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學習物理的方法①要學好物理,必須形成物理思想,即:理解物理概念,明確物理規律,建立物理模型,搞清物理思路,熟練物理方法。 ②審題是熱點,作圖是重點,找規律是難點,列方程是焦點,解方程是得分點。③知識是得分的實力,能力是較量的資本,方法是競爭的關鍵,意志是成功的力量。④形成物理思想,掌握物理方法是成功的第一要素!2、力的正交分解方法建立直角坐標系,將力垂直分解在坐標軸上,如圖然后進行矢量合成分力大小:注意:①上面兩式是矢量關系式,必須規定正方向計算,特別要注意正負號②正交分解法分解的分力只有正弦與余弦,沒有正切與余切,如,對邊為正弦,鄰邊為余弦合力大小:合力方向:常用于三個以上的力的平衡問題和二個以上力的加速運動問題3、力的合成思路方法 思路方法:作圖法:①平行四邊形定則(以分力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對角線則為合力)②三角形法則(兩分力首尾相連,合力為第一力的首端與第二力的尾端的連線)(2)計算法:二力的合力大小:其中α為兩兩已知力F1、F2的夾角 方向:合力的最大值:合力的最小值:③特例——菱形對角線垂直平分結論:同向合力最大,反向合力最小二力的夾角為銳角時,合力一定大于每個分力二力的夾角是鈍角時,合力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每個分力4、靜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方法靜摩擦力產生的狀態:相對靜止方向: 靜摩擦力的方向判定是高中物理的一個難點,僅僅由定義判定有一定的局限性,實際問題常常運用下面三種方法①由定義判定——靜摩擦力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②由平衡條件∑F=0判定③由牛頓第二定律∑F=ma判定④由牛頓第三定律判定5、平均速度的計算方法用定義式 計算上式對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勻變速運動、變速運動都適用s為時間t內物體運動的位移用計算上式僅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即直線性變化情況要注意速度v的矢量性即正負號問題6、如何運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四個公式①速度公式:(無s)②位移公式:(無vt)③速度平方式(無t)④平均速度表示的位移公式:(常考) (無a)思想方法:①上面四個公式僅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②四個公式共含有五個物理量,每個公式中都含有四個物理量,知三則可求二③瞬時速度是狀態量,位移、時間是過程量④上面的四個公式都符合矢量運算法則(注意正負號)⑤選取公式時,無什么物理量選取什么公式最好7、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常用的兩個重要公式某一段時間的平均速度等于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 時速度 ②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相鄰等時間內的位移之差相等加速度(其中T為任意相等的時間間隔)逐差法求加速度(n與m都是整數n>m)8、中間時刻的速度和位置中點的速度①中間時刻的速度②位置中點的速度特點:不管加速還是減速,位置中點的速度一定大于中間時刻的速度9、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幾個重要推論①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為②前1S內、前2S內、前3S內…前nS內的位移之比為③第1S內、第2S內、第3S內…第nS內的位移之比為④相鄰等時間內的位移之比為:1:3:5……⑤相鄰等位移內的時間之比為:10、豎直上拋運動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法一、分段研究:上升勻減速,下降自由落體法二、作圖研究:(最佳方法)法三、全程研究:勻減速直線運動,關鍵:y=0(返回原出發點時)重要結論:分時間: 全程總時間:上升最大高度:11、平拋運動的研究方法學習方法:建立直角坐標系,進行運動的正交分解思路方法:函數思想法——所有運動學量都是時間的函數速度關系:分運動速度: 