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主題七生物的多樣性具體內容標準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描述病毒和細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概述植物(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概述無脊椎動物不同類群(如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概述脊椎動物不同類群(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說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專題(一)動物和植物的分類 考點1生物分類的依據及方法(1)生物分類的依據:根據生物的性狀相似程度和差異特征(包括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劃分為種屬不同的等級,并對每一類群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征進行科學的描述。依據:生物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習性等方面的特征. 目的: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 意義: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護生物,了解各種生物在生物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進化的途徑和過程。(2)生物分類的方法:有等級法,編制檢索表二分法,雙名法。 等級法中生物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其中種是分類的最基本單位。同種生物的親緣關系是最密切的。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物種越多,但物種間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征越少;親緣關系越遠;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物種越少,但物種間的相似程度越大,而共同特征越多,親緣關系越近。 瑞典生物分類學之父林奈提出雙名法:一種生物的學名用兩個拉丁詞(屬名+種名)給生物命名,以免混亂。 【典例精析】在下列分類的等級中,哪個等級的生物所具有的相同特征更多( ) A.屬 B.科 C.綱 D.目 【解析】因為等級分類方法是按照生物體的差異特征來分的,分類等級越高,它所包含的生物體間的差異越大,即共同特征越少,反之亦然。屬在此四個等級中最低,因此,這個等級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答案】 選A考點2植物的主要類群(1)孢子植物植物依據能否形成種子可分為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屬孢子繁殖。藻類植物主要特征:大都生活在水中,能進行光合作用,單細胞或多細胞,無根、莖、葉的分化,孢子生殖。常見的藻類植物:水綿、衣藻、海帶、紫菜。 苔蘚植物主要特征:大都生活在陰暗潮濕的陸地環境中,植株矮小,一般具莖、葉吸水,只有假根無根;無輸導組織。孢子生殖。常見的苔蘚植物:葫蘆蘚、墻蘚、地錢。 蕨類植物主要特征:大都生活中陰濕環境中,具有根、莖、葉,有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沒有果實和種子;孢子生殖。常見蕨類植物:腎蕨、卷柏、貫眾、胎生狗脊、滿江紅。注意:藻類植物為水域是否污染的指示植物;苔蘚植物為監測空氣污染的指示植物; 苔蘚植物是植物界的拓荒者,也是先鋒植物之一。【典例精析】某類植物提供了空氣中絕大部分的氧氣,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分布在占地球表面約71%的水域環境中。這類植物是( )A.苔蘚植物 B.藻類植物 C.蕨類植物 D.種子植物【解析】在植物類群中,沒有根、莖、葉的分化的是藻類植物,其光合作用效率高,地球上絕大部分氧氣來自于光合作用。【答案】B【典例精析】腎蕨葉態優美,易于種植,常被人們作為觀賞植物來栽培。要使盆栽腎蕨生長良好,應如何管理?( )A .放在向陽的地方,少澆水 B .放在向陽的地方.多澆水C .放在背陰的地方,少澆水 D .放在背陰的地方,多澆水【解析】蕨類植物雖然具有根、莖、葉,有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沒有果實和種子,生殖過程離不開水,大都生活中陰濕環境中。【答案】D【典例精析】下列植物中具有無根、有莖、葉的是()A.海帶 B.葫蘆蘚 C.水綿 D.