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影響價格的因素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識記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理解供求影響價格,價值與價格的關系,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勞動時間的關系。運用有關知識解釋生活中某些商品價格變動的原因。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同時啟示學生在經濟活動中學會尊重別人的勞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增強參與經濟生活的自主性,提高學習勞動價值論,形成勞動光榮、勞動偉大和勞動創造價值的觀念。教學重點:供求影響價格 價值決定價格。教學難點: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 等價交換。教學方法:問題探究法 小組合作學習法 討論法教學手段: 投影 多媒體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舊知鞏固: 投影問題,學生背誦,組內互查,教師抽查背誦或默寫。1.信用卡的含義、功能2.什么是外匯?什么叫匯率? 3.匯率升高與降低的幾種情形及其影響。導入新課:走進商場超市,瀏覽購物網站,我們會發現不同的商品價格不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間,同一種商品的價格也會存在差異,是什么決定了它們各自的價格?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價格的變動?價格的變動有沒有規律可循?價格的變動又會對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哪些影響?從這節課開始我們來學習第二課,多變的價格。先來看第一框題:影響價格的因素。投影出示本課學習目標,讓學生了解本課的學習內容。1.理解并掌握供求與價格、價值與價格的關系。(重點)2.理解勞動時間、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的關系,分析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對于商品生產者的重要意義。(重點、難點)3.了解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讓學生拿出下發的導學案,帶著“自主學習”中的問題,閱讀教材,找出問題的答案。進行新課:投影材料,學生探究材料一:下雨了,露天菜場上的蔬菜降價銷售;蘋果遭雹災減產,價格遠遠高于往年。材料二:發生禽流感期間,雞肉的價格一跌再跌。材料三:秋冬換季時,皮衣能賣上好價錢,在夏季往往打折銷售;同一種西瓜,剛上市時每千克能賣到幾元錢,大量上市后不足一元。材料四:羽絨服在東北賣得火爆,在海南降價也少有人買。材料五:石油輸出國組織宣布減產石油,導致世界性油價上漲。材料六:我國一些地區遭遇自然災害,相關生活用品價格上漲,在政府強有力的措施下,價格很快穩定下來。(1)什么因素導致了價格的變動和差異?(2)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學生討論作答略。教師借助圖表引導學生分析:因素現象供求影響師歸納總結:氣候、時間、地域、生產、宗教信仰、習俗等文化因素通過影響商品的供給與需求,從而影響到商品價格的變化。具體地說,供求關系的變化是如何影響商品的價格的?投影材料,學生探究(教材P12上面的兩幅圖)思考:(1)在上面兩幅圖片中,屬于日常生活中的什么現象?(2)兩種現象中的供求關系如何?價格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學生思考回答略。教師進行總結歸納:1.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導致商品短缺,購買者爭相購買,銷售者趁機提價(此時的市場中是賣方主導),買方不得不接受較高的價格滿足自身需要(價格上漲),出現“物以稀為貴”現象。2.供給增加,需求減少,導致商品過剩,銷售者競相出售,銷售者持幣待購(此時的市場中是買方主導),賣方不得不以較低的價格處理過剩的商品(價格下跌),出現“貨多不值錢”現象。過渡:供求關系的變化引起商品價格的漲跌,那么是否可以認為商品的價格會無限的上漲或者跌落呢?如果不是,原因又何在?學生思考回答略。師:價格這個概念是在前面貨幣的基本職能中出現的,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個概念,以及與價值的關系。學生回憶作答略。師:通過回憶,我們對于價格的變化因素應該這樣看待: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格變動受供求關系的影響,但是價格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決定因素、根本原因)。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商品的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過渡: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人類勞動,也就是說價值是由勞動形成的,而勞動量的多少又是有勞動時間來衡量,勞動時間的多少決定了商品價值的大小,但是由于條件的不同,同一商品的生產者所用的勞動時間不同,究竟用誰的時間呢?如果用各自的時間,結果會是什么?學生討論作答略。師:總結歸納,商品的價值量不能由生產商品的個別拉動時間決定,只能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又是什么樣的時間呢?學生看書。投影展示進行強調。師:個別勞動時間不能決定商品的價值量,是否意味著個別勞動時間是沒有意義的呢?學生思考回答。投影材料,問題探究:現有甲、乙、丙、丁等布匹生產商,同樣生產一匹布,甲用時8小時,乙用時13小時,丙用時9小時,而市場上絕大多數用時10小時,丁由于是手工,用時20小時。1.能否由甲、乙、丙、丁或任何一個生產商來確定一匹布的價格,為什么?2.現在假設一匹布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10小時,那么甲、乙、丙、丁生產一匹布的價值量應是多少?3.請進一步分析各生產商的情況,如果你是該廠廠長,你有何打算?學生思考作答略。投影歸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每個商品生產者無論用高于還是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生產的商品,都只能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出售。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盈利)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在競爭處于不利地位 ( 或不虧不盈)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個別勞動時間,是商品生產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徑。 