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教案 1、交通與生活 活動目標: 1.通過交流和展示認識常見的交通工具,并知道交通工具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進步的,二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教案。 2.認識主要的交通工具,并能夠運用所認識的交通工具設計一次旅游計劃。 3.通過設計未來交通工具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重點: 學生在認識基本交通工具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更多關于交通工具的知識。 難點: 讓學生進行比較,從而了解交通工具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進步的。 課時: 1 課時 流程: (一)導人 可采用提問的方法:你們坐過公共汽車嗎?你有什么感受?讓學生口答,還可以討論的方式進行引人,讓學生討論:我們現在若去公園,應該怎么走? (二)活動的組織 1.“看一看”: 可先讓學生觀看書上的圖片,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稱,這些都應屬于什么?引導學生認識并說出交通工具,然后提問:“交通工具有什么作用?”讓學生充分發言。 2.“寫一寫”: 可由學生小組先進行討論:除了公共汽車,你還知道什么交通工具?討論結果先在書上寫出來,然后各組選派代表進行匯報。 3.“問一問”: 課前讓學生就書中的表格對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人進行調查,了解不同的年代人們出行是依靠什么樣的交通工具,并記錄在書中的表格中,在課堂上進行匯報。老師在事先準備好的表格中依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記錄,然后,讓學生根據表格中的匯報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比較:不同年代的交通工具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看法?此項活動讓學生談出自己的看法,發言人數不限,讓學生自愿講比較好。在此基礎上,最后讓學生歸納出:交通工具的發展也是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而不斷進步的。 4.“做一做”: 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與了解,設計一份從自己家出發到天池旅游的出行路線及乘坐的交通工具。老師可適當提示當前所處的位置,然后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和選擇。必要時,老師可出示地圖,使學生更為直觀。各小組匯報時,可相互補充,完善他們的旅游計劃。這一活動主要培養學生的歸納和實踐能力。 5.“想一想、畫一畫”: 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像,設計一個未來的交通工具。學生可采用多種形式:可以畫圖、寫小短文、制作小作品等,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創意的作品可以在班上作展示。 (三)活動參考資料 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解決交通問題的工具,一般可分為陸地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空中交通工具三種。陸地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車、火車、摩托車、自行車、三輪車等,公共汽車是最普遍的公共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主要是輪船(包括海輪和江輪)摩托艇、輪渡、擺渡等。空中交通工具主要是各種型號的客機和直升機。 汽車:汽車和人們的生產生活關系密切,從德國工程師高特列布·戴姆勒發明第一輛汽車以來,近一百年公路交通飛速發展起來。汽車的發動機叫內燃機,它是通過霧狀汽油在氣缸內燃燒,以氣推動活塞帶動曲軸而轉動的,火車的蒸汽機是在鍋爐外燃煤,燒開鍋爐內的水,產生蒸汽推動機器的。用內燃機車輛代管外燃機車輛,是交通運輸史上的一大進步,給人類帶來極大的方便。