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第一單元 重力 彈力 摩擦力[課時作業(yè)]命 題 設 計難度題號目標較易中等稍難單一目標重心的判斷1彈力的方向、大小的判斷或計算61012摩擦力的產生、方向、大小的判斷2、3、4、5、78綜合目標綜合應用911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7分,共42分)1.如圖1所示,一被吊著的空心的均勻球殼內裝滿了細沙,底部有一閥門,打開閥門讓細沙慢慢流出的過程中,球殼與細沙的共同重心將會 (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不變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解析:在裝滿細沙時,球殼和細沙的共同重心在球心.隨著細沙的流出,球殼的重心不變,但是細沙的重心在下降,二者的共同重心在球心下方;當細沙流完時,重心又回到了球心.可見重心應是先下降后上升,故C正確.答案:C2.一物體恰能在一個斜面體上沿斜面勻速下滑,此時斜面體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若沿斜面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體,使物體加速下滑,則斜面體受地面的摩擦力( )A.大小為零 B.方向水平向前C.方向水平向后 D.無法判斷大小和方向解析:由于兩個過程中斜面體受到物體的作用力沒有變化,所以地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不變,仍為零,A項正確.答案:A3. (2010·無錫模擬)如圖2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塊A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掛的砝碼和托盤的總質量為0.6 kg,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為2 N,滑輪摩擦不計.若輕輕取走盤中的部分砝碼,使總質量減少到0.3 kg時,將會出現(xiàn)的情況是(g=10 m/s2) ( )A.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將變小B.A仍靜止不動C.A對桌面的摩擦力不變D.A所受的合力將要變大解析:當砝碼和托盤的總質量為m1=0.6 kg時,F(xiàn)+Ff=m1g=6 N,F(xiàn)f=4 N,可知A與桌面的最大靜摩擦力至少為4 N,當砝碼和托盤總質量為m2=0.3 kg時,設A仍不動,有F不變,F(xiàn)+Ff′=m2g,F(xiàn)f′=1 N<4 N,故假設成立,A仍靜止不動,A所受的合力仍為零,A對桌面的摩擦力減為1 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變,故只有B正確.答案:B4.如圖3所示,輕質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小球重G,平衡時小球在A處,今用力F壓小球至B處,使彈簧縮短x,則此時彈簧的彈力為 ( )A.kx B.kx+GC.G-kx D.以上都不對解析:設球在A處時彈簧已壓縮了Δx,球平衡時彈力FA=G=kΔx,球在B處時,彈簧又壓縮x,球再達平衡時彈力FB=k(Δx+x)=G+kx.故選項B是正確的,注意:此題易選錯為A項,原因是x并非球在B處時彈簧的形變量,即非彈簧壓縮后與原長的差值.答案:B5.如圖4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塊P,由跨過定滑輪的輕繩與物塊Q相連,從滑輪到P和Q的兩段繩都是水平的.已知Q與P之間以及P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都是μ,兩物塊的質量都是m,滑輪的質量、滑輪軸上的摩擦都不計.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勻速運動,則F的大小為 ( )A.4μmg B.3μmg C.2μmg D.μmg解析:本題考查物體的受力分析及物體的平衡.因為P、Q都做勻速運動,因此可用整體法和隔離法求解.隔離Q進行分析,Q在水平方向受繩向左的拉力FT和向右的摩擦力Ff1=μmg,因此FT=μmg.對整體進行分析,整體受繩向左的拉力2FT,地面對整體的向左的摩擦力Ff2=2μmg,向右的外力F,由平衡條件得:F=2FT+Ff2=4μmg.答案:A6.(2010·常州模擬)如圖5所示,重80 N的物體A放在傾角為3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長為10 cm,勁度系數(shù)為1000 N/m的彈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另一端放置物體A后,彈簧長度縮短為8 cm,現(xiàn)用一測力計沿斜面向上拉物體,若滑塊與斜面間最大靜摩擦力為25 N,當彈簧的長度仍為8 cm時,測力計讀數(shù)不可能為( )A.10 N B.20 N C.40 N D.60 N解析:設物體與斜面的靜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由平衡條件得:F+Ff+kx=mgsin30°.可得:F+Ff=20 N,F(xiàn)由0逐漸增大.Ff逐漸減小,當Ff=0時,F(xiàn)為20 N;故A、B均可能;當Ff沿斜面向下時,F(xiàn)+kx=Ff+mgsin30°.有:F=Ff+20 N,隨F增大,F(xiàn)f也逐漸增大,直到Ff=25 N,此時F=45 N,當F>45 N,滑塊就沿斜面滑動,故測力計的讀數(shù)不可能為60 N.答案:D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7分,共28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的得7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7.用手握住一個油瓶并保持靜止(油瓶始終處于豎直方向,如圖6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當瓶中油的質量增大時,手握瓶的力必須增大B.