一試聽診器?制作聽診器:器材說明12345活動器材:1-氣球2-塑料漏斗3-雙面膠4-塑料片5-橡皮管(剪刀)你打算怎么做呢?制作聽診器:制作步驟1 1. 找出塑料漏斗和橡皮管,將它們連接起來。制作聽診器:制作步驟2 2.沿著塑料漏斗的邊緣將塑料片剪好,并用雙面膠把它們粘在一起。制作聽診器:制作步驟3 3.將氣球的小口剪掉,再把它套在另一個塑料漏斗上,形成一層膜。聽診器:展示和交流試試你的聽診器吧!把一個的漏斗貼在同學的胸口,你能從另一個漏斗聽到聲音嗎?改進我的項目項目名稱:科學原理:所需材料:改進之處:設計草圖:配套器材:氣球,塑料漏斗,雙面膠,塑料片,橡皮管自備器材:剪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自制聽診器.docx 自制聽診器.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