但無論是內燃機還是外燃機,都會產生許多有害廢氣。這些廢氣主要是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和氛氧化合物,它們會污染大氣,破壞人類生存環境,所以現代科學家正在致力于研究制造污染少或無污染的汽車和火車。現在電動機車已被廣泛應用,蓄電池車和太陽能電池車輛也在研究試制,教案《二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教案》(http://www.unjs.com)。氫的燃燒只能變成水蒸汽,沒有污染,研究氫能的利用是高科技項目。 公共汽車是人們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公共汽車主要分普通公共汽車、小公共汽車兩種。公共汽車設首站和未站,中間每一站設一個站牌,顯示該公交車運行路線的各站站名、首站、末站、以及首、末班車的時間,給乘客提供方便。 板書: 交通與生活 四十年前: 二十年前: 現在: 交通工具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進步的。 2、風的傳說 活動目標: 1.知道風的用途,能夠說出風對人類生活的利弊。 2.通過查找資料知道風力,會用自己的方式記錄風力的大小。 3.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小風車,培養動手能力。 4.認識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并了解人類是怎樣適應和利用大自然的。 重點:啟發學生從小探索如何利用風力是非常有意義的。 難點:學生尋找風的足跡,并對風的認識與研究的。風是學生平時常見的。如何引導學生對平時常見的事物進行科學探究。 課時: 1 課時 活動流程: (一)導入 采用謎語導人法:可把文中的小謎語放在課前導人。“水見皺眉頭,村見搖搖頭。花見點點頭,云見就溜走。”(打一種自然現象) 學生猜謎,導入活動。 (二)活動的組織 1.“瞧一瞧”: 尋找風的足跡。這項活動讓學生“想辦法找一找風在哪里?”或“用什么方法能看見風”?學生已經知道許多大自然中風的現象,他們一般會迫不及待地發言,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講話的機會要讓學生先在小組內把要講的話講出來,然后由各組選出代表進行匯報。 2.風的作用: 通過問題“風對人類的生活有什么作用?”來引導學生對風的用途及災害進行探究。讓學生說出風的各種用途:玩風車、煽扇子、航海等,還可說出人類利用風力的事例。風力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自然能源之一。由于水面漂浮在行進時摩擦力小于地面物體行進時的摩擦力,再因水面寬闊風的吹動較小類似陸地建筑物和樹木的阻礙,所以用風帆行船是最早對風能的應用。以后人類創造了旋翼、風輪,才學會利用風力產生旋轉的運動。這種旋轉的運動能帶動機械進行磨面粉、抽水、發電等工作。在開闊的海面、沿海或大面積的草原地帶,風力強又隨時都有,風的能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但同時,大風也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許多不便,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大風有什么危害?并記錄在書中。 3.“做一做”。 這一部分是讓學生查找資料,對風力的大小做進一步了解。學生能用自己看到的現象或形式在表格中記錄風力的級別及現象。 4.“玩一玩”。 這一活動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小風車。活動要求師生事先做好制作材料和工具的準備工作:準備卡紙、剪刀、膠水、圖訂等。老師指導學生剪裁、挖孔、開維、卷、粘制成小風車,插在鉛筆桿上試轉。老師還可引導學生討論制作各種不同樣子的風車,讓學生心靈手巧。在制作活動中。教師應隨時提醒學生注意安全使用工具和保持教室清潔衛生。 (三)活動參考資料 風是空氣在水平方向的定向流動現象。因為接受太陽光照射及其他條件的不同,各地氣溫、氣壓高低不一,冷而密的空氣氣壓比較高,暖而稀的和含有較多水蒸氣的空氣氣壓較低,空氣總是從氣壓高處向氣壓低處流動,形成的這種水平方向的定向空氣流動就是風。 風的種類:風的形成地區、范圍不同,可分為山風、谷風、季風、海陸風、臺風等。在沿海地區,白天,鳳常常從海洋上吹到陸地上來,叫做海風。到了夜里或清晨。風又從陸地吹向海洋,叫做防風。這是因為白天在太陽的照射下,陸地上的氣溫升高得快,氣壓降低,而海水增溫慢,海口上的氣溫低,氣壓高一些,風就從海洋吹向陸地。