物體的速度(合速度)大小: 速度方向:位移關系:分運動位移: 物體的位移 方向位移:注意事項:①高度決定時間②各運動學量都是時間的函數③各運動學量都由v0 、t共同決定,與物體的質量無關12、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方法(1)常用公式:常用形式:學習方法:二個共點力常用合成法三個以上的共點力常用正交分解法重要結論:物體所受的合力是使該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注意事項:①公式的因果性、瞬時性、矢量性、對應性②必須作物體的受力圖,進行合成或正交分解③要運用三角函數進行變換(2)整體運用牛頓定律對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F外=m1a1+m2a2+m3a3……含義:系統所受的合外力是引起系統內部每個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思路:先整體求解加速度,然后隔離求解內力13、動力機車的運行問題⑴物理規律:→當vt=vmax時,P額=f vmax…(3)重要結論: ⑵兩類問題: 動力機車在額定功率下的起動問題思路:結論:機車先變加速,然后勻速加速度先減小后為零速度一直增大,最后勻速動力機車勻加速起動問題(開始a一定,F一定)思路:結論:機車先勻加速,后變加速,最后勻速加速度先不變,然后減小,最后為零;速度一直增大,最后勻速14、圓周運動的條件問題討論(1)繩子拉小球在豎直面內的圓周運動問題要使小球在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從力的角度分析,應該使繩子的張力永遠存在,即:F≥0…………①小球通過最高點時,椐牛頓定律:聯立解得:v≥……②圓周運動條件:(2)木棒連接小球在豎直面內的圓周運動問題因為木棒不可伸長,故小球只要有速度就能到達最高點圓周運動條件:v≥0設最高點小球受拉力,則F≥0且解得小球在最高點受拉力的條件是:v≥設小球在最高點受支持力,則F≥0且解得小球在最高點受支持力的條件是:0≤v≤豎直面內的圓周運動有電場存在時,還要區分“物理最高點”——速度最小的位置;與“幾何最高點”——圓周最高點的關系15、萬有引力定律與物體的重力⑴引力定律⑵物體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距離地面任意高度h處:其中R為地球半徑,M為地球質量,m為物體的質量地面上的物體,重力是引力的一個分力;空中的物體,重力的大小等于引力物體的重力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少,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增大16、衛星的運動的研究方法思路方法:函數思想法:所有運動學量都是r的函數,求解軌道半徑是關鍵因果分析法:引力是使運動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規律學習法:①→ ②→③→④→⑤→重要結論:一同全異規律①所有運動學量都是r的函數②r↑→a↓、v↓、ω↓、f↓→T↑應該記憶的常量①衛星的環繞速度不大于7.9km/s,衛星的發射速度不小于7.9km/s,衛星做圓周運動鞋的周期不小于85min②地球公轉周期365d,地球自轉周期24h=86400s,月球繞地運行周期30d③需要了解的常數:地球的質量5.98×1024kg;太陽的質量2.0×1030kg17、同步衛星的特點特點小結:①與地球自轉同步(ω、T、f相同)②在赤道的正上方③距離地面的高度一定(約為36000km)④運行速度大小一定,且小于7.9km/s,加速度大小一定。⑤有三顆同步衛星就能覆蓋地球常用規律:黃金代換:18、變速運動的最大速度思想凡變速運動,當a=0時,速度一定達到最大值動力機車在額定功率下的運行問題:當a=0時,速度最大單擺、彈簧振子的簡諧運動問題:當a=0時,速度最大豎直面內的變速圓周運動問題:當a=0時,速度最大(4)質點做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問題:當a=0時,速度最大19、動量定理的學習方法(1)沖量:大小 方向與該力的方向一致注意:沖量的大小與力的方向無關研究沖量,必須說明是哪個力的沖量沖量是一個過程量(2)動量:大小 