手握得越緊,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不論手握得多緊,油瓶受到的摩擦力總是一定的D.摩擦力等于油瓶與油的總重力解析:因為油瓶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摩擦力與油和瓶的總重力大小相等,又因為是靜摩擦力,根據(jù)其特點,大小與壓力無關,故C、D正確,B錯誤.而最大靜摩擦力Ffmax與正壓力有關.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最大靜摩擦力一定.若平衡時,靜摩擦力未達到最大值,當適當增加油的質量時,若G≤Ffmax,不增加壓力仍可平衡,A錯.答案:CD8.如圖7所示,物塊M在靜止的傳送帶上以速度v勻速下滑時,傳送帶突然啟動,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若傳送帶的速度大小也為v,則傳送帶啟動后( )A.M靜止在傳送帶上B.M可能沿斜面向上運動C.M受到的摩擦力不變D.M下滑的速度不變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為滑動摩擦力,由M勻速下滑可知其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重力、滑動摩擦力、支持力,傳送帶啟動以后對M受力沒有影響,自然也不會影響其運動狀態(tài),故C、D正確.答案:CD9.如圖8甲所示,A、B兩物體疊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對B物體施加一水平變力F,F(xiàn)-t關系圖象如圖8乙所示.兩物體在變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且始終相對靜止,則 ( )A.t時刻,兩物體之間的摩擦力最大B.t時刻,兩物體的速度方向開始改變C.t~2t時間內,兩物體之間的摩擦力逐漸增大D.0~2t時間內,物體A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始終與變力F的方向相同解析:t時刻F=0,A、B的加速度為零,因此兩物體速度方向不變,且A、B間的摩擦力為零,可見選項A、B錯.t~2t時間內,A、B系統(tǒng)的加速度逐漸增大,以A為研究對象,A受到的摩擦力應逐漸增大;A的加速度由其受到的摩擦力提供,因此A受到摩擦力與A、B加速度同向,即與F同向,可見選項C、D正確.答案:CD10. (2010·蘇州模擬)如圖9所示,水平面上復印機紙盒里放一疊共計10張復印紙,每一張紙的質量均為m.用一摩擦輪以豎直向下的力F壓第1張紙,并以一定的角速度逆時針轉動摩擦輪,確保摩擦輪與第1張紙之間、第1張紙與第2張紙之間均有相對滑動.設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相同,摩擦輪與第1張紙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紙張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2,且有μ1>μ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第2張紙到第9張紙之間可能發(fā)生相對滑動B.第2張紙到第9張紙之間不可能發(fā)生相對滑動C.第1張紙受到摩擦輪的摩擦力方向向左D.第6張紙受到的合力為零解析:對于第2張紙:上表面受到第1張紙向右的滑動摩擦力Ff12=μ2(mg+F)……①;下表面受到第3張紙向左的最大靜摩擦力Ff32=μ2(2mg+F)……②.由①②可知:Ff12<Ff32.所以A錯誤B正確;第1張紙受到摩擦輪的摩擦力方向向右,C錯誤;因為第6張紙不會發(fā)生相對滑動而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它受到第5張紙向右的靜摩擦力與第7張紙向左的靜摩擦力等大反向,D正確.答案:BD三、計算題(本題共2小題,共30分.解答時請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11.(15分)如圖10所示,質量分別為m和M的兩物體P和Q疊放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P、Q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Q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μ1>μ2).當它們從靜止開始沿斜面滑下時,兩物體始終保持相對靜止,則物體P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多少?解析:先取PQ為一整體,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m)gsinθ-FfQ=(M+m)aFfQ=μ2FNFN=(m+M)gcosθ以上三式聯(lián)立可得a=gsinθ-μ2gcosθ再隔離P物體,設P受到的靜摩擦力為FfP,方向沿斜面向上,對P再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得:mgsinθ-FfP=ma可得出FfP=μ2mgcosθ.答案:μ2mgcosθ12.(15分)如圖11所示,板A的質量為m,滑塊B的質量為2m,板A用繩拴住,繩與斜面平行,滑塊B沿傾角為α的斜面在A板的中間一段勻速下滑,若A、B之間以及B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求動摩擦因數(shù)μ.解析:以B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如右圖所示,由平衡條件得2mgsinα=μFN1+μFN2對于A由平衡條件得FN2=mgcosα ②對A、B整體由平衡條件得FN1=3mgcosα ③由①②③得μ=tanα.答案:tanα第二章 第二單元 力的合成與分解[課時作業(yè)]命 題 設 計 難度題號目標較易中等稍難單一目標力的合成1、3、69力的分解4、5、78、11綜合目標綜合應用21012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7分,共42分)1.手握輕桿,桿的另一端安裝有一個小滑輪C,支持著懸掛重物的繩子,如圖1所示,現(xiàn)保持滑輪C的位置不變,使桿向下轉動一個角度,則桿對滑輪C的作用力將 ( )A.變大 B.不變C.變小 D.