日落以后,陸地上散熱快,氣溫降低,氣壓升高,而這時海水把白天蓄積的熱量慢慢散發出來,海面上的氣溫比 陸地高一些.氣壓也低一些,風就從陸地吹向海洋。在山區,白天的風經常從山谷吹向山腰和山頂,叫做谷風。晚上的風經常從山頂和山腰吹向山谷,叫做出風。這是由于白天陽光照在山坡上,貼近山坡的空氣溫度升高得快,氣壓低,山谷里用到的陽光少,氣溫低,氣壓高,空氣就沿著山坡由山谷向山頂流動。夜間,太陽下山,山頂和山腰冷得快,而積聚在山谷里的空氣還是暖的,這時靠近山腰和山頂的冷空氣就向山谷流去。 臺風:臺風是發生在熱帶地區的大氣漩渦,靠近赤道的海洋。由于太陽照射,海水蒸發聚集了大量的暖濕空氣,不斷上升,四周較冷的空氣就迅速流過來補充,又由于受地球自轉的影響,空氣的流動向右偏轉,形成較強的過時針方向旋轉的空氣漩渦。再加上北半球赤道附近的東北風和南半球跨過赤道而來的西南鳳互相撞擊的影響,空氣漩渦逆轉越強,范圍也越來越大,結果發展成臺風。臺風中心的風可達12級以上,并常常伴隨暴雨,造成很大的破壞,因此臺風是一種嚴重的災害性天氣。 風的作用:風與作物的生長很有關系。在作物開花的時侯,微風能把花粉傳播開來,使作物受粉,長出飽滿的籽實;徽風又能吹走作物周圍的潮濕空氣,使作物葉子的水分蒸發得快些,促進作物體內液體的流動,有利于養料的輸送,因而有利于作物的生長。風力是一種普遍的自然動力,我國勞動人很早就知道利用風力。1700多年前,帆船就已發明,300多年前已有應用排水風車的記載。現在人們仍在利用風力簸揚谷物,推動帆船,還可以利用風力發電。風力:風的強度。常用風級表示。3、拒絕白色污染活動目標:1、學生通過自行調查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的現狀及其危害,知道了日常生活中應如何有效地預防“白色污染”的產生。從中獲得了親身參與、科學探究的體驗。2、學生通過自主參與調查工作,培養了自己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通過查閱、整理資料,培養獨立解決能力,增強實踐。活動時間:2課時第一課時活動過程一、導入主題1、游戲:根據提供的四個詞,猜出是什么物品?超市菜場、輕便結實、免費提供、袋裝垃圾——塑料袋2、在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塑料袋?3、 塑料袋被評為了“20世紀最糟糕的發明。”這是怎么回事?二、確定小主題1、關于塑料袋,你知道什么?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出示圖片(人們使用塑料袋、塑料袋的危害)2、提出問題。學生討論交流,將各自想要研究的問題寫在紙上,教師將紙條選擇性地貼在黑板上,合并問題,得出以下三個主題:(1)塑料袋有哪些危害?(2)人們使用塑料袋的現狀如何?(3)怎樣減少塑料袋的污染?3、我們可以選用哪些途徑對這些問題進行有效研究?第二課時活動過程一、小組匯報研究成果:主題一、塑料袋有哪些危害?1、實驗:一個月前將一只塑料袋和一張白紙埋入泥土中,一個月后觀察發生了什么變化?出示照片。2、當場實驗:點燃塑料袋,請大家聞聞氣味證明。3、上網查閱資料,整理后得出:(投影出示)4、小品:《地球爺爺生病了》主題二:怎樣減少塑料袋的污染?1、 首先應盡量選用無毒塑料袋。邀請環保專家介紹怎樣區分有毒、無毒的塑料袋。(現場實踐)2、上網查找資料。編成小報《向白色污染挑戰》二、教師生成整合:1、板書:“限塑令”,有誰對這個詞有所耳聞?2、讀了信息,你知道些什么?(時間、內容)。了解“有償使用”的含義3、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講,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來支持國家這個號召呢?(討論)三、學生代表發言:關于現在孩子用塑料書面和自己家長小時候動手用舊掛歷包書皮的情況分析,建議同學們用家中的廢舊的掛歷等紙張來包書面。4、廢舊電池回收教學目標:1、知道生活中常用的電池屬于哪一類,能夠指出電池各部分的名字,了解廢舊電池的危害。2、通過實踐活動,確立回收廢舊電池的意識,培養回收廢舊電池的習慣。 教學準備:1、師生課前收集各種電池實物和圖片。2、準備好制作廢舊電池回收箱的材料和工具。教學過程:一、交流展示,引入學習:1、展示師生課前收集的各種電池實物和圖片。2、說說:電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使用?二、電池的分類:1、讓學生觀察課文中插圖,說說:電池可分為哪幾種類型?(干電池、充電電池、蓄電池、特種電池等)2、說說干電池的內部結構和各部分的名稱。二、了解廢舊電池的危害:1、你知道電池的哪些部分容易引起污染?