方向與此時物體的速度方向一致注意:動量中的速度就是物體的速度,不能隨意分解動量是一個狀態量(3)動量定理的學習方法研究對象:一個物體m定律內容:定律內涵:物體受到的合力的沖量等于該物體動量的變化注意事項:上述方程是矢量方程,要規定v0方向為正方向解題步驟:確定研究對象(打擊、碰撞、運動的物體)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求合力對研究對象進行運動分析,求始末狀態的動量規定正方向(通常以初速度方向為正),由動量定理列方程解方程并討論20、動量守恒定律的學習方法研究對象:兩個以上相對運動的物體組成的系統守恒條件:系統不受外力;系統合外力為零;系統內力遠遠大于外力(物體系只存在相互作用的內力)守恒方程: 或:物理意義:一個物體動量的減少量等于另一個物體動量的增加量 或系統相互作用前的總動量等于系統相互作用后的總動量注意事項:動量守恒方程也是矢量方程,必須規定一個正方向動量定理與動量守恒定律都是研究物理問題的一種方法動量定理與動量守恒定律高中只要求會求一維運動情況解題步驟:①確定研究對象(相對運動的物體系)②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看合外力為是否零③對研究對象進行運動分析,求相互作用前后的總動量④規定正方向(通常以初速度方向為正),由動量守恒定律列方程⑤解方程并討論21、功的概念及內涵⑴功的定義式W=FScosθ注意:①功中的位移是物體相對地面的位移力是作用于物體上的力θ是F、S之間的夾角②正功表示動力對物體做了功,θ<900負功表示阻力對物體做了功,1800≥θ>900某力對物體做了負功,通常說物體克服該力做功(取絕對值)θ=900時,表示力對物體不做功③對動力機車,W=Pt④電功W=qU⑤重力、電場力做功與路徑無關22、功率的學習方法⑴平均功率:⑵瞬時功率:僅對恒力做功適用注意:①式中的速度必須是力的方向上物體的速度②動力機車的功率P=F牽vt23、求功的思路方法①用定義式W=FS求功(只能求解恒力做的功)②用動能定理求功(恒力、變力、直線、曲線都能用)③用W=Pt求功④幾種特殊力做的功:A.重力功WG=mgh1-mgh2(與路徑無關,只與始末位置的豎直高度有關)B.電場力做功W=qU=εA-εB(與路徑無關,只與始末位置有關)C.在勻強電場中W=qEd(d為順著電場線方向的位移)D.阻力做功W=-f S路程E.斜面上的物體,正壓力為FN= mgcosθ時,滑動摩擦力做的功為 W=-μmgx (x為水平位移)注意:①系統發熱損失的能量Q=f S相對=E原-E現系統機械能的減少量=系統內能增加量=阻力×相對位移說明滑動摩擦力做功才能生熱,靜摩擦力做功不能產生熱量 ②功能關系:除重力和彈簧彈力之外的力對物體做的總功W/等于物體機械能的變W/=E2-E1若W/>0,機械能增加,若W/<0,機械能減少24、動能定理的學習方法 研究對象:一個物體定理內容:物理意義:合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變化 合力對物體做正功→物體的動能增加 合力對物體做負功→物體的動能減少適用范圍:恒力做功、變力做功、曲線運動、直線運動。運動特點: 注意事項:動能定理中的合力功包括重力功和彈簧彈力功動能定理中的速度就是物體的速度,不是物體的分速度 思路方法:曲線運動求解物體的速度時常用動能定理求變力做功時運用動能定理③一個運動過程分幾個不同階段,且始末位置狀態已知時,求某力做的功運用動能定理④求往復運動過程物體運動的路程時運用動能定理解題步驟:①確定研究對象(運動的物體)②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求總功③對研究對象進行運動狀態分析,求始末狀態的動能④由動能定理列方程⑤解方程并討論注意事項:①功中的位移是物體對地的位移②動能中的速度是物體的速度,不能隨意分解 25、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學習方法機械能的定義: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研究對象:物體、地球及彈簧組成的系統守恒方程:⑴研究對象為一個物體與地球的系統⑵兩個物體與地球或彈簧的系統守恒方程:守恒條件:①物體系只有重力做功(物體與地球系統)②物體系只有彈簧的彈力做功(物體與彈簧系統)③物體系同時只有重力做功和彈簧的彈力做功(物體、地球和彈簧系統)④物體系沒有其它能量的損耗(多個運動的物體系統)物理意義:①對一個物體:系統動能的增加量等于系統勢能的減少量(反之也然)②對于兩個物體(抱括地球或彈簧組成的系統)組成的系統,沒有阻力做功及系統沒有其它能量損耗時一個物體機械能的減少量等于另一個物體機械能的增加量 ③總之機械能的守恒是能量轉化過程中的守恒思路方法:①一個運動的物體,只有重力做功時——考慮機械能守恒(如拋體運動)②懸掛的繩子、鐵鏈子不計阻力求速度時——考慮機械能守恒③兩研究對象相對運動無阻力做功時——考慮機械能守恒④求解流體運動的速度時——考慮機械能守恒不管是哪一類問題,只要搞清系統已知狀態和未知狀態的動能與勢能直接列守恒方程,則可求解未知量解題步驟:①確定研究對象(物體、彈簧、地球等組成的系統)②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看是否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③對研究對象進行運動狀態分析,求始末狀態系統的動能④選取參考平面,求物體系的勢能⑤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解方程并討論26、摩擦生熱問題的研究方法與思想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小物體以速度v0滑上質 量為M的長木板的左端,長木板原來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分析摩擦生熱問題思路與方法:物體受滑動摩擦阻力做減速運動,木板受滑動摩擦動力做加速運動,最終兩者的速度相同。設最終的共同速度為v,剛達到共同速度時,物體運動的位移為S1,木板運動的位移為S2,則對系統:mv0=(m+M)v對物體m:對木板M:解得:重要結論:①系統機械能的減少量=摩擦產生的內能②摩擦產生的熱量Q=μmg·s相對③只有滑動摩擦力才能產生內能④摩擦生熱總是對系統而言的⑤物體機械能的減少量等于系統的內能與木板運動動能的增加量的和27、力學問題的思想方法①研究一個物體的運動,優先考慮兩大定理②研究兩個以上物體的相對運動,優先考慮兩大守恒定律③求曲線運動的速度,優先考慮動能定理④求物體損失能量及相對位移,優先考慮能量守恒⑤涉及時間,不必求加速度,優先考慮動量定理⑥涉及位移,不必求加速度,優先考慮動能定理28、單擺的知識要點(1)形成穩定擺的條件:對擺球——質量大、體積小對擺線——不可伸長,不計質量的細線對擺角——θ≤50(2)單擺周期:L為單擺的有效擺長,是懸點到質心之距 g為等效重力加速度 單擺周期與振幅、振子質量、運動速度無關 兩極重力加速度最大;秒擺的周期為T=2s;對擺鐘有熱脹冷縮現象擺動系統——機械能守恒擺球做變加速運動,平衡位置速度最大29、機械波的思想方法波動特點:波的傳播是形式的傳播;能量的傳遞;信息的傳遞運動特點:質點做簡諧運動(變加速運動),波形做勻速直線運動 波的傳播具有周期性和重復性波的種類:橫波——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縱波——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一致特有現象:干涉、衍射運用公式:λ=vT=v/f;x=vt思路方法:微平移作圖法;去整留零思想質點運動速度方向——上坡向下,下坡向上;最高點為零回復力與振動加速度方向——永遠指向平衡位置位移方向——由平衡位置向外注意事項:①簡諧運動的位移是指質點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②要搞清同一點與對稱點波動學量的特點要知道多解問題(重復性與周期性性問題)④作圖法,平移法,去整留零思想是解決波動問題的關鍵30、阿佛伽德羅常數的估算方法 從單位與物理概念去思考Mmol、Vmol表示物體的摩爾質量m個、V個表示每個分子的質量和體積31、固體、液體分子直徑的估算方法物理模型:把固、液分子看作小球,球體密排估算方法:每個分子的體積 總分子數分子直徑大小:(約10-10m)32、氣體分子間距離的估算方法物理模型:把氣體分子看做質點,均勻分布,一個蘿卜一個坑估算方法:每個分子的體積 總分子數 摩爾數分子間的距離:33、壓強問題的研究方法與等效思想(1)、液體的壓強公式P=P0±ρgh(h為豎直高度)分析玻璃管內長為L的液柱封閉氣體的壓強思路方法:以液柱為研究對象,液柱受力平衡PS=P0S+mgsinαP=P0+ρgLsinα=P0+ρgh(2)計算壓力用等效面積壓力F=PS——S為垂直于壓強P的等效橫截面積如圖所示,氣缸內用質量為m的活塞封閉著一定量的氣體,活塞的下部是一個斜面,計算內部氣體的壓強思路方法:設氣缸的截面積為S,以活塞為研究對象,豎直方向受力平衡因氣體內部任何方向的壓強均為P故PS=P0S+mg34、物體的內能的內涵定義:物體的內能=分子動能+分子勢能(物體的機械能=物體動能+物體勢能)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做功與熱傳遞內能的函數關系:對物體U=f(N,T,V) 