師:過渡,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量,這要求商品生產者要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個別勞動時間,那么什么是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之間究竟存在哪些關系? 投影材料,問題探究:多年前,手機還是奢侈品,擁有一部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征。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工信部部長苗圩在通信展暨ICT中國·2016高層論壇開幕式上致辭時提及,截止今年7月,中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3.04億戶,其中4G用戶總數達到6.46億戶。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備品。 思考:手機“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學生思考作答略。師歸納總結: 1.勞動生產率——就是勞動者的生產效率,通常用單位勞動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來表示。2.勞動生產率有個別勞動生產率和社會勞動生產率之分。3.如果某種商品的生產者普遍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就會導致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從而是單位商品的價值量降低。投影圖表,引導學生分析價值量、勞動生產率和勞動時間之間的關系。勞動生產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的價值量單位時間生產的商品數量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生產的價值總量假設:社會勞動生產率一定8小時16元1件16×1=16元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在完成上表的基礎上,形成關系圖:師過渡:價值決定價格,價格要與價值相符,但是價格又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出現波動,忽高忽低的價格,怎么來解釋價格與價值相符呢?難道說價值也是忽高忽低的?學生思考。師:這里面涉及到價值規律的內容與表現形式的問題,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1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 動時間 決定。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師:同學們覺得難以理解的問題,其實主要是等價交換,那么等價交換究竟指的是什么意思呢?投影展示,簡單強調(借助教材中的圖示):(1)等價交換是商品經濟的一個重要原則。所謂等價,就是交換雙方的商品的價值量相等。(2)實行等價交換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實行等價交換,才能維護各個生產者、消費者的利益,才能形成平等的競爭環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從而促進經濟健康地發展。(3)貨幣出現后,商品和商品就不直接交換了,而是以貨幣為媒介:商品——貨幣——商品,每次交換都是商品與貨幣直接交換。商品的價值量用貨幣來表現就是價格。因此,商品和商品之間的等價交換,在貨幣出現后就變成了商品交換時價格與價值相符。(4)等價交換是在動態中實現的。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供求與價格的雙向制約而導致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從某一點靜止地看,價格與價值不完全一致是經常的,完全一致則是偶然的。但是從長遠看,從整個商品交換發展過程看,價格高于價值的部分與價格低于價值的部分是可以抵消的,價格和價值是相符的。等價交換的原則并不是體現在每一次具體的買和賣關系當中,而是從一定時期、從社會的總體來看買和賣的關系時,才體現著等價交換的原則。可見等價交換的原則是在動態中實現的。(5)等價交換原則要求商品價格既要反映商品價值,又要反映供求關系的變化。(6)不能以特殊現象否定此原則,一些文物、名畫、珍貴郵票等價格嚴重背離其原來的價值,原因在于這些東西價格上漲不會促使這些商品擴大生產,增加供應量,不能反過來抑制價格上漲。課堂總結(網絡構建)模式一:模式二:課堂作業:基礎題 做一做:1.同樣是做帽子,江蘇南通富美服飾有限公司因為在帽子中加入文化元素、科技元素、時尚元素,帽子的價格盡管遠高于普通的帽子卻仍很熱銷。這說明( )①科技元素帶來商品附加值的提高 ②價值越大價格越高③創新勞動可以提高商品的價值量 ④功能越多價格越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③錯誤,因為題中在帽子中加入文化元素、科技元素、時尚元素,并不是創新勞動,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④錯誤,價值決定價格,而不是功能越多價格越高。故選A。2.小時候的“味道”是不少人難以抹去的記憶。老王在郊區租地原生態種植“老口味”胡蘿卜,由于味道純正受到廣泛歡迎。和一般胡蘿卜相比,“老口味”胡蘿卜雖然產量低了30%,但市場售價高了1倍。“老口味”胡蘿卜受到了廣泛歡迎是因為其( )①綠色環保 ②適銷對路 ③質優價廉 ④產出量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 “老口味”胡蘿卜屬于綠色有機食品,滿足了人們對原生態農產品的消費需求,①②當選。由材料可知“老口味”胡蘿卜雖然“質優”,但價格較高,③排除。“老口味”胡蘿卜受到廣泛歡迎,不是因為其產出量小,而是因為其“味道純正”,④排除。故選A。3.2016年10月13日,瑞典學院將2016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歌手鮑勃·迪倫。獲獎后,其代表作《歌詞:1962~2001》的價格一路飆升。這主要是因為( )A.物價上漲推動該書價格上升 B.該書價格由市場需求決定C.需求增加影響該書價格 D.該書的文學價值無法估量[解析] A不合題意,價值決定價格,供求影響價格,而不是物價上漲推動該書價格上升。B錯誤,價格由價值決定,而不是由市場需求決定。D不合題意,題中影響商品價格的是供求,而不是價值。4.新商品的價值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從原材料中轉移過來的舊價值,另一部分是勞動者勞動過程中創造的新價值。