自己可不可以隨意去解剖電池?2、討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是怎樣處理廢舊電池的?這樣做會有什么后果?(污染環境,危害人類自身健康)三、了解回收廢舊電池的方法與意義:1、為什么要提倡使用不含汞和鎘的環保電池?2、為什么要進行廢舊電池的回收?四、制作廢舊電池回收箱:1、講解懂制作方法。2、交流制作方法,教師補充說明。3、學生動手制作,教師及時評價學生作品。5、怎樣保護牙齒教學目標:1、知道整齊潔白的牙齒有益身體健康,懂得要保護牙齒的道理。2、初步學會防治牙病,保護牙齒的方法。3、養成保護牙齒的習慣教學重、難點:1、重點:初步學會保護牙齒最常用的幾種方法。2、難點:養成保護牙齒的習慣。教學準備模型牙齒、模型牙刷活動時間: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活動一:謎語激趣 認識牙齒謎語導入:上一排,下一排,整整齊齊白又白。你要猜不著,張開嘴巴就明白。出示牙齒的圖片。小朋友,剛才你們猜謎語猜的又快又好,老師獎勵你們一份禮物,快看看是什么禮物?(花生)快嘗一嘗花生香不香。師:你們是怎樣吃花生的?(剝開來吃) 花生一粒一粒又是怎么吃到肚子里的?(用牙嚼碎)師:別的東西又是怎樣吃到肚子里的呢?(也是用牙嚼碎)師:小朋友吃花生要用牙齒嚼碎,小兔吃蘿卜,小狗啃骨頭要用什么嚼碎(牙齒)如果沒有牙齒,小狗還能啃骨頭,小兔還能吃蘿卜嗎?(不能)師小結:我們的牙齒又白有堅硬,它的用處可大了,能夠咬斷食物,嚼碎食物幫助消化,可牙齒吃完東西后是怎樣的呢?是不是很臟?2、學生漱口,一起看漱口水。放《老虎拔牙》動畫:(老虎自認為牙齒鋒利,結果因吃過多甜食,又不刷牙而導致蛀牙,全被拔光。)師:看了動畫,你想想為什么老虎的牙齒會拔光呢?師:(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樣保護牙齒”。師:怎樣才能保護好牙齒呢?小朋友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匯報:1、每次吃完東西漱漱口。2、每天睡覺之前刷刷牙。3、平時少吃甜的東西。4、要是吃了東西不刷牙,蟲子就要爬出來,牙齒就要蛀掉。 教師總結:略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保健預防師:現在請你當當小醫生,同桌互相檢查一下,看看有沒有病牙。 (同桌進行檢查匯報)師示范:(出示一支大牙刷和牙齒模型)刷牙時要采用豎刷的方法學習刷牙的兒歌:小牙刷,刷呀刷,上牙從上往下刷;下牙從下往上刷,咬合面要來回刷.早晚堅持刷一刷,牙齒潔白人人夸!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刷牙練習,互相糾正.教師巡視幫助.教師請不同學生上臺示范,請學生自己評價.二、舞蹈:《刷牙歌》師:學了這么多,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跳一個刷牙的舞蹈吧!跟著音樂一起來,看誰跳得棒!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想對那只被拔了牙齒的老虎說些什么?提些什么建議? 生:老虎,你要每天刷牙。生:老虎,你不要吃那么多糖。生:老虎,你吃完東西要漱漱口。生:你不要那么貪吃。三、全課總結:我們從小就要保護牙齒,牙齒一旦生病,就會引起全身各個器官的毛病,影響人的健康成長,所以我們從小要保護牙齒。6、我與小鳥交朋友活動目的:1 、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鳥類知識。2 、在研究活動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懂得與他人合作。3 、懂得如何愛護小鳥,體驗人與鳥、人與自然的關系,體會到人與自然應和睦相處的道理。活動重難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和習慣,懂得與他人合作。活動過程:一、導入:小朋友你們知道全世界共有多少種鳥嗎?二、活動步驟:1、提問:;(1)小鳥吃什么?;(2)怎樣才能成為小鳥的“朋友”呢?;(3)你查到了哪些資料? 2、小組討論:;(1)怎樣給小鳥做個巢;(2)我們怎樣愛護鳥?;三、小結:;這節課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認識鳥,了解了鳥的生活習性;7、我們的生活環境教學目標:1.以實例說明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懂得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保護環境,人人有責。