蕨【解析】海帶和水綿是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蕨是蕨類植物有根莖葉;葫蘆蘚是苔蘚植物有莖葉無根。【答案】B(2) 種子植物的分類種子植物基本特征:體內有維管組織——韌皮部和木質部;能產生種子并用種子繁殖。種子植物對陸地的適應能力很強,是植物界最高等的類群。依據種子外面有無果皮包被可分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典例精析】松樹與桃樹相比,主要的不同之處是()A.胚珠外無子房壁,種子裸露 B.胚珠有無子房壁,種子裸露C.胚珠外無子房壁,種子外有果皮包被 D.胚珠外有子房壁,種子外有果皮包被【解析】松樹是裸子植物,桃樹是被子植物,二者區分的主要依據是胚珠外無子房壁,種子外有果皮包被。【答案】C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胚珠裸露沒有子房壁包被,種子裸露著,其外層沒有果皮包被, 根、葉、莖都很發達,受精過程不需要水,因而適于生活在干旱的地方。(如松、衫、側柏、銀杏、蘇鐵等)。【典例精析 】植物類群中能結出種子的是()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蕨類植物 D.裸子植物【解析】藻類、苔蘚、蕨類屬于孢子植物,一生中不產生種子,裸子植物能夠產生種子,但種子外無果皮包被。【答案】D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種子不裸露,外層有果皮包被著,利于傳播種子免受昆蟲叮咬等不良因素的危害;受精過程不需要水,受精方式是雙受精。是對陸地環境的適應能力最強最高等的綠色植物。(小麥、水稻、楊、柳、玉米、水稻、菊、牡丹、蘋果、梨、刺槐等)。 4、被子植物中的常見類型: 被子植物的種子由種皮、胚或胚乳構成。其中,胚由子葉、胚芽、胚軸和胚根組成。在所有的被子植物中,又可分為兩大類,即雙子葉植物(子葉兩片)和單子葉植物(子葉一片)。 雙子葉植物的根系多數是直根系,主根發達;不少是木本植物,莖干能逐年加粗;葉脈為網狀脈;花中萼片、花瓣的數目都是5片或4片,或者是5(或4)片的倍數。如果花瓣是結合的,則有5個或4個裂片。 單子葉植物的根系多數是須根系,主根不發達;主要是草本植物,莖干通常不能逐年增粗;葉脈為平行脈,花中的萼片、花瓣的數目通常是3片,或者是3片的倍數。【典例精析 】根據下面的概念圖,回答下列問題:⑴圖中B具有而A不具有的器官是 。⑵被子植物具有而裸子植物不具有的器官是 。⑶圖中C是 ;D是 。【解析】(1)右圖可知:A是苔蘚植物;B是蕨類植物。苔蘚植物只有莖、葉的分化,沒有真正的根。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2)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區別主要是被子植物的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3)胚是種子的主要部分,是植物體的幼體,也就是胚發育成植物幼體。胚軸發育成連接莖與根的部位。答案:(1)根;(2)果實;(3)幼苗 莖與根的連接部位附不同植物類群的對比分析表:植物類群 生活環境 主要特征 代表植物藻類植物 大多生活水中 結構簡單,沒有根莖葉之分 衣藻、海帶苔蘚植物 陰暗潮濕陸地 有莖葉,沒有根,監測空氣污染 葫蘆蘚地錢蕨類植物 陰暗潮濕陸地 有根莖葉之分,體內有輸導組織 石松蕨桫欏 種子植物 裸子 各種環境 根莖葉發達,種子裸露,外面沒有果皮包被。 松、柏、銀杏、蘇鐵 被子 各種環境 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種器官,且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玉米、水稻、白菜考點三動物的主要類群(1)根據體內有無脊椎骨,將所有的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身體背部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椎,而無脊椎動物沒有脊椎骨。根據不同動物類群的差異程度,可以推斷出無脊椎動物的進化關系為: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典例精析 】在動物界的各種動物類群中,最原始和最高等的動物類群分別是()A.原生動物和脊椎動物 B.腔腸動物和脊椎動物C.原生動物和節肢動物 D.扁形動物和棘皮動物【解析】在動物界的各種動物類群中,結構最簡單,最低等的動物類群是原生動物,結構最復雜,最高等的動物類群是脊椎動物。【答案】A(2)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原生動物是最古老、最原始、結構最簡單的動物,身體微小,整個身體只由一個細胞構成。多數生活在水中和潮濕的土壤中,少數營寄生生活。原生動物與人類有著密切關系,如可作為魚的餌料、凈化污水、寄生在人和動物體內使人和動物得病等。 腔腸動物是生活在水中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身體由兩層細胞及其圍成的一個消化腔組成,有口無肛門,身體呈輻射對稱。