無法確定解析:桿對滑輪C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兩繩的合力,由于兩繩的合力不 變,故桿對滑輪C的作用力不變.答案:B2.如圖2所示,用一根長為l的細繩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懸掛質量為m的小球A,為使細繩與豎直方向夾30°角且繃緊,小球A處于靜止,對小球施加的最小的力是 ( )A.mg B.mg C.mg D.mg解析:將mg在沿繩方向與垂直于繩方向分解,如圖所示.所以施加的力與F1等大反向即可使小球靜止,故Fmin=mgsin30°=mg,故選C.答案:C3.(2010·鎮(zhèn)江模擬)如圖3所示是用來粉刷墻壁的涂料滾的示意圖.使用時,用撐竿推著涂料滾沿墻壁上下滾動,把涂料均勻地粉刷到墻壁上.撐竿的重量和墻壁的摩擦均不計,而且撐竿足夠長.粉刷工人站在離墻壁某一距離處緩緩上推涂料滾,使撐竿與墻壁間的夾角越來越小.該過程中撐竿對涂料滾的推力為F1,墻壁對涂料滾的支持力為F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F1、F2均減小 B.F1、F2均增大C.F1減小,F(xiàn)2增大 D.F1增大,F(xiàn)2減小解析:在緩緩上推過程中涂料滾受力如圖所示.由平衡條件可知:F1sinθ-F2=0F1cosθ-G=0解得F1=F2=Gtanθ由于θ減小,所以F1減小,F(xiàn)2減小,故正確答案為A.答案:A4.如圖4甲所示為雜技表演的安全網示意圖,網繩的結構為正方格形,O、a、b、c、d…等為網繩的結點.安全網水平張緊后,若質量為m的運動員從高處落下,并恰好落在O點上.該處下凹至最低點時,網繩dOe、bOg均成120°向上的張角,如圖乙所示,此時O點受到的向下的沖擊力大小為F,則這時O點周圍每根網繩承受的力的大小為( )A.F B. C.F+mg D.解析:O點周圍共有4根繩子,設每根繩子的力為F′,則4根繩子的合力大小為2F′, 所以F=2F′,所以F′=,應選B.答案:B5.(2009·浙江高考)如圖5所示,質量為m的等邊三棱柱靜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斜面的傾角為30°,則斜面對三棱柱的支持力與摩擦力的大小分別為 ( )A.mg和mg B.mg和mgC.mg和μmg D.mg和μmg解析:三棱柱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個力的作用而平衡,故FN=mgcos30°=mg,F(xiàn)f=mgsinθ=mg,A正確.答案:A6.在建筑工地上有時需要將一些建筑材料由高處送到低處,為此工人們設計了一種如圖6 所示的簡易滑軌:兩根圓柱形木桿AB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豎直墻壁上,把一摞弧形瓦放在兩木桿構成的滑軌上,瓦將沿滑軌滑到低處.在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瓦滑到底端時速度較大,有時會摔碎,為了防止瓦被損壞,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增加每次運送瓦的塊數(shù)B.減少每次運送瓦的塊數(shù)C.增大兩桿之間的距離D.減小兩桿之間的距離解析:沿兩個桿的方向仰視或俯視,弧形瓦受到兩個桿各自提供的兩個支持力,且支持力垂直于瓦面和桿傾斜向上,如圖所示.因為瓦在垂直兩桿的平面內受力平衡,即其垂直分量不變,所以兩桿之間距離越大支持力的方向就越傾斜,支持力也就越大,滑動摩擦力Ff隨著支持力的增大而增大;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弧形瓦下滑的加速度a=gsinα-,其值會隨Ff增大而減?。灰驗榛⌒瓮呋降锥说穆烦碳茨緱U的長度一定,所以加速度越小,到達底端的速度就越小,C正確.答案:C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7分,共28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的得7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7.如圖7所示,一個物體由繞過定滑輪的繩拉著,分別用圖中所示的三種情況拉住,在這三種情況下,若繩的張力分別為F1、F2、F3,軸心對定滑輪的支持力分別為FN1、FN2、FN3. 滑輪的摩擦、質量均不計,則 ( )A.FN1>FN2>FN3 B.FN1=FN2=FN3C.F1=F2=F3 D.F1<F2<F3解析:由于定滑輪只改變力的方向,不改變力的大小,所以F1=F2=F3=G,又軸心對定滑輪的支持力等于繩對定滑輪的合力.而已知兩個分力的大小,其合力與兩分力的夾角θ滿足關系式:F==G,θ越大,F(xiàn)越小,故FN1>FN2>FN3,選項A、C正確.答案:AC8.如圖8所示,用兩根細線把A、B兩小球懸掛在天花板上的同一點O,并用第三根細線連接A、B兩小球,然后用某個力F作用在小球A上,使三根細線均處于直線狀態(tài),且OB細線恰好沿豎直方向,兩小球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該力可能為圖中的 ( )A.F1 B.F2 C.F3 D.F4解析:由于小球B處于靜止狀態(tài),且細線OB沿豎直方向,因此細線AB無彈力,對小球A受力分析,由于它受力平衡,并根據(jù)小球A受到的細線的拉力和重力的方向可知,施加給小球A的力F應沿F2或F3的方向,故選B、C.答案:BC9.(2010·天津模擬)如圖9所示,A、B兩物體的質量分別為mA、mB,且mA>mB,整個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滑輪的質量和一切摩擦均不計,如果繩一端由Q點緩慢地向左移到P點,整個系統(tǒng)重新平衡后,物體A的高度和兩滑輪間繩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θ變化情況是 ( )A.物體A的高度升高 B.物體A的高度降低C.θ角不變 D.θ角變小解析:最終平衡時,繩的拉力F大小仍為mAg,由二力平衡可得2Fsinθ=mBg,故θ角不變,但因懸點由Q到P,左側部分繩子變長,故A應升高,所以A、C正確.答案:AC10.如圖10所示,輕質光滑滑輪兩側用細繩連著兩個物體A與B,物體B放在水平地面上,A、B均靜止.已知A和B的質量分別為mA、mB,繩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則 ( )A.