若2016年某品牌手機的總價值為1200元,其中600元是原材料價值的轉移,2017年生產該手機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2017年該手機的總價值為( )A.1200元 B.1100元 C.1000元 D.960元[解析] 若2016年某品牌手機的總價值為1200元,其中600元是原材料價值的轉移,則2016年一部手機的價值即勞動者勞動過程中創造的新價值是1200-600=600元。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價值量成反比,2017年生產該手機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2017年勞動者勞動過程中創造的新價值:600/(1+20%)=500元。2017年該手機的總價值為600+500=1100元。B正確且適合題意;ACD都是錯誤的,故選B。5.一位經濟學博士在談到企業擴張時指出:“低成本擴張的內涵是:打破諸侯經濟的分散、重復建設、生產的封閉格局,以市場需求量大、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的產品為中心,通過資產重組、同業兼并,對外聯合等方式,組建一批具有規模生產力的名牌企業集團。”這里強調產品的技術含量,是因為它可以( )A.增加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B.減少生產該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C.增加生產該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 D.提高該產品的價值量[解析] 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商品耗費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多,其價值量越大,反之越小。如果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處于有利地位盈利。所以生產者努力提高技術以縮短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故選B。6.為減少尾氣污染,北京、上海、江蘇相繼實施油品質量升級方案。升級油品質量需要煉油企業進行技術設備升級,這會導致煉油成本提升。專家估計,升級油品質量會使油價上漲3%左右。下列對油價上漲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油品質量提高,價格自然要提高 ②生產成本提高,價值量增加,價格相應提高③這是價值規律自發作用的結果 ④油價是由國家政策決定的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 價值決定價格,使用價值不決定商品的價格,故①錯誤;價格的形成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但不是決定,故④錯誤。故選D。高考題 看一看:1.(2017.全國2卷.12)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品牌眾多,競爭激烈。2016年,多數國際廠商出貨量同比下滑。中國某廠商依托技術創新和流程創新,自主開發芯片、電池等核心部件,生產出功能更強、性價比更高的手機,出貨量逆勢增長58.4%。該廠商的成功得益于①依托自主開發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使商品價值增加②個別勞動生產率高于社會勞動生產率,獲得競爭優勢③依托自主創新提高商品的使用價值,擴大了商品需求④個別勞動時間大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價值增加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解析】商品的價值量決定于社會勞動生產率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個別勞動生產率和個別勞動時間無關,排除①④教學反思: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 第二框 價格變動的影響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懂得商品價格變動與商品需求量之間的一般規律,知道不同商品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了解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的影響,了解替代品與互補品的含義。(2)理解商品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2、能力目標(1)分析商品價格變化如何影響消費者需求的實際生活能力。(2)能夠運用商品價格變動影響消費者需求的有關理論,分析相關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實踐能力。(3)能夠初步根據商品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對如何搞好企業的生產經營提出合理建議的實踐能力。(4)能辯證看待商品供求與商品價格的關系,提高參與經濟活動的實踐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框學習以科學的態度認識價格的變動,增強參與經濟生活的自主性。二、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和生產的影響2、教學難點 (1)高檔耐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2)替代商品與互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量的影響三、教學方式1、教法設計: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比較分析法2、學法指導:討論法、小組合作探究法、比較分析法四、教學過程【引入新課】(讓學生回顧上一框題《影響價格的因素》的主要知識點,略。)教師:價值決定價格,供求關系是影響價格的重要因素。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會導致商品價格的波動,那么價格變動對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這就是我們本課要探究的內容,現在讓我們馬上進入新課的學習。【進入新課】二、價格變動的影響1、對人們生活的影響(1)商品價格變動與消費需求量之間的一般規律教師:多媒體放映“請評述:‘暮春買毛衣,夏末買涼席,春秋買空調’的合理性。”學生討論。(有學生明確指出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這種反季節消費現象,這樣能購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師生共同總結:一般說來,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需求的數量會下降);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對增加對它的購買(需求的數量會增加)。