腔腸動物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可作藥用、形成石油等。扁形動物的身體背腹扁平,兩側對稱。無體腔,生活在水中和潮濕土壤中,有的寄生在人和動物體內,使人和動物得病。 環節動物的身體呈蠕蟲狀,細長而柔軟,由許多體節構成,有體腔,大多為蠕動爬行。環節動物在食品、醫藥、飼料、魚的餌料、改善環境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軟體動物種類繁多,身體柔軟,分為頭、足和內臟團三部分,體外有外套膜,身體表面有貝殼或被外套膜包被的內殼。可食用、作餌料或飼料等,有的危害農作物和貝類養殖。節肢動物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最廣的一個類群。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并且分部,體表都有外骨骼,附肢分節,運動靈活,頭部器官發達。節肢動物與人類生活、健康和經濟等方面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昆蟲屬于節肢動物,而且是節肢動物中種類和數量最多的一類,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三對足,一般兩對翅) 棘皮動物全部生活在海水中,成體大多呈輻射狀對稱,多數具有內骨骼,體表有棘狀突起,有的危害貝類或藻類,部分棘皮動物因富含蛋白質有較高的營養價值。(3)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體表覆蓋有鱗片,身體一般呈流線型,用鰭游泳,用鰓呼吸。可食用,可制成各種產品,在人類生活中有重要作用。通過混合放養,可提高淡水養魚的產量。 兩棲類中少數種類終生生活在水中,少數種類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皮膚裸露,有輔助呼吸的作用。可捕食害蟲,可食用、藥用,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這類動物是由水生向陸生過渡的類型。 爬行類是一類真正適應陸地生活的動物,有些種類后來又回到水中生活。體表都覆蓋著鱗片或甲,用肺呼吸,體內受精,受精卵外有卵殼保護,體溫不恒定。 鳥類身體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骨中空,用肺呼吸,氣囊輔助進行雙重呼吸,心臟四腔,體溫恒定,卵生,適應飛行生活。鳥類對人類的益處極大而害處極小,因此我們要愛護鳥類。 哺乳動物是脊椎動物中最高等的一個類群,體表被毛,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體腔內有膈,輔助肺呼吸,心臟四腔,胎生哺乳,恒溫,大腦和感覺器官發達,對外界適應能力強,分布廣。在人類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但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野生哺乳動物資源要加強保護。【典例精析 】下列關于動物形態結構特點與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A.沙蠶身體分節與軀體運動靈活相適應B.節肢動物身體分頭、胸、腹與飛行生活相適應C.鯽魚身體呈流線形與水生生活相適應D.爬行動物具有角質的鱗或甲與陸地生活相適應【解析】要分析生物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特點,沙蠶屬于環節動物,身體分節使軀體靈活運動;鯽魚身體呈流線形減少水中運動時阻力;爬行動物具有角質的鱗或甲減少水分散失,與陸地生活相適應。昆蟲身體分頭、胸、腹,有的昆蟲具有翅適于飛行,節肢動物蝦和蜘蛛身體分頭胸部、腹部,也沒有翅,不能飛行.所以選項B錯誤。【答案】B 【典例精析 】李小芳同學將六種生物依據某一標準進行分類,結果如下方框內所示,你認為她進行分類的依據是( )類群1:蝸牛、蝦、蝗蟲類群2:眼鏡蛇、鯽魚、麻雀A.脊椎骨的有無 B.體溫是否恒定C.呼吸方式的不同 D.生殖方式的不同【解析】蝸牛、蝦、蝗蟲都沒有脊椎,眼鏡蛇、鯽魚、麻雀都有脊椎,恒溫的只有麻雀,、鯽魚用鰓呼吸、麻雀用肺呼吸,六種動物的生殖都是卵生,所以答案是A.【答案】A 【典例精析 】右圖中的黑色部分表示四種動物共有的特點。則該特點是( )A. 卵生 B. 用肺呼吸C. 體溫恒定 D. 具脊椎骨連接而成的脊柱【解析】熊貓是胎生、體溫恒定,而其它三種動物是變溫、卵生;鯽魚用鰓呼吸,其它三種動物用肺呼吸,這四種動物都是脊椎動物。【答案】D專題(二)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考點1細菌(1)細菌的形態結構和生殖方式:細菌的形態:球狀、桿狀、螺旋狀。細菌的結構: 有細胞壁、 細胞膜、 細胞質、DNA區域 、無成形細胞核、沒有葉綠體、有的有鞭毛(游動)、 莢膜(保護)。