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可能為0B.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為mAgcosθC.物體B對地面的壓力可能為0D.物體B對地面的壓力為mBg-mAgsinθ解析:對B受力分析如右圖所示,則水平方向上:Ff=FT·cosθ由于FT=mAg所以Ff=mAgcosθ,故A錯B對;豎直方向上:FNB+FTsinθ=mBg所以FNB=mBg-FTsinθ=mBg-mAgsinθ,故C錯D對.答案:BD三、計算題(本題共2小題,共30分.解答時請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11.(15分)(2008·重慶高考)滑板運動是一項非常刺激的水上運動,研究表明,在進行滑板運動時,水對滑板的作用力FN垂直于板面,大小為kv2,其中v為滑板速率(水可視為靜止).某次運動中,在水平牽引力作用下,當滑板和水面的夾角θ=37°時(如圖11所示),滑板做勻速直線運動,相應的k=54 kg/m,人和滑板的總質量為108 kg,試求(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37°=,忽略空氣阻力):(1)水平牽引力的大??;(2)滑板的速率.解析:(1)以滑板和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如圖所示由共點力平衡條件可得FNcosθ=mg ①FNsinθ=F ②由①、②聯(lián)立,得F=810 N(2)FN=mg/cosθ,F(xiàn)N=kv2 得v= =5 m/s.答案:(1)810 N (2)5 m/s12.(15分)榨油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較早時期使用的是直接加壓式榨油方法.而現(xiàn)在已有較先進的榨油方法,某壓榨機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2所示,其中B點為固定鉸鏈,若在A鉸鏈處作用一垂直于壁的力F,則由于力F的作用,使滑塊C壓緊物體D,設C與D光滑接觸,桿的重力及滑塊C的重力不計.壓榨機的尺寸如圖所示,l=0.5 m,b=0.05 m.求物體D所受壓力的大小是F的多少倍?解析:按力F的作用效果沿AB、AC方向分解為F1、F2,如圖甲所示,則F1=F2=由幾何知識得tanθ==10.按力F2的作用效果沿水平向左和豎直向下分解為FN′、FN,如圖乙所示,則FN=F2sinθ,以上各式聯(lián)立解得FN=5F,所以物體D所受壓力的大小是F的5倍.答案:5倍第二章 相互作用 (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命 題 設 計 難度題號 目標 較易中等稍難力和受力分析1、2、4、5、78、11力的合成與分解3、6、910、12物體的平衡13、1415、16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1.如圖1所示,質量均為m的物體A、B通過一勁度系數(shù)k的彈簧相連,開始時B放在地面上,A、B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通過細繩將A向上拉起,當B剛要離開地面時,A上升距離為L,假設彈簧一直在彈性限度內,則 ( )A.L= B.L<C.L= D.L>解析:拉A之前,A靜止時,mg=kx1,彈簧的壓縮量為x1,當B剛要離開地面時,彈簧的伸長量為x2,mg=kx2,所以A上升的距離為L=x1+x2=,故A正確.答案:A2.如圖2所示,一條細繩跨過定滑輪連接物體A、B,A懸掛起來,B穿在一根豎直桿上,兩物體均保持靜止,不計繩與滑輪、B與豎直桿間的摩擦,已知繩與豎直桿間的夾角θ,則物體A、B的質量之比mA∶mB等于 ( )A.cosθ∶1 B.1∶cosθC.tanθ∶1 D.1∶sinθ解析:對A、B受力分析可知mAgcosθ=mBg,則有mA∶mB=1∶cosθ,B項正確.答案:B3.如圖3所示,質量為m的木塊P在質量為M的長木板ab上滑行,長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直處于靜止狀態(tài).若長木板ab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木塊P與長木板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則長木板a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為 ( )A.μ1Mg B.μ1(m+M)gC.μ2mg D.μ1Mg+μ2mg解析:若長木板ab未動即地面對長木板ab的摩擦力為靜摩擦力,由于P在長木板ab上滑動,即P對長木板ab的摩擦力大小為μ2mg.由平衡條件可知地面對ab的靜摩擦力大小為μ2mg.即只有C正確.答案:C4. (2009·北京高考)如圖4所示,將質量為m的滑塊放在傾角為θ的固定斜面上.滑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若滑塊與斜面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為g,則 ( )A.將滑塊由靜止釋放,如果μ>tanθ,滑塊將下滑B.給滑塊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μ<tanθ,滑塊將減速下滑C.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塊向上勻速滑動,如果μ=tanθ,拉力大小應是2mgsinθD.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塊向下勻速滑動,如果μ=tanθ,拉力大小應是mgsinθ 解析:對放在斜面上的滑塊進行受力分析,當mgsinθ=μmgcosθ,即μ=tanθ時,滑塊受力平衡,若先前靜止,則滑塊靜止;若有向下的初速度,則做勻速運動.A中,μ>tanθ,滑塊靜止在斜面上不會下滑;B中,滑塊要加速下滑;C中,拉力沿斜面向上,滑動摩擦力向下,則拉力的大小為2mgsinθ;D中,滑塊沿斜面向下勻速滑動,不需要外力作用.答案:C5. (2008·全國卷Ⅱ)如圖5所示,一固定斜面上兩個質量相同的小物塊A和B緊挨著勻速下滑,A與B的接觸面光滑.