2.對破壞環境的人和事表示氣憤。愿意與世界人民共同攜手,為保護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3.不做污染環境、破壞環境的事。積極參加保護環境的公益活動。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講課以前,先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嗎》第一段。引入課題,同時也吸引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歌聲中走近我們身邊的環境。學生回答世界十大環境問題有:1、氣候變暖。2、臭氧層破壞。3、生物多樣性減少。4、酸雨漫延。5、森林銳減。6、土地荒漠化。7、大氣污染。8、水體污染。9、海洋污染。10、固體廢棄物污染。寫出相應 板書:世界環保日-6月5日,關心、保護、改善二、課堂討論展示一些‘環境被破壞了’的圖片展開討論:1、你愿意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嗎?2、為了保護環境,我們應該怎樣做?3、談一談你的家庭為了保護環境做過哪些事情,以后應該怎樣做?我國政府有哪些保護環境的好措施、好辦法?三、行為指導:提問:我們少年兒童能為保護環境做些什么事呢?板書:參與環保活動 勸阻污染行為師引導并建議學生做一個綠色消費者。四、結束語:讓我們向全人類呼吁:為了我們美好燦爛的明天,請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吧!8、新鮮空氣在哪里學習目標:1.通過怎樣使室內保持新鮮空氣的活動,初步了解新鮮空氣和我們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2.初步懂得空氣應該保持新鮮、不應受污染,逐步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活動時間:2課時第一課時(總8)教學過程:一、游戲導入。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手捏住自己的鼻子,提出:“當你憋不住了,再松手,好嗎?”提問:“剛才的游戲,你們有什么感覺?”教師提問:1、你知道哪些地方的空氣特別新鮮?2、你能說說呼吸新鮮空氣的感覺嗎?二、活動指導。1、教室里的空氣。教室里空氣新鮮能使人大腦清醒,心情愉快,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如果空氣污濁,則容易使人大腦昏沉,目眩惡心,大大降低教學效率。2、呼吸與空氣。活動一 組織討論1、如果整天把教室的門窗關起來,人會有什么感覺?2、如果??, 人會有什么感覺?活動要引導學生說說在空氣不新鮮的環境中,人有哪些直接的感受。初步認識不新鮮的空氣對人體是有害的。第二課時教學過程:活動二 組織交流1、在你的周圍有哪些地方的空氣是不新鮮的?2、你還看到哪些地方的空氣被污染了?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認識到在我們的周圍許多地方確實存在著空氣 被污染的現象。活動三 分組討論和交流1、怎樣使教室里有足夠的新鮮空氣?2、有什么辦法使教室里的空氣經常流通?3、爸爸在房間里吸煙,我該怎么辦?4、家里的爐灶會 產生大量的濃煙,可以想些什么辦法?5、附近工廠冒出大量的濃煙,怎樣向有關部門反映?6、有些汽車會排放出很多很多的廢氣,你有什么辦法?怎樣使我們能呼吸到更多的新鮮空氣?9、噪聲危害大教學目標:懂得噪聲是一種嚴重的環境污染,初步了解噪聲的主要來源和噪聲的主要危害。初步增強環保意識。教學過程:一、引導學生談一談生活上的典型細節、小游戲和小細節或小問題。(關于噪聲)二、組織學生課堂小組活動并討論體驗說話時適度的聲音,懂得在不同的場所應該注意控制自己的聲音,逐步形成一種輕聲說話的良好習慣。三、組織開展控制物體發聲的小實驗。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學生制作“發聲罐”并想辦法使他的聲音變輕,知道我們可以采取一些辦法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讓學生在選擇不同材料和方法減輕他的聲音的過程中,去思考聲音是怎樣被控制的初步積累控制聲音的經驗,初步懂得怎樣保護自己的聽力。10、我們的好朋友教學目標:1.了解動物與人類的密切關系,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2.關愛小動物,熱愛自然,懂得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教學過程:一、播放多媒體1、世界動物日。