細菌的生殖方式: 細菌靠分裂進行生殖,由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在環境適宜的時候,不到半小時,細菌就能分裂一次;有些細菌在生長發育后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芽孢小而輕可隨風飄散各處,落在適當環境中能萌發成細菌。)細菌的營養方式:有腐生、寄生、自養、共生等。 有些細菌能夠利用太陽能或化學能將二氧化碳等無機物合成自身需要的營養物質,但絕大多數細菌的細胞里沒有葉綠體,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來維持生活,這種營養方式叫做異養。異養主要有腐生和寄生兩種,從活的生物體內吸取有機物的方式叫寄生;靠分解動植物的遺體,從中吸取有機物來維持生活的方式叫腐生。細菌的培養步驟:制作培養基、高溫消毒、接種、培養。 細菌的生活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有的還有特殊條件。 細菌的發現者:列文?虎克。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 【典例精析】細菌與菠菜葉肉細胞相比較,不可能含有的結構( )。A.遺傳物質 B.成形的細胞核 C.細胞質 D.細胞壁【解析】該 題主要是通過比較落實細菌結構與綠色植物細胞的不同。應抓住的重要環節是:兩者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遺傳變異是生物的特征之一,作為一種生物有遺傳現象就有遺傳物質。除此之外,細菌也沒有葉綠體、液泡等結構。【答案】B【典例精析】下列關于細菌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細菌對人類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多數是有利的B.細菌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C.細菌在不良的條件下細胞壁增厚,能形成芽孢D.細菌與真菌的營養方式相同都為異養【解析】對細菌的作用不能因為少數細菌可使人患病而以偏概全,多數細菌是有利于人類的。芽孢是細菌適應惡劣環境的休眠體;但絕大多數細菌體內不含有葉綠體,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只能以現成的有機物作為營養。【答案】B 考點2真菌(1)真菌有酵母菌、霉菌和蘑菇,其主要特征有營養方式是異養、孢子生殖、有真正的細胞核。 酵母菌是單細胞個體,呈卵形,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細胞質內有明顯的液泡。與綠色植物的細胞相比,酵母菌沒有葉綠體。酵母菌還有出芽生殖。青霉和曲霉的比較:青霉:直立菌絲頂端呈掃帚狀結構曲霉:直立菌絲頂端呈圓球狀結構 青霉:直立菌絲頂端呈掃帚狀結構【典例精析】當我們吹打發霉的物體時,常看到有粉塵飛揚。這些粉塵主要是( )。A.落在物體上的灰塵 B.霉菌的孢子C.霉菌的種子 D.細菌的芽孢【解析】物體發霉主要由霉菌引起,屬于真菌,通過孢子繁殖后代,在適宜的條件下霉菌會產生大量的孢子。只有種子植物才會通過種子來繁殖后代。細菌的芽孢并不是隨時都能產生的,只有在惡劣環境下才能形成。【答案】B【典例精析】在顯微鏡下能看到某種霉菌的直立菌絲頂端呈掃帚狀結構,其分支上排列著成串的孢子,這種霉菌是( )。A.酵母菌 B.曲霉 C.青霉 D.蘑菇【解析】區別霉菌的依據有很多。例如孢子的顏色、孢子在直立菌絲頂端著生的形態等。而直立菌絲頂端呈掃帚狀結構且分支上有成串的孢子,孢子的顏色是青綠色,這是青霉的典型特征。曲霉直立菌絲的頂端呈圓球狀結構,成串的孢子顏色是黑褐色。【答案】C考點3病毒病毒的形態結構:多種多樣的,病毒的結構簡單,由蛋白質的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生命活動: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肝炎等,嚴重危害人體的健康;艾滋病也是由病毒引起的;口蹄疫,雞瘟以及眾多的植物病毒,給農牧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 人們一方面設法治療和預防病毒性疾病,一方面利用病毒為人類造福,如制作疫苗。【典例精析】張莉對下列四種生物的結構特征進行分析比較,獲得的結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無)。你認為記錄不正確的是( ) 細胞壁 細胞膜 細胞核 細胞質 葉綠體艾滋病毒 √ √ × √ ×酵母菌 √ √ √ √ ×草履蟲 × √ √ √ ×乳酸菌 √ √ × √ ×A.艾滋病毒 B.酵母菌 C.草履蟲 D.衣藻【解析】關鍵是根據病毒、細菌、真菌、動物、植物這四種生物的細胞結構來區別。 艾滋病毒,無細胞結構。酵母菌是真菌,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和細胞質,但無葉綠體。