也就是“買落不買漲”。教師:多媒體放映右邊曲線表示需求量與需求價格成反向變動關系,并指出這就是需求法則。解釋我們習慣上用橫坐標(Q)表示需求量,縱坐標(P)表示價格。(函數圖象在這幾年政治高考中都有出現,所以借這節課多給學生介紹并熟悉函數圖象知識。)(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此問題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問題,為此作為本課的第一個探究活動來解決。)教學過渡:剛才我們探討了商品價格變動與消費需求量之間的一般規律,即一般說來,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對增加對它的購買。那么是否所有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需求量變動幅度大致相同呢?探究一: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1、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四種情境:情境一:衡鋼中學食堂的一份套餐由8元漲至10元。情境二:衡鋼中學食堂的一份套餐由8元跌至6元。情境三:你所夢寐以求的蘋果Iphone6由6,000元漲至9,000元。情境四:你所夢寐以求的蘋果Iphone6無鎖版由6,000元跌至1000元。提出問題:套餐和蘋果Iphone6價格變化對需求量產生的影響相同嗎?為什么?2、指導學生分組討論、歸納、代表發言。(學生討論。學生指出套餐再漲,我們還是要買,因為飯菜是生活必需品;但是跌到1元,我們也不可能多吃,又不是飯桶。蘋果Iphone4S別說漲到9,000元,就6,000元我們也不會去買,因為它不是生活必需品;如果跌到1000就有可能會叫父母買,因為它是高檔耐用品,跌幅那么厲害,很動心啊。) 3、師生共同概括總結: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價格變動對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響不相同,對生活必需品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的影響比較大。我們也叫做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彈性小,高檔耐用品的需求彈性大教師:非常好!那請同學們判斷下面兩條曲線,指出A、B分別是生活必需品,還是高檔耐用品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曲線,并說明原因。教師放映圖象:A是高檔耐用品B是生活必需品 (3)替代商品與互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量的影響(這是本課的第二個重難點問題,同樣是通過探究的方式來解決。)探究二:替代商品與互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量的影響教學過渡:商品價格變動會影響該商品的需求量,那么是不是只有商品本身的價格變動才會影響該商品的需求量呢問題一:豬肉和雞肉、牛肉屬于何種關系?豬肉的價格變動會引起人們對雞肉、牛肉的需求量發生什么變化?問題二:摩托車和汽油屬于何種關系?汽油的價格變動會引起人們對摩托車的需求量發生什么變化?而對電動車的需求量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2、指導學生分組討論、歸納、代表發言(略)。3、師生共同概括總結,教師簡單板書:①當兩種商品是互為替代品時,一種商品價格上升(下降),需求量減少(增加),會導致對另一種商品需求量增加(減少)。②當兩種商品為互補商品時,一種商品價格上升(下降),需求量減少(增加),會引起另一種商品需求量隨之減少(增加)。教師過渡:以上我們探究的是商品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所產生的影響。那么價格變動除了對人們生活產生影響,那對人們的生產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2、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這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問題,同樣也通過一個探究活動來解決。) 探究三: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1、教師展示材料:雞蛋價格變化是如何影響雞蛋的生產的?怎樣才能減少雞蛋價格下跌給農民帶來的損失?2、指導學生分組討論、歸納、代表發言。教師點評。 (1)調節生產規模。學生:材料一說明供給量會影響價格,同時價格也會影響供給量。當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上升,獲利增加,生產擴大,從而使得商品供過于求,價格下降,獲利減少,從而縮小生產,從而使得商品又供不應求,如此循環。教師利用多媒體放映:師生共同總結:一般說來,市場價格越高,賣方愿意為市場提供較多的產品數量,即價格越高,供給量越大;價格越低,供給量越小。教師:多媒體放映右邊曲線表示商品的供給量與其價格之間呈同方向變動關系,并指出這就是供給法則。這個法則同樣要求所有其他影響產量的因素保持不變,只有一個影響因素(商品自身的價格)在變化。(2)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課堂練習】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影響較大B.價格變動對高檔耐用品影響較大C.某種商品價格上升,會減少需求和供應D.某種商品價格下降一定會增加需求 2.下列屬于互補商品的是( C )A.牛肉與羊肉 B.貨車與飛機C.汽車與汽油 D.自行車與電動車3、轎車價格下降對消費的影響是 ( C ) A 生產者會增加轎車的產量 B 會使轎車的價值量增加 C 一般來說,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D 會導致轎車供不應求 4.青藏鐵路開通后,有相當一部分旅客乘火車進藏。這使西北地區和青藏公路沿線進入拉薩的汽車客運價格和民航機票價格下降。這是因為,鐵路、汽車、民航運輸是 BA、互補商品 B、互為替代商品C、價值相同的商品 D、使用價值相同的商品5、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補品。如果市場上甲商品的價格大幅度下降,那么,在其它條件不變時 D①乙商品的需求量減少 ②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③丙商品的需求量減少 ④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單元第2課 2.1影響價格的因素 教案Word版.doc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單元第2課 2.2價格變動的影響 教案Word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