已知A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B與斜面之間動摩擦因數(shù)的2倍,斜面傾角為α,B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 ( )A.tanα B.cotα C.tanα D.cotα解析:A、B兩物體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均為mgcosα,所受滑動摩擦力分別為:FfA=μAmgcosα,F(xiàn)fB=μBmgcosα,對整體受力分析結合平衡條件可得:2mgsinα=μAmgcosα+μBmgcosα,且μA=2μB,解之得μB=tanα,A項正確.答案:A6.(2010·蘇州模擬)長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置一個鐵塊,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將放置鐵塊的一端由水平位置緩慢地向上抬起,木板另一端相對水平面的位置保持不變,如6所示.鐵塊受到的摩擦力Ff隨木板傾角α變化的圖線在圖7 中正確的是(設最大靜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動摩擦力大小) ( )解析:本題應分三種情況進行分析:(1)當0°≤α<arctanμ(μ為鐵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時,鐵塊相對木板處于靜止狀態(tài),鐵塊受靜摩擦力作用,其大小與重力沿木板(斜面)方向分力大小相等,即Ff=mgsinα,α=0°時,F(xiàn)f=0;Ff隨α的增大按正弦規(guī)律增大.(2)當α=arctanμ時處于臨界狀態(tài),此時摩擦力達到最大靜摩擦力,由題設條件可知其等于滑動摩擦力大?。?br/>(3)當arctanμ<α≤90°時,鐵塊相對木板向下滑動,鐵塊受到滑動摩擦力的作用,可知Ff=μFN=μmgcosα,F(xiàn)f隨α的增大按余弦規(guī)律減?。?br/>答案:C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7.如圖8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A、B保持靜止.若A與B的接觸面是水平的,且F≠0. 則關于B的受力個數(shù)可能為 ( )A.3個 B.4個 C.5個 D.6個解析:對于B物體,一定受到的力有重力、斜面支持力、A的壓力和A 對B的摩擦力,若以整體為研究對象,當F較大或較小時,斜面對B有摩擦力,當F大小適當時,斜面對B摩擦力為零,故B可能受4個力,也可能受5個力.答案:BC8.一輕桿BO,其O端用光滑鉸鏈鉸于固定豎直桿AO上,B端掛一重物,且系一細繩,細繩跨過桿頂A處的光滑小滑輪,用力F拉住,如圖9所示.現(xiàn)將細繩緩慢往左拉,使桿 BO與桿AO間的夾角θ逐漸減小,則在此過程中,拉力F及桿BO所受壓力FN的大小變化情況是 ( )A.FN先減小,后增大B.FN始終不變C.F先減小,后增大D.F逐漸減小解析:取BO桿的B端為研究對象,受到繩子拉力(大小為F)、BO桿的支持力FN和懸掛重物的繩子的拉力(大小為G)的作用,將FN與G合成,其合力與F等值反向,如圖所示,得到一個力三角形(如圖中畫斜線部分),此力三角形與幾何三角形OBA相似,可利用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來解.如圖所示,力三角形與幾何三角形OBA相似,設AO高為H,BO長為L,繩長AB為l,則由對應邊成比例可得:==,式中G、H、L均不變,l逐漸變小,所以可知FN不變,F(xiàn)逐漸變?。?br/>答案:BD9.(2010·揚州模擬)如圖10所示,在一根粗糙的水平直桿上套有兩個質量均為m的鐵環(huán),兩鐵環(huán)上系著兩根等長細線,共同拴住質量為M的小球,兩鐵環(huán)與小球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想辦法使得兩鐵環(huán)間距離增大稍許而同時仍能保持系統(tǒng)平衡,則水平直桿對鐵環(huán)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f的可能變化是( )A.FN不變 B.FN增大C.Ff增大 D.Ff不變解析:分析本題可以先用整體法,把小球和兩個鐵環(huán)看做一個整體,且該整體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桿豎直向上的支持力作用,由題意整體平衡知該整體在豎直方向上受力必然平衡,即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為(2mg+Mg),與豎直向上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所以選項B錯誤,選項A正確;再用隔離法,分析小球平衡得到細線中的拉力隨兩鐵環(huán)間距離變大而增大,所以當對其中一個鐵環(huán)受力分析可以得到細線沿水平方向的分力F在逐漸變大,則鐵環(huán)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必與F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在變大,選項C正確,選項D錯.綜上所述,本題的正確答案應該為A、C.答案:AC10.在粗糙水平地面上與墻平行放著一個截面為半圓的柱狀物體A,A與豎直墻之間放一光滑圓球B,整個裝置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對B施加一豎直向下的力F,F(xiàn)的作用線通過球心,設墻對B的作用力為F1,A對B的作用力為F2,地面對A的作用力為F3,若F緩慢增大而整個裝置仍保持靜止,截面如圖11所示,在此過程中( )A.F1緩慢增大 B.F2緩慢增大C.F3緩慢增大 D.以上說法均不對解析:如圖所示,球B受到四個力作用,整個系統(tǒng)保持靜止,則θ不變,F(xiàn)2cosθ=F+mg.若F緩慢增加,則F2增加,F(xiàn)2sinθ=F1,若F2緩慢增加,則F1增加;對于整體而言,地面對A的摩擦力Ff=F1,地面對A的支持力FN=F+G總,F(xiàn)f和FN均緩慢增加,所以F3緩慢增加,選項A、B、C對.答案:ABC三、簡答題(本題共2小題,共18分.請將解答填寫在相應的位置)11.(9分)在“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1)其中的兩個實驗步驟分別是:A.