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有細胞膜、細胞核和細胞質。乳酸菌無細胞核和葉綠體。【答案】A考點四細菌真菌病毒與人類的關系(1)腐生微生物作為分解者,促進生態系統物質循環。腐生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無機鹽。 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與動植物共生:地衣(真菌和藻類共生),根瘤(根瘤菌與植物共生)。 抗生素是從真菌或放線菌中提取的可消滅一些細菌。 細菌凈化環境:厭癢菌將有機物分解產生甲烷。好癢菌產生二氧化碳和水。 【典例精析】為了驗證酵母菌的發酵作用,某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兩組實驗方案:相同的玻璃瓶子兩只,分為甲乙兩組,分別加入等量的涼開水,每組按照各自方案加入不同的物質后,將相同的氣球套在瓶口。放于溫暖的環境中,一段時間后觀察。 方案一:甲組瓶內加入一定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組瓶內只加入與甲組等量的蔗糖,不加干酵母。 方案二:甲組瓶內加入一定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組瓶內只加入與甲組等量的干酵母,不加蔗糖。(1)預期甲乙兩組的實驗現象:方案一: ; 方案二: 。(2)你認為哪個方案更合理? 。理由是 。(3)酵母菌發酵產生的氣體是 。如何證明? 。【解析】有氧時酵母菌能將葡萄糖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方案一中甲組內有蔗糖和酵母菌,所以能夠產生二氧化碳,因此甲瓶上的氣球脹大,而乙瓶內只有蔗糖,沒有其酵母菌,所以乙瓶上的氣球沒有變化;方案二中乙瓶中有酵母菌但沒有酵母菌發酵的原料,所以乙瓶上的氣球沒有變化。從實驗設計來看,方案一的變量是酵母菌,能證明酵母菌的發酵作用。方案二的變量是蔗糖,不能證明酵母菌的發酵作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所以只需要把該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答案】(1)甲瓶上的氣球脹大、乙瓶上的氣球沒有變化 甲瓶上的氣球脹大、乙瓶上的氣球沒有變化(2)方案一 變量是酵母菌,能證明酵母菌的發酵作用(3)二氧化碳 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典例精析】用酵母粉蒸饅頭時,蒸熟后的饅頭會變得比較暄軟。這是因為酵母菌發酵產生了( )。A.二氧化碳 B.水 C.葡萄糖 D.酒精【解析】酵母菌在有氧或缺氧的環境下都能生活。有氧時酵母菌能將葡萄糖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缺氧時能將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酒精遇熱揮發使剛蒸熟的饅頭香甜;二氧化碳遇熱膨脹使剛蒸熟的饅頭有很多空隙而比較暄軟。【答案】A考點5細菌真菌病毒比較微生物類群 觀察 結構 生活方式 與人類的關系 代表生物 病毒 須通過電子顯微鏡 蛋白質外殼、核酸 不能獨立生活,寄生 有利: (噬菌體), 有害:引起 疾病 噬菌體、SARS病毒 細菌 高倍顯微鏡觀察 無成型細胞核 寄生、腐生 有利:發酵 有害:使人患病 乳酸菌、枯草桿菌 真菌 少數 小, 大多數 較大 有成型細胞核 寄生、腐生 有利:食物或發酵質; 有害:使人患病 酵母菌、靈芝、 專題(三)生命的發生發展保護考點1生命的起源 (1)有關生命起源的主要觀點: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隨時自發地發生的(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螢)是自然發生論的觀點。雷迪通過腐肉生蛆和巴斯德的“鵝頸燒瓶”實驗證明了生物只能來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質絕對不能隨時自發地產生新生命的生生論的觀點;宇宙生命論認為宇宙中其他星球可能有生命存在,地球上的生命來源于其他星球。而化學進化論認為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條件下起源的,是由非生命物質通過化學途徑逐漸進化來的,美國米勒模擬原始地球的實驗證明在類似于原始地球的條件下,無機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機小分子。生命起源的五種觀點如下:生命起源觀點 地球生命來源于 生命發生的條件自然發生論 非生命物質(非生物體) 隨時自發地發生,可以在短期內完成。生生論 生物 最原始生命的來源是未知的(有神創論色彩)宇宙生命論 生物(外星上) 在宇宙中長期演變形成。化學進化論 非生命物質(無機小分子) 在原始地球條件下長期演變形成。