把10月4日定為“世界動物日”。2、動物福利法。我國已經出臺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檢疫法》等單行法,現在正在構建一部專門的、完整的動物保護總括性法律。3、制作。引導學生收集自己最喜愛動物的有關文字、圖片等資料,也可以是瀕臨滅絕的動物或已經滅絕的動物,給它制作一張“動物身份證”。11、美化校園教學目標:1、選定工具的使用;2、剪裁工具的使用;3、圖形的選擇與移動;4、圖形的縮放。教學難點:圖形的移動和縮放。教學準備:設計課堂教學的輔助網頁。教學過程:一、教學引入。師:出示上課的教學作業,提示,我們在上課的基礎上如何來美化我們的校園。生:提出各種方案。引出課題。二、教學輔導。1、提出自學的概念,今天的課要求自主學習。2、怎么去學?教師提出問題,學生介紹學習的方法。5、 學生操作。注意以下幾點:(1) 可以離開座位指導或請教同學(2) 在學生基本完成后全體離開座位看看別的同學可以給予你什么靈感或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然后加以改進。(3) 教師巡回指導。6、 教學反饋。選取學生作品,進行自評和互評。12、禮物的外套教學目標1、了解禮物包裝的作用。2、通過折、剪、粘等技法,給禮物船上美麗的外套。3、將廢舊的盒子或紙袋,進行重新美化與包裝。4、讓學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樂趣。活動過程一、引導階段讓學生了解到: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日常禮品包裝越來越重視;讓禮品穿上美麗的外套,能使人們更加喜愛。禮品配上精美的包裝,更顯得禮品的珍貴、也更能表達主人的一片心意和美好情感;禮品美化包裝可以表達出送禮人自身的趣味、愛好以及;禮品美化包裝可以表達出送禮人自身的趣味、愛好以及色彩感和設計特色。二、發展階段例如:方形紙盒的包裝。根據廢舊盒子的大小裁剪與之相適應包裝紙的大小,將盒子放在包裝紙的正中央。用雙面膠或膠水接合兩邊。抓住包裝紙,沿著禮盒邊緣,將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紙,也是沿著禮盒邊緣往中間折入。將底部的紙對折,再粘上雙面膠或膠水固定,注意折線須對準盒高的中線。用柔軟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禮盒上。三、教學拓展用其他材料進行包裝設計與裝飾。13、窗戶和陽臺學習目標知道家中存在著窗戶、陽臺等安全隱患的處所,增強家庭安全意識。 懂得在窗戶、陽臺等地方活動的基本安全常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今天,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條件日益改善,越來越多的人住進了樓房。為了采光、通風等需要,窗戶和陽臺也越造越大,越造越美。也成為城市和鄉村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家庭事故的多發區。有些兒童在窗戶邊或陽臺上看風景、做游戲,不小心翻落下去,造成摔傷、摔死等事故??據悉,高樓墜落已經成為造成學生意外傷害的重要原因。二、新課學習1、窗戶和陽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享受,同時也帶來了危險”。你知道有關窗戶和陽臺的知識嗎?2、小組合作交流3、小組派代表匯報三、 反思行為,拓展延伸。1、聯系生活,安全檢查。2、檢查后建議3、教師介紹生活中的不安全是例(1)、窗邊削鉛筆,筆落人也落。(2)、灌木擋了下,撿回一條命。四、全課總結14、乘車不忘安全學習目標1、知道乘坐交通工具時應注意的基本安全常識,提高交通安全意識。2、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養成安全乘坐交通工具的好習慣。3、向學生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的有關知識。 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兒童安全的一大“殺手”。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汽車的大量普及,車禍已經成為兒童安全的一大“殺手”。