對封閉氣體:U=f(T)熱力學第一定律:△U=W+Q對理想氣體:T↑→U↑ V↑→W<0→Q>0吸熱 35、電場強度三個公式的含義 定義式:(任何電場都適用)點電荷的電場:(只適用于真空中的點電荷)勻強電場:(只適用于勻強電場,d為沿場線方向1、2兩點的距離)電場特性:電場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形態,電場是真實存在的有電荷Q周圍空間就存在電場,與放入電場中的試探電荷q無關電場的疊加符合平行四邊形定則 電場為零的地方電勢不一定為零;電勢為零的地方電場不一定為零36、電場中導體的靜電平衡問題處于電場中的導體瞬時就達到靜電平衡。它有以下性質:①導體是個等勢體,其表面是等勢面②孤立的導體,凈電荷只分布在導體的外表面③導體內部的合電場為零(感應電荷的場與原電場等大反向)④導體外部的電場與導體表面垂直要知道靜電屏蔽問題導線連接兩導體相當于 “同一導體”“接地”的兩層含義:系統電勢為零導體、導線與地球成為“同一導體”37、何時考慮帶電粒子的重力①對于電子、質子、α粒子、原子核、離子都不考慮重力的影響②根據題意,若帶電粒子的重力遠小于電場力時也可以不計它的重力③一般地帶電質點、帶電小球、帶電液滴都要考慮重力④題意中隱含考慮重力條件時,需要注意總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38、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思想常用公式:物理意義:粒子由靜止開始加速,該公式對任何電場都適用對勻強電場:也常常運用運動學公式研究39、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偏轉學習方法思路方法:運動的正交分解法;動能定理研究方法:帶電粒子做類平拋運動——用等效法研究垂直于電場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平行于電場方向做勻加速運動: 偏向角(速度方向偏離原方向的夾角):F合=ma注意:是否考慮重力要具體分析40、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運動的思路方法復合場包括:重力場、電場和磁場思路方法:除了運用本身的概念外①結合牛頓第二定律分析②結合運動學公式分析③結合動能定理、動量定理分析④結合動量守恒與能量守恒分析注意事項:①變力參與的問題常用能量觀點分析②曲線運動問題用常能量觀點分析③有電場、磁場參與時,一般機械能不守恒,但總能量仍守恒④有重力與恒定電場力時要等效成合力去處理⑤注意對稱性思想、等效思想、補償思想的運用⑥只受恒力作用時常常運用正交分解法41、電容器的問題兩個公式:①定義式 (普適)②決定式 (只對平行板電容器適用)兩種情況:①電容器始終與電源相連接——電壓U不變②電容器充電后斷電——電荷量Q不變42、計算電流強度的思想方法對金屬:①與橫截面的大小無關②I=neSv——n為單位體積的電子數,v為電子定向移動的速度對電解液:粒子q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等效電流電流強度:43、對電功W與電熱Q的理解物理含義:電功——電流通過用電器所做的總功W=UIt電熱——電流通過純電阻所做的功Q=I2Rt=相互關系:純電阻電路W=Q ,部分電路歐姆定律成立非純電阻電路W=Q+E其它能 即:Uit=I2Rt+ E其它能 W>Q,U>IR(如電動機問題)歐姆定律不再成立44、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的重要特點電阻特點:串聯總電阻比大的還大,看大的并聯總電阻比小的還小,看小的不管串聯、并聯、混聯,某一電阻增大,總電阻一定增大電壓特點:串聯U∝R 并聯電壓恒定某一電阻增大,該電阻上的電壓一定增大若考慮電源內阻,則總電阻增大,總電壓一定增大,總電流一定減小若不計電源內阻,則總電壓一定不變45、滑動變阻器對電路的影響——“并同串反”規律在混聯電路中, 滑動變阻器的阻值發生變化,定值電阻上的電壓、電流、功率都會發生變化,其規律為:“并同串反” 