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中,電磁感應現象進一步揭示了電和磁之間的聯系,它是學習發電機的基礎,因而是科學內容教學的重點。組織好“什么情況下磁可以生電”的探究活動是搞好這部分內容教學的關鍵,也是教學的重點。發電機是電磁感應現象的一個重要應用,運用好掛圖和組織好學生的“想想做做”是使學生了解發電機構造、原理的重要保證。本節在開頭介紹了磁生電的發現史,并用一定的篇幅介紹了法拉第的生平事跡,同時也介紹了發電機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這樣安排的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磁生電的發現過程和發電機的應用價值,讓學生學習科學家的探究精神和高尚品質。對“什么情況下磁能生電”,教材安排為“探究”,意在讓學生經歷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過程,體驗發現的樂趣。這種探究帶有明顯的嘗試性,教學中應做好對嘗試的途徑的引導。對電磁感應的定義和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教材并沒有給出,但用形象化的語言做了提示,目的是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和總結,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的能力。教學中可不必過分追求概念的嚴密性。發電機部分,讓學生了解發電機是怎樣發電的(包括原理)以及交流發電機發出的電流的特點是教學的重點,教學的關鍵是用手搖發電機做好發電機發電演示,用好掛圖。教材還簡單介紹了交流電、頻率等概念,原因在于這些概念已經成為人們的常用詞匯,學生學習物理后應該知道。本節中的“想想做做”,由于受模型手搖發電機數量的限制,可以采取師生討論、教師演示的辦法進行。實際中的發電機學生較難見到,用實物掛圖講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本節安排的STS的內容是“磁記錄”,磁記錄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學生學習這個內容既有必要又有興趣,可作為一個課題安排學生開展一次研究性學習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