二、學習新課1、乘車人必須遵守的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1988年3月9日國務院發布)第六十五條,乘車人必須遵守下列規定:(1)乘坐公共汽車、電車和長途汽車須在站臺或指定地點依次候車,待車停穩后,先下后上;(2)不準在車行道上招呼出租汽車;(3)不準攜帶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乘坐公共汽車、電車、出租汽車和長途汽車;(4)機動車行駛中,不準將身體任何部分伸出車外,不準跳車;(5)乘坐貨運機動車時,不準站立,不準坐在車廂欄板上。2、拍手兒歌編一編。三、反思行為,拓展延伸。1、結合經歷說一說。2、春游中的不幸。3、都是超載惹的禍!1999年5月5日上午,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芙蓉鄉芙蓉初中租用該縣一個體司機駕駛的19座客車,分三批運送師生去該縣芳村鎮中參加中考體育測試。第三批共載59人,因嚴重超載而造成制動失靈,車輛翻入水庫,造成32人死亡(其中學生29人)、17人受傷(其中學生14人)的特大交通事故。15、在人多的地方學習目標知道菜場、商店、廣場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中的安全隱患,加強自我安全防范意識。懂得在菜場、商店、廣場等公共場所中的基本安全常識,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背景知識二、教學過程一、引入課題1、釋題公共場所是指人群聚集,供公眾使用,具有一定圍護結構的場所。二、新課學習1、公共場所安全防范四要訣。在人多的公共場所里,時刻要有安全防范的意識,掌握四要訣:一看,二問,三留心,四冷靜。2、說說身邊的公共場所。。 3、模擬險情自救演習。三、反思行為,拓展延伸。1、學生說說在公共場所要怎樣做好安全防范。2、3 分鐘勝利大逃生。3、大幕起火傷亡慘。16、野外安全知多少學習目標讓學生懂得去野外郊游也要注意安全,了解山林、江河、草地都存在安全隱患,讓學生懂得如何避免事故的發生。教學過程一、談話導課。小朋友們,你喜歡郊游嗎?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說說理由。二、學習新課1、你們都很喜歡郊游,因為野外的風光景色與都市完全不同,對你們來說,野外有許多新奇的東西。但是,就在你們愉快地郊游時,危險的事情也隨時可能發生。每年,全國有不少學生因私自去河里游泳、在郊游過程中不注意安全而導致意外傷亡。因此,在野外活動時,有一定的安全意識是十分必要的。2、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在郊游中,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哪些行為會引起不好的結果呢?3、讓學生自由交流,討論。4、匯報討論結果:三、教師介紹實例四、師生總結。1、學生私自去江河、山塘游泳,因為沒能得到必要的保護和及時的救助而死亡。2、學生在高壓線密集的地方放風箏,風箏繞到電線上而引起觸電。3、學生在森林里野炊,亂扔火種,而引起森林火災。4、學生在山林里看到小動物、小昆蟲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會不顧一切地去追,去抓,結果受到動物傷害,比如被蜜蜂蜇了,被蜈蚣咬了等等,有時還會迷路。5、草地里,學生有可能陷入沼澤地。6、在爬山過程中,學生會因為踩落石塊而砸傷隨后的同學。對于二年級的學生,我們不要求掌握很多的自救方法,只要求學生有一定安全防范意識,以避免這類事故的發生。16、安全使用煤氣學習目標知道煤氣泄露會帶來嚴重的后果,了解導致煤氣泄漏的幾種原因,初步掌握發現煤氣泄漏后的簡單處理方法。二、教學過程一、導入課題,出示主題1、出示課題2、釋題二、學習新課1、學生說說導致煤氣泄漏的情況:2、教師介紹生活中的實例3、教師小結導致煤氣泄漏的幾種情況(1)、在煲湯、燒水的時候,因為水過滿而溢出器具,把火澆滅,從而導致煤氣直接從煤氣灶的孔洞里泄漏;(2)、煤氣桶的總閥門沒有關好;(3)、煤氣桶與煤氣灶之間連接的皮管老化,破裂了,煤氣從皮管破裂處冒出來;(4)、皮管與煤氣桶沒有連接好,煤氣直接從煤氣桶里冒出來。2、發現煤氣泄漏后的緊急處理方法:(1)、首先應絕對禁止一切能引起火花的行為,比如打開或關閉電燈、抽油煙機、電話等家用電器!因為火花會引起煤氣的燃燒。(2)、立刻關閉煤氣的總閥門,停止煤氣的繼續泄漏。(3)、迅速打開門窗,讓新鮮的空氣進來,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室內煤氣的濃度。(4)、趕快遠離現場,到外面打電話給煤氣公司或者通知爸爸媽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