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19張PPT。服裝大觀園活動一 民族服裝大展示 白族苗族回族蒙古族鄂倫春族民族服裝大展示說說這些民族服裝的特點服裝的組成部分面料款式配飾 想一想自然環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對這些民族服飾有沒有影響? 苗族服飾式樣繁多,色彩艷麗。 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記載;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詩句。苗族婦女的服裝有百多種樣式,堪稱中國民族服裝之最。較有代表性的傳統“盛裝”,僅插在發髻上的頭飾就有幾十種[3]??。 苗族婦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領、對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長可抵足,飄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動人。便裝時則多在頭上包頭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長褲,鑲繡花邊,系一幅繡花圍腰,再加少許精致銀飾襯托。苗族男子的裝束比較簡單,上裝多為對襟短衣或右衽長衫,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頭纏青色包頭,小腿上纏裹綁腿。 回族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回族聚居區中,回族群眾依然保持著中亞人的傳統穿衣打扮。最顯著的特征便是:回族特點的穆斯林服飾——男子多帶小白帽,女子帶各種花色的頭巾。回族服飾的主要標志在頭部。男子們都喜愛戴用白色制作的圓帽。 回族婦女常戴蓋頭。蓋頭也有講究,老年婦女戴白色的,顯得潔白大方;中年婦女戴黑色的,顯得莊重高雅;婦女戴黑色的,顯得莊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綠色的,顯得清新秀麗。不少已婚婦女平時也戴白色或黑色帶沿圓帽。 回族老年婦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頭巾,夏季則戴白紗巾,并有扎褲褪的習慣。青年婦女冬季戴紅、綠色或蘭色頭巾,夏季戴紅、綠、黃等色的薄紗巾。 回族的服飾具有多重作用。一是保護身體。這是人類生產、生活和生存的客觀的必然需要。根據不同的季節選擇不同的服飾,夏天穿單衣,冬天北方回族人多穿棉衣和皮衣、皮鞋等,東北和西北地區的回族人為了防寒還戴棉帽、皮帽或耳套等。回族婦女為了防風沙還戴蓋頭、搭圍巾等等。二是裝飾的作用。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回族人也不例外,這是人類美化自身的內在要求。 三是具有信仰的因素,回族人去清真寺或過民族節日,需頭纏戴斯達爾、穿準白、穿麥賽襪子,婦女搭蓋頭等,因此回族服飾除了保護身體和裝飾的作用外,還有信仰的因素,這構成了回族服飾的民俗特點。 蒙古族的服飾具有自己的審美特征,蒙古族特別地偏愛鮮艷、光亮的顏色,這些色彩都使人感到色調明朗、身心歡娛。蒙古族又崇尚白色、天藍色這樣的色彩。藍天白云,綠草紅衣,一種天然的和諧。另外,從蒙古民族服飾的款式看,褒衣博帶,即能體現人體的曲線美,又能體現蒙古牧人寬厚大度、粗獷坦蕩的性格。氣候寒冷又加之以游牧為主,馬上活動的時間比較長,因此,其服飾必須有較強的防寒作用而且又便于騎乘,長袍、坎肩、皮帽皮靴自然就成了他們的首選服飾。蒙古民族服飾,是蒙古民族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從上古到蒙古汗國,從元、明、清至今,隨著歷史的發展,歷代蒙古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并不斷吸收兄弟民族服飾之精華,逐步完善和豐富自己傳統服飾的種類、款式風格、面料色彩、縫制工藝等方面,創造了許多精美絕倫的服飾,為中華民族的服飾文化增添了燦爛的光輝。 朝鮮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我國吉林省延邊州,其豐富多彩的民族服裝,是朝鮮族人民思想意識和精神風貌的體現。其文化與朝鮮半島的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朝鮮族服裝呈現出素凈、淡雅、輕盈的特點,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更充實了服飾藝術的寶庫。三國末期,貴族男子穿寬大的褲子、短上衣,腰間系腰帶;貴族中的女子則穿長裙和齊臀的上衣。其后,又受到蒙古的影響,女子的上衣縮短,裙子上提到腰。15世紀時,女子的裙子再度上提,在腋下系定,上衣縮短,與現在婦女所穿的朝鮮族服裝相近。中國朝鮮族在初期,多居于偏僻的山村,服飾的原料以自種自織的麻布和土布為主。 鄂倫春族人的服飾也充分顯示了狩獵民族的特色。鄂倫春婦女加工的狍皮結實、柔軟、輕便,為了適應寒冷氣候和狩獵生活所創制的狍皮衣和狍皮帽,獨具匠心,別具特色。狍皮衣,鄂倫春語叫“蘇恩”,多半保持狍皮的本色,用狍筋搓成細線縫制,形式多半為右偏襟長袍,身上裝飾“弓剪形”、“鹿角形”、“云卷形”等圖案,既美觀又結實。鄂倫春族的狍頭帽,戴上去很像一個狍子頭,既生動又逼真,而且很保暖,非常精巧別致。●你通過哪些途徑收集資料?●你把資料分為哪幾類?●你知道資料卡的作用是什么嗎?溫馨提醒設計一期以民族服裝為主題的展板●你準備介紹哪個民族的服裝?為什么?●你們要介紹什么內容?●展板的標題是什么?分哪幾個欄目?●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動手制作展板版面設計合理、美觀標題醒目圖文搭配和諧制作要求●內容最豐富●版面設計最合理●文字最優美●圖畫最有創意鑒賞提示優點有待改進之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