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張白紙,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兩個繩套,通過細繩同時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與方木板平面平行)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它與細繩的結點到達某一位置O點,在白紙上用鉛筆記下O點的位置和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和F2.B.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拉橡皮條,使它的伸長量與兩個彈簧測力計拉時相同,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和記下細繩的方向.請指出以上步驟中的錯誤或疏漏:A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某次實驗中,兩個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1、F2已在圖12中畫出,圖中的方格每邊長度表示2 N,O點是橡皮條的結點,請用兩個直角三角板嚴格作出合力F的圖示,并求出合力的大小為________ N.解析:(1)當用兩個彈簧測力計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它與細繩的結點到達某一位置O點,在白紙上用鉛筆應記下O點的位置,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和F2及此時兩細繩的方向.當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拉時,應使結點拉到同樣的位置O,并記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和細繩的方向.(2)如圖所示:答案:(1)未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 應將橡皮條與細繩的結點拉到原來的位置O點(2)見解析圖 1012.(9分) (2010·蘇南模擬)在“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需要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兩根細繩,細繩的另一端都有繩套(如圖13).實驗中需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勾住繩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點到達某一位置O.(1)某同學在做該實驗時認為:A.拉橡皮條的繩細一些且長一些,實驗效果較好B.拉橡皮條時,彈簧測力計、橡皮條、細繩應貼近木板且與木板平面平行C.橡皮條彈性要好,拉結點到達某一位置O時,拉力要適當大些D.拉力F1和F2的夾角越大越好其中正確的是________(填入相應的字母).(2)若兩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均為4 N,且兩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則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用一個量程為5 N的彈簧測力計測量出它們的合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拉力F1和F2的夾角越大,而合力小,作圖時相對誤差太大,正確的選項為A、B、C.(2)若兩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均為4 N,且兩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則其合力為4 N>5 N,故不能用一個量程為5 N的彈簧測力計測量出它們的合力.答案:(1)A、B、C (2)不能 量程太小四、計算題(本題共4小題,共48分.解答時請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13.(10分)如圖14所示,輕桿BC的C點用光滑鉸鏈與墻壁固定,桿的B點通過水平細繩AB使桿與豎直墻壁保持30°的夾角.若在B點懸掛一個定滑輪(不計重力),某人用它勻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質量m=30 kg,人的質量M=50 kg,g取10 m/s2.試求:(1)此時地面對人的支持力的大?。?br/>(2)輕桿BC和繩AB所受力的大?。?br/>解析:(1)因勻速提起重物,則FT=mg.且繩對人的拉力為mg,所以地面對人的支持力為:FN=Mg-mg=(50-30)×10 N=200 N,方向豎直向上.(2)定滑輪對B點的拉力方向豎直向下,大小為2mg,桿對B點的彈力方向沿桿的方向,由共點力平衡條件得:FAB=2mgtan30° =2×30×10× N=200 NFBC== N=400 N.答案:(1)200 N (2)400 N 200 N14.(12分)如圖15所示,光滑小圓環(huán)A吊著一個重為G1的砝碼套在另一個豎直放置的大圓環(huán)上,今有一細繩拴在小圓環(huán)A上,另一端跨過固定在大圓環(huán)最高點B處的一個小滑輪后吊著一個重為G2的砝碼,如果不計小環(huán)、滑輪、繩子的重量大?。K子又不可伸長,求平衡時弦AB所對的圓心角θ.解析:以小圓環(huán)A為研究對象,它受到的力有:豎直繩對它的拉力F1= G1,其方向豎直向下;AB繩對它的拉力F2=G2,其方向沿AB方向;大圓環(huán)對它的彈力FN,其方向沿半徑指向圓外,在F1、F2、FN三力的共同作用下,小圓環(huán)處于平衡狀態(tài).將小圓環(huán)A所受的三個力利用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組成三角形,如圖所示.由幾何關系得△OAB與△FNAF2′相似,得==.所以FN=F1,sin=,將F1=G1、F2=G2代入解得θ=2arcsin.答案:2arcsin15.(12分)雨滴接近地面的過程可以看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雨滴的速度稱為收尾速度.