即: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增大→與它等效并聯的定值電阻的(U、I、P)也要增大與它等效串聯的定值電阻的(U、I、P)反而要減小46、電源的最大輸出功率問題研究當R=r時電源輸出功率最大電源的最大輸出功率為47、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學習方法當B∥I時,F=0當B⊥I時,F=BIL當B·I之間的夾角為θ時,F=BILsinθ注意事項:公式中的B必須為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 L必須為磁場中的垂直于B有效長度推導過程:分解矢量B,F=B⊥IL= BILsinθ48、安培力作用下的力學問題研究思路思路方法:①畫通電導線的截面圖②對通電導線進行受力分析運用力學規律列方程49、等效安培力問題的思想方法如圖所示,通電的折導線電流強度為I,導線的長度分別為L1和L2,夾角為α,求導線受到的安培力思路方法:如圖所示,折導線受到的安培力為F1和F2的合力F1=BIL1 F1=BIL1合力為= =BIL相當于連接折導線兩個端點的直線電流的安培力例如:閉合三角形通電線框通以同一方向的電流時,線框受 到的磁場力為零50、計算通電線圈的磁力矩的方法如圖所示,通電矩形線圈處于水平的勻強磁場中,磁感應強度為B,線圈的邊長分別是L1、L2,線圈的匝數為N,中心對稱軸線為OO/,求(1)B∥S時,線圈受到的磁力矩(2)B⊥S時,線圈受到的磁力矩(3)任意情況時,線圈受到的磁力矩學習方法:(1)、截面圖分析法:若線圈是豎直的看俯視圖若線圈是水平的看正視圖(2)、規律學習法:解法一、①當B∥S時,作出線圈的俯視圖線圈的ab、cd邊受安培力如右圖,安培力的大小分別是F=NBIL1線圈受到的磁力矩為②當B⊥S時,線圈的ab、cd邊受安培力如右下圖,安培力的大小分別是F=NBIL1安培力的力矩為m=0③通過總結規律我們能夠得出:若從B⊥S計時,線圈轉過任意角θ時,磁力矩大小為:m=NBISsinθ若從B∥S計時,線圈轉過任意角θ時,磁力矩大小為:m=NBIScosθ重要結論:①磁力矩的大小與轉軸位置無關②磁力矩的大小與線圈形狀無關51、帶電粒子只在洛侖茲力作用下做勻速圓周運動問題 重要規律: 重要公式:重要結論:帶電粒子垂直進入勻強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 ②洛侖茲力對運動電荷不做功③周期與軌道半徑、運行速度無關思路方法:先確定圓心,然后求解半徑作圖是解題的關鍵欲求半徑先找心,找心目的求半徑,始末位置定圓心,幾何關系求半徑52、磁通量的計算方法⑴定義:當B⊥S時,φ=BS分析:當S一定時,B↑→穿過閉合回路的磁感線條數越多→φ↑當B一定時,S↑→穿過閉合回路的磁感線條數越多→φ↑結論:磁通量表示穿過閉合回路的磁感線條數的多少 當B∥S時,φ=0當B與面積S平面的夾角為α時,φ= B·S⊥= B⊥·S= BSsinα物理意義:磁通量表示穿過線圈的磁感線的條數的多少求解方法:顯然φ=B⊥·S=B·S⊥=BSsinα(α為B與S的夾角)⑵注意磁感應強度的矢量疊加如圖所示,矩形線圈處于通電直導線的磁場中,若線圈兩邊對稱時,線圈內部的合磁場為B=0,通過線圈的磁通量為φ=0⑶注意磁通量的正負與變化量在勻強磁場中,圖示位置的磁通量為φ1=BS從圖示位置開始線圈繞軸轉過1800時的磁通量為φ2=-BS線圈繞軸轉過1800的過程中,磁通量的變化為Δφ=-2BS≠053、對感應電流產生條件的理解條件Ⅰ:閉合電路中的一部分導體切割磁感線產生感應電流(特例)注意事項:①必須有相對運動②只能是一部分導體切割磁感線③切割速度越快,感應電流越大④切割磁感線的那部分導體相當于電源條件Ⅱ: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產生感應電流(普適條件)注意事項:①必須有相對運動②相對運動速度越快,感應電流越大③ 磁通量變化的那部分導體相當于電源重要結論:產生感應電流的必要條件和普適條件是:①電路必須閉合②磁通量發生變化54、感應電動勢的計算方法(1)平均感應電動勢的計算方法磁通量發生變化時上式常常用于線圈中磁通量的變化導線切割磁感線時(B⊥L⊥v)注意事項:上面二式都對應一個過程或一段時間(2)瞬時感應電動勢的計算方法導線切割磁感線時E=BLvt(B⊥L⊥v)注意事項:上式對應某一時刻(3)各類感應電動勢的計算方法導體棒平動切割磁感線產生的感應電動勢:E=BLvL為導線切割磁感線的有效長,即垂直于速度方向的有效直導線長度②導體棒轉動切割磁感線產生的感應電動勢: 方法一:方法二: 解得:線圈轉動切割磁感線產生的瞬時感應電動勢的計算⑴在中性面(B⊥S),ф=BS E=0⑵在B∥S平面,ф=0 E=NBωS由規律學習法知從中性面開始計時,線圈轉動θ角時,從線圈平面與磁感線平行平面開始計時,法二、俯視圖法設線圈ab邊長為L1,bc邊長為L2,Oa=x如圖所示,從上向下觀察,當線圈從中性面轉過θ角時,dc邊的感應電動勢為e2=NBL1v⊥=NBL1vdsinθ= NBL1ω(L2-x)sinθab邊的感應電動勢為e1=NBL1v⊥/ =NBL1vasinθ=N BL1ωxsinθ線圈的感應電動勢相當于兩個電源串聯的總電動勢e= e1 +e2= NBL1ωxsinθ+NBL1ω(L2-x)sinθ= NBL1ωL2sinθ=NBωS sinθ注意事項:①這兩個結論與轉動軸的位置及線圈形狀無關②上面的公式只能用于勻強磁場的計算③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磁通量ф、磁通量的變化△ф無關55、感應電動勢的有效長度的分析如圖所示,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為B,一根折導線的長度分別為L1和L2,L2豎直,L1與豎直方向成α角,現在導線以速度v水平向右運動,求導線的感應電動勢思路方法:設折導線經過時間為△t,增加的面積△S如圖所示△S=L2v·△t+L1cosα·v·△t磁通量的變化△ф=B△S=Bv(L2+L1cosα)·△t根據法拉弟電磁感應定律得導線的感應電動勢為E=B(L2+L1cosα)v顯然:(L2+L1cosα)相當于與切割速度垂直的直導線的長度——有效長度56、欏次定律的應用內容提示: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阻礙含義:“阻礙”非“阻止”,“阻礙”即“反抗”原磁場增強時,感應電流的磁場與之反向,反抗它的增強原磁場減弱時,感應電流的磁場與之同向,反抗它的減弱解題步驟:明確原磁場的方向搞清原磁場是增強還是減弱判定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增強同向,減弱反向)④ 用右手螺旋定則判定感應電流的方向推廣結論:①阻礙磁通量的變化(增強反向,減弱同向)②阻礙原電流的變化(增加反向,減小同向)③阻礙導體的相對運動(跟著走,運動方向一致)57、交流電的有效值應用①交流電的有效值是根據電流的熱效應規定的②通常說交流電的值指的是交流電的有效值③交流電表的讀數是有效值④有效值的大小⑤計算交流電的熱量、功率時必須用有效值Q=I2 Rt⑥計算感生電量時必須用平均值58、自發輻射光子數的計算原子由任意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就能自發輻射光子任意兩個能級只能自發輻射一個光子輻射的光子數為:59、氫原子的電子繞核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規律與等效電流運用規律: 電子運動的動能等效電流:,T為電子做圓周運動的周期60、半衰期及質量衰變的計算半衰期T與原子所處的物理化學因素無關(如加溫、加壓;轉變為化合物)質量衰變規律: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經過時間t剩余質量為 其中為衰變次數61、核能的計算方法設反應前所有原子核的總質量為m,反應后所有原子核的總質量為m/質量虧損(或增加)Δm=m-m/放出能量(或吸收)ΔE=(m-m/)c2 (J) c=3×108m/s若質量虧損量以原子質量單位u為單位,則放出能量為ΔE=(m-m/)×931.5(MeV)62、物理量的單位、推導及特例學習 (1)基本單位:物理學總共有七個基本單位,高中物理學習六個力學三個:長度單位m,質量單位kg,時間單位s熱學兩個:物質量單位mol,溫度單位K電學一個:電流強度單位A其它單位都是導出單位(2)單位的推導方法由物理公式去推導任何物理量的單位(3)求證:1V=1T×1m×1m/s證明:U=Ed E=F/q q=It得:1V=1N×1m /C=1N×1m/A·s…①而B=F/IL得:1T=1N/A·m……………………②②代入①得:1V=1T×1m×1m/s從而導出感應電動勢E=BLv, 這就是公式與單位的統一原理。63、求解極值的思路方法數學方法①二次函數直接求極值當a>0,y有極小值,a<0,y有極大值②二次函數配方求極值 =a>0,y有極小值,a<0,y有極大值③二次函數隱函數求極值變形為二次方程:要使x有實數解,須要使x有無實數解,須④三角函數求極值-1≤sinα≤1, -1≤cosα≤1,⑤當a、b均為正數時,(a+b)≥2當a=b時(a+b)有極小值物理方法——作圖法例:已知合力F的方向與某一個分力F1的大小和方向α,求另一個分力F2的最小值方法:作矢量圖,合成法分力F2的最小值為F2=F1sin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