(2)多數學者公認的有關生命起源(即化學進化論)的大體過程:在原始地球條件下由無機小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有機小分子,再由有機小分子在原始海洋中經過長期演變,最終形成最簡單的的原始生命;所以說原始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典例精析】與現代海洋、大氣相比較,原始大氣、原始海洋之所以有利于生命的誕生,是因為原始海洋( ) A.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和游離氧 B.含有豐富的無機鹽和不含游離氧 C.不含豐富的無機鹽和游離氧 D.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和不含游離氧【解析】在原始大氣層中生成的有機小分子物質聚集在原始海洋中,經相互作用形成生物大分子物質,進而形成多分子體系,以至于形成原始生命。所以,在原始海洋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大氣中的游離氧在藍藻和綠藻出現后才出現并逐漸多起來的。所以,原始海洋在生命出現前是不含游離氧的。 【答案】D 考點2生物進化的證據(1) 進化的證據——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而形成的。它們可以直接或間接證明某種生物曾經在地球上生活過。 通過對化石的研究,我們得知原始地球上沒有生命,生命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越古老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水生生物越多。越晚近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復雜、越高等、陸生生物越多。 根據對不同地層的許多化石的研究,我們知道了生物進化的總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的發展過程。 比較法: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如始祖鳥的特征既像古代的爬行動物,又像現代的鳥類,說明了鳥類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動物。【典例精析】 生物進化的主要證據是 ( ) A.化石證據 B.胚胎發育上的證據C.解剖證據 D.科學的推測 【解析】生物進化的證據是很多的,涉及不同學科領域,但是古生物學所研究的化石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雖然胚胎學、比較解剖學等證據也能通過推測說明現存的生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發展而來并存在著親緣關系,但化石的研究卻能將這些原始共同祖先真正呈現在人們面前。 【答案】A 考點3生物進化的歷程 (1)簡介地球上的生命史——生物進化的歷史,實際上就是地球演化史和整個自然界的發展史。地質年代主要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前寒武紀時期(約5.5億年前):細菌、藻類時代,由原核單細胞生物→真核多細胞生物。古生代時期(約始于5.44億年前): 低等植物:(真核)藻類→裸厥類→厥類; 動物:無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有翅的昆蟲形成。 中生代時期(始于2.45億年前):裸子植物和爬行動物繁盛,哺乳動物和鳥類開始出現新生代時期(始于6640萬年前):被子植物和哺乳類、鳥類占優勢,人類時代。9約400~600萬年前,靈長類動物的一支進化成人類。) 【典例精析】下列四種曾經在地球上發生的事件中,何者發生的時間最晚?A.海洋出現 B.地殼出現 C.三葉蟲出現 D.原核生物出現【解析】根據地球上生物進化里程來判斷,地殼出現后,才有原始生命誕生,以后才可能有原核生物出現,再以后才可能進化到三葉蟲。 【答案】C,考點4生物的進化的原因 (1)自然選擇:生物在生存競爭中,這種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自然選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有四點——過渡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自然選擇是一個緩慢的長期的歷史過程,經過很長時間的自然選擇才能形成生物新類型。(2)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進化的原因: 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生存斗爭是生物進化的動力; 環境的定向選擇作用決定進化方向;多樣性和適應性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即生物進化的產物。 (3)人工選擇是在人為條件下對生物進行的選擇。人工選擇是培育動、植物新品種的方法之一。 