某同學在一本資料上看到,雨滴的收尾速度v與雨滴的半徑r成正比,由此該同學對雨滴運動中所受的阻力F作了如下幾種假設:(1)阻力只與雨滴的半徑成正比,即F=kr(k為常數(shù)).(2)阻力只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k為常數(shù)).(3)阻力與速度的平方和半徑的乘積成正比,即F=krv2(k為常數(shù)).你認為哪種假設能夠解釋雨滴收尾速度與半徑成正比這一關系?請寫出推導過程.解析:雨滴達到收尾速度狀態(tài)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只受重力和空氣阻力F.由平衡條件得F=G=mg=πr3ρg. ①r、ρ分別為雨滴的半徑、密度由題意知v=k1r ②k1為常數(shù)由①②得F=rv2=krv2 ③式中k=由推導知,阻力與速度的平方和半徑的乘積成正比.即F=krv2假設才能解釋v∝r.答案:見解析16. (14分)如圖16所示,光滑勻質圓球的直徑d=40 cm,質量為M=20 kg,懸線長L=30 cm,正方形物塊A的厚度b=10 cm,質量為m=2 kg,物塊A與墻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現(xiàn)將物塊A輕放于球和墻之間后放手,取g=10 m/s2,求:(1)墻對A的摩擦力為多大?(2)施加一個與墻面平行的外力于物體A上,使物體A在未脫離圓球前貼著墻沿水平方向做加速度a=5 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那么這個外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解析:(1)球與物體A的受力圖分別如圖所示對球有:tanθ=FN=Mgtanθ=150 N對物體A有:Ff=μFN球=μFN=30 N>mg所以A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靜摩擦力Ff=mg=20 N.(2)A沿水平方向運動,面對著墻看,作出A物體在豎直平面內的受力圖如圖所示,有:Fsinα=mgFcosα-μFN=ma 解出:F=20 N,α=arctan.答案:(1)20 N (2)20 N,與水平方向成arctan角斜向上第二章 第3單元 受力分析 共點力的平衡[課時作業(yè)]命 題 設 計難度題號目標較易中等稍難單一目標受力分析3、7平衡問題1、2、4、5、86、9、10、11綜合目標綜合應用12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7分,共42分)1.(2009·天津高考)物塊靜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別按如圖1所示的方向對物塊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A中F垂直于斜面向上,B中F垂直于斜面向下,C中F豎直向上,D中F豎直向下,施力后物塊仍然靜止,則物塊所受的靜摩擦力增大的是 ( )解析:物體在重力和F的合力沿斜面向下分力的作用下將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靜摩擦力,故知,豎直向下的力F會使其所受到的靜摩擦力增大,D正確.答案:D2.(2008·海南高考)如圖2所示,質量為M的楔形物塊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傾角為θ.斜面上有一質量為m的小物塊,小物塊與斜面之間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塊,使之勻速上滑.在小物塊運動的過程中,楔形物塊始終保持靜止.地面對楔形物塊的支持力為 ( )A.(M+m)g B.(M+m)g-FC.(M+m)g+Fsinθ D.(M+m)g-Fsinθ解析:楔形物塊靜止,小物塊勻速上滑,二者都處于平衡狀態(tài),取二者整體為研究對象,由受力分析得FN+Fsinθ=(M+m)g,所以FN=(M+m)g-Fsinθ,故選項D正確.答案:D3.如圖3所示,A、B兩物體緊靠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間接觸面光滑.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兩物體一起加速運動,物體A恰好不離開地面,則物體A的受力個數(shù)為 ( )A.3 B.4 C.5 D.6解析:A恰好不離開地面,即A與地面無作用力,故A受重力、F和B對A的作用力,共三個力,正確選項為A.答案:A4. (2009·山東高考)如圖4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為球心.一質量為m 的小滑塊,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靜止于P點.設滑塊所受支持力為FN,OP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F= B.F=mgtanθC.FN= D.FN=mgtanθ解析:滑塊受力如圖,由平衡條件知:=cotθ?F=mgcotθ=,FN=.答案:A5.(2010·泰州模擬)如圖5所示,A、B兩球用勁度系數(shù)為k1的輕彈簧相連,B球用長為L的細線懸于O點,A球固定在O點正下方,且O、A間的距離恰為L,此時繩子所受的拉力為F1,現(xiàn)把A、B間的彈簧換成勁度系數(shù)為k2的輕彈簧,仍使系統(tǒng)平衡,此時繩子所受的拉力為F2,則F1與F2的大小關系為 ( )A.F1<F2 B.F1>F2C.F1=F2 D.因k1、k2大小關系未知,故無法確定解析:對B球受力分析如圖所示,則由相似三角形特點知:==所以F1=F2=mg.答案:C6.如圖6所示,一個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點為其球 心,碗的內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細線跨在碗口上,線的兩端分別系有質量為m1和m2的小球,當它們處于 平衡狀態(tài)時,質量為m1的小球與O點的連線與水平線的夾角為α=60°,則兩小球的質量比為 ( )A. B. C. D.解析:質量為m1的小球受重力m1g、繩拉力F2=m2g和支持力F1的作用而平衡.如圖所示,由平衡條件得,F(xiàn)1=F2,2F2cos30°=m1g,得=.