【典例精析】用達爾文的觀點解釋長頸鹿的長頸形成的原因是( ) A.鹿經常伸長脖子夠高處的樹葉造成的; B.生活在食物充足環境中的長頸鹿脖子長得長; C.由于生存環境改變,使鹿的頸變長; D.長頸變異的個體生存機會多,并一代代積累形成的;【解析】 學生對生物進化的原因存在很多誤解,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用進廢退”觀點和“環境引起進化”的觀點。本題引導學生認識到變異才是生物進化的內因,自然環境只是起到了選擇的作用。 【答案】 D 考點5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對植物的影響: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使植物發生蟲害動物是食物鏈和食物網的重要組成成分,可以促進生物圈的物質循環。(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利用動物可以進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方法:以蟲治蟲、以鳥治蟲、以菌治蟲 。意義:減少農藥使用,減輕環境污染【典例精析】下列哪項是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A.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 B.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C.動物能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D.以上都是【解析】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動物能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所以答案是D.【答案】D(2)動物與人類的關系:食用、藥用 觀賞 等利用某種動物做“生產車間”,對其遺傳基因進行改造,生產人類所需的物質。動物與仿生學。【典例精析】潛水艇是人類模仿生物體的哪種器官結構制造的?( )。A.鳥的氣囊 B.魚鰓 C. 蝙蝠的回聲定位 D.魚鰾解析:仿生學是新發展起來的一門科學。科學家通過對生物體的認真觀察研究,模仿生物體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新儀器、新設備。魚鰾能調節魚類游泳時身體的比重,使魚在不同的水面活動。由此產生啟發,研究設計出了潛水艇。【答案】D考點6我國的動植物資源我國的珍稀動植物資源很多,如植物里的水杉、銀杏、珙桐等,動物中的大熊貓、揚子鱷、褐馬雞等。考點7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1)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不同的生態系統、不同的物種及同種生物個體間的差異,均是由于基因的多樣性造成的,因此生物多樣性的本質是基因的多樣性。生物的生存離不開環境,所以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的最根本的措施是:保護生物的棲息地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2)生物多樣性被破壞的原因:濫砍亂伐、濫捕濫殺、環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3)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易地保護、法制教育和管理。【典例精析】造成野生動植物瀕危和滅絕的主要原因是( )A.對野生動植物的過度狩獵或采伐,對棲息地環境的污染和破壞B.物種退化C.食物鏈中弱肉強食D.人類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解析】生物的生存離不開環境,所以野生動植物瀕危和滅絕的主要原因是對野生動植物的過度狩獵或采伐,對棲息地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答案】A【典例精析】在我國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中,“保護天然林”和“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是兩項重要內容,采用這兩項措施的首要目標是( )A.開發生態旅游 B.開發畜牧業C.提供木材 D.改善生態根據【解析】“保護天然林”和“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都可以使我國的森林面積增加,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答案】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