故選項A正確.答案:A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7分,共28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的得7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7.如圖7所示,豎直放置的輕彈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與斜面體P連接,P的斜面與固定擋板MN接觸且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斜面體P此刻所受的外力個數(shù)有可能為 ( )A.2個 B.3個C.4個 D.5個解析:若斜面體P受到的彈簧彈力F等于其重力mg,則MN對P沒有力的作用,如圖(a)所示,P受到2個力,A對;若彈簧彈力大于P的重力,則MN對P有壓力FN,只有壓力FN則P不能平衡,一定存在向右的力,只能是MN對P的摩擦力Ff,因此P此時受到4個力,如圖(b)所示,C對.答案:AC8.如圖8所示,一傾角為45°的斜面固定于豎直墻上,為使一光滑的鐵球靜止,需加一水平力F,且F過球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球一定受墻的彈力且水平向左B.球可能受墻的彈力且水平向左C.球一定受斜面的彈力且垂直斜面向上D.球可能受斜面的彈力且垂直斜面向上解析:對球受力分析,可以確定的力是水平力F和重力mg,根據(jù)平衡條 件,斜面對球一定有彈力的作用,墻對球可能有彈力,也可能沒有彈力.答案:BC9.如圖9所示,A是一質量為M的盒子,B的質量為,A、B用細繩相連,跨過光滑的定滑輪,A置于傾角θ=30°的斜面上,B懸于斜面之外而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在向A中緩慢加入沙子,整個系統(tǒng)始終保持靜止,則在加入沙子的過程中 ( )A.繩子拉力逐漸減小B.A對斜面的壓力逐漸增大C.A所受的摩擦力逐漸增大D.A所受的合力不變解析:以B為研究對象,由二力平衡條件可知,繩子的拉力FT始終等于B的重力的大小,即FT=Mg,選項A錯誤.以A為研究對象,未加沙子前,繩子拉力FT與A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平衡,A與斜面間沒有摩擦力的作用;加入沙子后,相當于A的重力增加,A對斜面的壓力增大,為了平衡加入沙子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A將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靜摩擦力,且隨著沙子的加入而逐漸增大,所以選項B、C正確.因為A一直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受的合力為零,保持不變,選項D正確.答案:BCD10.如圖10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傾角為θ,長方體木塊A的質量為M,其PQ面上釘著一枚小釘子,質量為m的小球B通過一細線與小釘子相連接,細線與斜面垂直,木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若木塊勻速下滑,則小球對木塊的壓力為零B.若木塊勻速下滑,則小球對木塊的壓力為mgsinθC.若木塊勻加速下滑,則小球對木塊的壓力為零D.若木塊勻加速下滑,則小球對木塊的壓力為μmgcosθ解析:當木塊勻速下滑時,對小球受力分析可求得小球對木塊的壓力為mgsinθ,B正確;當木塊勻加速下滑時,將小球和木塊看做一個整體,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a=gsinθ-μgcosθ,選小球為研究對象,可求得小球對木塊的壓力為μmgcosθ,D正確.答案:BD三、計算題(本題共2小題,共30分.解答時請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11.(15分)在傾角α=37°的斜面上,一條質量不計的皮帶一端固定在斜面上端,另一端繞過一質量m=3 kg、中間有一圈凹槽的圓柱體,并用與斜面夾角β=37°的力F拉住,使整個裝置處于靜止狀態(tài),如圖11所示.不計一切摩擦,求拉力F和斜面對圓柱體的彈力FN的大?。?g=10 m/s2 ,sin37°=0.6,cos37°=0.8)某同學分析過程如下:將拉力F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進行分解.沿斜面方向:Fcosβ=mgsinα垂直于斜面方向:Fsinβ+FN=mgcosα問:你認為上述分析過程正確嗎?若正確,按照這種分析方法求出F及FN的大小;若不正確,指明錯誤之處并求出認為正確的結果.解析:不正確,該同學沒想到平行于斜面的皮帶對圓柱體也有力的作用.沿斜面方向:Fcosβ+F=mgsinα垂直于斜面方向:Fsinβ+FN=mgcosα得:F= mg=×30 N=10 NFN=mgcosα-Fsinβ=30×0.8 N-10×0.6 N=18 N.答案:不正確 沒想到平行于斜面的皮帶對圓柱體也有力的作用 10 N 18 N12.(15分)(2010·廣州模擬)鴕鳥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鳥,有人說,如果鴕鳥能長出一副與身材大小成比例的翅膀,就能飛起來.生物學研究的結論指出:鳥的質量與鳥的體長立方成正比.鳥扇動翅膀,獲得向上的升力的大小可以表示為F=cSv2,式中S是翅膀展開后的面積,v為鳥的運動速度,c是比例常數(shù).我們不妨以燕子和鴕鳥為例,假設鴕鳥能長出和燕子同樣比例的大翅膀,已知燕子的最小飛行速度是5.5 m/s,鴕鳥的最大奔跑速度為22 m/s,又測得鴕鳥的體長是燕子的25倍,試分析鴕鳥能飛起來嗎?解析:燕子以最小速度飛行時,m1g=cS1v12.而鴕鳥展翅以最大速度奔跑時,獲得的升力為:F2=cS2v22又=252,=4,可得F2=10000 m1g而鴕鳥重力m2g=253m1g故F2<m2g,鴕鳥不能飛起來.答案:鴕鳥不能飛起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單元 重力 彈力 摩擦力.doc 第2單元 力的合成與分解.doc 第2章相互作用 章末質量檢測.doc 第3單元 受力分析 共點力的平衡.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